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街暗访,扮成乞丐去要饭,为何回来后连杀五位大臣?

tanyou1


朱元璋曾经做过乞丐,真正的一位底层皇帝,深知民间疾苦。成为皇帝之后,出现了多起开国功臣贪腐之案,朱元璋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曾经在战场上无往不利的淮西勋贵们,如今却成了鱼肉百姓、唯利是图的骄兵悍将了,这种情况出现,让朱元璋显得颇为棘手,毕竟他们功勋卓著,跟着他打天下就是为了求富贵,但是,朱元璋身为皇帝,自然要从国家长远利益着想,他当年起义的初衷,也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而不是掌权后为祸民间啊。朱元璋痛下决心,决定对这些骄兵悍将、贪官污吏用重典警示众人,以绝后患无穷。

淮安偷税,御史台京官彻查

户部收到举报,淮安有偷税行为,这封无名状纸引起户部的注意,他们认为在淮安的这纸状书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贪官。于是,户部将此事汇报给皇帝朱元璋,想听听这位布衣皇帝的意见。

朱元璋幼年失去双亲,正是被当地的官员为了中饱私囊而加征导致,他对贪官恨之入骨,成为皇帝之后,更认识到贪官对于国家的危害之重。听到户部上报,自己的地方官竟然可能存在贪墨,当下勃然大怒,决定亲派官员进行严查!

朱元璋虽然愤怒至极,但是内心却极为冷静,这一次彻查将关系到对朝臣震慑作用,必须要雷厉风行,不能有半点包庇行为,如此他才可以杀鸡儆猴。所以,朱元璋要派去的人就显得至关重要,不能与淮安有利益瓜葛,不能走路风声,更不能是同样是贪官,思来想去,最终朱元璋决定派御史台的两位大臣前去,他们分别是刘志仁、周世良。这二位大人,出身国子监的监生,受到了朱元璋监生实习制度的历练,在御史台是有名的能臣、干臣,平时生活简朴,并不结交权贵,朱元璋正是看中了二人这两点,希望他们能给自己再交一张满意的答卷。

朱元璋心碎

刘志仁、周世良二位京城“老爷”,带着皇帝的御差和重视来到了淮安地头,在这里,他们展开了缜密的侦查,迅速缕清脉络,很快就查货了实际的证据,原来这些税银都被淮安的知府贪墨了。事实查清,证据确凿之下,刘志仁、周世良二人本该返京请功复命,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刘志仁却有了一个本不该有的想法。

刘志仁对周世良说,淮安知府贪墨事小,他一颗脑袋掉了不打紧,但是淮安知府背后一定还有人,否则欠税这样的事情他如何能够瞒天过海?你我法办淮安知府,势必要得罪他背后的人,一旦如此,我们回京复命请功,恐怕日子也不会好过了。周世良一听大惊失色,他明白了刘志仁要做什么,内心挣扎之时,刘志仁继续说道,世良兄,你我二人考取功名为何?还不是为了求功名利禄,结果如今你我虽然在京城任职,但是俸禄微薄,家中境况相信世良兄比我更清楚,不如我们将淮安知府的事情压下来,换来一些银两,这样既能满载而归,又能不得罪权贵安心为官,还可回京复命,如何?周世良听到有银两改善生活的时候,就答应了刘志仁。

其实刘志仁、周世良并非贪财之人,确实是当时朱元璋的朝廷命官年俸太少,那个时候的政策可不是高薪养廉,只是保证了官员家人的口粮,如果自己没有私产,明朝的京官度日并不容易,这一点刘伯温都深有体会,他甚至曾经卖过字画来暂时解决自己生活用度的不足。刘伯温对于此事的见解颇深,他认为官员们没有足够的生活用度,表面来看是达到了勤俭解决的目的,实际上是给了行贿之人更多的机会,如果官员生活不下去,接受了一些小恩小惠,日后恐怕就会成长为巨贪了。

如今刘志仁、周世良面临如此窘境,最终也丢了文人最后的风骨,用手中的证据换了淮安知府的银两,同时也将朱元璋的信任给击个粉碎。当朱元璋听到刘志仁、周世良的回复时,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查无实据”这样的复命他无法接受,朱元璋何等人?自然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清廉的二人或许堕落了。

