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如果在现代会怎么样?

齐立新


有意思的问题,煮鹤不会错过。

孔乙己如果活在现在的社会会怎么样?

以仙人看来,他大约会成这样:

因为当今社会网络发达,孔乙己做一个“网红”或“民间大师”,已经是极限了,想要再有别的成就,几乎没有可能。

为什么我能这么确定?

从《孔乙己》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来,孔乙己的特点有三:

一:自命清高

孔乙己人很穷,但他虽然只能在咸亨酒店代表下层人“短衣帮”的区域内喝酒,还是坚持穿“长衫”,以图保持自己高人一等的“读书人”的身份。

这充分证明了孔乙己自命清高的个性。

按照现在的话说,孔乙己是个有强大“谜之自信”的人物。

二:好为人师

自命清高的人往往好为人师。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别人都是庸庸碌碌之辈,浪得虚名之徒。

所以他们下意识的喜欢教育别人,以凸现自己的不凡。

三:务虚不务实才是最致命的缺点!

其实孔乙己上两个特点很难说是对是错。

单凭知道“茴字有四种写法”,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就确实有他“清高”的资本。

要知道,在他所处的那个年月,知道见到“茴”字认识的人,其实都不多。

因为那个年代,文盲是社会主流,大部分人都停留在扁担倒了知道是个“一”的水平。

所以说,你不能说孔乙己肚子里没有“干货”,实际上他的肚子里还是有些墨水的。

他也因此得到过一些替人抄书的工作,至少也足够他糊口。

只是孔乙己不肯脚踏实地的工作,乐于空谈而不愿意工作,才导致最后无工可做,衣食不继沦落到靠小偷小摸混日子的地步。

所以“务虚不务实”,才是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关键。

其实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在现代社会大多仍然存在。

比如祥林嫂,阿Q,华老栓等,只是换了种新时代的新方式,新瓶装老酒,新包装老配方,人性还是那个老样子。

比如比较有代表性的阿Q精神胜利法,大家随便在网上逛一圈,就能发现一群Q子Q孙聚集在一起集体YY,稍有点风吹草动他们就能集体GC。谁敢提醒他们真实现状,他们立刻破口大骂……

而且《孔乙己》想要批判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务虚不务实”的部分,希望中国知识分子能够从孔乙己吸取教训,脚踏实地贴近现实,不要沉迷于不切实际的清谈幻想。

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孔乙己”离我们很远,到今天为止,这个故事对我们仍然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国人不可不察,不可不戒。


煮鹤仙人


孔乙己如果生在当代,大概率也是个人生悲剧。

当然,这个大概率,还是比小说中的注定悲剧,要好一点的。

在现代社会,冻饿而死、或者因为手脚不干净被人打断了腿、没有钱治腿最后悲惨死去,这样的事情还是不那么容易发生的。政府是有低保的,如果孔乙己不符合低保政策,去偷东西,也只会被送去坐牢,人身安全也是有保障的。

孔乙己读过书,即使水平迂腐,在现代社会,找一份糊口维生的生计,也比小说中容易的多。

如果孔乙己生了大病,治不起也治不好的那种,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首先每个人都有这种可能性,其次每个时代都有治不了的病,最后提问应该不是这个意思。

但我觉得生在当代的孔乙己也是个人生悲剧。这是由他的性格所决定的。

孔乙己性情迂腐,好面子,人际交往能力很差,这决定了他很难从商,即使从商,也很难做好。

瞧不起底层小生产者自己也不会生产劳作,这决定了他不会务农,或者做手工业者,或者做一些蓝领技术工种、服务员、收银员之类的工作。

道德观也有瑕疵,手脚不干净,这个就比较麻烦了,影响很长远。

读过书,但又不是什么大有才华之人,从政很不易,学术也难,整体就是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典型。

近年来,屡屡有报道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倒工作,在家里啃老,甚至有的啃到四十多岁,老母亲八十多岁了还要养着他,读完令人心惊。这种人不就是现代版的孔乙己吗?社会进步了,孔乙己的生活水准会有同步的提升。但是悲剧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所谓人生啊十人九悲


