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考點

赫爾巴特

考點一:1806年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出版標誌教育學作為一門規範、獨立的學科正式誕生。

考點二:被稱為“科學教育學之父”、“現代教育學之父”。

考點三:傳統教育的代表人,傳統教育學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形成了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特點。

考點四:提出“四階段教學”理論。將教學過程分為清楚、聯想、系統和方法四個階段。後由他的學生齊勒修改為預備、提示、比較、總括、應用五段,稱“五段教學法”。

考點五:提出“我想不到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體現了教育性教學原則,也說明了教學過程具有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的統一的規律。

考點六:教育目的理論中,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

考點七:屬於學科課程的代表人。

考點八:實質教育的代表人。

杜威

考點一:代表作《民主主義與教育》

考點二:現代教育的代表人,強調兒童的中心地位,“三中心論”為“兒童中心(學生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

考點三:教育的本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組或改造。

考點四:提倡“做中學”。

考點五:經驗課程的代表人。

考點六:學生中心主義(經驗主義、活動中心主義)課程論的代表人。

考點七:機能主義心理學派的代表人。

誇美紐斯

考點一:被譽為“教育學之父”

考點二: 1632年發表的《大教學論》是教育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

考點三: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的原則。

考點四:在《大教學論》中首次提出“班級授課制”。

考點五:提出“泛智教育”,把廣泛的自然知識傳授給普通的人。

考點六:首次提出並論證了直觀性、系統性、量力性、鞏固性和自覺性等一系列教學方法。

考點七:屬於學科課程的代表人。

柏拉圖

考點一:著作《理想國》,人類要從現實世界走向理念世界的重要手段就是通過教育。

考點二:柏拉圖是“寓學習於遊戲”的最早提倡者。

考點三:教育目的理論中,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

亞里士多德

考點一: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考點二:提倡對學生進行和諧發展的教育,在歷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則。

利托爾諾

考點:主張教育的生物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於動物界的生存本能。

沛西·能

考點:主張教育的生物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於動物界的生存本能。

洛克

考點一:代表作《教育漫畫》。

考點二:提出“白板論”認為人的心靈如同白紙,觀念和知識都來自後天,是外鑠論的代表人。

考點三:主張紳士教育。

考點四:形式教育的代表人。

盧梭

考點一:代表作《愛彌兒》。

考點二:倡導自然教育和兒童本位論的教育觀點。

考點三:教育目的理論中,個人本位論的代表人。

裴斯泰洛齊

考點一: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學化”的主張。

考點二: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一思想付諸實踐的教育家。

考點三:慈愛的兒童之父。

考點四:主張教育遵循自然,使兒童自然發展。

考點五:教育目的理論中,個人本位論的代表人。

考點六:形式教育的代表人。



孟祿

考點:主張教育的心理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年人的一種“無意識模仿”。

凱洛夫

考點一:主張教育的社會起源說,教育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辨證統一。

考點二:主編《教育學》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部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學著作,系統研究教育問題。

米丁斯基

考點:主張教育的社會起源說,教育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辨證統一。

蘇格拉底

考點一:提出產婆術的教育方法,體現了啟發式教學。

考點二:產婆術三步驟:第一步是諷刺,第二步是定義,第三步是產婆術,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索,自己得出結論。

昆體良

考點一:著作《論演說家教育》(又稱《雄辯術原理》),被認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學法的書。

考點二:在這一著作中昆體良將學習過程概括為“模仿—理論—練習”三階段。

康德

考點:最早在大學裡講授教育學這門課程,他於1776年在德國的柯尼斯堡大學的哲學講座中講授教育學。

馬卡連柯

考點:專門從事流浪犯罪兒童教育,著有《教育詩》、《論共產主義教育》

贊科夫

考點:《教學與發展》,提出了發展性教學理論的五條教學原則,即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理解學習過程、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

瓦根舍因

考點:創立範例教學理論。

蘇霍姆林斯基

考點:在《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夫雷什中學》等著作中,系統論述了他的和諧教育思想。其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