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檢察故事“吸睛” 引全國多家主流媒體聚焦報道

河池檢察故事“吸睛” 引全國多家主流媒體聚焦報道

11月18日,為貫徹落實好高檢院領導對廣西檢察機關司法救助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進一步總結和推廣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廣西經驗“,切實推動廣西檢察機關司法救助工作提檔升級,由自治區檢察院組織的“司法救助·廣西經驗”記者專題採訪活動走進河池市宜州區,聚焦戰鬥在法律監督一線的河池兩級檢察人員和他們的司法救助故事。

河池檢察故事“吸睛” 引全國多家主流媒體聚焦報道

此次集中採訪活動,由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第十檢察部主任曾軍寧帶隊,檢察日報、人民網、廣西日報、廣西電視臺公共頻道、廣西法治日報、河池日報等中央和省、市多家新聞媒體的記者參加集中採訪。

河池檢察故事“吸睛” 引全國多家主流媒體聚焦報道

“歲寒人心暖”,抵宜州伊始,媒體採訪團即投入緊張的工作。這其中蘊含著自治區院對河池檢察工作滿滿的關心和支持,也為河池控告申訴檢察干警的心中注入滿滿的動力!

河池檢察故事“吸睛” 引全國多家主流媒體聚焦報道

接下來的時間裡,河池檢察機關有哪些“好故事”將被媒體大腕挖掘和呈現?

“通過參加河池檢察機關舉辦的 “人大代表走近國家司法救助”主題活動,有感於河池檢察機關開展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取得的成績,今年8月份我們三位駐河池全國人大代表(吳潔秋、鄒升廷、班華忠)聯名給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寫信,推介‘河池經驗’,對檢察工作提出新的期待。想不到,張軍檢察長9月份就通過最高檢辦公廳給我們回信,通報了全國檢察機關開展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情況。張軍檢察長的回信,讓我們倍加感動,真真切切的體現了檢察院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落到實處。”在全國人大代表、宜州區幼兒園園長吳潔秋辦公室,吳代表回憶起給張軍檢察長寫信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河池檢察故事“吸睛” 引全國多家主流媒體聚焦報道

河池檢察院在新一任主要領導到崗以來,切實加強與人大代表的直接聯繫工作,推進檢察機關與代表的深度聯絡、通過五次邀請共計20人次全國、自治區人大代表參加走近國家司法救助活動,以公開促公正,深入互動,讓代表更全面、更深入地瞭解熟悉檢察職能和檢察工作,更好地監督和支持檢察工作。人民群眾的關注點,也是加強和改進檢察工作的著力點。人民呼聲,我們有聽!

聯合救助:把為民解憂貫穿全過程

“多謝了,多謝檢察好機關,心中裝著百姓事,群眾訴求有保障,有保障;多謝了,多謝各級好領導,我今代表老百姓,唱首山歌感恩情,感恩情!”優美的劉三姐歌謠在宜州區檢察院舉行的“廣西三級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金髮放儀式”上唱響。

這是自治區人大代表、宜州區洛西鎮妙調村民委副主任韋紅梅得知河池兩級檢察院檢察官不辭勞苦,遠赴湖南實地調查,在宜州投資創業因故意傷害案死亡的官某明一家申請司法救助案,由自治區檢察院、河池市檢察院、宜州區檢察院三級檢察機關聯合為被害人家庭發放國家司救助金共計12萬元。並聯系河池湖南商會慷慨解囊,承諾將負責三個未成年孩子上學費用時,用山歌發自內心地為 廣西檢察機關點贊。

河池檢察故事“吸睛” 引全國多家主流媒體聚焦報道

把為民解憂貫穿辦案全過程,群眾訴求無小事的辦案理念,讓採訪團記者們直觀地認識和了解司法救助工作,近距離感受到河池檢察機關的人文關懷。

便民神器:互聯網+傳遞的檢察力量

2019年5月,河池市人民檢察院通過自主編排、設計H5模板,優化“河池檢察”微信公眾號鏈接功能,開通運行“最多訪一次”一鍵式掌上檢務平臺。實現來訪群眾足不出戶,只需動動手,通過微信操作,即可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訴求,最大限度減輕群眾“訪累”,減少重複信訪,對群眾信訪事項馬上辦、簡易辦、一次辦。為貫徹落實好最高檢張軍檢察長提出的“七日內程序性答覆,三個月辦理過程或結果答覆”打造了“便民神器”。

“智慧檢察,關鍵在用”、“利用科技手段實現群眾來信件件有回覆”、“智慧辦案,最多訪一次”、通過現場看,現場問,現場聽,各新聞媒體記者當場紛紛添加“河池檢察”微信公眾號,親身體驗河池檢察機關在便民信訪工作上的努力探索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成效。

活動現場,河池市檢察院黨組書記、代檢察長張裕向採訪團介紹了河池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開展情況。2018年至今全市檢察機關共辦理國家司法救助案件129件,為167名對象發放救助金110.3萬元,在助力脫貧攻堅戰,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現實了辦案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雙贏多贏共贏。

“河池市檢察院是一塊寶地!”“故事多,有挖頭、有看頭、有寫頭!”“敢想敢幹,出彩點多!”……在全面瞭解河池兩級檢察院司法救助工作後,媒體記者發出連連讚歎,並表示將用鼠標、筆頭、鏡頭,挖掘出一個個閃光點, 讓人民群眾更好地瞭解、理解和支持司法救助工作,讓更多的河池檢察“好聲音”融入百姓“朋友圈”,讓鮮活的檢察好故事匯聚出更強的法治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