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教师会体罚“害群之马”的调皮学生吗?

言劝


很高兴的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但是这句话对于我来说不是如果,而我确实是一名托管老师,我从来不会体罚学生。因为体罚也没有用,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这里说的“害群之马”应该是不爱学习,上课捣乱,自己不学还影响别人的学生。我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说说我自己的处理方法。

第一,和学生交谈,其实所有的学生都是很单纯的。他们没有过多的想法,做任何事都是喜形于色。而老师千万不要发脾气,坐下来和这个学生聊聊。当然了,不要直接问你为什么捣乱?而是关心下他的生活,心情,察言观色。我的一个学生就是捣乱,只要他在,唯恐天下不乱。我和他谈下来的结果就是不爱学习,和父母关系不好,没人关心他。大多数这样的孩子其实是缺乏安全感,捣乱无非就是故意引起别人的注意,哪怕是坏的印象,但必须得有印象。

第二,和家长沟通,得知这样的情况就要和家长聊聊,我的这个学生家长就是整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孩子,回家也是自己一个屋一躲闷闷不乐,或者是要么故意打碎东西,要么和父母顶撞,其实心里真的是渴望父母的关心。我记得看过这样一个视频,一个孩子哭着说手机夺走了爸爸妈妈。如果家长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当然是愿意为孩子做出改变。当父母态度转变了,孩子的内心就软化了。他们都是很容易满足的。

第三,让他融入到教室这个大家庭里。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邀请他做游戏,打沙包,唱歌跳舞,让这个孩子知道每个同学都很喜欢他,爱帮助他,慢慢的,所谓的“害群之马”就会爱上了父母,爱上了同学,爱上了学习。

总而言之,体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会愈演愈烈。这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找出原因,从根源着手,不但让他彻底改变了,也能努力学习。其实老师的责任不光是帮助孩子提高成绩,更是帮助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乐凯睿康老师


如果你是教师会体罚“害群之马”的调皮学生吗?

如果是二十年前,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会。

那个时候的老师,手握戒尺,享有惩戒权。遇到所谓的“害群之马”,拍拍屁股打打手,就算是红肿淤血,家长不但不会责怪纠缠,反而会感恩戴德。

刚参加工作那一年,在一个边远小镇任教,带一个近70人的六年级班级。校长给我诉我,这个班级是全校有名的“老大难”,换了好几个班主任,都没搞定学生反而被学生搞定。

没过三天,数学老师上课就非得要我陪伴,声称那几个高大男生行为举止让她不寒而颤。果然,我坐在后面他们还敢大喊大叫扰乱课堂秩序。我走上前去一手一个拎起为首的两个男生,连拖带拽把他们拉上讲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每人屁股上就是十个巴掌。打完才感觉自己的手都发麻发疼。那两个男生更是屁滚尿流叫苦连天。

当天放学,我亲自把挨打的两个学生送回家,跟家长说明情况。家长感激不尽,又是泡茶又是递烟,声称感谢我的教育之恩。

第二天,两学生到我办公室道歉,我发现,他们走路都是歪歪扭扭,原来屁股肿还疼。

说来也怪,从此这个班日渐规范,让人刮目相看。

现在,对于“害群之马”,别说体罚了,就是骂几句,都要事先反复掂量掂量,看该不该骂,能不能骂,值不值得骂!

校长常说:体罚是高压线,谁碰谁完蛋。

空气如此清新,生活如此美好,谁都不想完蛋吧。


鹏城视角


这个问题如果放在十年前,肯定有很多网友回答“会体罚”,但现在大家只会说“不敢体罚”。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我也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在班级里面不好好学习还经常捣乱,按照老师的话来说我就是一个自我放弃的人。

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是在初三的时候,那时候正处于夏天所以在下课的时候同学经常到树下面乘凉。那天我和几个同学在一起,正好有一位同学看见树上有一个毛毛虫,他就顺手给拿下来了,本来大家以为他会给扔掉,但没想到他居然放在了一位女同学的头上,然后这位女同学被吓了一大跳,不小心把头磕破了。

老师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罚这位同学在办公室里面站了整整一下午,而这个同学也是傲气居然一口水也不喝。后来到了晚上两位同学的家长都来到了学校,这位做了坏事的同学跟他爸爸说老师罚他站了一下午,但没想到的是这位父亲居然直接给了儿子一巴掌,还谢谢老师帮忙教育孩子。

其实这种体罚在十年前非常普遍,那时候即使家长知道了,也不会到学校找老师的麻烦,甚至还会感谢老师管教孩子。

但现在不一样了,由于社会发展的太快,很多学生接触了这个年纪不该接触的东西,所以时间一长很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是老师非常不愿意看见的,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面父母都舍不得管教,在学校里面更是无法无天。

我们经常能在网上看到各种新闻,某某老师体罚了学生,遭到了学生家长的围堵,学校迫不得已只能辞退该教师。

这样的事情多了,老师自然也是不敢再去体罚学生了,如果班级里面有捣乱的学生,也只是口头训斥一下。

不是老师不想去惩罚学生,而是不敢!


