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快收了在體育圈的神通吧

我認為不對的

那就是不對的

就應該消失


相信最近大家的手機,都被飯圈刷屏了。

飯圈,快收了在體育圈的神通吧


看了粉絲們的種種行為,筆者也不免想起那句暴露年齡的開場白——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飯圈,快收了在體育圈的神通吧

其實不止娛樂圈,“飯圈文化”早已滲透到各個領域。

比如在體育圈,你一定聽過這樣的言論:

“你行你上啊!”“不接受反駁,Ta永遠是最棒的!”……

誠然,有人會說,當體育邂逅飯圈文化,會為處於小圈子的項目帶來流量,人們的關注度也會隨之增加。

但當粉絲們無底線地吹捧某些運動員,體育圈被飯圈化時,則是我們應該警惕的時候了。

01

所謂飯圈文化,顧名思義,就是一群粉絲們,聚在一起形成的圈子文化。

而集合了熱血、拼搏、青春、夢想,還自帶民族光環的體育,簡直是飯圈文化的天然培養皿。

飯圈,快收了在體育圈的神通吧

想必大家還記得,在里約奧運會之後,曾經只屬於佛系中年的國乒,一下就火了。

從馬龍跳上桌臺手比愛心,到被魔改的“帝國猛虎”張繼科,再到“不懂球的胖子”……

飯圈,快收了在體育圈的神通吧

這些顏值與實力並存的運動員,對於那些曾經為了偶像通宵買票、花錢打榜的粉絲們來說,簡直像發現了新大陸。

奧運會之後,第二年舉辦的“地表最強十二人之杜塞爾多夫選拔賽”就徹底成了大型粉絲見面會。

飯圈,快收了在體育圈的神通吧

觀眾席被條幅充斥,舉著海報的球迷,為自己心中的愛豆,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呼喊。一旦有選手打出一記好球,更是引得全場尖叫。

即便是在場外,國乒人氣依舊居高不下。張繼科,那個被稱為“統一了飯圈的男人”

,微博轉發評論數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與許多流量小生不相上下。

飯圈,快收了在體育圈的神通吧

也許,你會認為這樣的體育圈有些奇怪。

但你不得不承認,當飯圈文化進入體育圈時,至少意味著體育走出小圈子,進入大眾行列

飯圈,快收了在體育圈的神通吧

從前只聽說過熬夜看歐冠,如今也有人深夜打開電視,為征戰海外的國乒將士打Call。

過去,乒乓球用具總是擺在運動超市偏僻的角落,如今有了粉絲的青睞,一旦某球拍被印上馬龍、樊振東的肖像,銷量也是明顯看漲。

但這些,似乎又只是表面現象。

也許看了這些評論,會讓你若有所思:“許昕的手真白”“馬龍太奶了”“張繼科帥”……

飯圈,快收了在體育圈的神通吧

類似這樣的還有很多,但唯獨沒有對運動的討論。

原來,比起整個運動,飯圈更愛的是某個運動員。

這也是飯圈與傳統球迷最大的區別。

普通球迷,還是建立在球員場上表現、比賽態度、運動成績的基礎上,有誇有批,較為冷靜。

飯圈,快收了在體育圈的神通吧

而在飯圈,無論運動員成績好與壞,努力與否,都要無限熱愛、無限包容、無限支持。

至於運動本身,就像是某位歌手的一首歌曲,某演員的一部電影,只是偶像的一小部分。

02

誠然,如果只是熱愛,那還能其樂融融;但如今的飯圈文化,展現的卻是一種“不講道理的愛”

《社會心理學》一書中就指出,追星是一種自我感情認同與自我參照,人們將自己的情感寄託在一個偶像身上,既能獲得投射在偶像身上的代替性滿足,也能通過偶像的成功實現另一種形式的自我實現。

飯圈,快收了在體育圈的神通吧

簡單來說,偶像就好像自己的一部分。球星奪冠了,自己儼然也光芒萬丈;而一旦失敗了,如果再有人詆損自家愛豆,那就等同於對自己信仰的踐踏。

於是就有了某些運動員,雖然在場上形同夢遊,但在粉絲們口中卻是“在我心中Ta就是贏了”;

即便只是象徵性地訓練,也成了“你造Ta有多努力嗎?”

更別提只要稍有批評,等待的就是一句萬金油——“你有什麼資格評論Ta?”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體育最大的魅力也正是勝負。

只要一個人談論體育,那就要接受失敗。

飯圈,快收了在體育圈的神通吧

贏了我們送上鮮花,輸了我們提出合理的批評。甚至更高級的,贏了之後不盲目吹捧,輸了之後也並非一腳踏在地上,這才是體育“迷”的核心所在。

而在大部分飯圈眼中,自家愛豆永遠沒有失敗。即便輸了,也可以轉而討論衣著、顏值等等。

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去看,對於一個運動員而言,這樣的粉飾,何嘗又不是一種不幸,讓一個人失去了被人公正評價的可能。

飯圈,快收了在體育圈的神通吧

長此以往,等待他的只有在花團錦簇中漸漸迷失。

事實上,在筆者看來,在體育圈,失敗並不可怕,不去承認失敗才是最可怕的。勝利者固然讓人崇敬,但悲情英雄卻更令人痛惜。

這是一種美學的選擇——失敗者永遠有一種孤獨的美,有一種不得志的愁,有一種無法言喻的痛苦在其中。

1994年的玫瑰碗,羅伯特·巴喬雖然踢丟了點球,徒留給世界球迷一個失意的背影。

飯圈,快收了在體育圈的神通吧

或許,每個曾經付出努力的人,都理解這種惆悵。對於體育迷而言,即便敗者,同樣是王者。

即便是在熱血漫畫《灌籃高手》裡,湘北戰勝了山王,卻沒能拿下全國冠軍,但這卻不能阻擋它成為現象級佳作。

飯圈,快收了在體育圈的神通吧

如果《灌籃高手》最終以湘北率領日本隊勇奪世界盃,那句“因為年少時的青春,往往是不完美的”,還會撩動了人的心絃嗎?

也許有人會說,這就是當下最流行的追星方式,只是你不懂罷了。

的確,當年筆者也曾為了支持喜歡的歌手,跑了好幾個街道去買磁帶;也曾因為心愛的球隊輸球,而黯然神傷。

但對於體育的熱愛,還是讓它簡單些吧!

飯圈,快收了在體育圈的神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