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圈》第65节:《红楼梦》带你走进她字演化史,经受太多波折

大家有没有发现,《红楼梦》里,出现那么多太太、小姐、丫头等对女性的称呼,却也找不到一个“她”字。这是为什么?让我们进入这个字的演化史吧!

《地球圈》第65节:《红楼梦》带你走进她字演化史,经受太多波折

《红楼梦》助读3

“她”字在甲骨文中没有显现,但在南北朝时期,主要用于方言中对母亲的称呼,并不被用作代词,中国古代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玉篇》中就有记录。有一种说法认为,“她”字作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至少出现在明代。《康熙字典》有收录:【说文】蜀谓母曰姐,淮南谓之社,亦作她,或作媎;在古代,“她”与“媎”等字的部分义项的音义相同,都是指女性。再从“她”字的结构来看,左边是“女”,显然与女性有关,也呢?《说文解字》:“也”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形字,作为最具女性特征的“也”再加上“女”,构成“她”,为会意字无疑,将其作为女性代词再明白不过了。

清代出自六人之手的手抄文稿,也有女性代词“她”字出现,只60多个。她字作为女性代词,特少在公开刊物上出现。这都是最新研究出的结论。所以,那时完全不可能作为通用字,《红楼梦》的疑惑解开一半了。

《地球圈》第65节:《红楼梦》带你走进她字演化史,经受太多波折

那她这个字是怎么变为现在的人尽皆知呢?这和近代中外国家语言接触有关。

在外语中,区分男女姓别的由来已久,12世纪,英语就有了表示女性代词“she”。日本在几百年前,也创造出女性代词“彼女”(日语略)。而中国却迟迟没有完善,无论男女代词,一律用“他”。那些早期来华的外国传教士们,在翻译《圣经》等文本时,就遇到如何准确翻“she”的问题。1814年,传教士马礼逊首次采用了“该妇”(这个妇人)来翻。

之后,he、she、ⅰt被译为“他男”“他女”和“他物”。读这些词组式,有没有感到怪异?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没有印新字的材料。后来,1878年,《文法初阶》中,用“他”“伊”“彼”翻译 he、she、it。于是,“伊”成了女性专用代词,迈出了具有创造性的一步。

《地球圈》第65节:《红楼梦》带你走进她字演化史,经受太多波折

直到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这种现象一出现,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并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他们认为:世界人类语言各有名的写法,应按“中国规例”书写汉文,不可强以西文文法加诸中文;而文化界主张“保存国粹”的人,认为这根本是盲目崇拜西洋文学,不惜一网打尽本土文学;更有女权主义者公开反对“她”。认为“她”去掉了“人”字旁,是不把妇女当人看,不是主张男女平等吗?这不应该提倡!

当时最多的声音,是认为用“伊”最好,“伊”正好能反映女性小鸟依人的娇柔特点。

《地球圈》第65节:《红楼梦》带你走进她字演化史,经受太多波折

然而,无论有多少反对的声音,“她”却是越来越深入人心了。当时很多学者作家,如冰心、胡适等人,都可以觉得这个字方便好用。后来刘半农又提出了另一个新想法:再造个“它”字,以代无生物。还创造一首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后被谱成曲,广为流传。“她”也很快得到人群众的称赞,并被字典一锤定音,从此广泛使用。《红楼梦》的疑惑讲完了,唯一的存疑,就是“她”字古代有,刘半农看没看?通用不能说成“创造”。

中国文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最大生命力便是兼容并包,从不抱残守缺,这才能薪火不断,而“她”字恰好是自信的体现,意义重大,曾发生诸多波折,叫人如何不想“她”?

《地球圈》第65节:《红楼梦》带你走进她字演化史,经受太多波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