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为什么会有一个待议地区?

赵杰


答题者:理科男读历史。

《尼布楚条约》还有另一个名称叫做《涅尔琴斯克条约》,这份条约是清朝康熙时期与沙皇俄国签订的。

此条约意义非凡,因为它是清朝和沙俄的第一份“边界条约”,而且还是中国的第一份“国际条约”。

所谓“边界条约”,即领土边界的条约,就比如黑河市,它是中俄边境城市。

《尼布楚条约》为何会叫“尼布楚”、“涅尔琴斯克”呢?因为当初签订此条约的地点就是在尼布楚,如今俄罗斯称之为涅尔琴斯克。

这个条约的内容是将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规划为中俄东段的边界。

这里要特别说一点,当时还有一个地区被划入了边界,它就是“乌第河地区”,不过“乌第河”只是待议地区,也就是还需要商量。

为何乌第河会成为待议地区呢?这就要从外兴安岭说起了。

外兴安岭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它有南、北两个分支,北支到北冰洋,南支到太平洋。

而南、北两分支中间的地区就是乌第河地区。

当时的清朝要求以北支为分界线,而沙俄则要求以南支,也就是乌第河的分水岭为分界线。

最终双方互不相让,乌第河地区也就成为了待议地区。


理科男读历史


《尼布楚条约》能够顺利签订,主要是因为清朝和沙俄都自顾不暇,无力在远东地区进行一场战争,只能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领土的纠纷。因为沙俄和清朝都急于签订条约来避免战争,两国在条约中搁置了部分领土的争议问题,这些地区也成为了《尼布楚条约》的待议地区。清朝和沙俄的领土争议,可以追溯到明朝晚期,明朝晚期沙俄通过一系列的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亚欧大陆的大帝国。

明朝灭亡的时候,沙俄趁着清朝军队南下入关,无暇顾及北方的领土,占领了黑龙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并且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了要塞。清朝前期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仍能十分强大,明朝降将组成的三藩势力也是清朝的巨大威胁,为了能够集中力量解决这些问题,康熙皇帝暂时搁置了沙俄入侵的问题。1681年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叛乱,在解决完三藩问题的第二年,康熙皇帝立刻派遣大军巡视边关,警告沙俄侵略者离开。

沙俄侵略者依仗着武器精良,据守在雅克萨城中负隅顽抗,1685年康熙皇帝派遣大军攻占了雅克萨,取得了第一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然而在清军从雅克萨撤退后,沙俄军队再次卷土重来占领了雅克萨。1686年康熙皇帝命令清军发动第二次雅克萨之战,将沙俄军队包围在了雅克萨城内,在清军围城数月后,雅克萨城内的俄军只剩下60多人,清军攻占雅克萨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过在雅克萨之战爆发的时候,蒙古的准噶尔部开始崛起,假如沙俄和准噶尔部联合攻击清朝,清朝将会面临极大的威胁。康熙皇帝为了避免扩大战争,放缓了对雅克萨的攻势。在清朝面临准噶尔部落威胁的同时,沙俄在欧洲地区也遭到了挫折。1687年沙俄和奥斯曼帝国爆发战争,由于欧洲地区的战事吃紧,沙俄无力向远东大规模增兵,只能派遣使者和清朝进行谈判。

在双方都不愿意进行大规模战争的前提下,清朝使者和沙俄使者在尼布楚举行了谈判。虽然谈判双方都不想进行大规模战争,但是沙俄代表和清朝代表在谈判的时候,都携带了大量的军队。由于沙俄不肯放弃雅克萨城,尼布楚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清朝代表索额图当机立断,重新调兵包围了雅克萨城,做出了不惜一战的态势。沙俄代表看到清朝态度坚决,只能同意了以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为边界的提议。

不过《尼布楚条约》并没有划定乌第河和兴安岭之间土地的归属权问题,这块土地被专门列为一条写入了《尼布楚条约》里面,并且注明这一地区的归属权问题“暂行存放”。笔者认为清朝和沙俄没有在条约里面确定乌第河和兴安岭之间土地的归属权问题,主要是因为两国已经把大部分争议地区谈妥,不想再为了这块小地方的归属权影响谈判。毕竟在《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候,沙俄和奥斯曼帝国已经大打出手,清朝也开始了平定准噶尔的战争。


