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西北戰爭,國家的統一之戰,也是“康乾盛世”的頂峰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康乾盛世” ?如果我們一定要認為有的話,那麼盛世的頂峰在哪?本人認為1759年西北戰爭的最後勝利便是“盛世”的頂峰。

清朝的西北戰爭,國家的統一之戰,也是“康乾盛世”的頂峰

清朝入主中原以後,隨著局勢的逐漸穩定,清朝統治者又經過經過近八十年艱苦卓絕的努力,蒙古、西藏、青海先後併入帝國的版圖。但是地處天山南北的準噶爾汗國卻讓帝國傷透腦筋。康熙皇帝曾三次親統大軍,北出大漠,迎頭痛擊準噶爾兵團。雍正皇帝在位期間,也曾組織過對準噶爾汗國的進攻。雖然也打了一些勝仗,但是並沒有動搖準格爾汗國的根基。

清朝的西北戰爭,國家的統一之戰,也是“康乾盛世”的頂峰

到了乾隆皇帝的時候, 這個強大的準格爾汗國,也成了乾隆皇帝的一塊心病,終於在1753年,時機到來了, 準噶爾汗國杜爾伯特部的三位貴族,因為內亂,率領部眾來投奔清朝,乾隆皇帝親自接見了他們,並親切的和他們交談, 封他為親王,贈予他名貴物品。乾隆皇帝在瞭解到內情以後,看到了統一西北的希望。

清朝的西北戰爭,國家的統一之戰,也是“康乾盛世”的頂峰

1755年2月,清帝國兩路大軍同時向準格爾汗國發起進攻。阿睦爾撒納以定邊左將軍的身份率北路軍由外蒙古的烏里雅蘇臺先行進發。由於數年的內亂,準格爾汗國人心渙散,清軍兩路大軍幾乎兵不血刃的,就打下了汗國的首都伊犁,並俘虜了準格爾的大汗達瓦齊,準格爾汗國瓦解。

但在戰後的安排上,阿睦爾撤納與帝國政府產生了嚴重分岐。阿睦爾撒納對皇帝陛下加封的雙親王不屑一顧,他要做準格爾的大汗之位。而乾隆皇帝是不會容忍這樣一個獨立王國的繼續存在,自然不能接受阿睦爾撒納的野心。於是,阿睦爾撒納潛回準噶爾,利用他的政治號召力,煽動準格爾部眾再度與清帝國對抗。

清朝的西北戰爭,國家的統一之戰,也是“康乾盛世”的頂峰

於是乾隆皇帝,龍顏大怒,下今軍機處重新部署兵力,對阿睦爾撒納部予以嚴厲打擊。這一次,乾隆皇帝把軍權全部地交給他的同胞兆惠。

1757年3月,兆惠的大軍從西路向準格爾汗國發起攻擊的的候,正值乾隆皇帝二次南巡期間,兆惠亦不負聖望,一路攻城拔賽,數月之後光復伊型。阿睦爾

撒納只有再次流亡,次年8月阿睦爾撒納因病死於流亡路上。但在此之後,抵抗仍然不斷。準格爾堅強不屈的抵抗。令兆惠的部隊苦不堪言。憤怒之下,兆惠下達了屠殺令。準爾種族從此滅絕。

清朝的西北戰爭,國家的統一之戰,也是“康乾盛世”的頂峰

第二年,兆惠師南下,大軍越過天山,直通回部。戰事進展不是十分順利。在歷經了種種險情之後,1759年10月,帝國的軍隊佔領了喀什和葉爾羌城,南疆的克復。捷報傳到京城,自乾隆以下,大小官員歡呼雀躍。歷時五年的西北戰爭,以帝國的大獲全勝終告結束。

晚年的乾隆皇帝封了自己一個“十全老人”的榮譽稱號。在他的“十全武功”中,有三項武功來自上述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平準部、再平準部、平回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