朱元璋亲自办案

为了能够彻查此事,朱元璋拿到了刘志仁、周世良二人在淮安查案时锦衣卫的密奏,大概明白了前因后果,他认为刘志仁、周世良是惧怕了、贪财了。最终,朱元璋决定亲自去淮安走一遭。朱元璋为了形势保密,只带了几个亲信大臣和护卫,一路微服私访来到淮安,为了查明真相,朱元璋不顾劝阻,再一次扮成了乞丐,在“行乞”的过程中与当地百姓了解情况,同时派随行大臣光明正大的调查,双管齐下!

朱元璋的手段自然不是淮安知府这样的角色能够抗衡,很快,淮安知府在朱元璋的调查之下原形毕露,他不希望受到酷刑,一股脑儿全部招供,当然也包含了刘志仁、周世良二人。朱元璋虽然早有准备,却依然怒不可遏,愤怒之下,即刻返回了京城。

朱元璋立刻下旨捉拿了刘志仁、周世良,还有两位负责监察税收的高官,加上淮安知府,五位大臣全部人头落地,其余涉案人员数十,均从重处罚。


对于这样的皇帝,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朱元璋此举也对朝中大臣起到了震慑作用,毕竟每一位贪官都害怕,指不定身边的哪位小人物就是朱元璋假扮,也因此有所收敛。但是朱元璋高兴不起来,他比谁都清楚,这一次贪墨事件解决了,但是恐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贪官污吏,只怕是更大的贪墨案子,无时无刻都隐藏在他的身边!



野史日记


朱元璋是从最底层成长起来的皇帝,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天灾加上沉重的赋税,一家人经常饿肚子,他从小就不得不给地主放牛,甚至外出讨饭,父母及大哥相继去世后,为了活命他来到一家寺庙出家做了几年的和尚,后来寺庙也难以为继了,刚满17岁的朱元璋就被打发出去云游化缘,其实就是干起了老本行--要饭。


丐帮的生活就是人员复杂,消息来源广,一入丐帮,便知天下事,他从乞讨人员的口中得知郭子兴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深得民心,朱元璋也很想加入,正好他的老乡汤和也在郭子兴的军中,于是朱元璋就投奔了郭子兴,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

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支队伍的主帅,随后朱元璋带领军队打败了长江上游的陈友谅,消灭了长江下游的张士诚,逼降了浙江的起义军领袖方国珍,然后率军25万北进中原,消灭了元朝,建立了大明。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早年穷困潦倒的生活一直让他刻骨铭心,因此他希望自己能贴近百姓的生活,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治理国家,所以朱元璋下令归耕垦荒,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减免他们的赋税,使老百姓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特别痛恨贪官污吏,他铁腕治贪,但早上杀了一个,晚上又来了一批,怎么贪官越治越多,而且都是些级别低的小贪,重量级的贪官少之又少。


朱元璋一直对自己身边的官员表示怀疑,可又没有证据,贪官的脸上也没有记号,可贪官不出,他一日不安,他思来想去,决定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依靠群众他才能得到第一手的可靠消息。

朱元璋乔装打扮穿上破衣烂衫,别说还挺像乞丐的,他有这方面的经历嘛,在几个秘密侍卫陪同下,朱元璋很快就融入到乞丐的行列中。


朱元璋就同其他的乞丐聊了起来,通过聊天朱元璋得知,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在查出案件的过程中,为了方便自己受贿,故意拖着案件不审,吃了原告吃被告,谁给的钱多,谁就是赢家,他还以权谋私,肆意妄为,害死了一名少女,身上背负了一条人命,但他是都察院御史,是管官的官,没人敢惹他,下面的人是敢怒不敢言。

这么大的事乞丐都知道,自己居然不知道,这得有多少人替他捂着,朱元璋一怒之下,径直去了几个大的行政机关,亲自探查朝中大臣的违法行为,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刑部官员收受贿赂隐瞒刑犯谎报死亡,礼部官员连公主结婚用的银子都敢扣留还有户部官员敢逾制(也就是僭越犯上),加上最恶劣的都察院御史刘志仁5个朝中一品大员,另外还有61个给事中也有重大的贪污行为。


