大明最有权势的锦衣卫陆炳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如随心5


陆炳是明朝两百多年唯一的一位三公兼三孤的人,但他并不是嘉靖朝最有地位和权势的人,他能够得到嘉靖皇帝如此的赏识和信任,完全因为他是嘉靖皇帝唯一的朋友,最为信任的伙伴。仅此而已。

陆炳和嘉靖皇帝是发小,甚至是吃一个人的奶长大的,陆炳的爹是嘉靖皇帝父亲兴献王朱祐杬的卫兵,陆炳的母亲就是嘉靖皇帝的奶妈。

嘉靖皇帝朱厚熜还在安陆当婴儿的时候,陆炳就和他在一起了,从小一起撒尿和泥玩,他们一起玩到了十几岁,直到有一天朱厚熜被杨廷和选中当皇帝。

朱厚熜17岁入京当了皇帝,而陆炳并没有沾到小伙伴的光,陆炳留在了安陆,安心读书习武,后来他居然考上了武状元,被编入了锦衣卫。

陆炳入职锦衣卫后,与发小嘉靖皇帝就更加的亲近了,同为湖北人,光屁股长大,关键是陆炳还要负责皇帝的安全问题。

明朝的官员晋升要讲究法度,锦衣卫也不例外,当然,皇帝的发小也不例外。

陆炳机会来了。

陆炳自进入锦衣卫后,官职不是太高,先是千户,后来因上级死了,他顶缺当上指挥佥事,不久进升代理指挥使,执掌南镇抚司事务。

直到嘉靖十八年,嘉靖皇帝巡查途中夜宿卫辉(今河南),夜间突起大火,整个行宫烧起来了,所有人都慌忙逃命,结果嘉靖皇帝还在里面,此时只有陆炳一个人冲入火海,撞开宫门,把嘉靖皇帝从里面背了出来。

从此嘉靖皇帝非常喜爱自己的这个发小,并屡次升官,最后任锦衣卫指挥使,执掌大明朝的特务机关。

陆炳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锦衣卫,在他管理锦衣卫期间,连宫内权力极大的太监都不敢招惹他,见了他都要下跪,这在两百多年的大明朝是极其罕见,在这之前和在这之后,从来都是锦衣卫向太监下跪。

陆炳的权势不在朝堂之上,但是他的影响力却远远大于朝堂上的重臣们,在嘉靖时期,明朝的权势斗争相当的严重,嘉靖皇帝更是整个明朝权谋手段最厉害的,加上夏言、严嵩、徐阶、高拱绝世高手。总之一句话,朝堂很乱,形势很复杂,斗争很激烈。

陆炳成为朝廷各派的拉拢对象,不是因为他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那是因为他是皇帝的铁杆儿。陆炳不是谁想拉拢就能拉拢的,他有自己的原则:谁得势就亲近谁,谁失势就打击谁。

夏言当首辅,陆炳跑前跑后,前恭后敬;夏言失势,陆炳更是收集证据,甚至栽赃陷害。严嵩得势,陆炳同样如此,甚至帮助严嵩除掉了他的政敌仇鸾,虽然仇鸾也不是什么好人。陆炳因为打击仇鸾有功,被嘉靖皇帝赐三公头衔,后来又因为陆炳揭发太监李彬违制建陵,受到嘉靖皇帝赐三孤的头衔。

陆炳终于成为了明朝唯一一个“三公”加“三孤”的重臣。但他不是权臣,他从未在朝中任任何一个具体政务官职,一直把持管理锦衣卫。

陆炳在史书上并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甚至没有给大明王朝带来任何有实质意义的事情,却得到如此荣耀的封号,唯一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发小,仅此而已。

通过陆炳的生平可以看出来嘉靖皇帝的孤独与自私,他对陆炳的厚爱,完全处于他需要陆炳作为他的爪牙掌控朝臣,打击异己。嘉靖皇帝是孤独的,他唯一能够信任和无条件的喜爱的不是他的儿子们,而是他从小一起玩的朋友。只有陆炳才能给嘉靖皇帝带来内心的安全感和依赖感。