如果活在现在一定是个专家教授什么的,他是有文化的论文在在世界刊物发表不下500篇。他有一颗感恩的心,因此领导很满意。所以生活的非常好。


用户3964978094283


当老师


用户58727519729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孔乙己现在一样会很惨,甚至更惨。

大家注意,孔乙己虽然读四书五经,但所学无成,连个秀才也没考上。

放在今天,就是没有学历的一类人了。

当然,今天没有学历倒也不是很要紧,如果你肯吃苦,还是会有一份工作,养家糊口没问题。

而孔乙己其实是有工作的,就是抄书。在当年抄书也是技术活,属于技术工作,没有一手好字是抄不了的。

大体上,孔乙己在以前就是个技术工人。

但关键在于,孔乙己又好吃懒做,不好好工作还偷走人家的书稿和定金。

这玩意放今天,孔乙己不但丢了工作,还要进公安局的。

到了后来,孔乙己干脆不工作了,直接以盗窃为生。

放在今天,就是惯偷,直接在公安局挂上号。

因为有了罪犯前科,恐怕连最基础的工作都难以找到。

抛去以上这些不谈,孔乙己的性格上有很多问题。

以往说,孔乙己是被封建教育制度害的。这有一些道理,但不能完全这么说。

其实,古代考秀才的难度还是有限的。虽然秀才似乎录取的很少,但当然教育落后,读书人少,尤其是教育落后的县,靠秀才难度有限。

而孔乙己这么多年没有考上,看来他不是考八股文的料,理智一些就应该放弃了。

退一步说,就算考取了秀才,距离做官还有很远的路。秀才最多也就是可以开馆收徒,养活自己而已。

根据小说来看,孔乙己也应该多年前就放弃科举了。

所以,封建教育确实害了他,但孔乙己的结局不能单纯归为制度。

再说,既然科举考试没有出路,又可以抄书为生,为什么不好好干呢?

有人说孔乙己是被封建教育坑害,认为不应该去劳动。

然而,孔乙己不是拒绝抄书,而是抄书期间卷了钱款和书籍逃走,这就是盗窃了。

难道读圣贤书的人,可以不去劳动,却能盗窃吗?

没这种道理,还是自己好吃懒做的性格决定的。

说难听的,连这个小伙计才12岁就知道出门打工养活自己,孔乙己这么大岁数,活的还不如一个小孩了。

至于说孔乙己不拖欠酒店的钱,是为人正直。

这就是没道理。

他其实是个小偷,如果长期拖欠,试问酒店怎么可能接待他?

事实上,最后如果不是孔乙己带着4文现钱来,酒店也不会给他酒。


其实,孔乙己的命运同封建教育有一定关系,但也不是必然。

人家说性格决定命运,这是没错的。


萨沙


孔乙己生活在现代饿不死,最起码国家给发低保,而且他没老婆,还能发五保,一年一万多,吃喝不愁了。



孔乙己念过童生,没考上秀才,写的一手好字,能给人抄抄书,赚钱干活,但是又有个坏毛病,小偷小摸,所以在哪儿都干不长。最后被打断了腿,大约的确死了。



如果孔乙己活到现在,他还是找不到工作,好吃懒做,自命清高,活的会很惨,这里我有个活生生的例子。

我村有个光棍,读过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高中,俗称老高中生,没考上大学,家里又穷,没人嫁给他,自己又不想成为一个农民埋头干活,别的没考上大学的人要么种了地,比如我爸,要么做了生意,他当了民办老师。



当时的民办老师非常苦,工资聊胜于无,这个叔叔就这么过了一辈子,也没有想办法转正。混的很差,自尊心还很强,特别敏感,大家都不想接触他,其实就是现代孔乙己。

百无一用是书生。


唐风宋月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白话几句。

题主问:孔乙己如果在现代社会咋么样?

