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考慮秦國強大國力的情況下,白起的戰力和軍事才能怎麼樣?

今古影視


白起的軍事才能和戰力應該還是屬一屬二,但與王煎、蒙恬、李牧、廉頗相比也不算絕對優勢,不分伯仲吧。

1.秦國本來就是虎狼之師,鐵血軍隊,軍功制的改革更是讓親人衝鋒陷陣,奮不顧身。所以帶領這樣一支軍隊你只要會指揮,不武斷專行,兼聽則明,加上能駕馭眾將士,基本不會差。

2.拿長平之戰為例,趙國敗了,秦國勝了也是慘勝,可見並不在於突出的兵法絕對優勢,而是趙括高估了趙軍的戰鬥力,在一場激烈的博鬥中,秦佔了上風,如果換上李牧、趙奢、廉頗等人估計堅守不出,以逸待勞,秦國勞師遠征畢竟耗不過。從這一點可見白起要比趙括及王紇等人強得多,可見白起應是和四位名將不分伯仲。

3.白起大大小小打了70多場仗,共屠殺和殺死敵人約600萬人,這是什麼概念?當時半個中國都被他殺了,誰能說他沒有戰力,沒有軍事才能?我給打個90分,都是戰國第一梯隊的。


成諾556


白起是一個著名的名字,雖然有秦國國力軍事本身,但這並不改變他是一個好將軍的事實。

秦國商鞅變法以來,軍功制度一直實行。貴族的世襲地位已經打破。要獲得晉升,必須有紮實的軍事技能。而白起則是一步一步走上統帥的位置。這份簡歷證明了他在眾多將軍中脫穎而出的卓越能力秦國。

其次白起為殲滅戰開創了先例。在戰鬥中,他們不僅會擊敗對手,還會盡可能多地摧毀敵人的有效力量。一生的戰爭,一百萬人的屠殺。有些人可能會說白起不夠聰明,因為它殺死1000個敵人,傷害800個。然而,戰爭的歷史告訴我們,在整體素質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沒有多少善戰可打。大多數都很難。砍掉一個手指比傷害敵人的十個手指好!這場殲滅戰完全符合世界統一的偉大事業。如果沒有白起和六國沒有被肢解,那麼嬴政可能無法在他統治期間統一世界。

此外白起知道如何評估形勢,知道什麼時候該戰鬥,什麼時候不該戰鬥。不是無頭武士。長平戰爭原本是一場大勝利,打死了趙軍40萬人,整個國家都被空虛的軍隊震驚了。這時白起催促趁機消滅趙。但是秦昭襄王聽了範咀並讓白起退出並接受了趙國和平協議。結果,秦軍一退出,趙國違背了我們的諾言,被割讓的城市沒有被給予。憤怒,讓白起再次戰鬥趙國。白起說,趙國昌平戰爭失敗後,它已經度過了最初的震驚和權力空虛時期。現在廉頗已經恢復了活力,並招募了一支新的軍隊。整個國家是統一的。強行進攻,剩下的五個國家一旦救援,無疑會失敗。他因病拒絕帶領部隊作戰。秦昭襄王如果他感到委屈,他決定進攻趙國,並最終從失敗中回來邯鄲。這表明白起對戰爭形勢的預測相當準確。


蓮城快馬


白起號稱“百萬人屠”,常勝將軍,僅長平之戰就坑殺了45萬趙卒。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毛主席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大家,博古通今而且眼界非常高,一首《沁園春雪》把天下明君貶了個遍,可是對白起的軍事能力卻讚不絕口,有評價“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

白起一生大小戰役七十餘起,從無敗績,尤其是五次大戰影響了戰國局勢的走向。

公元前293年的伊闕之戰,白起擊敗魏韓聯軍,斬敵24萬;公元前280年的三伐楚國,攻佔楚都郢城,最少殺敵15萬;公元前273年的華陽之戰,白起發動閃電戰,8天行軍一千多里,殺魏趙聯軍15萬;公元前264年的陘城之戰,白起連克韓國9城,殺敵5萬;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白起擊敗趙國,殺敵45萬。戰國近250年的戰爭,死亡人數約200萬,其中白起殺敵約100萬,佔據一半。

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伊闕之戰消滅韓魏聯軍24萬;鄢郢之戰破楚國都城淹殺軍民數十萬;華陽之戰斬首救援韓國的趙魏聯軍15萬;陘城之戰斬首韓軍5萬;長平之戰斬首坑殺趙軍45萬。僅這五場戰役,白起消滅敵軍就已超過百萬。

