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前的《骷髅幻戏图》,放大十倍后,网友大呼诡异


800年前的《骷髅幻戏图》,放大十倍后,网友大呼诡异

本文我们来介绍一幅800多年前的老画。这幅画作是南宋画家李嵩创作的《骷髅幻戏图》。李嵩何许人也?他是南宋杭州人,年轻时曾学过工匠,后来成为李从训的关门弟子,开始学绘画。李嵩最擅长的是界画,而且最喜欢的题材是老百姓的生活。

800年前的《骷髅幻戏图》,放大十倍后,网友大呼诡异

李嵩出身贫寒,所以他对底层百姓的生活非常关注,他的作品也大多源自生活。传世的诸多作品中,基本都以此为题。比如关于农家劳作的《春溪渡牛图》、《春社图》和组画《服田图》,还有关于市井百姓生活的 《夜湖图》、《观潮图》、《西湖图》、《观灯图》、《柳塘聚禽图》、《花篮图》等等。

800年前的《骷髅幻戏图》,放大十倍后,网友大呼诡异

当然,因为南宋时期的市场经济很发达,再加上老百姓的生活十分丰富,所以李嵩的题材里头,也有许多闹市的题材,比如《货郎图》。可以说,两宋时期的诸多画家对这个题材都十分喜欢,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最是经典。在李嵩的这些画作中,有一幅非常诡异,它就是本文我们要讲的《骷髅幻戏图》。

画史上以骷髅为画的作品,非常少。而李嵩的这幅《骷髅幻戏图》,更是凭借其奇特的视角和构思,成为画界上的一个未解之谜,他为什么要画这个东西?画中的元素,到底是真的假的?他到底有何寓意?大家不妨参照下图。

800年前的《骷髅幻戏图》,放大十倍后,网友大呼诡异

上图就是著名的《骷髅幻戏图》,整幅画的构图非常严谨。整幅作品,李嵩将线条的坚韧和扎实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墨色也十分细腻鲜明。画中人物的衣衫,或纤柔、或飘动、或挺拔,个性十分鲜明。当然,这幅画最喜人眼球的,当属画中的两具骷髅。俗话说“画人画皮难画骨”,之所以骨头最难画,原因和我国的传统有关系。骨肉受之父母,古人都十分敬畏,因此在画作上都没人单独画过。但是,要画出逼真的人体,则需对人体的骨骼特点、结构比例有研究方能画得精准。李嵩的这幅《骷髅幻戏图》也因此显得十分特别。大家不妨仔细看看画作的元素。

800年前的《骷髅幻戏图》,放大十倍后,网友大呼诡异

画中一共画了4个人,还有两个骷髅。左边是一对哺乳的母子,而中间是两个骷髅,一大一小,右边则是另外一对“母子”。这三对人物到底是何关系?有人可能会说:“显然左边的哺乳母子是货郎老板,而中间的两个骷髅是货郎老板的木偶戏,右边的当然是观众。”大致分析似乎没错,但是如果把图放大十倍,再仔细品味细节,答案恐怕没那么简单。大家不妨参照放大后的几幅图片。

800年前的《骷髅幻戏图》,放大十倍后,网友大呼诡异


800年前的《骷髅幻戏图》,放大十倍后,网友大呼诡异

首先看下两个骷髅的细节。从表演效果上看,小骷髅的动作全都是提线的效果,它就是木偶。可是,木偶​是谁在控制呢?答案居然是那个大骷髅。这就很诡异了!有读者可能会说,显然是货郎老板,也就是那个哺乳妇人在控制。可是,她哪里有时间?她也腾不出手啊?

大家再仔细看看大骷髅的骨架,是不是十分精细?红色圆圈里头的骨架,和真实的骨架毫无二致,脊梁骨、肋骨全都清晰可见。另外,在骨头之间,居然还有密密麻麻的线条。可见,这个大骷髅,是自己在提线,是它在控制着小骷髅。这就很神奇了。还没完,大家不妨再仔细看看哺乳女子的眼神。参照下图。

800年前的《骷髅幻戏图》,放大十倍后,网友大呼诡异

这个眼神是不是很诡异?如果说它是老板,可是客人来了,为什么她的眼神如此犀利?面露寒光,让人紧张。相反的,大家不妨看看另一个妇人,她的眼神则十分慈祥,不妨参照下图。同样都是面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一个面露凶相,而另一个却充满浓浓的关爱?

800年前的《骷髅幻戏图》,放大十倍后,网友大呼诡异

关于这幅画,一直存在许多争议。有专家认为,这幅画是一幅哲学思想非常浓厚的画作。整幅画的主题,就是“生和死”。如果把画作一分为二,那么生死就各占了一半!左边的骷髅表演,象征死亡,而右边的一对母子,则象征生命。整幅画实则隐藏着两个主题,一个是道家“方生方死”的理念,大概意思是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开始在走向衰亡。一个是人们对生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整幅画呈现了一种静与动、思与行的对立。通过鲜明的对比,让人对生死产生敬畏之情!

800年前的《骷髅幻戏图》,放大十倍后,网友大呼诡异

这幅画作现在藏于故宫之中,在故宫诸多的藏品里头,它确实非常特别。总体而言,这幅画的气氛确实非常诡异,难怪网友看后会惊慌失措:“这是真的吗?”

你认为这幅《骷髅幻戏图》,到底要表达什么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