前些日子就有个很好的例子,火爆一时至今还带余温的“流浪大师”沈巍就是个好例子。

若孔乙己这个满口道德文章的小老头活在现在,一定是个大大的网红了。就算他不想当网红,也会被强行推举到网红的宝座之上。

他还去什么咸亨酒店吃什么茴香豆,还至于去“窃书”,更不会被人把腿打断,像条瘸腿老狗一般苟活。

而是往讲台上一战,拿干巴巴的大手梳理一下稀疏的几根头发,清清嗓子朝着无数膜拜他的学子大赞文化之美妙,哪怕他说的全都是“毒鸡汤”,照样有人奉若至宝。不用他自己劳神费力,出版社打破头给他出书,什么《孔大师讲论语》、《孔大师批三国》、《孔大师的第一桶金》、《孔大师是怎样炼成的》、《谁动了孔大师的奶酪》、《教你成为下一个孔大师》.......

随便一本书卖出去,就够孔乙己吃一辈子茴香豆的。还站着喝酒,我呸,大师只能站在讲台前,而不是站在柜台前。真拿大师不当大师,你知道茴字有几种写法吗?

到这份上,只有他孔乙己打断别人腿,绝没人敢打他的腿。哪怕是孔乙己用过的一张手纸,在许多人眼里也是沾着大师仙气儿的,有了这玩意儿当护身符,高考兴许就能过了。

不要以为我说的夸张,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的老家就连墙头的土坷垃都成了宝贝,多少人在他家门前烧纸磕头,祈求孩子高考过关,成为下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你真以为诺贝尔奖是菜市场三毛钱一斤的大白菜了,买的多还能便宜一毛,要这样的话,文学也忒不值钱了。

只可惜孔乙己生错了年代,在不人揍的年月,造就出不人揍的环境,孔乙己这个穷酸才成为悲剧产物。

说到底也怨他自己,古往今来读书人最受人敬重,他却落到如此地步,说到底这个人是有缺点的,可若换做现在,大师纵使有缺点也成为优点,怪只怪他孔乙己生错了年代,正是时也、运也、命也!


大狮


孔乙己如果生活在现代,有机会成为网红。

在他之前,有凤姐、潇洒哥、流浪大师等等人物,都是凭借特立独行的形象和言论,一夜之间成为爆款人物,吸引无数眼球。

像孔乙己这样,穿着复古又不失时尚,形象忧郁又不失硬朗,学历不高又不失才华,言语幽默又不失文雅,表面落魄又不失爱心的人,简直就是再好不过的网红模板。

在如今娱乐至上的理念下,孔乙己是不会被埋没的,只要被哪个人发现,拍上两段小视频,他很快就会爆红,闻声而至的各位主播会把他围得水泄不通,以求一拍到他真容,每天他会被要求回答无数问题,比如:孔大师,您左脸第三道疤是怎么来的?孔大师,您胡子的造型,有没有什么讲究?孔大师,您这么才华横溢,怎么三本都没有考上?直到他不胜其烦。

当然到了这时候,孔乙己的生活已经不由得他自己完全做主了,会有公司对他进行包装,签订合约,进行之后的一系列策划活动。从形象设计、人设安排到商业运营,孔乙己成为一块吸金的招牌,为他打造个人IP。

但是喧嚣过后,终究尘归尘、土归土,因为在如今的传播时代,热点能持续的时间实在太短,三五个礼拜,孔乙己带动的这波流量早已转移到别的热点事件或人物上,除非孔乙己自身确实有料,能吸引别人的持续关注。

可是孔乙己似乎并没有这样的实力,他的本质是个善良、温和的人,但他同时存在着性格缺陷。他学历不高,他与时代脱节,他还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这样的性格,难以融入社会。

所以最终,尘埃落定之后,孔乙己还是那个孔乙己。

或许,他会攒下一笔钱,做点小生意,从此平平安安过日子,谁知道呢?