沉墨I方之城


陆炳,湖北钟祥人,执掌锦衣卫达15年之久,他最终的官是太保兼少傅,是明朝唯一的一位三公兼任三孤的官员,这里提一嘴,明朝中枢有三公,分别是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分别是少师、少傅、少保,这些都是做官到顶点,皇帝授予的最高荣誉,不过明朝是有定例的,活着的只有公爵授予三公,文臣只能授到三孤,像张居正这样活着授到三公的文官极罕见,但能像陆炳这样,活着授了三公又兼任三孤的,更是独此一例。

在今天湖北钟祥,还有陆炳生母范氏一品夫人墓。

嘉靖11年,陆炳中武进士,授锦衣卫副千户,本来只是个锦衣卫中级武官,再普通不过,但发生了一件事令他飞黄腾达,嘉靖18年,嘉靖皇帝南游,走到卫辉,也就是今天河南卫辉市,行宫突发大火,乱势之下,有三人火中救驾,其中一人把嘉靖皇帝从火场背出来,此人正是陆炳。

《万历野获编补遗》有讲“盖上幸承天时,行宫遭火,炳负上出烟焰中,以此受眷知”,可见陆炳因火中救驾,立下大功勋,被嘉靖皇帝所眷顾,特别是陆炳和嘉靖都是老乡,俩个都是安陆人,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说出来,再亲切不过,于是授陆炳为锦衣卫指挥同知,仅次于指挥使,是锦衣卫的二把手,从此陆炳成为嘉靖亲信。

嘉靖皇帝像。

陆炳这人,说他奸,因为他与严嵩为伍,更恰当的倒不如说他三头两面,皇帝信谁,他就跟谁好,当年夏言因大礼仪受宠,陆炳马上跟夏言走在一起,严嵩起来后,夏言失势,陆炳也打压夏言,与严嵩为伍,后来嘉靖厌烦严嵩父子,陆炳又联合徐阶参与扳倒严嵩,嘉靖指哪他打哪,很多血案都是陆炳办的,说好听点,是审时度势,难听点是阳奉阴违,反正他只忠于皇帝,因此步步高升。

在浙江平湖市溪漾村发掘有陆炳的衣冠冢,也叫指挥墓。

嘉靖时期的几位大人物,如内阁首辅夏言、严嵩一党的咸宁侯仇鸾、严嵩父子、司礼监太监李彬等几人的大案,都是陆炳办的,他有点像电视剧《朱元璋》里朱元璋身边的锦衣卫二虎,陆炳最后死于任上,朝廷赠忠诚伯,儿子陆绎接班,陆炳的墓志铭是徐阶写的,徐阶是谁,扳倒严嵩父子,官至内阁首辅。陆炳作为嘉靖的爪牙,扳倒许多大员,也搜刮了许多家财,史书说他“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隆庆帝时,御史参陆炳巨贪,很快被抄家,后人被削为平民,万历时张居正给平反。


图文绘历史


请注意,本次回答有彩蛋。

陆炳是浙江嘉兴人,跟随他锦衣卫当差的父亲去了湖北钟祥,在这里认识了还是兴献王的朱厚熜,二人成了从小的玩伴。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他会默默无闻的走完这一生,但是1521年4月20日这天发生的事情改变了朱厚熜和陆炳的一生。明武宗朱厚照因为意外驾崩,张太后和杨廷和决定由近枝皇室继承大统,选定人就是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有明一朝,如果说有哪一个外臣自始至终都能被皇帝无条件的信任,我想到的只有陆炳一人。紫禁城对于初登大宝的少年朱厚熜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外面是气势汹汹的朝臣,里面是阴气沉沉的太监,在他身边的可能只有这一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等到朱厚熜渐渐地掌握了权利之后,这个好朋友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从锦衣卫副千户开始,到指挥佥事,不久就代理指挥使执掌南镇抚司(诏狱)。1539年明世宗南游时行宫发生火灾,所有人都逃命了,只有陆炳舍命背出嘉靖,世宗从此更加信任这个朋友,直接让他执掌锦衣卫,陆炳从此一飞冲天。

