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分享:《行為金融與投資心理學》第3章 自豪與懊悔


讀書分享:《行為金融與投資心理學》第3章 自豪與懊悔

人們會避免讓自己懊悔的事情和去尋找令人自豪的行為。在投資決策中,人們會傾向於過快的賣出盈利的股票並長期的持有虧損的股票,這就是處置效應。從效用函數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人們在兩次交易中一共賺取100元獲得的效用要比一次交易持有賺到100元的效用即滿足感大。然而對於虧損的情形,在虧損產生並擴大一段後,對於隨時的繼續擴大和損失不變的負效用是差不多的。

處置效應與財富:

然而在資本收益率的條件下,賣出虧損股票對稅收的減免可以使得財富的最大化。有趣的是,處置效應會使大多數的人套利盈利股票。

處置效應與消息:

對於持有股票的母公司的消息,是正向的處置效應:對於公司的利好消息放出當股票是盈利時,人們傾向賣出。當公司利空消息出現,但持有股票已經虧損人們會堅持持有。

對於宏觀經濟的消息,處置效應不明顯。(猜測是普通股民本身對於未處理的宏觀經濟信息理解不到位。)

參考價格:

對於股票是‘盈利’還是‘虧損’的參考價格,盈利的股票參考價格會隨前一次的股價高點,然而虧損股票參考價格為自己的成本。

對市場的影響:

抑制了股票上漲到新的水平和負面消息的反應不足。(長期來看都會迴歸價值,即反應消息的真實利空利好力度。)

回購賣出的股票:

投資者通常會買回之前盈利的股票:在此情況下,對於賣出後下跌的股票,如果只是調整(未改變趨勢)則可利潤最大化,如果賣出後股價上行則風險在增高,風險調整後收益在減少。

反向處置效應:

對於可以推卸責任的決策,例如投資公共基金,當賬戶出現虧損時,由於可以將責任推卸給基金經理,此時的處置效應為反向。


總結:“砍掉虧損,讓盈利奔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