原来在自己眼皮底下还有这么多的蛀虫,自己杀了那么多的贪官,依然还有人敢贪污受贿,这不得不让朱元璋深感震怒,直接下令斩杀了那5个一品要员,并将那61个给事中发配边疆,责令他们永世不得返回中原。
经过此次事件,朝中再无官员敢做出贪污受贿之事了。






遗产君


在朱元璋执政的31年中,为整顿明朝官场贪污腐败的现象,曾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的肃贪运动,合计共约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其中,比较出名的郭桓案、空印案、胡惟庸案等。

在这些案件中,有一桩案件非常特殊,据说是朱元璋亲自告破的。这是在洪武19年时,朱元璋为巡视地方官远的政绩和体察民意,便特意在自己侍卫的秘密陪同下偷偷的到民间微服私访。

一般情况下,即便是微服私访,皇帝也会装扮成一个比较体面的商人模样,这样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安全得到一定保障,还不用太狼狈,但朱元璋觉得这样做就没办法接触到最底层百姓。于是,他就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最下贱的乞丐。



因为朱元璋在发迹之前,有过当乞丐的经历,所以他很快就与街上的乞丐们打成一片。

通过和他们聊天,朱元璋得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情报,那就是督察院御史刘志任在处理一个案件时故意拖着不判,吃了原告吃被告,还趁机诱奸良家妇女,导致她无辜丧命。

不仅如此,刘志任在当地胡作非为,但他是都察院御史,是管官的官,没人敢惹他,下面的人是敢怒不敢言,因此当地的百姓也都是悲愤不已。

对此,朱元璋非常生气,连街上乞丐都知道的事情,自己居然不知道,这得有多少人替他捂着。于是朱元璋回到皇宫马上下令亲自审理此案。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桩案件直接牵连出66位官员有贪污受贿行为,其中有5名都是官居一品的朝中大员!

这直接把朱元璋气得够呛,他直接毫不客气,先把他们全部关进牢房,接着那5位朝中一品要员直接被抄家砍头,至于剩余的61个小官,则是发配边疆,永世不得录用。朱元璋的这一大手笔,直接把大明朝的官员们都给惊呆了,由此他们再也不敢冒然行贪污之事。



虽然,这个故事被传得有鼻子有眼睛,而且这桩案件也是正史上明确记载的,但朱元璋假装乞丐破案的故事,却是野史杜撰。

并且,从情理上来说,朱元璋假扮乞丐微服私访,也是禁不起推敲的。对此,大家只需要看下咱们现在的官员,就知道这种事情只可能发生在童话故事中。

因为,就是咱们现在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官员,他们到民间考察,那最多也只能做到充当一个普通人。想让一个代表着大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帝王,为了所谓的体察民情,去假扮成一个乞丐,这可能吗?反正我觉得不可能。

再退一万步说,作为一个开国之君,最后沦落到要去假扮乞丐才能得知官员的贪污腐败,那这个皇帝,也当得太失败了吧!换句话说,朱元璋的监察系统、还有锦衣卫,都是干什么吃的?如果这种事情真发生,这两大系统,恐怕都要来个大换血!



事实上,这个案件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在洪武十九年时,朱元璋听说淮安府官员贪污腐败,导致民怨沸腾,于是他就马上派遣刘志仁、周士良两人为御史前去查办此事,他们到了当地,也的确查出了官员克扣赈灾粮饷、私扣赋税等贪污腐败的有力证据。

但是,这两个人却没有把这些证据交给朱元璋,因为他们俩被当地官员们的糖衣炮弹给腐蚀,所以他们就把这些事情都给压了下去,还禀告朱元璋说此事是无中生有。

但可惜的是,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各种消息的不断传来,朱元璋又加派锦衣卫千户蒋福前去查办此案。

这一次,蒋福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他不仅查出了案子的真相,而且从淮安回来后还如实给朱元璋汇报了。朱元璋听了之后是勃然大怒,马上下令把刘志仁、周士良两个人打入死牢,涉及到的近60余位官员也被一查到底,全都被处理,这也才是这个案件的真相。


我是赵帅锅


洪武十九年(1386年),这一年是朱元璋称帝的第二十个年头。

有一天,老朱坐在金銮殿上寻思开了:“自南京称帝以来,老朱我励精图治,努力减免百姓税赋,严惩贪官污吏。”

百官也上奏说「地方吏治清廉,风清气正、一片祥和」弄的我心里也没底,这些当官坏的很,别是在骗我吧?