  • 只是让陆炳单纯的做一个锦衣卫都指挥同知,嘉靖觉得太委屈他了,不断地给他加官进爵。先是晋升都督佥事,又以缉捕之功升为都督同知,后是左都督。因为没有设大都督,所以左都督就是当时武将中的最高职位,所以当时陆炳直接就被朝臣尊称为“大都督”。这还不够,后来有立功被封太子太保,少保兼太子太傅,领伯爵的俸禄,成了整个明朝唯一一位个位列三公兼三孤的人。最最重要的,身处如此高位的陆炳,仍然兼领着锦衣卫。这是他保持的第一个记录。
  • 历朝历代,随便杀人都是犯法的,即便这个人真的有罪,也要经过三法司会审明证典型,哪怕是象征性的也要走个流程。对于手握兵权的将领,更是不能随便乱动。80年后一个手持尚方宝剑的人,未经批准杀了一个将领,搞得群情愤怒,间接导致自己被千刀万剐。陆炳,没有尚方宝剑,直接锤杀兵马指挥,啥事都没有,满朝文武只有一个不知名的小御史象征性弹劾了一下,皇帝更是问都不问。这应该是他保持的第二个记录。
  • 有明一朝,东厂权势熏天,锦衣卫一直被死死的压着,到后期完全成了东厂的附庸,指挥同知都是厂公的干儿子。唯独在陆炳时期,东厂成了孙子,厂公见了陆炳要扣头口称“祖宗”。明朝赐新进士恩荣宴,惯例锦衣卫是列席在西边,因陆炳原因锦衣卫就可以上坐。这段时期是锦衣卫整个历史上最风光最扬眉吐气的时期。这是陆炳保持的第三个记录。
  • 嘉靖年间,严嵩陆炳分别为文臣武将之首,很多人认为是严嵩把持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实际上,别看他当个内阁首辅多威风,陆炳要想弄死他轻而易举,严嵩的儿子都这么认为。所以,陆炳在的时候严嵩一家一直对他奉承,不断地送钱。偏偏陆炳这个人喜欢钱,尤其喜欢从富人手里拿钱,这有点像张麻子了。所以陆炳,严嵩就组成了一个以金钱维系着的联盟,陆炳在没人敢动严嵩,陆炳一死徐阶立即发难搞倒了老严。所以,别看严嵩人五人六的那么嘚瑟,其实是陆炳在背后罩着他。这应该是陆炳的第四个记录了。

对于嘉靖皇帝和明朝来讲,陆炳是一个绝对忠臣,但是他可能不是个好人,问题是好人能做到他那个位置吗?他一方面拿那些豪门大户下手勒索很多钱财,另一方面又严禁手下骚扰普通百姓。一方面与严嵩利益交换弄死不少大臣,另一方面又利用自己的权利保护了不少忠良。所以说,当一个人到了那个位置的时候,可以评价他是忠是奸,是能是庸,但不适合用好人坏人去判断。

彩蛋

有一个人进士出身,因为秉性耿直被贬官当了锦衣卫,反而得到了陆炳赏识,想培养他。但是这家伙一直想为民除害,每每与严嵩作对,在严嵩家的酒宴上敢揪着严世藩耳朵灌酒,让严嵩丢了大脸。因为他是陆炳的人,所以老严家拿他没办法。这个鲁莽的性格不适合在官场上生存,最终陆炳放弃了对他的培养,被严世藩找机会陷害致死。这个人后来就被改编拍成了我非常喜欢的电影《绣春刀》。


东岳巍巍汶水幽幽


陆炳是明代唯一一个三公三孤的大满贯获得者,所谓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皇帝的辅佐官,职位崇高,无定员,无专责,实为虚衔。由此可见陆炳受宠至深。

陆炳确实是让人很嫉妒的一个人,他不仅混得好,而且一出生就是一个高富帅。陆炳出生在一个官宦的家庭,她的母亲是明世宗的乳母,可以这么说他和明朝的世宗皇帝,吃同一口奶长大的。

陆炳特不仅关系硬,能力也不错别有能力,嘉靖十一年(1532年)年他靠自己本事中武进士,被授锦衣卫副千户。这就是典型别人家孩子,长得比你好,家庭条件比你好,而且跟国家元首一起长大,这还不算人家学习还比你好!

