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 勠力同心贏“兩戰”

鎮海 勠力同心贏“兩戰”

鎮海新城

镇海 勠力同心赢“两战”

黨員志願者幫助企業復工

镇海 勠力同心赢“两战”

送菜上門為復工提供保障

1月下旬,雄鎮大地一派祥和景象,人們正忙著迎接春節的到來。未曾想,新冠肺炎疫情悄然襲來。

時不我待,迅速行動。鎮海區黨員幹部眾志成城,扛起責任,築起抗疫的“銅牆鐵壁”。

防控松不得,發展等不起。當前,鎮海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統籌兼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鎮海多措並舉,在切實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上月底,鎮海區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全面復工,在建重點項目全部復工。

群防群控 築起抗疫“銅牆鐵壁”

警報驟然拉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迅速下沉村(社區),迅速行動起來,迅速抗擊疫情。鎮海第一時間吹響“集結號”,向全區各級機關黨員幹部發出動員令。

迅速行動,擰緊疫情防控“安全閥”。全區黨員幹部提前結束春節休假,結合“大數據+網格化”制度,返崗投入到一線防疫工作中,通過多部門聯動的方式築起抗擊疫情的“銅牆鐵壁”。

統一協調、信息共享、措施聯動的工作機制即刻運轉;鎮海防疫動態地圖、線上排查系統等先進手段火速被開發出來,並投入使用……

打贏疫情防控硬仗,關鍵在基層落實。

因為過度勞累,喉嚨啞得幾乎說不出話,走路太多腳磨出了繭……陳鶯是莊市街道同心湖社區的黨委書記。她自己也沒想到,戰役打響後,她至今都沒好好休息過。

同心湖社區轄區裡有6300多戶住戶,被稱為“超級社區”。“作為規模比較大的社區,我們要做的就是落實到每一戶每個人,確保萬無一失。”從疫情防控一開始,陳鶯就這樣對同事說。

抗疫的難,難在怎麼管、如何守。在同心湖社區幹部和志願者的努力下,他們以超負荷的工作量,僅用一天半時間就完成人員排摸的“清零行動”,又用了不到三天時間發動社區力量解決了防疫物資緊缺的狀況,同時依託物業和業委會力量持續不斷地為有需要的住戶送服務上門。

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鎮海充分依託社區自治互助站,激活“神經末梢”,編織起一張群防群控的大網,守好每一道“小門”。

在澥浦鎮,匯源社區“匯一家”自治互助站的“小喇叭”疫情防控宣傳隊成為居民們的“守護神”。每天早上,自治互助站的志願者沈福康都會戴著口罩,舉著小喇叭在小區居民樓間來回宣傳防疫信息。匯源社區“匯一家”自治互助站每天在小區東門和北門各安排2名志願者,配合保安做好車輛登記和人員體溫測量工作。

守護家園的,不僅有鎮海人,還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新鎮海人。在招寶山街道漲鑑碶社區,由27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組成的“老王幫幫團”,分工做好卡口值守、散戶管控、人員勸返、清零行動,為所在社區構築起抗擊疫情的“防護牆”。

精準施策 推動企業有序復工

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

鎮海根據區域疫情趨勢和企業實際,在2月2日即研究部署企業復工方案,2月7日出臺《企業復工管理辦法》《企業復工疫情防控“十個必須”》和《企業返工人員防控保障工作》等文件,構建“54321”工作機制,成立工作專班,落實各部門職責,落細落小企業復工復產任務分工。

人手緊張、防疫物資不足、物流不暢等問題成為企業復工復產路上的一道道坎。

一線發現問題、一線解決問題,對症下藥,精準施策。

“我們沒有口罩等防疫物資的進貨渠道,本來企業開工都難,現在只要網上預約一下就行,真是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2月中旬,鎮海區九龍湖鎮諾士敦機電負責人許新江,從鎮海區經信局工作人員手中領到了預約的500個口罩等防疫物資。

鎮海創新運用數字化手段,專門開發中小企業線上預約平臺,對(擬)復工企業的口罩、測溫儀需求進行預約登記。對重點生產企業建立“一對一”結對模式,排摸企業需求、做好物資採購,通過向周邊區縣(市)調劑、貿易公司訂購、海外採購等方式,採購口罩、護目鏡、防護服、測溫儀、一次性醫用手套等物資,大大緩解企業復工復產物資緊張局面。同時,針對不同企業儲備不均衡現象,建立物資互助平臺,加強對接協調,引導企業實現合理調配。

為解決企業復工後物流運輸方面的問題,鎮海經信、公安、建交等部門為企業協調辦理省際、省內貨物運輸通行證。

為解決用工緊張問題,鎮海火速設計出一套“接人、檢測、服務”的組合拳,實現外來務工人員快速安全返崗、安心穩定就業。鎮海人社部門派出返工專班到疫情穩定可控、返崗員工集中的地方駐點,通過專列、包車等形式分批次、點對點接回員工。

一個章不用敲,一次也不用跑,在線上備案後即可開工。2月19日,鎮海區推出“企業復工網上備案系統”,企業相關人員只需要通過手機掃碼,就能進行線上備案、承諾,平均耗時僅3分鐘左右。鎮海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開通第一天,749家企業通過該系統完成備案,這幾天每天增加1000多家。”