朱元璋心眼很多,一般人骗不了他,这也是苦难童年造就的性格,想想看,老朱7岁就沿街乞讨,心眼少早就死在异地他乡了。

说实话老朱过去很自信,过去南征北战和基层打交道多,各种情况摸得很清。最近十几年出宫少了,对地方不甚了解,所以对百官的话将信将疑。



“不行,我要微服私访深入民间,看看惩治贪官污吏的效果如何?听听老百姓是什么说的”。

朱元璋打定了主意,第二天一大早,带上一名锦衣卫,二人扮作乞丐就出宫了。

老朱对乞讨门清,他从小当过乞丐,加上扮相逼真,所到之处并没有被人发现破绽。

老朱走走停停,边乞讨边暗访,晚上没人的时候就偷偷把听到和看到的记下来。也许是天子脚下的缘故吧?总得来说南京百里范围的官场还不错。



老朱越走越远,不知不觉来到了淮安地界。

这一天,老朱来到了淮安府门前,发现这里热闹异常,原来知府大人组织手下欢迎御史大人巡视办案。

但见两位御史风尘仆仆的来了,点头微笑。老朱一看认识,这二人分别是他在半月前从国子监选拔的监生——刘志仁和周世良。老朱授意二人去地方核查一下税收情况,刚巧君臣在此碰面了,不过没人能认出乞丐就是当今天子。

话说御史进了淮安府,随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老朱不能现身,他要暗中观察,只好混进了当地丐帮组织里了。




还别说,二位御史工作效率蛮高的,当天传唤了淮安府的税监,火速封存了当地的卷宗账目,马不停蹄的开始查找线索。

经过一个礼拜的查账,二人终于查到了当地官员涉案的铁证。

有一天晚上,刘世仁和周世良围桌对饮小庆一番,当时周世良感慨的说:“刘兄,账目总算查清了,咱们也算不负圣上皇恩,明天赶回京城奏明皇上,把这些贪官绳之以法……”

没等周世良说完,“哈哈……”刘世仁笑了起来。

“刘兄何以发笑?”周不解的问道。

“老弟,你还嫩点”,刘世仁滋溜一声喝了一口酒,然后问道:“咱们读书为啥?”



“还用说,上报皇恩,下安百姓”。周有点动情的回道。

“错了,老弟大错特错了,读书是为了荫妻封子荣华富贵,现在就能实现这一切,我们为什么要着急上报朝廷的?老兄真是木头脑袋。

周世良彻底蒙圈了。

“这是何物?”刘志仁指了指身后的卷宗,周说这不是证据吗?

“错,大错特错,此乃银子也。”

“刘兄,你是喝多了吧?这怎么会是银子呢?”周世良一脸的懵逼。

刘志仁滋溜又呷了一小口酒,说,“你我明日稍微露一点口风,何愁没有大把的银子孝敬,这不是银子是啥?”



周世良大惊,“刘兄这可是犯法啊!”

“你不说,我不说,涉案的官员更不说,你怕啥?”

“你说的也对,小弟听你的。”周世良说道。

第二天,刘志仁和周世良把查账的情况透露给了知府,知府连夜把消息泄露给了手下,次日半天时间二人就收了5000两银子。

涉案的贪官用金钱买来了平安无事。可是亏空总得有人买单吧!

