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的反抗:透过“恶妇”形象,聊聊宋朝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

古代女性的反抗:透过“恶妇”形象,聊聊宋朝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

宋代妇女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文化比较繁荣的一个朝代,从宋代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那么,在这其中呢,宋代的文学作品当中,有一种特殊的妇女形象的描写,那就是“恶妇”形象。

“恶妇”形象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当中并不少见,但宋代的“恶妇”故事,反而体现了宋代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宋代的“恶妇”故事当中,也体现了当时妇女主体意识的部分觉醒的情况。

一、 宋代“恶妇”故事当中的妇女形象

在宋代“恶妇”故事当中,妇女的形象与她们实际上的生活遭遇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文学作品当中,肯定是也有一定的夸张手法,来描述这种“恶妇”形象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恶妇”故事当中的妇女形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是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宋朝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主体意识。

古代女性的反抗:透过“恶妇”形象,聊聊宋朝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

1.主要的妇女形象分类

“恶妇”故事当中的“恶妇”形象,也可以做一定的分类。虽然所有的“恶妇”形象,都不符合中国传统封建礼制的要求,但是她们的行为,和形象,也可以再进一步的进行分类,主要以分为悍妇、毒妇、妒妇这三种。

首先,是“悍妇”,悍妇实际上在下层阶级见的比较多,指的是一些比较凶悍的妇女。

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当中有记载:“度支员外郎知河中府勾克俭,妻悍戾,与豪家往还,因缘纳贿,克俭不能禁。辛未,降免俭知宁州。”像这种因为家中悍妇而降职免职的官员,在部分文学作品当中的描写中,并不少见。

其二,是“毒妇”,这种妇女行为十分残忍恶毒,主要是针对下人,或者是后女等等。这种妇女形象,在文学作品当中都常用记载,一般是处于

上层阶级的正妻的妇女,这种妇女行为十分残忍,完全不重视他人性命,采取的手段也包括恶意杀害、沉江、虐杀等等手段,及其残忍。

其三,就是“妒妇”,这也是所有的故事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妇女形象。妒妇行为,比起上面两种来说,程度较轻,但大多数“悍妇”和“毒妇”都是由“妒妇”发展而来的。在《宋史》当中也有记载:“居正妻妒悍,无子,婢妾皆不得侍侧。”

古代女性的反抗:透过“恶妇”形象,聊聊宋朝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

孙二娘

2.妇女行为的冲突结构

有“恶妇”就一定会产生冲突,那么在“恶妇”故事当中,妇女冲突指向的主要是婢妾、丈夫和一些舅姑。其实这也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妇女的实际地位。

恶妇”的冲突,主要针对的是婢妾,这是因为婢妾的地位低下,是“恶妇”的主要冲突对象。而且在古代“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下,妻妾之间的斗争,那是十分常见的。在宋代的一些传奇故事和史料中,都有记载一些妻妾之争。

其次,因为古代男子为尊,妇女的社会地位,那是远远比不上男子的。,因此与丈夫的冲突,得排在第二位。大多数恶妇与丈夫之间的冲突原因,都是因为妻妾之间的矛盾,而此种行为也恰似反映了,在宋代的“恶妇”当中,已经有一部分人觉醒了主体意识,甚至敢与丈夫发生冲突。

最后,“恶妇”与舅姑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排在最后一位的。这是因为,在古代的封建礼制当中,舅姑是在家中最有权威的家长,不管是从社会地位,还是从法律地位来说,舅姑的地位都远远高于那些“恶妇”。但是在宋代的“恶妇”故事当中,还是会有一些“恶妇”欺压虐待舅姑的。

二、 宋代“恶妇”故事当中体现的宋朝妇女的主体意识

从上文的叙述和分析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封建礼制制度下的宋代封建社会,还能产生如此的“恶妇”形象,也进一步说明了当时宋朝妇女的部分主体意识。这不仅仅可以体现妇女对男权社会对一种反抗,而且还突出了当时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

古代女性的反抗:透过“恶妇”形象,聊聊宋朝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

1.“恶妇”行为是对男权社会的一种反抗

著名哲学家福柯曾经说过:“话语本身既是权力的产物,也是权力的组成部分。”在古代的男权社会当中,“恶妇”的行为和语言,实际上都是在封建社会下想拥有一定的话语权的产物,也反映了她们内心深处,想要反抗男权社会的需求。这在我国经典著作《水浒传》当中就可以瞥见一二,《水浒传》当中的大多数女性角色,都以“恶妇”形象为主,几乎找不到与传统封建社会价值观相符合的女性角色。