鎮海線上復工備案系統整合申請書、承諾書等相關內容,由企業自主勾選是否為負面清單企業,非負面清單企業就是否已制定詳細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是否已準備足夠的防護物資、是否已制定具體的員工排摸和管理清單、是否已簽訂負責任的員工承諾書、是否已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等做出承諾。全面承諾以上事項的企業即可提交表單,完成復工前備案。

鎮海區創新疫情防控期間的項目審批和招投標機制,推出“復工e線”,開展項目審批和招投標的線上辦、加急辦、容缺補辦、全程幫辦等手段,助力企業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推行‘雲上審批’和‘雲上直播開標’,既可以實現招投標人員不聚集,又能讓全流程提速。既確保了招投標‘不打烊’,又有效提升了交易項目招投標效率。”鎮海區政務服務辦公室負責人說。

一塊塊短板被補上,一個個堵點被打通。鎮海的復工復產進入加速度,將疫情防控影響降到最低,保持了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

下沉一線 提供及時貼身服務

挖掘機、軋路機的轟鳴聲中,戴著安全帽和口罩的工人穿梭其中,杭甬複線威海互通連接線一期工程已經進入緊張的施工階段。

“除了一些高風險地區,現在工人基本到位,幾個標段的建設都在正常推進中,下一步,將增加建設力量,把工期進度趕上來。”工程負責人蔣振雄說。作為鎮海區首批覆工項目,2月19日,該工程就已經全面復工建設。

為保障重點工程安全有序復工,鎮海區抽調發改、經信、建交等部門和各鎮(街道)共同組成5人以上的重點工程服務專班,下沉一線,進駐工地,幫助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工作。重點工程服務專班主要做到人員管控在工地、健康管理在工地、出行證明在工地、解決問題在工地這四個“在工地”。

“重點工程復工涉及人員、物料、交通等多個方面,是一個系統工程,就像我們人體一樣,要正常運作就需要打通各個筋脈。如果不在一線解決問題,復工效率就會大為降低,落實四個‘在工地’制度,就能很好地促進項目順利、順暢復工。”鎮海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月21日,鎮海66個在建項目已全部完成復工備案。

同時,鎮海還選派駐企聯企服務員,把深化“三服務”活動與推進復工復產緊密結合起來,以高質量的服務最大限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以最有力、最及時、最溫暖的“三服務”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經濟發展總體戰提供有力保障。

“駐企聯企服務員主要是下一線、走基層”“對企業反映的問題,駐企聯企服務員能當場解決的就當場解決”“一般性問題要即時答覆,難點問題原則上2天內辦結”……根據工作方案,選派700名幹部擔任500家重點工業企業、100家重點商貿服務物流企業、100個重點項目駐企聯企服務員,深入企業開展“點對點”服務,快速準確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復工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同時,各鎮(街道)通過連片包乾、組團式服務、網格化管理,向區域內各類園區和小微企業園選派工作組、服務隊、網格員,對所屬鎮(街道)內中小微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實現鎮(街道)中小微企業服務全覆蓋。

此外,鎮海還組建企業復工工作應急組,下設物流、物料、法律、金融等6個小組,抽調人員集中辦公,受理各渠道企業(職工)反映的問題,均實現當日內辦結,回訪滿意率達到100%。

黨建引領 形成“兩戰”最大合力

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戰”的關鍵時刻,鎮海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勇當先鋒,敢打頭陣,用實際行動展現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以網格黨建為抓手,各級力量協同聯動、同心克難,這是鎮海搭建“紅色堡壘”上下齊心抗疫的一個縮影。從2月2日開始,全區780餘個網格的網格員及黨員幹部、志願者全部衝到一線,開展清樓、清企、清店“三清行動”;第一時間建立區、街道、社區、物業“四級服務”體系;自治互助站、物業、業委會和居民協調聯動,全區各類群團組織以及50餘家社會組織、112個小區自治互助站、2200餘名網格員形成最大合力。

黨旗插在一線,支部建在卡口。為解決重點領域、重要點位防控壓力大、任務重、人員少矛盾,該區在交通要道、村社入口等防控重要節點,成立38個臨時黨支部,263名黨員帶領群眾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要求,檢測來往車輛與人流,為全區安全守好門、站好崗。

這是一場硬仗。區招商中心幹部陳豐年揹著20多公斤重的噴霧器,和同事一起完成了60幢沒有電梯的單元樓的消殺任務,這是他爬過最難的樓;區經信局幹部盧忠,6天內走訪50多家規上企業,指導復工復產、解決物資人員緊缺,這是他解過最難的題;為接外地員工順利返崗,“河南復工專班”小分隊葛俊傑、郭文俊、孫煜組每天只吃一頓飯、只睡三個小時,這是他們走過的最艱難的“旅程”……

黨旗所指,行動所向。在黨員幹部帶動下,各行各業和群眾都主動投身疫情阻擊戰。

受身邊抗疫一線黨員幹部的影響和感染,康泰國際旅遊有限公司鎮海分公司負責人李芸燕、張崢峰夫妻倆,雙雙向招寶山街道順隆社區黨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李芸燕夫妻白天幫助社工發放出入證,在居民群裡宣傳正能量;夜間在散居樓群值勤,引導居民主動進行健康自查上報;中午又化身“義務送餐員”,每天將350份愛心午餐送到11個社區及集中隔離點……從清冷的晨曦到寒冷的深夜,夫妻倆一直堅守著。

撰文 記者 何 峰 鎮海區委報道組 倪寅初

供圖 鎮海區委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