二位御史和涉案人员结成了同盟,把赋税不足说成是老百姓抗税。为了把税收补齐,对老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压榨。

百姓自然不服,因此拘捕了许多人,而其中就有丐帮一个乞丐的父亲,他的姐姐也被官府抓了起来。



晚上,这个乞丐气愤不过,向朱元璋诉苦道“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官,我家交税了,现在要强行再次交税,还有王法吗?可怜的老爸没钱交被打的死去活来,我姐姐也被差人强奸了。呜呜……

乞丐说着说着泣不成声。

老朱听罢火往上撞,但很快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强压怒火开导乞丐不要难过,朝廷自有法律制裁他们的。

到了深夜,乞丐们都睡了,朱元璋命锦衣卫潜入知府内,搜集周、刘的犯罪证据。

锦衣卫本来就是特务出身,这点事不在话下,很快查明了情况,果然像乞丐说的那样,差人轮奸了乞丐的姐姐,并把乞丐的父亲活活打死了,御史和贪官狼狈为奸。



查明事实后,朱元璋直接来到了淮安府衙,击鼓升堂。

当时御史还在和知府等官员喝酒,听到有人击鼓急忙跑了出来,看到是一个叫花子,知府大怒,刚要喝骂,锦衣卫上前亮出了皇上的玉玺等皇家信物,知府、御史等官员慌忙跪下。

朱元璋愤怒的质问二位御史,为何玷污国子监学生的名声,刚进入仕途就贪赃枉法,实在让人伤心。

老朱越说越愤怒。来人把两位御史、淮安知府还有两位税监等人斩首,这次一共斩了三品以上的大臣五位,涉案官员达61位,老百姓齐声说“皇上圣明,惩治贪官污吏果然铁腕”,府衙外跪倒一片。



这件事历史上有记载,收录在朱元璋的《御制大诰》一书里。经过此次事件后,朝中再无官员敢做出贪污受贿之事。


秉烛读春秋


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在后世留下了暴君的名气,但说实话,作为一个皇帝,朱元璋绝对是合格的,朱元璋在位期间,曾经砍掉过十五万左右的贪官,这些贪官职位有高有低,为了惩戒贪官,朱元璋甚至定下了但凡贪污超过六十两银子,就要砍头的规矩。

朱元璋幼年的时候,家境贫寒,而贫穷的一大原因无他,正是因为元朝政府的不作为,养了大批贪官污吏,这些蛀虫肆意啃咬着底层百姓,导致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年长以后,朱元璋外出游历,做过和尚,做过乞丐,深知底层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朱元璋对贪官的态度是零容忍。

洪武年间,就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案子。

朱元璋反贪手段严苛,为了避免下属阳奉阴违,朱元璋偶尔会扮作乞丐,在手下侍卫的陪同下深入民间,与其他乞丐沟通交流,了解民情。

一次扮作乞丐了解民情的时候,朱元璋听说了这样一件案子。

朱元璋曾经派遣督察院御史刘志仁去往淮安查一件案子,案子并不麻烦,朱元璋也没在案子上放什么心思,但已经调察才发现,原来这件案子还没有结案,究其原因,朱元璋才发现,原来是刘志仁故意拖着不结案的,之所以不结案,为的就是能够在案子的甲乙两方敲诈勒索,看最后哪边给的好处多,结案的时候便宣判哪边胜诉。

要知道,官吏可以只手遮天,可以官官相护,而百姓的眼睛却是雪亮的,在深入调查以后,朱元璋发现,刘志仁不仅在这件案子中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更是强抢民女,背着人命,各级官员对于刘志仁,也是敢怒不敢言,而高级官员,更是护着刘志仁,隐瞒刘志仁的作为。

若是在一个腐败的朝代,刘志仁这样的人或许能够过得很潇洒,但刘志仁却遇到了朱元璋,回京以后,朱元璋不止彻查了刘志仁的案子,更是彻查了朝中数个行政机关,此后,直接间接搜出来不少贪官污吏。

回京以后的朱元璋,杀掉的不仅仅是五名贪官污吏,更有数十个职位略低一点的官员也被治罪,一时间,朝中的贪官污吏人人自危。

朱元璋一生多次反腐,打击贪官污吏,成效也很明显,虽然朱元璋确实是砍过不少功臣,但这些功臣也不全都是无辜被杀,许多也都是因为贪污腐败,徇私枉法被杀。

到后来的时候,朱元璋干脆直接规定,但凡是被百姓认为有罪的官员,可以直接抓起来送往上级定罪,而因为朱元璋的这一系列措施,死在洪武年间的贪官污吏也达到了恐怖的十五万之巨。