地位高低,往往需要綠葉陪襯,白起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先看看其他三人的表現。

戰國四大名將源自《千字文》的記載,原文是這樣的,“起翦頗牧,用軍最精。”王翦,實際上掃平六國之人,秦始皇尊其為師;廉頗,伐強齊,敗驕燕,破魏城,守城悍將;李牧,北抗匈奴十數年,曾用奇計大破匈奴10餘萬騎;而白起,五次大戰,韓魏致殘,趙楚懾服,屠敵百萬,使秦業帝。此外,白起位居武廟十哲,與姜子牙並列。

軍事指揮藝術

1、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而且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這是白起最為突出的特點。他是戰爭史上運用圍殲戰術作戰的無與倫比的統帥。也是中國戰爭史上很善於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之一。

2、為達殲滅戰目的強調追擊戰,對敵人窮追猛打,較孫武的“窮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戰勝逐北無過十里”(《商君書·戰法第十》),顯然前進一步。

3、重視野戰築壘工事,先誘敵軍脫離設壘陣地,再在預期殲敵地區築壘阻敵,並防其突圍。此種以築壘工事作為進攻輔助手段的作戰指導思想,在當時前所未有。

4、精確進行戰前料算,不論敵我雙方軍事、政治、國家態勢甚至第三方可能採取的應對手段等等皆有精確料算,無一不中,能未戰即可知勝敗(《戰國策·卷三十三·中山》),故而太史公司馬遷稱讚白起為“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

長平之戰

在山西省晉城。高平市市西2.5公里的谷口村有一座骷髏廟,這裡是戰國時期秦將白起坑殺趙降卒二十萬處,當時白起將這些骷髏搭在這裡向世人炫耀他的功績,這也就是我們說的京觀。

當地的百姓覺得這裡殺氣太重就把這裡叫做“殺谷”,後來唐朝皇帝來到這裡,聽到這個故事,就讓當地官員在這裡修建一座骷髏廟,並且把村南的山改為頭顱山,殺谷為省冤谷,用來祭祀二十萬被活埋的俘虜。

1995年,考古專家在山西省晉城高平市發現了一個戰國時期的屍骨坑,出土了大量的屍骨和刀幣、箭頭、帶鉤的文物。這個地方很可能就是當年“長平之戰”的戰場。在屍骨坑中縱橫交錯這許多屍骨,有的胳膊大腿有明顯斷裂的痕跡(應該是刀砍)。有的胸腔內遺有箭頭,還有的僅見軀幹而無頭顱。這些都說明這是被殺死之後坑殺的。

總結

白起到底有多強?由以上分析就可以看出,如果用八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秦國的強大來自於商鞅變法,可是沒有白起的加持,秦滅六國的歷史固然不會改變,但一定會延時,20年或30年,或更久。


一蓑煙雨任平生xy


白起和秦國是相互成就的,白起若是在其他國家為將,未必能打這麼多大勝仗,同樣,秦國若是沒有白起,想一統天下還要再多等幾十年。白起的軍事才能是很強的,在秦國這樣的國力加持下,則是更強。

白起的軍事思想較前人更為先進

白起打仗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也不在乎這場戰役拿下多少土地,而是要打殲滅戰,消滅敵軍有生力量。這也和形勢有關,秦國已經有一統天下的想法,實力也逐漸具備。所以,打殲滅戰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要打殲滅戰,所以白起是實行追擊戰的,這和前人的想法不同,孫子兵法說窮寇莫追,是怕敵人走投無路而拼死抵抗,這樣傷亡會很大。白起不被前人的思想束縛,而是結合當代需要,估計戰場形勢,實施一定要殲滅的追擊戰。白起一生無敗績,事實證明,白起的追擊也是成功的。雖然有風險,但是白起並無失敗,這就是他厲害的地方。

白起並不是依靠秦軍硬攻

秦軍戰鬥力強悍,這是事實。若是給你100秦軍,打贏100魏軍,楚軍等等,都不在話下。但是若給你十萬秦軍,和敵軍十萬交戰,就不一樣了。雙方兵力都很多,若是中計,則戰鬥力再強也會戰敗。白起擅長避實擊虛,以謀略取勝,即使打殲滅戰也是分割包圍,儘可能地削弱敵軍。白起的戰術也很厲害,是以前沒有的。將築壘工事用來進攻,十分適合他打殲滅戰,可以防止敵人突圍。