陆炳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人。他作为锦衣卫的最高领导,但他从来不对穷人下手,他爱财,但是只对为富不仁的大户下手,也许是因为穷哈哈没啥油水?而且他还经常拿钱出来接济一些正直的大臣,遇上皇帝发怒要整人,他会站出来说情保全,绝不落井下石。

陆炳对嘉靖很忠心,曾经在行宫失火的时候冲进火场,不顾自己生命危险,救出了嘉靖。

作为锦衣卫的最高领导他也不是那么干干净净,为了自己的利益,看着严嵩为非作歹,也曾参与陷害夏言。

但是终其一生,陆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周旋善类,亦无所吝”。他平反过冤狱,掩护过沈炼,保护过裕王,帮助过俞大猷。明史里面还是给了一些正面评价的。


历史不忍细看


陆炳是嘉靖时期权倾一时的人物(我不知道称为太监是否合适),三公兼三孤,当时文官里面严嵩最厉害,那么陆炳应该就是武官里面最受器重权势最大的了(这权势并不是指兵权)

一个锦衣卫,到底凭什么可以做到权势滔天,让锦衣卫地位从他开始翻天覆地了呢?

一、命运太好,想差都差不了


陆炳的父亲本是皇帝仪仗队成员,后来被调去给兴献王(也就是嘉靖帝他爹)做护卫,同时他母亲还成为了当时还是婴儿的嘉靖帝乳母,陆炳也因此有了和嘉靖帝一起长大的机会,他们是吃同一口奶长大的,大一些了陆炳也一直随寺在嘉靖帝左右,当时的嘉靖帝还只是个王府少爷谁曾想后来由于大明朝皇位后继无人,而兴献王又早早去了,因此嘉靖帝登上了皇位,陆炳也由此从少爷最亲密的玩伴变成了皇帝最亲密最信任的人!

有这样的背景注定了陆炳比其它人起跑线高了不止一心半点,光是揣摩皇帝心思脾气别人都比不了,这里面他做什么了?我觉得存粹是命运使然啊!

二、个人情商,政商,智商三高。


要说一开始随寺皇帝那是上天给的运气,那么后面他凭借个人能力考取武举,救皇帝于大火,帮皇帝处理一些棘手案件(杀那些投诉皇帝的刺头,干脏活)跟朝中文官代表夏言,严嵩搞好关系,这就是个人情商政商高级之处了,不光如此他还依靠姻亲跟朝中文官建立关系网,比如他的亲家就是张居正的恩师,也正是这种周密的布局,使得子孙得以庇佑,在后来的皇帝秋后算账时,不少文官替他们家说话。

三、个人运气实在太好


虽然我们都知道努力的重要性,但是不得不说运气也太重要了,陆炳权势滔天,又干了那么多脏活,肯定也有仇家,这中间稍微有点闪失就不得善终,但是每次他都能站对队,每次基本都能躲过明抢暗箭,这运气实在是爆表!

好了,我所了解的就这么多,欢迎指正!


历史随笔


我是野谈杂论,都别抢答!我来回答!

如题主所说,夏言的确是陆炳陷害的,但在扳倒严嵩上,陆炳实在是使不出劲,因为陆炳是在嘉靖三十九年去世的,而严嵩却是在嘉靖四十一年倒台的,扳倒严嵩的主力军是忍者神龟徐阶!陆炳着实讨厌严嵩父子,但因为政治原因,又不得不和严嵩搅在一起。

说起陆炳,就不得不说的锦衣卫头头对东厂提督下跪磕头的怂样!但这种情况在陆炳这里改变了,那些死太监见了陆炳都唯唯诺诺!

《明史·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世宗始生,松妻为乳媪,炳幼从母入宫中。稍长,日侍左右。炳武健沉鸷,长身火色,行步类鹤。

这源于陆炳深厚的实力和过人的能力,出身武举的陆炳是嘉靖皇帝从小玩到大的好哥们。刚开始陆炳只是管着锦衣卫的南镇抚司,也就是生活纪律这些方面,等到嘉靖十八年的时候,陆炳才彻底成为锦衣卫的一把手,原因就是他把皇帝从大火里救了出来,从此深得嘉靖信任。

陆炳画像(图片来源:网络)

严世蕃曾说过:天下之才,只有三人,杨博,陆炳和他自己。能得到严世蕃这样高智商人才的夸奖,足以证明陆炳在政治方面有一定的能力。

至于题主所说的陆炳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以为不能单纯的以好坏之分来评价历史人物,夏言的确是好官,但陆炳陷害了夏言就一定是坏人吗?显然这种认知是错误的,陆炳还平反了很多冤狱呢,你能说他是坏人吗?政治斗争中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利益之争。

