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蒙冤”,還是人心複雜?其實是真正的慈悲

為何我們總是對一群人中的一個或者幾個獨獨偏愛些?

為何我們總是對一堆玉石中的一粒或者幾粒格外上心些?對它愛不釋手,拿了就不想再放下...

人如玉,玉同人,哪是巧合,何謂緣分?


玉石“蒙冤”,還是人心複雜?其實是真正的慈悲



不過是人心本能地靠向與它接近的層面:溫潤,通溫熱,溫厚,我們不過是喜歡熱烈而真誠,素樸而直接的,人或物——沒有繞彎子,沒有猜謎語,就像和田玉,不會說謊,如同,真實而可愛的人,沒有套路的,才更讓人心,想要靠近。

這便是真正的慈悲,是上述疑問的答案。


玉石“蒙冤”,還是人心複雜?其實是真正的慈悲



玉石,不過是群山的襁褓小兒,新生,而頑強。剛出生,便被帶到川流不息的河流,被沖刷,被洗禮,被磨礪,當人們再次發現它的時候,時間或許早已過去了千萬年,因吮吸了大自然的精華,天與地,日與月,山川河流,冬來夏往,它變得溫潤、光滑、縝密,並學會了更深長更緩慢的呼吸——毛孔。

吐故納新,沁色染皮,白玉,青白玉,青玉,墨玉,黃玉開始以更豐富、多色的皮色彩衣籽料面貌出現,流水匆匆,地殼湧動,來自大地深處神隱而緩慢的力量週而復始推動雕琢,磨圓,穩重,溫潤,沒有昔日戾氣,沒有過往稜角,石性被慢慢稀釋,厚殼被緩緩融解,水的靈氣柔性氤氳默化冷硬山玉,千萬年變遷,桑田滄海,回到我們手中,留下這粒粒玉料滿身故事。


玉石“蒙冤”,還是人心複雜?其實是真正的慈悲



每一處傷痕,每一塊斑紋,每一件石衣...都在講述它所經歷的過往,厚重的斑駁歲月風殼,沉澱了風骨,剝開一層一層,是靈魂最深處的堅持與初衷。

“拿在手裡,閉上眼睛,慢慢地盤摩,每一塊和田玉都會覺得不一樣...”。在兩塊截然不同的玉石面前,除了皮色,更細微的區別在於玉石毛孔的排布與大小。


玉石“蒙冤”,還是人心複雜?其實是真正的慈悲



我們試著接觸每一塊玉石之上的“肌膚”,紋路肌理脈絡,皮色皮裂起伏,盤玩其間,玉質的油脂便緩緩析出了,這種感受在不同的玉石上,決然是不同的體驗——更直接一點說,若有兩塊同樣的料子,一塊盈白油潤,一塊則有些內斂閃青,哪一塊玉石更好一些呢?用手摸,便能感覺出來,哪一塊更為細膩、縝密、油膩,排列緊,結構小...還是很明顯的。

玉不言,唯以誠。

和田玉不會說謊,好與壞,從來寫在它的臉上。

問題的難度在於,你有沒有用心去去溫存,去感受,爾後判斷自立。

最頂級的籽料當屬“羊脂”。可細膩與白度卻多是矛盾兄弟,結構過緊,不易透光,白度往往會稍欠一點,透光了,白度好,細膩度一般就差一些。

接觸玉石得多了,我們仔細審視一塊玉石上的玉質:色皮、折裂、石漿,玉花、水線...皮色、水線、水草紋代表著什麼?石漿皮裂旁的肉質如何?有玉花棉絮附著是否有影響?在一塊玉石上,這樣的籽料或者山料“身份證”所佔比列到底多少才能夠稱得上是美呢?或者比較能體現和田玉顏值的該是三七比例?即三分皮七分質,三分漿七分肉,三分工七分玉...


玉石“蒙冤”,還是人心複雜?其實是真正的慈悲



和田籽料尤其不“擅長”說謊。

人為的套路與謊言,真真是和田君子玉的“慢性捧殺”。

因人惡玉,實在是冤,你買或者不買,喜歡或者討厭,玉就在這裡,仍帶著它的“不完美”。

曾有玉友因為留有黃皮色淺裂而詬病一條羊脂玉籽鐲的模樣有缺陷,不完整,併發出“好好的一隻鐲子,缺了一塊,真是遺憾...”的遺憾嘆息...

玉,不會說謊,說謊的可能是自己的眼睛。

關鍵在於:你喜歡什麼。玉遇有緣人,和田玉自在人心。當我們認真打量面前的玉石時,大到皮色,小到毛孔,打開心門而非僅僅是雙眸,撥開皮與色,漿與裂,水線與草紋...才能認清日日陪伴在身旁的這個“熟悉的陌生玉”吧...玉不說謊,但絕非千籽一面,恰恰相反,它是千變萬化難以捉摸的,而這,就是它真實而神秘的面孔,千百年來,一直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