历史总探长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尼布楚条约》本来就是沙俄针对清朝而开的一项条款,明摆着给清朝承认边界划定的事实,而事实沙俄却醉翁之意不在酒,想从中豪取掠夺,糊弄对方,占清朝的便宜。

虽然《尼布楚条约》不公正性很低,存在性低,和较后面的近代条款千差万别。还是在英明之主康熙大帝手上签的,似乎康熙帝玄烨这样雄才大略的帝王,深谋远虑肯定在这份条约上做出英明决断。吃亏当然不存在,无非就是敲山震虎,吓唬一下他就行了,让沙俄吃一次败仗,下一次不敢再犯,将西方外来势力驱逐出境,给大清内部创造很好的发展空间,以至于沙俄百年不敢犯大清边界。

原因在这这个签订条约的尼布楚之地,处在额尔古纳河西边,位于中西伯利亚地区,今贝加尔边疆区涅尔琴斯克。这块地方属于布里亚特民族游牧地,也就是说属于外蒙古北疆,这里那时还不属于清朝。因为康熙帝时,外蒙一直与准噶尔汗国和大清之间盘旋,噶尔丹以沙俄为依托,想试图东征大清,外蒙喀尔喀诸部被蹂躏,等到噶尔丹杀到乌兰布通的时候,大清康熙帝不得不御驾亲征。

所以当时外蒙没有归附,更别提以北的布里亚特,甚至就连沙俄学者也认为《尼布楚条约》是大清强加的,认为西伯利亚本来是飞地,清朝却认为是他们的,这样以至于把黑龙江都认为是飞地,到后来咸丰帝时不平等条约诸如《瑷珲条约》等等出现。

但事实是这样吗?其实不是,因为这个条约是古代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签订这样的国际条约,就因此让谈判的近臣索额图由于一些外交缺陷和认识,被他们糊弄得团团转。 这个待议区恰起是很大的缺口,以至于后来沙俄得逞不但待议区没有就连一些骚扰黑龙江的范围一一并入沙俄版图。

这个待议区就是乌第河,它其实将外兴安岭一分为二,位于乌第河以北和以南,以北有诺斯山走向分,但并不是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就连清朝一方也认同诺斯山以北广大地区属于大清,但由于葡萄牙和法国内鬼在里面作梗也让沙俄有空子可钻。事实待议区就是大清一方所说,乌第河北面到诺斯山脉走向一直到北冰洋广袤的冰封西伯利亚地区,就等于说堪察加半岛、白令海峡、鄂霍次克海都属于大清的。

就这样清朝还理亏,本来《尼布楚条约》之初,清朝提出以西伯利亚中部勒拿河为界,河东面属于大清,西面属于沙俄,但由于沙俄强词夺理,不得不做出巨大让步,于是就提出勒拿河以南,雅库茨克渔猎人提出的诺斯山到楚科奇为大清国界,但又被沙俄否定!双方各执一词。

于是沙俄干脆将乌第河以北占为己有,以南就只剩下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一线,所以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自然轻而易举属于沙俄,它无非就是凭借大清对北疆的疏忽,趁虚而入而已,以至于它后来越来越得寸进尺,熬过康乾盛世以后,掠取了雅克萨之战的成果。

当时双方为什么出现待议区,无非就是在大清不断退让的结果,他那时主要威胁是西域地区,准噶尔汗国噶尔丹蠢蠢欲动,对哈萨克和外蒙一直垂诞三尺,想以此为跳板挑衅大清。而沙俄帝国呢?陷入和地中海霸主奥斯曼帝国战争泥潭中,可以说有二百年较量,他为了尽取欧洲不得不通过奥斯曼帝国这个门槛走,沙俄也不想惹大清,于是双方都脱不了身,急切想解决纠纷各干各的。











龙文说史


沙俄与清政府之间的领土谈判确实出现了一系列的待定区域,这些待定区域的历史渊源也比较久远,最早便是沙俄首次突破远东地区与清政府进行的萨尔浒之战。当时由于清政府忙于三藩之乱的平定,所以对北方采取守势,对沙俄的进攻以及在东北地区修建两座堡垒,只能采取不认可的态度,但无法进行反制。