夏言画像(图片来源:网络)

夏言和陆炳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夏言掌握了足够的证据想逮捕陆炳,陆炳第一反应就是拿着黄金去求夏言,两眼泪汪汪的给夏言下跪,夏言这才饶了他,但夏言想不到的是,陆炳心胸太狭窄,从这件事以后,陆炳就对夏言怀恨在心,最后和严嵩一起干掉了夏言,从此陆炳落了个陷害忠良的名声。

综上所述,陆炳是皇帝的铁哥们,唯皇命是从,虽然陆炳也贪赃枉法,陷害忠良,但也平反了很多冤狱,所以很难说陆炳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能说政治斗争中没有好坏之分,利益大于一切!

本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联必删。


我是野谈杂论,一个喜好历史的乡野村夫,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关注我,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历史知识。


野谈杂论


陆炳(1510年—1560年),字文明,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明朝锦衣卫都指挥使、忠诚伯,陆松之子。

其母为明世宗朱厚熜乳母,陆炳幼小随母出入宫禁。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武进士,授锦衣卫副千户,父卒袭指挥佥事,进指挥使,掌南镇抚事。嘉靖十八年(1539年),随驾南巡至卫辉(今河南汲县),夜里行宫失火,陆炳冒烈焰背负世宗脱险,因而得世宗恩宠,升为都指挥同知。掌锦衣卫事。未几,擢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升任都督同知。陆炳为扩充权势,明里巴结阁臣夏言、严嵩,暗中又设计除之。陆炳曾捶杀兵马指挥,然帝宠而不问。后为御史所劾,夏言拟旨欲逮治,陆炳怀恨在心,遂勾结严嵩揭发夏言,致夏言被杀。其后大将军仇鸾得宠,与严嵩争权,陆炳在帝前揭仇鸾虚报战功、阴谋不轨,帝即收仇鸾敕印,仇鸾忧惧而死。因揭发有功,官至太子太保兼太子太傅。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值内苑,与严嵩、朱希忠等共侍事。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弹劾司礼中官李彬等三人侵盗工所物料营建坟墓如帝王规模,三人被论罪处斩。不久加太保兼少傅,仍掌锦衣卫。[1]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去世,谥武惠,赠忠诚伯,墓葬于今平湖市新埭镇溪漾村。[1]陆炳是明朝唯一一个三公兼任三孤的官员


时间记录者


像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名声自然是臭了些,说是臭名昭著也不为过,锦衣卫和东厂并称“厂卫”,被《明史·刑法志》形容:“杀人之惨而不丽于法”,“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也因为这个原因,锦衣卫的头目们几乎个个劣迹斑斑,陆炳作为锦衣卫的头目,也名列在了《明史·佞幸传》里。

陆炳可以说是锦衣卫中官运最亨达的,他不但官居一品,而且破例获得太子太保兼太子少傅的头衔,在几乎与大明王朝共存亡的锦衣卫二百多年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明史·陆炳传》说:“寻加(陆)炳太保兼太傅,掌锦衣卫如故。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陆)炳见之。”

陆炳之所以成为锦衣卫特例,那还得从他和嘉靖帝朱厚熜的关系说起,他们喝着同一个人的奶水长大——陆炳的母亲是嘉靖的奶妈。因为这层关系,陆炳从小就可以跟随母亲进宫,经常陪嘉靖玩耍。而要说陆炳的母亲为何是皇帝的奶妈,那还得从他父亲陆松说起,他的父亲在锦衣卫任总旗,被兴献王选为仪卫司典仗,所以兴献王之子朱厚熜出生后,陆松的妻子成为了他的奶妈。

陆炳不仅身材高大,而且从小习武,身手矫健,性格又沉稳凶猛,面色火红,走路如同白鹤一般优雅稳健,深得嘉靖帝的喜欢,由锦衣卫副千户晋升为指挥使。

嘉靖十八年,皇帝出巡,陆炳率领锦衣卫官兵护驾。在河南卫辉时,半夜四更行宫突然起火,随从仓促之中不知所措,陆炳则奋不顾身冲进大火背出了嘉靖帝。因为护驾有功,陆炳更受嘉靖帝宠信,被提拔为都指挥同知,又由都指挥同知晋升为正二品的都督佥事,后来又因为“缉捕盗贼”有功,晋升为从一品的都督同知,成为了锦衣卫的老大。

