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与手机在一起的日子后,我读《诗人》来专注人生


读老舍的《诗人》释放了我本性的自由

疫情期间,两腿盘坐在摇椅上,脸贴着手机混在各类群聊八卦中,刷着小视频,晒一晒在家里的“室内旅游”。这段时间手机描绘了生活,生活也已经离不开手机了。

把手机内容放在一旁,论手机,虽然二者密切相关,但是手机本身外观、样式、开关闭合、铃声脆亮、夜尿照明都与我更为贴近、更直观,故作论手机。手机它已经成长为我的恋人,它变成她,然后不断把我的记忆和喜好装进她的身体里。

最近,我与这恋人有点小摩擦,她似乎开始干涉我很多工作,无法让我安心创作、学习成长。而且,我们经常在一起,时间久了,她甚至开始快速影响我的生命健康,经常躺着看她,颈椎出现了问题。疯狂与她一起游戏,吃饭没有点,肠胃出现了问题。

我想是时候把她丢在一旁,冷落它一天。但过不到第二天我总是微笑的接她回来。我与她的这份“热恋”秘诀被她藏的很深,她了解我一切,不停地告诉我该看什么、做什么。

我计划要逃离与手机在一起的日子

计划逃离并不是不喜欢在一起,而是我们在一起不舒服,感觉自己心灵要被掏空,每天都在想着与她一起打发时间,丧失了精神。放开拥抱她的日子之前,我还需要去探索这份情感火热的原因。

在探索过程中,我发现我与她感情并不深刻,或者说不足以彼此感动和解忧,没有情怀,没有心灵的沟通。

当然,我也在检讨自己,从心理学来讲,万事由我而起,大脑中97%潜意识控制我生活里一切的,而手机确实是“绑架”了我的潜意识,所以主观上我想要去专心创造,但还是会被记忆中的某些画面所影响,而手机里就藏着这些影响我的元素,并吸引着我。这是我犯的错,我把我的隐私都告诉她。甚至包括昨天与隔壁小姐姐聊小区花开了,当我今天搜索花的信息,搜索中立刻出现了小姐姐的聊天记录,止不住自己双手再拿起来手机,一聊又是一刻钟。这种指向性的依赖让我更想贴近手机。

这种依赖越陷越深,甚至抱着睡觉、端着上厕所都不是什么亲密行为了

。有时候甚至让她决定我自己的美与丑、强壮与软弱、勇敢与胆怯,面对镜头开始活着与她关联的虚拟世界。

人的本性是自由、寻求心灵充盈的

与手机在一起的日子里,被动放弃了自由的思考,现在的我精神极具匮乏。变成了一个缺少志向,感情无法释放,憋屈的人。一个无趣的人、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丧失幽默的人。

今天,在家里的窗台边,思考最近发生的一切,想什么对我最重要?以及手机的存在相对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生命最重要性无需质疑,但生命如何体现其意义呢?想着替代手机找到一个精神的依赖:论生命,有些人不重视,有些人很重视。说到底,却谁也不能拿生命不当回事,不重视反而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内心却害怕生命这样对待自己。 生命融合了灵魂,就变得心细,懂得创造人生,生命虽可以结束,但是灵魂却可以永驻,就如诗人创作诗歌的灵魂一样成为一个国家民族的珍宝。生命也有撒娇的时候,就是灵魂绽放光彩,照亮他人。那个时候生命真的很羞涩,具有活力的。

此时此刻的深思让我明白,具有深刻意义的生命才是我需要关注的,那就是像诗人一样,及时享乐!当我知道这些,我更觉得创作一首诗,才是可以充盈我的内心一切的力量。让诗歌表现更多内容,所以我去尝试释放开这份勇气,脱离手机去专一思考,想着抓住一点不放手,也这时不懂什么技巧,而是信口开河,夸大再夸大,并且因此沾沾自喜地创作。

读《诗人》来改变自己

正在思索的时候,我的手机恋人又来呼叫我,我稍不耐烦地瞟一眼她推送的文字:

读老舍的《诗人》释放了我本性的自由


诗人在平时就有点像疯子;在他作诗的时候,即使平日不疯,也必变成疯子——最快活、最苦痛、最天真、最崇高、最可爱、最伟大的疯子!——老舍《诗人》

上边的一段文摘是一年前特意留给现在自己的,想提醒自己要活的自在:一年前这个时候,我就在家里的飘窗盘坐着看窗外,当时遇到一些事业的坎儿,堆积着烦恼。正在无处寻觅解决办法的时候,一阵风吹过书架掉下一本老舍散文集,《诗人》这篇文章正巧被翻开并乖乖的向我展示老舍先生文字里跳动的自由快活性情、敢爱敢恨的刚强,喜出望外的我就一下子就啃进书香里了。

