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有一县,很多外地人常把她写错,她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丁小鹏,湖北崇阳人,于2000年来到深圳,做过工地小工,当过流水线工人,搞过企业文化,做过文字编辑和部门负责人,曾在文学期刊上发表散文、小说数十篇。现居深圳龙岗,目前经营传媒公司。

文∕丁小鹏

记得多年前,看过央视一个节目叫《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该节目以记者行走见闻的形式,以人文体验的手法,向海内外展现中国北纬30°附近区域瑰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人文风情。

说到中国北纬30°,你翻开地图会发现,其大部分穿过了长江流域,也就是说长江经济带。长江,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走来,一路向东,横穿十多个省份,最后流经上海汇入东海。长江水如母亲的乳汁,哺育了长江流域各族儿女。而喝长江之水长大的我们,自然称长江为母亲河。

湖北,正处于长江之“腰”。这个“腰身”很特别,在湖北境内拐了一个V字形大弯,大弯的左边是荆州,大弯的右边是咸宁。为什么叫“咸宁”呢?我想,古人一定是祈盼“全部都安宁”吧。果然,《周易》和《尚书·大禹谟》里有“万国咸宁”、“万帮咸宁”的说法,其心愿都是望天下安宁太平。

咸宁属于丘陵地带,山多,水活。刘禹锡在《陋室铭》里说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咸宁的“仙”就是月宫仙子嫦娥,因为这里有嫦娥奔月的传说,让咸宁这片土地仙气氤氲,名气爆棚。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我就不作深入探究了。

沿着央视记者当年行走北纬30度的足迹,从咸宁城区一路往南,经过翠竹岭隧道,就到达了今天我所要讲的咸宁市崇阳县。

湖北有一县,很多外地人常把她写错,她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崇阳县城远眺


湖北有一县,很多外地人常把她写错,她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崇阳县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图


湖北有一县,很多外地人常把她写错,她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崇阳县行政区划图

各位看官,当你看到山字头的“崇”字时,想必你一定猜到这又是一个多山的地方。是的,幕阜山片区多的就是山,崇阳不仅山多,而且其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属典型的盆地结构。人们由崇阳此盆地联想到四川彼盆地,于是崇阳就有了“江南天府,世外桃源”的美誉。

湖北有一县,很多外地人常把她写错,她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这里是崇阳


湖北有一县,很多外地人常把她写错,她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隽水河流经崇阳,形成太极图

“崇阳”,“重阳”。很多朋友第一次听到崇阳这个地名时,不经意间会把“崇阳”写成“重阳”,音相同,字不同,我总是在旁边及时纠正他们。纠正归纠正,言归正传,那么,崇阳的县名又有什么来头呢?

崇阳的古代县名,有过多次变动。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开始,县名由“下隽”变动为“唐年”,再到“宗阳”,最后直到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因县北群山崇聚,县治在南,故名“崇阳”,县名沿用至今。这些,在《读史方舆纪要》里有记载查证。

但民间也有一套说法,坊间有人笑谈:崇阳县最开始曰“小阳县”,那时候,诸多阴阳先生赶龙脉至此,使得此地习武求学之风盛行,在京城和省城为官者众多,外地县令来此地上任,压不住渐成傲性的本县民众,于是他不痛快了,心里面骂着“刁民”,行动上到处找方法。他听了风水先生的建议,在“小阳县”的“小”字上加了两根大横梁压住,将县名改为“示阳县”;后来,其他外来的县令到任后,有样学样,也在县名上动手脚。先是扣上个大盖头罩住,将县名改为“

宗阳县”。后来发现大盖头还是罩不住,就在“宗”字头上加座大山,将县名改名“崇阳县”。谁知道这一改名,反而弄拙成巧了,县名立刻“高大上”起来。后来,该县令贪赃枉法被罢免了,而他改的县名“崇阳”,上到朝廷下到黎民百姓都比较认可,一直沿用至今……当然,以上民间说法只是坊间茶余饭后的笑谈,当不了真,作不了数。

湖北有一县,很多外地人常把她写错,她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崇阳县城“一河两岸”风光


湖北有一县,很多外地人常把她写错,她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从山上远眺崇阳县城

到过崇阳的外地人都知道,崇阳话非常难懂,是咸宁市最难懂的一种方言。因为崇阳地处湘语、赣语和北方话的结合地,历史上人口迁徙频繁,使得方言古老又复杂,自成一派,独树一帜。比方说,崇阳方言说娶媳妇叫“接姑仔”,说解馋叫“打牙祭”,称自己的老公叫“老脚”,称自己的老婆叫“哀家”,称小孩子叫“细伢仔”,称女娃叫“倒伢仔”,称小伙子叫“后生噶”……是不?别有一番韵味吧,真可称得上中国方言文化里的奇葩和“活化石”。

在崇阳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有意思的事情远远不止这些。

一面商代的铜鼓,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遥想奴隶制社会大奴隶主行乐享受的场面,恍若眼前。这面发掘于崇阳的国宝级铜鼓,成为崇阳县的“县标”,是楚文化符号的重要代表,也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重器。

湖北有一县,很多外地人常把她写错,她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


湖北有一县,很多外地人常把她写错,她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崇阳县标

一个普通的铁匠,没读过几年书,却写出了被后人称为民族瑰宝、汉民族长篇叙事诗扛鼎之作的《双合莲》。长诗《双合莲》、《钟九闹漕》均诞生于崇阳。《双合莲》还先后被改编成提琴戏、花鼓戏、汉剧搬上了戏曲舞台和央视荧屏。

一把普通的土琴,是用梨木和蛇皮制成,再搭上几个演员和几面小鼓就能演奏出崇阳提琴戏。崇阳提琴戏在湘鄂赣毗邻地区深受群众喜爱,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崇阳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电视戏剧片《双合莲》曾在央视热播,本土电影《老班主》曾在全国院线上映……

湖北有一县,很多外地人常把她写错,她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崇阳文化璀璨,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袋普通的面粉,在你手里可能被做成包子油条、蛋糕面包,但放到崇阳人手里,第一个想做的就是小麻花。崇阳小麻花,祖传老手艺,家家都会做,不分男女老少。别人搓麻将,崇阳人搓麻花。早在二十多年前,崇阳小麻花已从家庭小灶台走向工业化大生产。如今,崇阳人将“小麻花”搓成“大产业”,占有全国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全国各地主要商场、超市、便利店都是崇阳小麻花销售。

当然,崇阳有意思的事情还有很多。就好比上天溺爱一个地方,让人们猎奇的目光应接不暇一样。从人才辈出、人杰地灵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到现代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每一面、每一角都是崇阳留给世界的藏宝图。

湖北有一县,很多外地人常把她写错,她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崇阳四季分明,风光秀美


湖北有一县,很多外地人常把她写错,她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漫山遍野的野樱花


湖北有一县,很多外地人常把她写错,她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崇阳城区一角夜景

一首典藏着历史人文的传奇乐章,代代流传!

一个人类新工业文明的美丽画卷,徐徐打开!

无声的发掘,有形的探秘,隽水河闪烁的波光还在延续。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承载着人们的梦想,续写着每个人的传奇!


湖北有一县,很多外地人常把她写错,她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本文作者为崇阳“投资指南”画册做的页面内容


湖北有一县,很多外地人常把她写错,她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本文作者为崇阳“投资指南”画册做的封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