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弹道导弹?弹道导弹有什么特点?

弹道导弹(ballistic missile)是导弹的一种,通常没有翼,在烧完燃料后只能保持预定的航向,不可改变,其后的航向由弹道学法则支配。为了覆盖广大的距离,弹道导弹必需发射很高,进入空中或太空,进行亚轨道宇宙飞行;对于洲际导弹,中途高度大约为1200公里。


什么是弹道导弹?弹道导弹有什么特点?

弹道导弹按作战使用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

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分为地地弹道导弹和潜地弹道导弹;

按使用推进剂分为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弹道导弹;

按结构可分为单级和多级弹道导弹;

按射程分为洲际、远程、中程和近程弹道导弹。各国的分类不一致。

中国的划分标准一般为中程导弹射程为1000~3000千米,远程导弹射程为3000~8000千米,洲际导弹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各国按射程分类的标准不尽相同,例如美国、前苏联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中规定:中程导弹射程为1100~2700千米,远程导弹射程为2700~5500千米,洲际导弹射程在5500千米以上。

国际上的通行惯例是:

洲际弹道导弹(ICBM):: 射程在8000 km以上;

远程弹道导弹(IRBM):射程在3000 和 8000 km之间;

中程弹道导弹(MRBM): 射程在1000 和 3000 km之间;

短程弹道导弹(SRBM):射程 在 1000 km以下。

中短程的弹道导弹也常被称为战区弹道导弹(TBM)。 使用射程大于被攻击目标距离的导弹是有依据的:它能够到达一个非常高的高度,然后再以极快的速度俯冲下来,使得防卫更加艰难.比如说一枚3000公里射程的导弹如果用来攻击500公里的目标,它可以在到达目标时具有1200公里的高度,与洲际弹道导弹能够到达的高度差不多.这样,它就可以像洲际导弹一样以每秒6公里的速度冲向目标。这种速度大约是音速17倍至18倍,几乎不能防御。

发射基座:

主要有陆基与海基发射基座,移动和固定基座。

陆基分深井式与轨道移动式或专用汽车进行运载和发射。海基由导弹驱逐舰、核动力舰艇或常规动力舰艇进行运载和发射。

什么是弹道导弹?弹道导弹有什么特点?

弹道导弹的制导方式有无线电遥控制导、惯性制导、星光-惯性制导等。

无线电遥控制导是早期弹道导弹(如SS-6、"宇宙神"等)曾采用的一种制导方式,它易受无线电干扰,地面设备复杂,不能满足现代作战使用要求。

自主式制导

惯性制导属于自主式制导,采用的是惯性测量元件,不

什么是弹道导弹?弹道导弹有什么特点?

弹道导弹受外界干扰。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研制的弹道导弹,绝大多数采用惯性制导。其组合方式,有平台式和捷联式两种。平台式是利用陀螺仪的定轴性,通过框架将陀螺平台稳定于惯性空间。加速度表安装在平台的台体上,平台隔离了弹体的角运动和振动,使加速度表不受弹体振动影响。现已装备的弹道导弹多采用此种方式。捷联式是将陀螺仪和加速度表直接固连在弹体上,经陀螺仪测出的加速度表组合与惯性参考系之间相对角度的测量值,由计算机进行转换。同平台式相比,捷联式的仪表受弹体振动的影响较大,对计算机的要求较高,但捷联式系统简单、可靠,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正日益受到重视。惯性制导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有很大提高。如2

什么是弹道导弹?弹道导弹有什么特点?

弹道导弹20世纪60年代初服役的"宇宙神"洲际弹道导弹, 射程10000公里,命中精度(圆公算偏差)2.77公里;而70年代末期服役的"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3000公里,命中精度已提高到0.185公里。这主要是因为在设计、材料、工艺以及测量、误差补偿等方面采用了先进技术,先后研制出液浮、气浮、静电悬浮陀螺,以及正在发展的激光陀螺等元件,使惯性仪表日趋完善。

惯性制导

星光-惯性制导,是在惯性制导的基础上,增加了星光测量装置,利用宇宙空间的恒星方位来判定初始定位误差和陀螺漂移,对惯性制导误差进行修正,进一步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精度。

导航系统制导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就是GPS技术在导航通讯领域的最新应用系统。迄今,比较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有美国GPS和俄罗斯GLOMSS系统,欧洲计划推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中国这个要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COMPASS),将主要用于国家经济建设,为中国的交通运输、气象、石油、海洋、森林防火、灾害预报、通信、公安以及其他特殊行业提供高效的导航定位服务。

主要特点

弹道导弹

1. 导弹沿着一条预定的弹道飞行,攻击地面固定目标。

2. 通常采用垂直发射方式,使导弹平稳起飞上升,能缩短在大气层中飞行的距离,以最少的能量损失克服作用于导弹上的空气阻力和地心引力。

3. 导弹大部分弹道处于稀薄大气层或外大气层内。因此,它采用火箭发动机,自身携带氧化剂和燃烧剂,不依赖大气层中的氧气助燃。

4. 火箭发动机推力大,能串联、并联使用,可将较重的弹头投向较远的距离。

5. 导弹飞行姿态的修正,用改变推力方向的方法实现。

6. 弹体各级之间、弹头与弹体之间的连接通常采取分离式结构,当火箭发动机完成推进任务时,即行抛掉,最后只有弹头飞向目标。

7. 弹头再入大气层时,产生强烈的气动加热,因而需要采取防热措施。

8. 导弹无弹翼,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尾翼,起飞质量和体积大,结构复杂。

9. 为提高突防和打击多个目标的能力,战略弹道导弹可携带多弹头(集束式多弹头或分导式多弹头)和突防装置。

10. 有的弹道导弹弹头还带有末制导系统,用于机动飞行,准确攻击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