舆者论


碰到这些调皮王体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容易产生以暴抗暴的严重后果,造成师生敌对情绪,以及家长对学校的不满。现在的学生怎样不谈,以前教书时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小学六年级有名姓邰的学生就是因调皮捣蛋从外校转到我班上,一个星期不到便成了领袖人物,欺负弱小,砸玻璃,放倒比大高的同学,多次对他批评教育无果,也常想揍他一顿怕没有好结果。很纠心。后来我改变了方法,专门为他设了一纪律委员的职务,让他来管班级纪律,开始几天还可以,觉得以毒攻毒见成效了。后来反而变本加厉。怎么办呢。一天与别人打架头被砸破了,血直流。我吓得驮着他到小诊所包扎,血染红了我的衣服,我一句都没有训他,反而安尉他,还付药费,第二把药带给我,说什么都没收,只说了一句。你头破了是老师没教育好你们,是老师的责任。冬天他脚上有冻疮我找来棉花帮他包脚-。一次我看脚太脏了,弄一盒温水帮他洗,洗着洗着他哭了,脚还没擦,他拍地跪下,大声嚷着说,老师再也不打架了,我保证听你的话。我把他扶起说,知道就好,知道就好。打那以后像变了人似的,打扫卫生,布置班级环境都很卖力,就是成绩上不来。一天晚上,我刚谁备休息,有人敲门,一看是他,手里拎着一捆粉丝。问他哪来的,说是粉丝厂弄来的。我严肃地批评了,并和他一道又送了回去。并答应他不说出去。小学毕业后,他随他父母去了外省,听说混得不错。我讲这件事的目的,对学生的教育要多动脑子,找准切入点,总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叶老翁620


“老师的戒尺该不该举起”,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老师该不该体罚不听话学生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的,但要掌握分寸。

我也从事过教育,当过六年的民办教师,那个年代的学生没有多少能刻苦学习的,大多都是混个什么小学毕业、初中毕业,能认几个字就行。而且还残留着“文革”时期,批“师道尊严”和批“学而优则仕”的遗风,老师难教,学生难管。但是,老师还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还要想方设法把书教好。


我教过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各年级,我是一般不会体罚学生的。对于“恨铁不成钢”的学生,自己凭良心不另眼相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如果是“滥泥扶不上墙”,那就由他去,只要不影响别个孩子学习,一般我是不会批评,更不会体罚的。如果是“害群之马”,就另当别论了,无论他学习成绩好坏,我都会严加管教,要是屡教不改,我便会使用肢体语言,因为其会影响老师尊严,破坏课堂纪律,扇动他人闹事,如果不好好调教一番,以后还怎样管教别的学生。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吹口哨,我背着在黑板上写东西没看见是谁,我就忍着,第二次……第三次我突然转身发觉是个较调皮的男生,我就让他罚站,后来我背过身去,他自己便又坐下,惹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我气不打一处来,便扯拽他上前台站着,不小心碰挂了他本来冻伤的耳朵,流了不少血……一下课我便登门找到这个学生的家长,说明此事并表示歉意,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谅解,而且还笑着说:陈老师,没事的,就是你打他我们也没有意见!”第二天这个学生就规距了很多。

“是否把惩戒权还给老师”,最近在“两会”上讨论的也十分激烈。可见“学生不服管”、“家长闹翻天”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了。我也很赞同“把戒尺还给老师”,让学生服管,让家长服气!【图片来自网络】


言劝


肯定会,除非你不想认真负责,打个比方说,一棵树的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虽然他根系发达,但它偏枝超过主杆,向旁边伸长,直接影向其它树苗生长,我会下狠心把这枝粗壮的偏枝砍掉,让它的营养直达主杆,当时可能对本树苗是有点伤害,但对它生长成材至关重要,育人也是一样,我虽不是老师,但认为教育方面应有的惩戒是很重要,只要老师不带情绪的惩戒,有的人渣老师遇到不开心的事拿学生出气的人是有的,我老家一小学老师叫俞腊梅,在来学校的路上被骗子骗走了耳环,心情不好,但学生们怎么能领会,一个学生不会做的题去问她,她就是一个耳光,昨天给你说了多少遍,虽然被学校批评了,但在每个学校这样的人是存在的。