萬幸白起是秦將

長平之戰是白起最光輝的一戰,也是揹負罵名的一戰。題目說拋開國力不談,但是行軍打仗其實比的就是綜合國力。若是秦國國力沒有超過趙國,那麼長平之戰即使趙國不能取勝,也可以自保,不會讓四十萬大軍覆滅。白起在長平之戰的打法是可圈可點的,但是到了戰爭後期,他也只能是靠秦軍強大的戰鬥力和趙軍一換一了。趙國軍隊也很厲害,是胡服騎射的精銳。並且趙軍有四十多萬,戰鬥力還強,若是以擊敗為目的,只是打退趙軍,那麼很多名將都能做到。但是白起要的是殲滅。縱觀整個歷史,這樣大型的包圍殲滅戰也沒有幾個。白起前期已經盡力了,他的指揮沒問題,但是為了殲滅,就不得不一換一地圍住趙軍,使得趙軍斷糧而投降。這要是沒有秦國強大的國力支持,白起斷然是做不到殲滅的,最多是打退敵軍。

白起與秦國是天作之合,白起和秦國一起推進了歷史的走向。白起的軍事才能很厲害,只是有了秦國作為後盾,威力則更大。


未濟


白起的能力根本不用懷疑,戰國時代第一戰神的稱號不是白來的,他的官位是踩著敵人的屍體往上走的,從步卒一直到秦國的大元帥,37年未嘗敗績。

白起成名之戰“伊闕之戰” 。此戰白起以己方兵力只有對方一半的情況下,一戰斬首韓魏聯軍24萬人。 “鄢郢之戰”白起恐己方士兵逃跑,戰前把所有橋樑拆毀,船隻炸燬,想逃?沒門,只能勇往直前,贏了就班師回朝,“背水一戰”至秦兵異常勇猛,一路殺到鄢郢,重創楚軍,淹殺楚國鄢城百姓數十萬。 “華陽之戰” 斬首魏趙聯軍15萬。“陘城之戰” 斬首韓軍5萬人。“長平之戰” 圍困趙軍,斬首坑殺45萬人。 白起外號“人屠”,只要攻下城池,一律不留活口,不論男女老少,百姓軍民。 這就是“戰國戰神”。

但是,長平之戰,若白起與趙括易位,白起率趙軍與趙括率領的秦軍決戰,失敗的將是白起。因為長平之戰,非趙括無能,而是因為趙國國力不如秦國,而其它五國又拒不增援,趙國戰敗已成必然,非戰之罪也!

白起是一名優秀的統帥,再加上秦國的國力遠超他國,故而成全了白起戰神之名。



當代曹植


歷史隱約山河圖,請君與我傾耳聽。

如果不考慮秦強大國力,白起的戰力和軍事會如何?

個人觀點是,白起在漫長的軍事生涯裡已經有一套自己軍事觀和打法,不論生在哪個混亂年代,白起都是了不起的軍事家。秦國在白起與六國用兵之前,已經有了完備的軍事體系和精良的士兵與軍備。如果生在其他年代,他會多想想辦法怎麼組織一支軍隊和擁有足夠的後勤補給。

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白起殺降卒四十多萬。而此時長平離邯鄲近在咫尺。

前257年,秦軍想圍攻邯鄲,秦王派人去請白起時,他說已經過了最佳時機。從事後秦軍的戰績看,白起對戰爭的形勢判斷相當準確。

而白起參與的幾次重大戰役

前293年,伊闕之戰

前279年,鄢郢之戰

前260年,長平之戰

這幾次戰役,白起殲滅各國有生力量。這些地方都是戰略要地之爭。白起為秦國一統天下贏得了強大的地緣優勢。


卯三國


白起是戰國時期的秦國在秦昭襄王時代最傑出的軍事將領。與王翦、李牧、廉頗一起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其軍事生涯中主要的輝煌戰例包括:

1.攻陷楚國都城郢並燒盡楚國王陵;

2.伊闕殺三晉聯軍24 萬;

3.秦趙“長平之戰”,摧毀趙國主力五十餘萬,其中在戰場上擊殺38萬餘,逼降趙括領軍的趙軍後阬殺20餘萬。因此被山東六國和後人稱為“人屠”。

但是,從當時秦軍領軍將領的角度,這二十萬人是必須要殺掉的。二十餘萬輕壯帶回秦國腹地是不可想象的,趙軍也都是熱血男兒,不可能不生事端。放走的話這仗就相當於白打了。因為昭襄王和范雎的權謀考量,白起不得不揹負這殺降的惡名。這是他為秦國做出的最大犧牲。