小院之观


品史味人生,听史味人生来给你叨叨几句。

首先表明立场,孔乙己如果在现代会绽放一时的光辉,然后正如流星划过天际,很快变回淡出人们的视野,他仍然是一个悲剧。

先生的文集《呐喊》中有一篇《孔乙己》被纳入中学语文读本,正因如此,孔乙己才被人铭记,当然今天先生的文章已经基本被删除殆尽了,或许现在的10后将来只能从那些00后90后这些大叔口中隐隐约约的听说“孔乙己的故事”了。

直播文化盛行的今天,似孔乙己这样的“奇葩怪人”就是天生的素材,即使自己没有途径出道,也有人抢着去曝光他,更有工作室团队来推广孔乙己。

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孔乙己正如当年红极一时的“理发小哥”一样,一夜爆红,然后很快便在如潮的网络盲流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当然,孔乙己是一个“文化人”,有学识、有自尊、有好为人师的品德,肯定不会像这个理发小哥一样除了接几个广告挣点快钱以外毫无建树,孔乙己的“网红之路”或许会和流浪大师沈巍一样,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将自己所学恨不能倾囊相授。

这个“流浪大师”为一时风云人物,即使远在千里之外,各种“蹭流量”的网红妹纸仍然趋之若鹜,争相与之合影,羡煞网络单身狗无数。但是在今天,还能在网络洪流中看到“流浪大师”的消息么?

网络是虚拟的,也是无情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网络和资本家没有任何区别,榨干任何一个人的所有价值之后,便弃之如旧履。毕竟“吃瓜群众”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来供养自己的闲暇时光,他们没有那么多功夫听“孔乙己”讲述“茴香豆”的“茴”字写法。

可以预见,孔乙己的网红生涯会像一个小丑一样,在格格不入的环境中提供吃瓜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然后“被消失”。网络就像《孔乙己》中的小酒馆一样,今天的网友和当年酒馆中终日闲聊打趣的酒客又有什么区别呢?

深读先生的《孔乙己》,愈发的感觉孔乙己不是可恨,而是可悲,虽然他窃书换酒,但是观其言行举止,实在让人恨不起来,反而充满无限的同情。

文章中写到: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对于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孔乙己来说,一碗茴香豆的分量可想而知,可是面对孩子们孔乙己仍然将仅剩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

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

孔乙己最为人诟病的是好为人师,迂腐不堪,但是原文中的“恳切”二字,道出了孔乙己的心声,这并非炫耀,而是真心的要把所学传授于人,这份善良也是现代的人所缺失的。

孔乙己只是一个生错时代的悲剧人物,从小学习的人生观和社会环境格格不入,却执着的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尽管衣衫褴褛、尽管餐风露宿,又何妨!这种执着是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但是这“大多数人”却不曾放弃心中的“孔乙己”,仅此而已。


史味人生


孔乙己放在现在也是一样混得非常的惨,因为他是一个好逸恶劳的人,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人生在世首先要认识自己的能力,其次要抓住一个方向,肯干实干才能获得成功,

他一直在希望自己通过考试混得一官半职,然而就是他这样的学历,居然连秀才都没有中过,自然是不可能做上官的,而当时考科举也并非人人都可以当官,毕竟有统计指出,科举时代一个人能够当上官的概率只是3/10000,普通人当上官那是难之又难的事情,所以说应该趁早为自己的下半辈子做好打算,

如果没有希望通过考试做官,那就要找一门生计,而孔乙己也是有特长的一个人,他是一个可以进行文字抄写的,虽然并不是什么高端的行业,但是完全可以糊口了,不过他却认为自己读书人做的事情不算偷,居然干起了偷摸小偷小摸的勾当,还上瘾了,被人发现了之后打了一顿并没有得到悔改,这样的人即便在现在的社会,那也属于直撞南墙不回头甚至自暴自弃的人,显然不可能得到多好的下场,当然他也不至于饿死,最终只能沦为街上的二流子,他是有点文化,在现代就是骗吃骗喝的那种文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