在此之前,从没有以都督身份总领锦衣卫的,在他之后,以都督身份总领锦衣卫才成为常例。至于指挥使,已经大不如前,不管是北京还是南京,亦或是世袭的,都必须听从都督的吩咐。

锦衣卫的校尉成为“缇骑”,头目则称为“缇帅”。陆炳所用的“缇骑”所用大多都是京城的世家大族子弟,他们神通广大,耳目众多,凡是和他们作对的,无不遭殃。陆炳为了扩充势力,还招募了几千名善于骑射的武士。王世贞编写的《锦衣志》中说陆炳职掌锦衣卫时,领取俸禄的锦衣卫官兵多达十五六万人,是正式编制的三十倍。

陆炳手下的“缇骑”骑着驽马,专门侦查奸商巨富的一举一动,寻找借口逮捕拘押,没收资产,中饱私囊。司礼监太监李彬侵占盗用皇家建材给自己营建坟墓,被陆炳得知后立刻将李彬及其党羽处死,吞没其财产。几年下来,陆炳手里就有几百万两白银,房产更是数不胜数。

不过陆炳也不是什么人都动,他对于部下和普通官吏自然是毫不留情,但在有权有势的人面前却完全变了样子,不仅竭力周旋,而且豁达、慷慨,陆炳经常暗中对权贵们选择性地加以保护,在他的任期之内从不主动陷害权贵,甚至“未尝构陷一人”。不少官员受到收买,不仅不追究他贪赃枉法之举,反而是众口一词的称赞他。

陆炳是一个工于心计的多面人,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善于左右逢源,不仅得到了善终,还得到“武惠”的谥号,得赠忠诚伯。嘉靖的儿子隆庆追究其罪行,削其官爵,抄其家产。但万历年间又被张居正追记救驾之功,其子孙得到了世袭锦衣卫的恩赐。


邯郸醉


要说关于明朝历史写得好的书,近些年来最畅销的莫过于《明朝那些事》,这本书里最深入浅出的讲述了明朝年间发生过的很多大事和影响历史发展走向的人,这里面也记载了很多高官权臣,像李善长、于谦、严世蕃、徐阶、严嵩、刘瑾 、冯保、魏忠贤等等,这些人一时看似高管显宦,能够得到善终的人非常少,不管身前如何位高权重,最终都会落得被清算的下场。能够做到功成身退的只有寥寥数人而已,明朝第一锦衣卫任指挥使陆炳就算一个,自己和他后代之所以能够保全善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他和嘉庆皇帝是发小。陆炳家祖上三代都是锦衣卫,他爸爸和爷爷都是锦衣卫成员,他的妈妈还是兴献王朱祐杬的儿子朱厚熜的奶妈。陆炳从小就能自由出入王府,他的年纪又和朱厚熜相仿,两个小孩子玩得就比较投缘。可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小孩子竟然能在未来成为大明王朝的扛把子。后来的明武宗驾崩,好巧不巧的他连一个儿子都没有,张太后和首辅杨廷和商议,就选择了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来即位,也就是嘉靖皇帝,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朱厚熜将原先兴王府人马统统加官进爵封赏,作为嘉靖的发小,陆炳自然也就被安排的不错。



其次他救过嘉靖皇帝的命。陆炳在嘉庆八年考中了武举人,授锦衣副千户。后来又继承了父亲的职务指挥佥事,开始长期呆在嘉靖皇帝身边。嘉靖十八年,嘉靖皇帝南巡,下榻的行宫在半夜发生了火灾,随从们没遇到过这种事情,一时间手忙脚乱,肯定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连嘉靖皇帝在哪都不清楚。陆炳镇定自若,凭借自己的能力成功找到嘉靖,并将他救出火场。既是发小,又有救命之恩,陆炳不发达,谁还能发达呢?从此,嘉靖皇帝对他宠信更甚,在职务上擢都指挥同知,掌锦衣事,年纪轻轻就已经步入权力中枢。