三藩之乱结束以后1685年康熙才重视北方边界问题。当时的沙俄在远东地区建立的据点人数不足,而且攻击能力较弱,没法与当时如日中天的清王朝一绝高下,但是在其中也隐隐凸显出清王朝对西方侵略者进攻的疲态。虽然清政府占据主动权,但是双方的军事对峙依然陷入僵持。为了各自保存实力,双方不得不开始外交谈判以寻求解决之法。

当时沙俄的谈判专家格里辛无端认为清朝挑起这场战争,并认为这场谈判必须在俄国领土内进行,否则要扩大战争,一举消灭敌军有生力量,而康熙对此不以为然,反而继续围城攻打。这是沙俄侵略者从欧洲进入亚洲并逐渐扩张至远东第一次吃瘪。面对自己的对手,不按常理的出牌,沙俄也一时难以收场。最终不得不派遣格洛温到达前线就近谈判。

康熙也予以认可,但是康熙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好糊弄,对于俄国人的虚情假意,康熙也知道一些,并不对何谈抱有希望,但是当西方的沙俄谋求与准格尔汗国的同盟的时候,康熙显得有些着急,裁判出真正意图的谈判队伍与沙俄进行边界领土谈判,这便是尼布楚条约初期双方之间的外交争端。和谈一开始,沙俄一方就一直重点强调清政府不宣而战,而清政府的回应是不知道。双方外交争端往来数个回合,在1689年9月达成一致意见,领土以黑龙江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直至海岸为天然边界南边属清朝北方属沙俄。

外兴安岭东端的两条支线山脉则纠缠不下,成为待定区域。同时这片待定区域不同国家有不同表述。俄国认为待定区域只有2万平方公里,而清政府认为待定区域多达300万平方公里,这也为日后两国的持续争端埋下伏笔。此后清王朝的国力日盛明君辈出,而沙俄主要经略之地也并非远东。此时的沙俄一直寻求欧洲霸权,所以待定区域长达100多年。后来随着清王朝的衰弱,这些待定区域在条约未签订前就已经被沙俄侵占,然后再与清政府在事后签订北京条约。


世界史图鉴


《尼布楚条约》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条约,签订于康熙二十八年。此时的康熙皇帝正值春秋鼎盛的年纪,康熙皇帝自从亲政以来已经完成了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等创举。但是东北地区的局势和北方的准噶尔部首领葛尔丹成为了康熙皇帝心头大患。

其实东北地区的局势和问题由来已久。当年顺治皇帝入关之后,本就因为天寒地冻而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守备空虚。尤其是黑龙江流域和更北的外兴安岭地区逐渐的被沙俄势力渗入。

清朝和沙俄之间的战争起源皆是因为沙俄势力不断侵犯和占领黑龙江流域地区。更是趁着满清政府入关之后根基不稳的历史时期,先后在黑龙江上游支流地区修建了两座城市,分别是尼布楚城和雅克萨要塞。

而且沙俄政府以这两座军事要塞为根基,不断派兵和移民至此长期生活居住,试图加强在当地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进一步则是想要觊觎我国东北地区的领土。

当康熙皇帝在处理完南方多股势力的问题之后,便开始着手考虑东北地区的局势和沙俄问题。于是在经过了周密的部署之后,公元1685年,康熙皇帝派遣朋春将军率领3000名将士围困驻有沙俄军队的雅克萨城。毫无疑问沙俄惨败,沙俄派驻于此的守城将领托尔布津被俘。



康熙皇帝的既定计划已经实现,便令前线将士放了俘虏的沙俄士兵随后撤回。原本以为沙俄在领教了清朝的军事实力之后会有所忌惮,谁知清朝士兵刚刚离开之后,沙俄势力马上卷土重来,再次占领雅克萨城。

公元1686年康熙皇帝再次派遣2400名将士围困雅克萨城。这次康熙皇帝并不急于攻破城池和撤兵,而是在取得了军事上的压制以后,选择通过围困住里面的沙俄士兵给沙俄政府施压。