游正庄


学生吗,本来就都是孩子,调皮打闹也都是常事,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个孩子的性格也都是不一样,有爱说的,有爱笑的,有爱打的,有爱闹的,至于说学生不听话,调皮捣蛋,爱打闹,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所以也不能说是害群之马。假如我是孩子的老师,面对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孩子,要是过去的年代我敢体罚,但是现在的这个社会,我不体罚学生,不是说不体罚,是不敢体罚,因为现在家家就一个孩子,在家惯得像活老祖宗似的,把孩子给供起来,别说你当老师的体罚了,你就是说上他两句,他心里不痛快回家告诉父母,那父母都会把你闹得生不如死,更别说体罚了,现在的父母也是厉害,如果你敢体罚我家的孩子,首先一点找学校领导闹,然后报警,接着在微信群,QQ群,头条,微博,找记者,找媒体,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抖音,然后再来一个一哭二闹三上吊,拍个抖音,拍个视频给你传到网上去,网络的力度你可千万不要小瞧,它可是一个杀人不见血的刀,它会用所有的舆论活活的把你压死。所以说我要是一个老师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不敢体罚学生,那再说说过去的社会,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上学,挨老师揍那是经常的事,大嘴巴子被老师打的红红的肿肿的,好几天都不消,男生不听话,前边黑板前站一排,老师拿脚咣咣的往屁股上踢,踢趴下了麻溜的抓紧站起来,规规矩矩的再站在那,然后转身双手扶墙,老师拿着教鞭,那个教鞭都是我们学生给弄的,在山上选的又直又好的水曲条子,有大母手指那么粗,一米长,老师上课的时候就是教鞭,教我们识文断字,我们不听话调皮捣蛋的时候,教鞭就是刑具啊,那个抽在身上真的疼啊,一打一咧嘴,晚上睡觉都不敢后背着炕,只有侧着身子睡觉,后背和屁股上全是一道一道的印子,回家也不敢和父母说,说了怕父母再接着揍,我们那时候也真皮实,打轻了啥事没有,打疼了咧咧嘴也就过去了,有的时候挨打以后,放学回家告诉父母,我今天让老师揍了,父母会问因为啥呀?我说不听话,调皮捣蛋了,父母会一口同声的说,活该,打的轻,看你以后听话不?让你不长记性,明天看到老师告诉他,以后再不听话让老师狠狠的揍你,其实父母看自己的孩子被打那样,自己心里也是心疼,但是他们就是认为,你学生不听老师的话挨揍是活该。揍你也是为你好,老师打学生是应该应分的,那时的孩子比较单纯,即使老师那样揍我们,心里没有一点怨恨,毕业的时候和老师还是难舍难分,各个哭的都是痛彻心扉,直到现在还会留恋当时的师生之情。


认识你真好229


我是一名英语教师,教了多年的英语。就我来看,绝对不能用体罚的方式来惩罚学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在你不了解具体问题的情况下就给学生实施体罚,肯定是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和心理健康。作为一个老师,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体罚学生。如果确实是这个学生的原因,可以用其他的惩罚方式,例如写检查。体罚的效果肯定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我之前就因为没有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武断体罚学生,这个学生不但接受,反而课上经常捣乱,最后只能叫家长来解决。


2. 到了初中,很多学生都处在一个叛逆期,如果冒然体罚学生,只会带来反效果。比如一些刺头,你确实体罚,他们就越不服从管教,到最后这些学生只能离校。我说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个例子,当时我还是一个学生,我的同桌就是一个典型的赖皮。曾经经常被老师体罚,最后那个学生一气之下动手打了老师,后来被开除。所以体罚的意义不大。所以只能先使用怀柔政策,如果还是达不到效果只能找家长了解情况。


3. 现在的学生特别善用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挡箭牌,如果体罚学生,他们会自己告家长。如果遇到明事理的家长还好,如果遇到不讲理的家长,他们会一直纠缠,最后找到教育局。最后的结果就是不断体罚的目的没达到,自己还惹了一身麻烦。


新视野教育字幕组


关于“如果你是教师会体罚“害群之马”的调皮学生吗?”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不会”。

首先我要说的是不要随便给学生贴标签

不要随随便便的说某位同学是“差生”、“笨小孩”、“害群之马”,这样的标签对学生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有时伤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如果这位“害群之马”知耻而后勇,积极努力的学习,主动改变自己的缺点,跟班里表现好的同学学习,逐渐蜕变为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如果这位同学跟老师较劲,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那么就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对学生的优点要多加表扬并让其发扬光大,对于学生的缺点要适当的引导,让其潜移默化的改正缺点,逐渐成为一位“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其次我要说的是老师教育学生要晓之以理而不是体罚