如《水浒传》中的母夜叉“孙二娘”、“顾大嫂”等“毒妇”,以及“悍妇”白秀英、玉兰等等人物,都不是传统女性的代表。孙二娘是十字坡卖人肉包子的黑店老板娘:“眉横杀气,眼露凶光。”就是对此“恶妇”形象的最好刻画;顾大嫂绰号母大虫,虽然是一百零八将之一,但其实也是“恶妇”形象的主要代表;白秀英色艺双绝,也是《水浒传》当中的负面形象代表,

总是以恶言辱骂形象为主。

在其他的文学作品,或者是正统史料中,对于“恶妇”的角色描写,基本上都可以体现这一种反抗精神。她们与舅姑的斗争和冲突,是“恶妇”想要反抗封建大家长制度的体现;与丈夫之间的斗争和冲突,是反抗男权社会的体现;与婢妾之间的斗争,更是对古代“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的反抗。

不管是在《水浒传》等文学作品当中也好,还是在各种史料的记载当中也好,虽然她们采取的是用一种“恶行”的方式来反抗,但是在那个时代之下,女性的反抗只能去通过在家庭之间的冲突来体现,极少数的诸如“扈三娘”是因为武艺高强,而被称作“恶妇”。因为在古代社会当中,女性都被局限在家庭这一空间当中,因此在家庭这一场所当中的冲突,实际上是“恶妇”反抗男权社会的一种最深层次的体现。

古代女性的反抗:透过“恶妇”形象,聊聊宋朝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

白秀英

2.妇女通过制造矛盾冲突来争取话语权

当然这种“恶妇”的主体意识,还是依托于在家庭当中的男性的,肯定远远比不上现代女性,因此只可以称为初步的主体意识觉醒。所谓这种主体意识,其实就是妇女把自己当作是独立的个体,而不只是家庭中男性的附属物。

在“恶妇”故事当中,“恶妇”都勇于争取自己的权利,通过在家庭间的矛盾冲突,保卫和守护自己的话语权。不论是与舅姑的冲突也好,还是和丈夫的冲突也好,还是对婢妾的恶行也好,正如我上文中所提到的那样,她们实际上是为了给自己争取一定的话语权和家庭内部的控制权利。

在一些故事当中,也有一些女性,仅仅是因为参与了一些公共事务,而被贴上了“恶妇”的标签。如《水浒传》当中的扈三娘,只是因为武艺超群,就被贴上“恶妇”标签。从这些行为当中便可以看出,有一些“恶妇”,实际上只是想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来体现自己的独立人格。

其实这种妇女,在古代都非常难见,在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压迫下,这些妇女敢于为自己争取说话的权利,这是非常可贵的,这也是妇女觉醒主体意识的主要代表。

古代女性的反抗:透过“恶妇”形象,聊聊宋朝妇女主体意识的觉醒

扈三娘

3.与封建礼制下的女性角色不符,就是她们的主体意识

在一些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女性角色的描写,主要突出的就是她们与寻常女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被解读为一种“恶”。《水浒传》里面没有几个“良妇”,这些“恶妇”形象,有擅长作恶多端的,也有的只是被他人误解贴上标签的,但其实都是文学作品当中,对妇女的一种主体意识的刻画。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妇女主体意识的萌芽,可以说都是从这“恶妇”形象当中体现出来的。

因此,在宋代的“恶妇”故事当中,一些女性的“恶行”,其实可以看作是当时女性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和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主体意识的代表。在家庭中的女性,无法获得主要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因此通过在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来体现当时女性的一种主体意识,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手法。

三、总结

也许是因为不符合封建礼制当中的妇女规范,就被称作“恶妇”;也许是因为她们自己的“恶行”,被称作“恶妇”;也许又只是因为想要为自己争取说话的权利,而被称作“恶妇”。但不论怎么样,这都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体制下,妇女主体意识觉醒的最明显的一种体现。宋代“恶妇”故事当中,这些“恶妇”与舅姑、丈夫和婢妾之间的冲突,实际上也体现了她们对家庭内部话语权的争夺,体现了她们的主体意识。但这也并不是为“恶妇”行为洗白,而是处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恶妇”行为的一种深层次探讨。

参考文献:

1.《续资治通鉴长编》

2.《夷坚支志》

3.《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