经过此战之后,沙俄决定于清政府谈判议和,正式讨论关于东北地区边界线一事。此时的清政府和沙俄国内都面临着其他军事压力,因此都想要通过谈判确定边境线,了却此事。

从1686年开始决定通过议和谈判解决问题到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中间的过程可以说是曲折离奇又破费周折。双方签订的条约用满文、俄文和拉丁文三种文字表述。

条约规定: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两国严禁越界入侵和收纳逃人;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以过界往来,通商贸易。

条约中明确规定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也就是文中所提到的双方之间悬而未决的地区。我们可以猜想当时的康熙皇帝可能以为将来随着国内形势的稳定。大清王朝的爱新觉罗子孙一定有能力去收回待议的乌第河地区乃至于开疆拓土至沙俄境内。却不曾想到后世皇帝不仅没有收回土地,还不断地被西方列强蚕食鲸吞。


珞珈山的猫


不过,待议区的实际范围要比现在中国历史地图上所标明的范围大得多:南起乌第河南岸的外兴安岭南支,北抵北冰洋,东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西边的界线大致自乌第河源到北冰洋划一条直线。当时俄国和欧洲出版的地图都是承认这条边界的。 附上一张图------满意答案東流去7级2009-07-18尼布楚条约规定的中俄东段边界是沿外兴安岭分界一直到大海的,但外兴安岭东部却出现了南北两个分支,中间由乌第河将外兴安岭分开。当时清朝方面要求以外兴安岭北支作为分界线,俄方要求以外兴安岭南支乌第河的分水岭作为分界线,最后争执不下,双方议定这一地区为代议地区。不知道什么原因,本朝的历史教科书把代议地区都标注为乌第河和外兴安岭南支中间。 在这时镇压西北准格尔叛乱还在进行,为了使俄国不支持准格尔,所以清政府做了一定的让步,但是相对上讲,《尼布楚条约》还是平等的,由于当时时间关系,所以外兴安岭东段乌第河一段待义,当然这也是那时的中国人没有现代外交和边界线的概念


倚天科技2060


这事儿不复杂,因为外兴安岭的东段出现了两条支脉。其实《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没有大伙想的那么顺利,双方围绕着领土的博弈可以说无所不用。签约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有趣的冷知识,吐槽机可以好好扯淡一下。

谈判前的交锋

这次条约签订之前中俄之间发生了著名的雅克萨之战,大抵过程就是1657年沙俄派正规军跑东北建了两座城,忙着平三藩之乱的康熙到1685年才派人去抽他们。说实话康熙是个体面人,抽完之后让俄军头目保证再也不回来就把他们放掉了。

然而这帮人有点二皮脸,清军撤走后又把那两个城给占了, 感情受到严重伤害的康熙让人把雅克萨城围上,而且一围就是十个月。俄罗斯那边一看情况不好,相传和我大清一等鹿鼎公韦小宝有一腿的索菲亚公主派出了著名外交家瓦西里·格利岑谈判斡旋,双方就此开始了外交过招。

格利岑率先发扬了外交家不要脸的精神,声称是清朝无故挑起战争,所以谈判必须在俄国领土进行,并且恐吓将扩大战争。对此康熙的反应是“呵呵”,果断忘记了还有谈判这回事儿,继续围城。

被华丽无视的格利岑发现自己的谈判对手似乎不按常理出牌,感觉上有点蒙圈,还好他有个不错的副手叫费奥多尔·戈洛温,这人亲自跑到了前线,表示可以就近谈判,这才让康熙有了台阶下。

不过康熙显然也不那么好打发,他对谈判并不热心,因为他觉得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直到帝国西部传来准噶尔汗国可能和沙俄结盟的消息传来。于是康熙派出了索额图和佟国纲组成的谈判队伍,还带着两个洋人当翻译。

用拉丁语进行的谈判

就这样双方代表于1689年8月12日在尼布楚城外汇合,各自弄了个帐篷驻扎,据俄方记载戈洛温为了表现逼格特意穿上一件金色锦缎做的卡夫坦长衣,然而随即就被索额图给糊了一脸,因为老索没有如他预料一样讲蒙古话,他表示自己不想说蒙古话,于是双方开始用拉丁语交流!