魏青衣


朱元璋是个平民出身,当过乞丐,做过和尚,最后南征北战,历时十六年当上了皇帝,他当上皇帝后,惩治贪官污吏绝不手软。他出街暗访,扮成乞丐,查处贪官污吏,连杀五位大臣,其实都是为了明正典刑,雷霆手段震慑贪腐官员。

朱元璋从小家里穷,出来要饭,每每看到贪官污吏都是恨得咬牙切齿,他当皇帝后,地方官员报上来的贪腐官员只是些小官,并没有一个大臣,所以他很怀疑,于是他决定微服私访,由于他当过乞丐,所以很快便和乞丐打成一片,他暗中调查情况,收集情报。

他不相信所有的大官都是好人,当他调查后发现他印象中一个特别优秀的人是贪官污吏,这个人平时在朱元璋面前表现的生活简朴,为人看上去很正派,但是他通过询问百姓,暗中收集证据才知道,这个人断案从不讲道理,讲法律,谁有钱就帮谁,经常致使无辜的人受冤而死,朱元璋愤怒了,他决定一查到底,到底有多少人究竟是这类人。

经过他仔细调查发现,查出了五个一品大员也是贪官污吏,所以他把这五个大臣全杀了,朱元璋平民出身当皇帝也生活简朴,十分能够理解百姓之难处,所以他在位期间,大刀阔斧的整治贪腐,因为前朝贪腐不仁道导致灭国的教训时时闪现在他心中。


绝尘的时光


一、

像朱元璋这样有能力强国的皇帝最忌讳的就是,自己在朝堂之上想方设法的替百姓解忧,而手下的官吏确在底下偷偷的压榨百姓。

再加上朱元璋以前也总是受到元朝政府的压榨,这就使得他更讨厌那些贪官了。

朱元璋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才有了“微服私访”这一出好戏。



那为什么朱元璋不用普通老百姓的身份,而是假扮成乞丐呢?这里就和朱元璋以前的经历挂钩了。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没有出道前,他不仅当过和尚,还做过乞丐。

