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你还吃得起吗?大宽松下如何抗通胀?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下,近期多个城市密集推出超万亿投资计划。据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十省市推出25万亿基建计划。



宽松是什么意思?别急,先来看一组新鲜的数据。


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2020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35.7%,较上月下降14.3%,创了新低记录。


PMI中文全称为采购经理指数,是根据采购经理的问卷调查计算出的数据,每月发布一次,是预测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至于为什么可以预测经济走势,今天就不展开说了,大家网上就能搜到,但要记住的是,在一般情况下:


当PMI大于50%,经济扩张;

当PMI小于50%时,经济收缩。


所以2月的35.7%代表什么,大家现在应该心里有数了。我再让这个数字更具象一点: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的PMI最低点为38.8%。


当然,我不是在吓唬大家,这是在突发事件影响下的特殊数字,疫情导致了大范围的经济停摆,供给和需求都在大幅收缩,PMI指数下跌是意料中事,疫情恢复以后,随着生产经济活动的恢复,PMI也会逐渐回升。但老实说,就算之前已经有了悲观预期,经济受到如此大的冲击,还是让人大吃一惊的,也难怪企业们对未来的经济活动信心下降。


现在想象一下,假如你在运营一个虚拟国家,当你的虚拟国家出现负面的经济指标时,你要做些什么?我相信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要想办法保经济,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2月3日,央行开展1.2万亿逆回购操作,实现流动性净投放近1500亿。


2月4日,央行继续在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投放资金5000亿元,因当天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天实际流动性净投放4000亿元。仅3日、4日两天时间,央行就释放了流动性1.7万亿元。2月12日,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加上此前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务1万亿元,财政部已经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共1.8万亿元。2月15日,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国新办的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月14日中午12时,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金额超过5370亿元。


简单概括来说,央行2月开始采用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流动性,下调逆回购利率,目的是为了保障实体经济。


“宽松”,就是我们常说的“放水”,是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


为什么要宽松?因为再不出手救实体经济,企业就要死了,最终会导致全国陷入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好听点是宽松,其实是救命。


与之对应的表现是,2月20日降息了。


2月17日,央行开展了2000亿元MLF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并下调MLF利率10个基点。


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后迎来第七次报价,为:1年期LPR为4.05%,5年期以上LPR为4.75%。较上一期的1年期LPR(4.15%),5年期以上LPR(4.80%)均出现下降。

猪肉,你还吃得起吗?大宽松下如何抗通胀?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放水只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短期措施,那么最近的两则新闻就为我们提供了长期的指向性信号。


2月21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2月24日,央行行长办公会议中要求,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的要求,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有效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


稳健还是要稳健的,但仔细品一品“灵活适度”、“实施出台新的政策措施”这两段,自然会咂摸到一点不一样的意味。


大宽松要来了。


“宽松”这个词,看起来是个褒义词,但未必代表一切都好。


普通人其实是很难去感受宽松对实体经济的引导作用的,但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之下,所有人都要面对一个与自己休戚相关的问题:钱不值钱了!钱贬值了!


这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通货膨胀。


2020年1月中国M2首次超过200万亿,同比增长8.4%。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简单来说就是现金加固定存款。这个数字直接反应了货币量,与GDP对比则间接反应了国内是否处于货币超发。截止2018年,我国M2/GDP值已经连续4年处于在2以上,仍然处于一个货币超发的状态。


但要注意的是,通货膨胀并不只受流通货币量的影响,和市场需求也有相当大的关系。严格意义上来说,衡量通货膨胀的标准很复杂,但我们有个重要指标可以直观感受,就是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月的CPI为5.4%,比12月涨了0.9个百分点,超过5的涨幅其实是相当高的。当然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今年春节在1月,下旬还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两个特殊时期都引起了物价上涨,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猪肉价格依然处于高位。


但除去食品和能源价格因素,1月核心CPI同比上涨1.5%,环比仅扩大0.1个百分点,这也表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依然低迷,总需求不足。我们现在的物价上涨,主要是19年带来的“猪通胀”,原本和货币的关联并不大,但今年央行放水,意味着短期内,CPI很难降下去了。


所以,你钱包里的钱仍然在不断贬值。


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猪肉,你还吃得起吗?


通胀这个词,其实是一种市场状态,保持在一定的数字内,未必是坏事。相信我,比起通缩,大多数人还是更愿意见到通胀。但如果具体到每个人的生活,通胀确实为普通人增添了生活经济压力。


普通人应当如何抵抗通货膨胀?这个问题想必已经有很多人很多专家探讨过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着做过,但今天我要说的是:


不好意思,普通人除了拥有自己的房产,根本无力对抗通货膨胀。


怎么才能让你兜里的钱不贬值?


把钱存银行的朋友们就别想了,就属你的钱贬值最快。


至于理财,理财方式千千万,保本的比如余额宝也就是利率比银行稍微高一点点,和通胀比还是毛毛雨。不保本的嘛,大多数人看命看运气,真能跑赢CPI的也是少数。


那么,为什么买房可以抗通胀?因为数据证明一切。


我们在上图中对比了自2012年以来北京房价的涨幅和CPI的涨幅,可以明显看到,除去2014年、2017年和2019年以外,房价水平都大幅度超过CIP涨幅。


这三年基本都是强调控年。2014年限贷,17年著名的317调控出台,19年“房住不炒”方针下的强调空,市场大量限竞房入市,房价水平走低。但我们也可以看到,一旦调控开始放松,房价水平就迅速反弹反超了通胀。


房价为其一,更重要的一点是:


房贷是普通人唯一可以获取到的长期低息贷款来源。


长期低息是个什么概念呢,随便想想你2010年月供5千的压力,和现在月供5千的压力就明白了。


只要通胀在,你的负债就在被不断稀释,看起来是你向银行借钱,实际上是你赚了银行的钱。


所以我的一贯态度是,只要手上资金充足,能买房的时候,就一定要上车。


北京楼市目前的状况在之前的推文中也和大家分享过了,今天再多说几句。2020年,好的限竞房都卖得七七八八了,还有几个好的项目因为疫情推迟入市了,等那几个卖完,基本上就真没好的了。差的限竞房多半还是和去年一样难卖。最近成交的土地都是纯商品房,大多数都是好地,差不多下半年入市。原本的小阳春因为疫情被耽搁了,所以房价水平难得还维持在一个相对的低点,下半年可真就不一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