我们这边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索额图会拉丁语,吐槽机推测他应该是讲满语或汉语,再由葡萄牙人徐日升或者法国人张诚翻译成拉丁语告诉戈洛温。清朝在这方面应该准备比较充分,找两个不同国家的翻译避免被坑。

会谈开始于俄方抱怨清军不宣而战,而清朝的回应是你们跑我家建城也没通知我啊!再说头一回我们只是驱逐你们,谁让你们二皮脸还来的?戈洛温强行狡辩说这里人向我国交税,自然就是我们的领土。

在这个时候索额图使用了超级杀器——自古以来!他表示你们是占土后收税,完全没有任何合理性,而我大清皇帝乃亚历山大大帝和成吉思汗的后裔(天知道怎么和亚历山大扯上的关系),天然就是这片土地的统治者。

被嘴炮到体无完肤的戈洛温终于想到一个问题,清朝人是怎么知道亚历山大的?他把怀疑的目光投向法国人热尔比永(张诚),这个家伙似乎很仇视俄国,难不成他在故意歪曲对方的意思,破坏这次谈判?

皮草大奉送

戈洛温同学无奈的看着身边一群不懂满语的废物,只能低三下四的把那两个翻译请来,奉上俄罗斯特产大皮草,之后每当谈判到关键的时候戈洛温牌皮草总能准时送到翻译手里,在戈洛温掌握了索额图的全部意图后,谈判终于开始顺利起来。

1689年9月7日,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或者说被忽悠着感觉达成一致),领土以黑龙江之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的天然隔离为界,一边是清朝的,一边是沙俄的。但是因为外兴安岭东段有两条支脉,究竟该以哪个为界双方纠缠不下,只好定为待议地区。

但是因为合约语言问题,这片待议区域面积至今还有争议,三种语言标识了三块面积不同的区域。俄文版显示只有2万平方公里,满文版显示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号称最权威的拉丁文版有100多万平方公里。

最终还是没意义了

对于待议区域的划分吐槽机个人不信任俄文版本,首先俄文原件已经丢失,他们怎么说都行,问题是有没有人信。其次在合约签订后沙俄对结果并不满意,甚至讯问过使团人员,以确实戈洛温是否渎职,如果沙俄直接获得了远东入海大片土地不会这样。

另一个侧面证据是康熙皇帝对这个条约基本认同,后来索额图不是犯事了嘛,康熙把他定为“本朝第一罪人”还特别没有否定尼布楚之劳。如果条约签的沙俄都顶到南边那么深,康熙不可能特意提出来。

然而随着清朝的衰落,这些待议地区全部被沙俄侵占,随着《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连俄文版的待议地区都彻底被侵占,可惜了......


历史吐槽机


当时两国都有说不出的苦衷,因为那时两国各自都面临着战事威胁,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处理这地广人稀的边远地区。双方都有速战速决的想法,但是一下子又解决不了,所以就产生了待议地区。

《尼布楚条约》签订前,沙俄正在西线和土耳其帝国打仗,所以沙俄没有更多的力量来和大清王朝发生大规模的侵略战争,通过谈判来早点解决他们侵略得来的这片土地,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而清朝也刚刚平定三藩和统一台湾,但接着又准备跟准格尔噶尔丹开战。18世纪末,噶尔丹夺得准格尔统治权后,积极向外扩张,并已经击败和硕特部,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极大地威胁着清王朝的西北边境。加上噶尔丹地盘与沙俄接近,大有与沙俄联手来对付清王朝的趋势,所以当时的康熙皇帝也想迅速解决与沙俄的东北边界问题,以便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噶尔丹。

当时沙俄入侵兴安岭和黑龙江流域都是小股部队。他们看到清政府没有部队来管理这片区域,于是得寸进尺,在黑龙江地区先后建造了尼布楚和雅克沙两座城堡,并试图以此为据点进一步侵占中国的东北领土。康熙皇帝经过一番准备后,派兵驱除了沙俄侵略者。