白起出身郿縣白氏,時代軍旅,是從伍長什長左更憑戰功一級級升上去的,他的作戰風格與統一戰爭時期的王翦孑然不同,王翦穩紮穩打,總是集中優勢兵力並依靠強盛國力,與面臨滅國大戰的六國大軍先長期對峙,後趁敵軍軍心浮動,將領調換或軍隊調動時發動攻擊。 白起領軍時期處於昭襄王統治時代,六國實力並沒有完全衰朽,這時白起要面對的敵人比統一戰爭時期更強,所以白起採用更多的是奇襲戰:不以佔地多少為勝,而以殺傷人數,消滅六國有生力量為主。 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曾在《百家講壇》-《秦始皇》裡講到:秦國大戰六國共殺死六國一百餘萬人,白起一個人就殺了九十多萬。作為當時形勢下的秦國主將,白起不愧“殺神”之名。

太史公的《史記》中,秦國計然派名士綱成君蔡澤言道:“楚地方數千裡,持戟百萬,白起率數萬之師以與楚戰,一戰舉鄢郢以燒夷陵,再戰南並蜀漢。又越韓、魏而攻強趙,北阬馬服,誅屠四十餘萬之眾,盡之於長平之下,流血成川,沸聲若雷,遂入圍邯鄲,使秦有帝業。楚、趙天下之強國而秦之仇敵也,自是之後,楚、趙皆懾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勢也。身所服者七十餘城,功已成矣,而遂賜劍死於杜郵。

白起最後死於抗命,死於昭襄王的懷疑,功高震主因而無得善終。但這不影響他的“戰神”之名。






安德魯1821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的

天時: 群雄爭霸,要是和平年代上哪揚名立萬,白起和平年代妥妥的社會不安分子

地利: 秦變法,國力昌盛,大力任用秦國以外的人才。又有天府之國的大糧倉,又有函谷關的天險。沒有國力,沒有兵你還怎麼打

人和: 白起的軍事才能和戰力肯定是奧利給的,不考慮別的,他也是最厲害的。要不怎麼能叫人屠。但是要不是秦的軍功獎勵制白起也是起不來的,你看春秋戰國時,哪個國家的大將軍不是來自於宗族。和名師之後,在看看白起白手起家,後來認識了羋月的弟弟魏冉。跟著魏冉後面打下手,靠著魏冉的大樹才由一個小兵慢慢成長的。


小地方的閒人


白起的威名是打出來的,雖然有秦國國力軍力本身的加成,但是並不能改變他本身是一名優秀將領的事實。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實施了軍功爵制。貴族世襲的局面被打破,想要晉升就必須要有實打實的軍功。而白起就是一步一個腳印走上統帥位置的。在將星如雲的秦國脫穎而出,這份履歷就證明了他能力的優秀。

其次白起開創了殲滅戰的先例。在作戰時不僅會擊敗對手,還會盡可能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一生征戰,百萬人屠。可能有人會說白起的打法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夠聰明。但是戰爭史告訴我們,在整體素質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是沒那麼多巧仗可打的,絕大多數都是硬碰硬的較量。而傷敵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種殲滅戰恰恰是最符合秦國統一天下大業的。如果沒有白起,六國沒有被打殘,那麼嬴政在位期間未必能統一天下。

再者白起懂得審時度勢,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打,什麼時候不能打。並不是無腦的猛將。長平之戰原本大勝,坑殺趙軍40萬,趙國國都兵力空虛,舉國震驚。這時候白起力主趁機滅趙。但是秦昭襄王聽信了範咀的話讓白起撤軍,接受趙國割地議和。結果秦軍一撤,趙國就反悔了,原本割讓的城池也不給了。秦昭襄王怒了,讓白起再去打趙國。白起說,趙國長平之戰失敗後,已經度過了最初震驚,力量空虛的時期。現在重新啟用了廉頗,徵發了新軍,整個國家上下一心。強行攻打,其餘五國一旦救援,必敗無疑。託病拒絕領兵出戰。秦昭襄王心有不平還是決定攻打趙國,最後在邯鄲城外慘敗而歸。由此可見白起對於戰爭形勢的預判是相當準確的。


虎說拔刀莫回頭


“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開頭就說了,打仗不是簡單的事情!

國力再強如果沒有好的將領,被擊垮也是一兩場戰役的事情!

魏國 戰國初期國力最盛,主要是因為魏國國君推行李悝變法致使國家富強,但是能成為戰國初期第一強國還因為採用吳起變法,大戰72,全勝64,戰平8,魏武卒名震天下!魏國一時間風頭無二,相鄰的秦國被打的幾乎成為遊牧名族。

然後好景不長,魏國用龐涓為將帶兵攻趙,卻被孫臏圍魏救趙並在桂林設伏,龐涓隻身逃回魏國,再後來又經過馬陵之戰,魏國再次戰敗,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戰勝國的齊國成為強國爭霸中原。

白起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絕非是依靠秦國的國力,更多的是憑藉自己優秀的戰爭指揮能力,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一步步擊垮敵國,使秦國越來越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