古时私塾的先生都有“戒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师也有“教鞭”,这些“道具”在形式上对学生都有一定的“震慑”作用。现在的教室里再也见不到这些东西了,当时这些“道具”都是用来体罚学生的。现在的学生在家里都是“小王子”“小公主”,家长对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吓着”,老师在学生违反纪律时也是顾虑重重,不敢严厉批评,更别说体罚学生了。其实现在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接收到的信息量很大,也有比较正确的价值观,他们知道是非对错,老师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可以引导孩子“改邪归正”积极学习的。

第三要建立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影响每一位学生

“人性本善”,没有哪个人天生是坏的,只要有积极正能量的环境,有良好的班级文化,每一位同学都是潜力无限,前途大好。老师不戴有色眼镜,同学之间关爱有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其乐融融,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位同学都会形成团队意识,都担心自己努力不够给自己的团队抹黑,无论是纪律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会暗自使劲,为小组、为班级、为年级更加优秀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有意教鞭好似金梭织锦绣,无心粉笔犹如银墨染青丝。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学生都要视如己出,多鼓励,少批评,积极引导,合理点拨,每一位学生都会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筑梦驿站


作为教师管教学生,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题主提出“体罚”二字,你可知道,与“体罚”相对而言的管理方法是什么?那叫“理喻”。也就是讲道理。也许有人要说:讲道理他就是不听怎么办?讲道理要是管用,就没有坏孩子了。这话也有道理,但是太片面了。世界上一切事情皆有因果。就连张扣扣杀人案的发生也是有原因的。如果没有张扣扣母亲被侮辱致死一事发生,肯定没有张扣扣杀人案。

班级中的所谓“害群之马”的产生,也是有原因的,没有哪个孩子生就是害群之马。教师的任务就是改造这个害群之马。

就个人经验,我就来谈谈害群之马产生的原因和改造措施:

一,班风。

作为教师或学生家长,没有不知道什么叫“班风”的。只是他们不叫“班风”,而是叫“好班;孬班”。有很多家长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班”里去。为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是其一,重要的是,再调皮的孩子到了“好班”也没有一个敢捣乱的。

为什么?因为“好班”里的学生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的。没有人鼓励出“洋相”的人。如果哪个学生敢做出“害群之马”的举动。不要老师说一句话,光是同学鄙视的目光就把他“杀死”了。(你敢在购物中心的大众面前裸,体吗?就那感觉)

好班的形成靠的不是体罚,是师生之间的一种默契:他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升学”。所以师生都能团结在一起。“害群之马”没有生存空间。

“孬班”就不同了。也许平时都很遵守纪律,那是在老师体罚的高压下形成的。他们自己内心深处并没有主动的学习渴求,遵守纪律的唯一目的就是不让老师体罚。(圣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要教师先解决“愤、悱”的问题。)当有一个学生出“洋相”的时候,他们正好抓住机会起哄,目的就是挑战老师的高压,(反正受罚的不是自己),缓解自己心中的压抑。调皮的学生又似乎感到得到了同学的支持、关注、赞誉。他不但感觉不到耻辱,反而感到“荣耀”。不管老师用多么严厉的惩罚,都无济于事。(惩罚越严厉,越能激发他的“英雄感”。)此时,唯一的办法就是“谈心”。让他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别无他法。

二,学生个人的原因

学生个人原因各种各样,这里只选两种分析:例如第一种。学生的知识出现断层,这个断层已经严重影响了他学习新知识。学习成绩快速下滑。他已经不能靠学习成绩引起同学和老师的关注了,于是,为了引起关注,他开始在班上捣乱(就像孩子在家长面前打滚、撕衣服,甚至划破自己的脸来博取家长的疼爱一样。)这是一种潜意识,他自己都不明白自己要什么。此时,老师要找他谈,检查他的学习,找到断点,补课(在校内免费的)让他重新通过学习成绩找回自己的荣誉感。

第二个例子:一次,有两个孩子在一位女老师身后走。因为嬉笑打闹,互相推搡,一个学生不小心碰到这位女老师的屁股,女老师认为这个学生行为不端,于是体罚了这个学生(每次上这位女老师的课,就让这个学生到走廊站着,整整一个星期)。后来孩子学习跟不上,由前三名一下滑落到倒数第一。他为了报复这个女老师,每次上课都是偷偷捣乱而且嫁祸给同位同学。当然,这位女老师还是继续体罚。但是没有任何效果。最后还是校长给这个孩子调了班,补了课,这个学生才赶上。后来这个学生正常升学。每提到这个女老师,他都没有好话。

说到这里,还用再回答要不要“体罚”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