谁知沙俄侵略者并不讲理,清军一撤他们又来。最后康熙皇帝命令把沙俄侵略者围困在雅克萨城内,逼迫沙俄政府派人来进行边界谈判。

1689年9月,沙俄政府不得不派人与清政府在尼布楚签订《尼布楚条约》,大致内容是: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东至海的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全部属于中国;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的地区,定为待议区,留作以后再谈;两国居民不得违法越界,但是持有政府通行证者可以进行商贸来往;两国不收逃犯,沙俄的侵略者必须立即撤回。

根据猜测,一定是康熙皇帝心里认为沙俄部队没有什么可怕的,我大清子孙后代肯定会和我一样能征善战,有能力与沙俄政府划定待议地区,起码不会怎么吃亏,毕竟自己距离近一些。

只可惜,晚清政府的统治者太昏庸无能,不仅丢失了祖上要回来的领土,而且还从自己的兜里掏钱给人家。

喜欢作者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呦!


历史时刻录


众所周知,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国家边界线,并且也会派人无时无刻的把守在那里,就唯恐其他国家的人越过这条边界线,向自己的国家开战。

对于边界线的提出,其实早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实行,并且还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只不过最后的内容却是稍稍与条约有些不同。当时的中国与俄国就边界线的事情展开了角逐。

与俄国签订条约的是康熙大帝,这个在我们看来非常精明的男人,在边界线的这件事情上也是稍微的吃了一点亏,毕竟当时我们的国家并没有外交官或者对外交知识有充分才能的人,所以在与俄国人周旋的情况下,还是让他们占了一点便宜,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在开头就说到的待议之地。

出现这样的结果,还有可能是沙俄当时忌惮清朝的势力,要不然,可能就强制性的划分为自己所有了。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个条约,就源于一个地方就是外蒙。说起这个地方一直是墙头草一般的存在,因为它既依附于清朝的庇护,又在自己出现危机的时候投靠沙俄。

所以一直在沙俄与清朝之间摇摆,完全搞不清自己的定位,这也就使得两国的关系有些紧张起来。

因为是一个军事要地,谁也不想把自己的边界放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于是双方都想让外蒙完全的依附自己。

甚至当时有不少的沙俄学者认为外蒙一直是属于沙俄的。后来起草的条约,也被他们认为是清朝强加的,根本意图就是想要瓜分他们的领土。

其实并不然,之所以给他们这个错觉,完全是因为当时处理外交事情的索尔图因为这方面知识的缺乏,所以才被他们耍的团团转。但不管怎么样,最后条约签订下来就是有了一块待议之地。

这个待议之地就是乌第河。这其实就是俄国人想要钻的一个空子,因为当时清朝的统治,并不是仅限于这一个地方,还有大片的领土需要康熙为此做主。

所以当时的注意力没有全部放在这个事情上,再加上当时对于边界知识的匮乏和对北疆的疏于管理,所以才让沙俄钻了这个空子。

但回过神的康熙也并不是好打发的,至少沙俄想要完全的占领乌第河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后来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以及双方的商议,最终决定把乌地河一分两半,河北岸归沙俄所有,而河南岸则是归清朝统治。

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是清朝吃了很大的亏也失去了先机,但其实并不然,因为在那个时候若是清朝正面与沙俄对立,得利的必将是其他的国家,为了不引起更大的恐慌和动乱,康熙也不得不做出了这个巨大的让步。而沙俄也显然是底气不足,最终双方都承认了乌地河这块待议之地。


夏目历史君


尼布楚条约(《尼布楚议界条约》)签订于1689年,即康熙28年7月14日,它是清政府跟沙俄政府签订的一份双边边界条约。

签约之前经过了将近一个月的艰苦谈判,双方的博弈非常激烈。

这份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其一就是沙俄从法律层面承认了原本就属于中国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是中国领土;其二就是清政府把大片土地割让给俄罗斯。


但是叫人匪夷所思的是,条约中还出现了一个"待议"地区。

签约就是坐下说事 ,解决所有问题的,既然大家坐下谈了,为什么还会留下个尾巴,而这个待议的地区又是哪里?

