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被封弼马温真的由于空缺?你清楚“马上封侯”的真正含义?

猴王却才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宣文选武选仙卿,看那处少甚官职,着孙悟空去除授。旁边转过武曲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众臣叫谢恩,他也只朝上唱个大喏。

上段是出自《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的片段。

孙悟空被封弼马温真的由于空缺?你清楚“马上封侯”的真正含义?

也许因为《西游记》的影响,在中国的民间,人们总会认为,孙悟空是“六畜”的保护神。每逢过年过节,家家都会把猴子或是孙悟空的形象做成剪纸或是年画,贴在马圈、牛圈、猪圈上面,意图借孙悟空的威灵来镇厄避邪,以此来镇压瘟神,由此也就形成了“弼马温”一说。

孙悟空被封弼马温真的由于空缺?你清楚“马上封侯”的真正含义?

也就是说,“弼马温”这一官职,实际是作者吴承恩先生自己杜撰出来的。

而在古代负责养马的官职被称为“太仆”。

这个官职始于春秋,秦汉时期被沿袭下来,甚至被列为九卿之一。

孙悟空被封弼马温真的由于空缺?你清楚“马上封侯”的真正含义?

明朝时期,则成立“太仆寺”这样的机构,专管宫廷养马,官员被称为“太仆寺卿”。

也就是说,“弼马温”实际的意义,真的就是指“庇马瘟”。

若要追溯其中渊源,在《西游记》一书出现之前,我国古人历来,就已经有了“猴入马厩可避马疫”的观念,并屡屡见诸记载。

如唐人韩鄂在《四时纂要》一书中就曾说过:“常系猕猴于马房内,辟恶消百病,令马不着疥。”

北宋梅尧臣《宛陵集》卷十二《咏杨高品马厩猢狲》有句云:“尝闻养骐骥,辟恶系猿猴。”南宋洪迈在《夷坚三志·辛》卷四《孟广威猕猴》条也有记载:“好养马,常蓄猕猴于外厩,俗云与马性相宜。”

由此可知,早在文学形象孙悟空问世之前,在马厩蓄一猕猴以预防马瘟,就已成为传统民俗。

反观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我们可以猜测,在创作这部小说,给孙悟空安上这样一个官职,已经是有他的只是历史源流了。

吴承恩先生可能也只是希望用这样一个略显荒诞的设置,来告诉我们什么吧?

孙悟空被封弼马温真的由于空缺?你清楚“马上封侯”的真正含义?

如明代学者谢肇淛在《五杂俎》卷九中评点说:“置狙于马厩,令马不疫。《西游记》谓天帝封孙行者为弼马温,乃戏词也”。

孙悟空被封弼马温真的由于空缺?你清楚“马上封侯”的真正含义?

但是,“马”与“猴”这两种形象,却被由此应用在大量的玉制、金属、陶瓷等工艺品当中。我们常见的就是将一只猴子置于马背之上,猴子或以手遮阳,向前远眺,或骑在马背之上,纵马奔驰。人们的初衷是借助“猴”与“侯”的谐音传达“马上封侯”之意,以求所赠之人“加官进爵”“名利双收”。

据某些收藏品推测,这种吉祥图案的产生,至少也应该有几百年了。但大家往往仅着眼于其寓意,却忘却了“马”与“猴”之间的本来所含有的“医患”关系,如果了解了猴子有“避马瘟”的功用之后,再看此物,应该会哑然失笑。

孙悟空被封弼马温真的由于空缺?你清楚“马上封侯”的真正含义?

谁是“马”?谁又是“猴”呢?我想这样的艺术品,在最初创作时,“马上封侯”应该本就不是创作者的本意,只是后来加入了人们的欲望、祝愿之后,才会被搞得南辕北辙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