也正是因为朱元璋做过乞丐,所以朱元璋非常清楚乞丐收集信息的能力有多强。

于是呢,朱元璋便开始行动了。

二、

朱元璋这不去不知道,一去还真是吓了一跳。他怎么也没想到,居然还有人敢在法律这么严明的明朝做那么可恶的事。



当时朱元璋在乞丐口里了解到了一个名为刘志仁的官员,说刘志仁为了能最大限度的收到钱财,总是故意拖延所办之案,只要哪一方给的钱多,哪一方便胜诉。

朱元璋还听说刘志仁曾经就以这样的方式,害死过一个姑娘。

朱元璋知道此事之后,自然是十分生气。于是他便回宫彻底调查此时,经调查之后,果然发现刘志仁一直在做这些伤天害理的事。

于是,朱元璋直接给刘志仁下了一条重罪——逾越祖制。

逾越祖制就是指越过了先前所定的制度,此罪可大可小,全凭官吏的心情,那这个罪名如果从朱元璋口中说出来,肯定就是大罪了。

最后,朱元璋给刘志仁等人定了死刑,并当街问斩。



三、

所以说,朱元璋此次“微服私访”是有原因的,是带着反贪的目的的。

当然,明朝在朱元璋这次的大调察下,发现的贪官可不仅仅只有刘志仁一人,据资料记载,他彻查了其他的60余人,都曾贪污受贿过。

这六十几人按情况受刑,轻则发配边境,重则小命不保。

也是在此之后,明朝初期的清廉之风才会开始盛行。


千古君


朱元璋是一个平民皇帝,民间有很多关于他扮成乞丐微服私访,然后发现贪官污吏欺压百姓,他挺身而出重惩官员(通常就是杀头),为民做主的故事。


但实际上这可能和朱元璋的“普法方法”有关。

朱元璋虽然乞丐出身,但在普法工作上,一般人还真没有他那两把刷子。可以说朱元璋还是历代帝王中,“以案说法”的开创者。

在朱元璋亲自撰写的《明大诰》里,记录了很多生动的以“重典治理吏”案例。然后这些案例就成了故事,流传到了民间。被人添油加醋,便成了朱元璋微服私访,为民作主的故事。

虽然朱元璋的“微服私访”,大多数情况连南京城都出不去。但是这起发生在淮安府的“御史刘志仁、周世良滥用职权妄为百端,贪赃数万”的案件最终也被记到了朱元璋微服私访的头上。


这个案件特别之处在于,御史刘志仁、周世良都从国子监选拔的监生。

两人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也是朱元璋比较敬重的那一类人。两人在京时,也是克勤克俭,一心为公。可谓上报皇上下报黎民,办案做事,条理清晰,做事果断,是公认的御史清流楷模。

所以御史台安排他二人下到地方去办案,按理说也都是非常信任的。但是根据锦衣卫的线报,问题偏偏就出在这两人身上。

这是何故呢?两人到淮安察欠税案,索藤摸瓜,及时查封卷宗账目,固定证据。整个办案过程可谓非常顺利,仅用了不到七天的时间便“人赃俱获”,证据确凿。原来主要原因在于淮安知府衙门窝案贪墨导致的。


但是就在周世良准备收网复命的时候,刘志仁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以此“证据”作为要挟,和淮安知府谈判,让对方花钱消灾。

周世良在一夜的思想斗争之后,看到淮安知府的奢靡,再联想到自己的清贫。于是把心一横,和刘志仁一起,把证据作价5000两卖给了淮安知府。

回去复命的时候,自以为天衣无缝,人不知鬼不觉。却不曾想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锦衣卫逐条汇报给了朱元璋。

甚至连当天晚上,两人都说了什么,脸上的表情,脚下的动作,都栩栩如生地汇报给了朱元璋。


当这部分变成民间故事的时候,人们认为除非当时朱元璋在现场,否则怎会知道得如此详细?

所以按照思路定然是朱元璋扮成了乞丐,躲在暗处观察得仔细。朱元璋原本就是乞丐出身,所以不会有任何破绽。

结果就是朱元璋暴怒,下令把两位御史、淮安知府还有两位税监等人斩首,牵连到朝中,凡涉案官员多达61位,其中三品以上的大臣5位。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官员知法犯法零容忍,重典治吏,深入老百姓的心里。



炒米视角


历史上关于朱元璋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涉及一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所以,看到这个题目并不会感到奇怪,古代有很多帝王为了体恤民情了解百姓生活疾苦,都时不时的会深入民间进行暗访,何况朱元璋是一位彻彻底底的从社会最底层成长和奋斗起来的草根皇帝,采用这样的方式,做出这样的行为,恰恰反映了朱元璋从老百姓中来到老百姓中去的执政理念的正确性。

自古以来,皇帝到到民间暗访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从历史规律来看,只要是暗访总会访出一些一些事情,查出一堆问题,带出一批贪官污吏,然后皇帝龙颜动怒,大开杀戒。这样的模式几乎已经沉成为了定式,贯穿于我国的历朝历代,这次也不例外。其实,关于题目所说的这件事情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还有根有据,小编给大家来详细介绍一下!

据说,朱元璋出宫以后扮成一个沿街要饭的乞丐,因为小时候因为家穷曾经外出要过饭,所以,扮成叫花子的模样,那简直是太像了,就跟真的一样。就这样他整天穿梭于大街小巷,听着老百姓们的谈论和述说,终于得到一条重要的线索。那就是当时的督察院御史刘志仁为官不仁,徇私枉法,收受贿赂,残害民女,制造冤假错案,老百姓恨之入骨,反响很强烈,但因为他的后台势力强大而无可奈何。朱元璋沿着这条线索继续深入追查,最终,查实了刘志仁的所有违法事实,同时让他感到异常愤怒的是,此案居然涉及官员人数达到了61人,而且其中有五位是当朝一品大员。这让朱元璋十分震惊,马上下令严肃处理,对涉案的所有官员一律严办。最后,这61名官员全部被打入死牢,大部分被斩首,其余的发配边疆,尤其是那五名一品官员更是全部被杀掉,没有丝毫的留情。