条约是以满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字签署的,三个版本内容大致相同,但又有差异。

关于待议地区,拉丁文的版本是这样写的:

"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应如何分划,今尚未决"。

但双方对这个待议区域有不同的认识,各表各态。清政府认定的外兴安岭走向,实际上是指北支,一直延伸到北冰洋。


俄罗斯认为是南支。

所以满文版将勒拿河以西的上扬斯克山脉到乌第河之间的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化为待议地区,而俄文版则直接将乌第河化为俄国所属。

总的来说,双方争议的地区在贝加尔海,即贝加尔湖。

清方代表索额图先生的立场是,贝加尔海这边的全部土地都是中国的,因为他们是被蒙古汗管辖,而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臣民。

而沙俄代表戈洛文厚颜无耻,把不久前俄国人才抵达的地方,说成"自古以来"就是他们的伟大领袖沙皇陛下的。


当时大清的伟大领导人康熙大帝没有心思跟沙俄死磕,一则是中国领土太大,多了管理不过来;二则是俄国人实在是太强悍、太难缠。虽然1688年结束的雅克萨之战,清军胜利了,但这场战争根本就并不是两国之间的正式较量,充其量就是一场小的跟芝麻粒一样的局部战争,根本就没有把俄国人打服帖;三则康熙大清为了平定三藩之乱打了整整六年内战,国力衰弱,皇帝本人也筋疲力尽,非常渴望和平。

因为一年前的雅克萨之战大清以为自己胜利了,而俄国却认为是他们胜利了,双方自说自话,这个"大捷"是有水分的,康熙爷对此心知肚明。


所以康熙当时的打算是为了和平,我们不惜一切代价。

他给索额图策划了预定方案,那就是尽量保住尼布楚,实在不行了,你看着办,以额尔古纳为界也是可以考虑的嘛。

于是索额图同志就告诉俄国人:"为了显示大清求和诚意,我们皇上说了,可以把尼布楚一带让给你们的沙皇陛下,以石勒喀河、鄂嫩河至音果达河一带为界,你看怎么样啊?"

可是,沙俄代表戈洛文不识抬举,拒不接受。

索额图为了表示大清爱好和平,显示出极大的诚意,先是提议以从北面流入石勒喀河的绰尔纳河为界,后来见沙俄还不满意;后又提出北面以注入石勒喀河的格尔必齐河为界,南面以额尔古纳河为界,戈洛文先生这才装作非常勉强的样子同意了。

接着索额图提出大家既然来了,非常难得,我们是不是西伯利亚与毗邻的喀尔喀之间的边界也划定一下呢?

戈洛文则表示,眼下喀尔喀已经是噶尔丹管辖地盘,这里的事情跟你们无关,就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了吧。


当时康熙不看重领土,看重的是人口。

让康熙开心的是,当时噶尔丹占领喀尔喀之后,大量当地人南迁。

在清朝领导下,只要有人,就有财富,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

而且就在谈判的关键时刻,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大约有数百名喀尔喀蒙古人对俄国占领下的尼布楚发动了猛烈进攻,大清皇帝康熙欢欣鼓舞,俄国人垂头丧气,就这样火速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在大清统治期间,俄国跟大清根本就没有爆发过一场像模像样的战争,所谓的大捷不过是俄国探险队或者是劳改释放人员组成的小股土匪,多则200人,多少则几十人,根本就不是正规军。而且俄国从来就没有被大清打服过,打怕过。

从开头就没拿出气势,后来一代不如一代,因此大清统治时期,有16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被迫割让给了俄国。

而且所谓的《尼布楚条约》签订不久,大清又在1727年跟沙俄签订了《 布连斯奇条约 》、《阿巴哈伊图界约》、《色楞额界约》、《恰克图条约》。

这些条约都是我们当时的大清政府跟俄罗斯签订的,仅仅是《恰克图条约》,就让俄国得到了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大清国土。


这些条约简直开了人类历史先河,"战胜"了对方还割地,还敢大言不惭说把沙俄打怕了。

可是我们的后人却抓住雅克萨之战大作文章,不遗余力地歌颂康熙爷的英明伟大和丰功伟绩,说他老人家亲自指挥的雅克萨之战打得沙俄心服口服,为大清赢得了一百年的北部边境和平,看了这些条约,真是妥妥打脸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