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盛世”時代為何得不到後人的承認?

​1368

這是個重要的節點,是大明王朝的元年,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洪武元年。蒙古人統治了整個中原整整98年,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是一段很長的時間,這是自漢人參與掌權以來,頭一次被北方民族蒙古族統治的一個大的時期。


元朝的“盛世”時代為何得不到後人的承認?


蒙古人究竟是怎麼取得勝利?在我看來,有三個原因:

一.在蒙古入侵前的時候,這片土地本身處在一個多勢力並起的局面,表面上互相制衡,實際上勾心鬥角,誰也不肯讓誰。此時崛起的蒙古國發動了侵略的野心,逐一擊破各方勢力,而這些勢力是絕不可能互相支援的,這就給了蒙古國機會。

二.蒙古人常年馳騁沙場,體格健壯,擅長打仗。我們說馬背上的民族都是比較厲害的,從匈奴開始,我們就領略到了馬背上戰士的威力。其實在滿清入關的那段時間,我們也能感受到這種力量。多爾袞率的滿清鐵騎,一路橫掃,直接擊破了李自成,讓其潰不成軍,滿族得以在中原王朝立足。


元朝的“盛世”時代為何得不到後人的承認?

三.那時候的蒙古國軍隊實行的是征服政策。什麼是征服政策?就是無休止地掠奪和殺戮。蒙古軍隊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當然這一切取得了很顯著的成效,那就是極大威懾了各方勢力和阻止它們的反撲,但是給我們古老的文明造成了極大的毀滅,蒙古國的殘忍簡直就是泯滅了人性。

蒙古人究竟是怎麼走向失敗的?在我看來,對應的同樣有三個原因:

1.忽必烈擊敗了南宋後,主張推行“漢法”,就是用漢人的政策來治理國家。這個想法顯然是好的,但是得到了很多蒙古貴族的反對,本身就帶有的等級色彩讓他們認為,被征服的人只能做奴隸,現在奴隸主用了努力曾經用過的政策,那麼自己的地位該放在哪裡呢?雖然這個政策最終還是被實行,但是一直都是蒙古內部的隱患。

2.蒙古人征服的野心並沒有就此打住,日本,歐洲,一路開疆闢土,蒙古人想要探索整個世界,想要征服整個世界。但是如果不是在同一片大陸的征服必然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即便換來了勝利,但與之對應的是人口的大量衰減和經濟快速的落後,這是因為遠征歐洲需要馬匹,遠征日本需要船隻,這些錢財只能從百姓那裡搜刮。而糧食呢?也只能從底層社會掠奪。這樣最終只能導致各地紛紛發動反壓迫。


元朝的“盛世”時代為何得不到後人的承認?


3.蒙古人的等級制度是最令人厭惡的。封建王朝有等級制度嗎?當然有,是官僚等級,地主等級,這是因為權力而帶來的不平等。但是蒙古人的制度卻完全迴歸了野蠻的奴隸社會,人生來就有差別,同樣是官,你漢人就是低等級的,我們蒙古族人就是高等級的,而底層百姓的慘狀更不必多言就可想象。這一點道理都沒有,這種政策的王朝根本就不應該存在。

元朝盛世簡略

什麼?

元朝還有盛世局面?

當然,無論我們怎麼不滿其政策和其殘暴的統治,元朝的經濟文化貿易確實是自唐宋以來達到的另一個巔峰,元大都的輝煌也是史上少有的。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所為的盛世是由統治者說了算的,真正的底層百姓的生死,在這些“大人物”的眼中,或許根本不值一提。


元朝的“盛世”時代為何得不到後人的承認?

感悟

我們可以想到,這樣的王朝,對歷史進程的推進是沒有多大幫助的,無論文化,經濟,貿易多麼發達,等級制度決定了其征服者的性質,就確認了其奴隸社會的本質,這樣的統治表面上解放了生產力,拓寬了視野,實際卻約束了底層的發展,這種不平衡使其迅速覆滅,而其貢獻也就不被認可了。

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