以上就是这个民间故事的来龙去脉,我们通过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经历过底层社会的艰辛,理解人民疾苦,体会过被贪官污吏,地痞恶霸欺凌的草根皇帝朱元璋在开国之后,仍然心系百姓时刻想着为民解忧,对那些欺负老百姓,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人有着刻骨的仇恨。所以,他通过这种方式来震慑那些违法的官员,让他们时刻保持清廉,不敢作奸犯科,实际上,在明王朝建立初期,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文史墨客


这一刻大家脑袋里是不是会蹦出很多疑问,比如说,有的人会想朱元璋不是一个好皇帝吗?他推翻了元朝,结束了老百姓水深火热的日子,而且还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啊?

他怎么会出街暗访回来后连杀五位大臣呢?当然也有人会想,朱元璋冷血无情,居然连杀五位重要的大臣。

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什么要杀他们呢?

俗话说的好“百因必有果”,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吧。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的人,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机会当上了皇帝。

他小时候家里特别的穷,小时候还为地主家去放牛,少年时期的朱元璋去寺庙当和尚就是因生活所迫,最终在郭子兴的带领下于25岁参加红巾军起义,由于他的出色表现,曾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同年,他率兵攻占集庆路,把它改为应天府,各路农民起义军都被朱元璋打败收编之后,他在应天府称帝,改国号大明,年号定为洪武。最终以结束蒙元的统治而告终,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的混乱,最终统一中国,建立了大明王朝。

建立明朝以后,朱元璋希望自己可以了解百姓的生活并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治理国家。

所以他在洪武十九年的时候,他决定微服出巡,了解一下老百姓对他的看法同时也看看在他的治理之下百姓的生活怎么样?

经过一番思索之后他开始乔装打扮,打算出来一个微服私访,当然为了安全,也带了几个秘密侍卫保护自身安危。

朱元璋来到路边,他想自己应该从社会的最底层了解,于是他打扮成了一个要饭的乞丐坐下,周围的其他乞丐见他面生,都以为他是新来的,所以自然而然对新来的这个“伙伴”感到好奇,便和他慢慢聊天。

通过聊天朱元璋发现,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在审判案件过程中,为了方便自己多捞点银子而把案子一拖再拖,甚至还强抢过民女,这些事情都传到了乞丐的耳朵里。朱元璋知道了这件事之后非常的生气,于是紧接着就去了好几个衙门,直接亮明了身份。

然后要求亲自调查朝中大臣的各种贪污的证据,一段时间之后朱元璋确实收获了好多并且手中掌握了好几位大臣贪赃枉法的证据,比如说,刑部侍郎最甚,私收贿赂而且隐瞒刑犯最终谎报死亡;也包括礼部侍郎私自贪污公共财产;当然还有这位都察院御史刘志仁,罪行也是如此。

对于他们所犯的罪朱元璋也是毫不留情,他认为在朝廷中身居要位居然还知法犯法简直就是罪无可恕的,所以将这五个人直接判处了死刑。

为了能更多的了解朝中大臣的违法乱纪行为,他成立相关的部门,命令他们严格调查官员,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原来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竟然有那么多贪污受贿的官员,朱元璋这段时间摸排走访,一共掌握60多位官员的作案证据,属实意外,甚至还有5个朝中一品要员。

朱元璋特别生气,直接下令斩杀了那5个一品要员,并将那61个给官员发配到了边疆,责令他们永世不得回中原。

经过这次事件后,朝中的官员再也不敢做出贪污受贿之事了。而朱元璋在百姓心目中就成为了一位勤政廉明的好皇帝了。

综合朱元璋连杀五个大臣的经历来看,在封建王朝的通知下,皇帝的意志主宰了官员的命运,但是像朱元璋这样从小经历过苦日子的人来说,他能为了更好的保护百姓的利益,杀了官员来看,他还是一位好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