再读老舍《诗人》,此次此刻,之前烦恼早已散去,可新的忧愁就在眼前,今天我需要《诗人》唤起的是深刻生命意义,充盈情怀的精神,或许这是成诗人之所想,所为。诗人这个词一下子展开我脑海中诸多关联:诗以言志、缘情绮靡、一种精神陶醉的状态,与生命并驾齐驱,让灵魂永存。

老舍先生性格很特别,特别喜欢他评价聊斋那句话“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关于笑骂,他自己曾经这样说过:“,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有了这点分析,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我要笑骂......还是我近来的发现;在十年前我只知道一半恨一半笑的去看世界。”

读老舍的《诗人》释放了我本性的自由

老舍《诗人》的每个文字正在引导着我改变,专注一点,放开一点,像诗人一点。这样就会对无趣的依赖慢慢减少,所以现在这个时候,开始探索这个过程。

大学时候,我写过情诗,一般都是单恋的情诗,送不出去的诗都是在上厕所之前憋出来的,比如:爱在风雨中,爱在田野间,爱在冥冥之中的欢笑......写这些不能称作诗人,因为它不深刻,不够心细,不能专一抓住某个事物,顶多是在炫耀是个文化人。

作为理科男,毕业以后从来没有想过系统地学习文学,更不说要写诗,对于诗向往。我要借助老舍先生的《诗人》一句话:

“听说,诗人长着四只眼,一粒砂看世界,能把一团飞絮看成了老翁,能在一粒砂中看见个世界。他的眼要看真理,要看山川之美;他的心要世界进步,要人人幸福。”


读老舍的《诗人》释放了我本性的自由


有此向诗人而行的想法使得我去探索,找到了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逍遥游:余光中》,《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周梦蝶》,我从懵懂中,寻找他们写诗的足迹。他们把很多文字凝结起来表达自己思想。其中诗人余光中《舟子的悲歌.序诗》里出现两个词,我之前没见过:就是雪莱和济慈。我不理解,就去查,原来是英国浪漫主义三剑客其中两个人的名字,由此我深刻理解到诗所表述的深刻意义,表现了余光中浪漫主义诗歌特点,同时说明他曾经受到这两个英国诗人影响至深,很多情感可能与雪莱、济慈有关系。

另外一个诗人是周梦蝶,同样读到了《周梦蝶当兵》的:“曾参杀人”不明白,一边查一边深入了解这个诗人,因为周梦蝶深受传统文化影响,这个“曾参杀人”自然就是个典故,讲到有三个人说曾参杀人,她母亲最后也怀疑儿子杀人了。诗中表述就是要眼见为实,不要把谣言当成事实,想要表达不要轻信别人一生都在专注做自己的事情。周梦蝶年轻时候参加抗日,跟着部队一边打仗一边写诗,晚年在台湾街头卖旧书,坚守着作为一个专注诗人的意志。老舍先生《诗人》讲到他这样诗人所拥有的灵魂:

“诗人不能一手拿算盘,一手写诗,诗人注意力的不是油盐酱醋的东西。他的眼要看真理,要看山川之美。"

做诗人就像余光中、周梦蝶那般写的深刻,如老舍先生说的诗人的精神,是一种见素抱朴的状态。虽然可能一直穿着简陋的衣服,因为想到是自己以后做什么事,成长什么样子,就并不觉得简陋,而是除去虚幻、浮华去的样子。

读老舍的《诗人》释放了我本性的自由


我最终没有离开手机,但却学会与诗人相处,向着诗人而行

“当作诗的时候,诗人能把他最喜爱的东西推到一边去,什么贵重的东西也比不上诗。诗是他自己的,别的都是外来之物。”——老舍《诗人》

当我认为做一件事重要的时候,我专注的像诗人,并把思想尽量凝结,使得我所作所为都是具有深意的,我依然抱着手机一起工作、生活。阅读《诗人》使得我在心灵上更成熟了,诗人精神能永存,并不是他废寝忘食,不拜金,而是懂得何时需要专注,人也会变得“疯狂”,中了魔,把全部精力全拿出来,每一道神经都在颤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