最重要的是在政治派系中基本处于中立。在嘉靖时期,朝廷中的政治派系有两股:严嵩严世蕃父子为首的严党,徐阶高拱为首的心学派,当时是没有什么所谓的阉党的,刘瑾、钱宁、江彬等大宦官在嘉靖即位前就被处理掉了。陆炳的政治倾向是,前期对严党表示顺从,但也不和心学派对着干。后期严党势弱,那就跟着心学派混。本来陆炳凭借人脉资源优势是完成可以自成一派的,不过他有着非常高的政治智慧,得势时绝不高调,待人客气和善。他一生中最讲究的就是“独善其身,明哲保身。”严党得势期间,多次出手保护忠良之士,不曾陷害一人,朝中官员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



正是基于上述三个原因,让陆炳这一个明朝第一代锦衣卫首领逃过一劫,得以善终。即便是后来万历皇帝继位,陆炳已死多年的情况下,通过心学派的斡旋,他的两个儿子最终也逃过了被清算的命运。当然,人格魅力和多行好事,也是陆炳家族能够成功脱身的重要原因。


小芊芊爱历史


说起锦衣卫在大家的印象中都是不好的形象,承担着屠戮忠良的角色。但,所有的锦衣卫也并非是绝对的“非黑即白”,而陆炳正是这样的人。其在利益面前可以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利而不择手段结党营私甚至目无法纪;但,很多时候他选择了保护那些士大夫,做个好人,因为其如此的两面性,让很多人看不清、摸不透。

其实要像素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陆炳应该是金庸先生笔下的“韦小宝”这般人物!

嘉靖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可谓是极受恩宠,其更是明朝时期唯一兼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之人,死后更是获谥“武惠”、忠诚伯。

但陆炳并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更不是一个坏蛋,他只是一个在权力漩涡中的求生者

出身锦衣卫世家的陆炳的从爷爷那一辈分起便任职于锦衣卫,到了陆炳发生了一个细微的变化,他的母亲成了朱厚熜(后来的嘉靖皇帝)的乳妈,小陆炳随着母亲经常进出兴献王爷,时间久了也成了朱厚熜的好哥们,这为他后来的平步青云奠定了基础。

到了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正德皇帝)驾崩,由于朱厚照没有子嗣,朱厚熜便从一个藩王成为大明王朝的皇帝,史称“嘉靖皇帝”。发达后的朱厚熜没有忘记一起玩到大的陆炳便将他召入了宫中,不过陆炳没有接受来着朱厚熜的恩赐,坚持要自己参加科举。

随后陆炳更是武举考入,嘉靖一高兴直接让陆炳任锦衣卫都指挥使,随后的陆炳更是为嘉靖立下了大大小小的功劳,1539年时更是不顾自己生命危险从火场中将嘉靖皇帝给救了出来,从此以后嘉靖对陆炳的信任更加愈加深刻,陆炳一路高升,直至都督同事。

富贵后的陆炳也许是吸取了锦衣卫前辈大多不得善终的经验,在自己权倾朝野的同时还注重搞好与其它大臣之间的关系。在成为权贵座上宾的同时,对清流者也是折节相交甚至施予援手。

如《明实录》与《明史》所载,杨继盛因为得罪严嵩被构陷入狱,为此陆炳便是为之东奔西走,只是可惜最终为杨继盛拖了三年时间还是没能救下他。但,陆炳除此之外还解救了多为朝中大臣的身家性命了。于一众朝臣中留下极好的声誉。此外,嘉靖帝朱厚熜多次制造大案,但,陆炳对案中牵连之人,无不多方给予保全,对文臣士大夫折节有礼,不曾陷害一人。

但,陆炳在收受文臣、武将之“礼”与“受贿”问题上从不手软,另一方面对自己结交权贵与帮助良善之人亦是毫不吝啬。

他扳倒过阁臣夏言、严嵩等诸多重臣,又保全沈涟、保护杨继盛、维护彼时还是王爷的隆庆帝等等,一方面收受贿赂另一方面又对清流士大夫折节有礼,结交权贵又对良善之人出手。所以,他繁杂无比,又是明朝三百余年获誉最多者。他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更不是一个坏蛋,他只是一个在权力漩涡中的求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