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你想種一棵什麼樹?嵩山溪鬆上榜

在西安羅漢洞村觀音禪寺內,有一棵一千四百多年的銀杏樹。這棵樹長於深山古剎,以前人們進山拜佛遊覽經常坐在樹下休息。近幾年因網友將它的照片發到網上,引起矚目,成了“網紅”。據說,這棵銀杏樹是唐太宗親手栽種。每年秋季,歷盡劫波、穿越千載的唐代古樹,通體“綻放”著耀眼的金黃色樹葉,靜靜展示著沉澱千年的絕世風華。有人隔著屏幕驚歎,也有人跋山涉水親自到觀音寺一觀。絡繹不絕的遊客讓藏於深山的古寺再次熱鬧起來,千年銀杏也被國家列入古樹名木保護名錄。

在唐代,你想種一棵什麼樹?嵩山溪松上榜

在唐代,你想種一棵什麼樹?在唐詩中,不同的樹有不同的意象與內涵。

灞陵古樹,見證人世滄桑變遷

西安自古被視為風水寶地,有“八水繞長安”之說,其東南三十里處,原有一條灞水,漢文帝葬於此,遂稱灞陵。在唐代,人們出長安東門相送親友,常常在這裡分手。灞陵道上有很多古樹,看盡人間聚散離分。

灞陵行送別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問路岐,雲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雲生。

正當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

李白在灞陵送別友人,灞水浩浩奔流。灞陵道旁有無花古木和傷心春草。在詩人筆下,灞陵古樹在廣闊的空間和綿長亙古的時間裡萬古長青,看盡人世變遷。


嵩山溪松, 嚮往遺世獨立的隱逸之情

中嶽嵩山在河南省登封市北。由太室山、少室山等組成。自南北朝起即是宗教、文化重地。詩仙李白曾遁跡嵩山,尋仙訪道。

送楊山人歸嵩山

李白

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

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

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

太白超然於天地之間,豪邁飄逸,出塵脫俗。在他筆下,嵩山的松樹自然也是不俗的,沐浴著皎皎月華,浸潤著潺潺溪水。在萬古不朽的嵩山,修仙者可能已經羽化昇天,唯有明月青松,萬古長存。


在唐代,你想種一棵什麼樹?嵩山溪松上榜

嵩山


南國佳木,訴說千載相思之情

生於南方的紅豆樹、海紅豆等落葉喬木的種子統稱為“紅豆”。紅豆色澤紅亮,可作為裝飾品,古人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王維此篇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王維用素樸的語言,句句寫紅豆,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相思》在唐代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也是千百年來最膾炙人口的唐詩名篇。


在唐代,你想種一棵什麼樹?嵩山溪松上榜


無邊落木,抒發憂國傷時之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一個“木”字的詩意表達讓洞庭湖邊的的落葉頓時空靈飄逸起來。後世詩人多繼承這一傳統。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大曆二年(767)秋,杜甫在長江邊登高遠眺,但見秋高氣爽,渚清沙白。歷盡國難家愁、備嘗艱辛潦倒的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樹葉,俯視滾滾而來、奔流不息的江水,抒發了壯志難酬、憂國傷時的複雜情感,慷慨激昂、動人心魄。在杜甫筆下,這無邊的落木也透著沉鬱悲涼,給人增添了無盡的愁緒。

在唐代,你想種一棵什麼樹?嵩山溪松上榜

長江三峽


武陵桃花,寄託理想的桃源仙境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陶淵明在《桃花源記》創造了一個沒有痛苦、人人皆可快樂生活的仙境——桃花源。此文一出,桃花源成了無數人嚮往的理想國。

桃源行

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這首《桃源行》是王維對陶淵明“桃花源”主題的成功再創造。詩人用豔麗的色調,描寫灼灼綻放的桃花林,繪出一派大好春光,為漁人的桃源之行做好鋪墊。詩中的桃花林掩映著桃源仙境的入口。漁人離開後再尋仙源時,卻只見茫茫無際的桃花水,仙源再無蹤跡。


在唐代,你想種一棵什麼樹?嵩山溪松上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