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悬案:“梃击案”为何不是苦肉计?一个愚蠢女人连连祸害大明

万历43年(公元1615年),一件被称为“梃击案”的泼天大案让朝堂乱作一团。万历皇帝希望息事宁人,自家的丑事不想搞得人尽皆知,而文臣集团却像闻到了血腥味的狼、或者像闻到了翔的味道的狗一样扑了上去,希望能在混乱中为自己谋得更大的利益。


明朝悬案:“梃击案”为何不是苦肉计?一个愚蠢女人连连祸害大明

万历皇帝

过程啼笑皆非,庭审心惊肉跳。

初夏的京城,天气已经开始炎热,5月初4的黄昏,太子朱常洛早早儿的吃了晚饭,正在慈庆宫外院落里享受着难得的清凉。但是他的惬意还没来得及说出“舒坦”二字,就被一个手持枣木棍子(注意这个武器,后文还要说到)、突然闯进来的人打破了。

即使万历再不喜欢这个太子,即使朱常洛身边大多数太监宫人都是别的地方“淘汰下来”的二手货,但人多势众还是有用的,众太监一拥而上把刺客摁倒在地。这就是明朝三大悬案之一的“梃击案”。


明朝悬案:“梃击案”为何不是苦肉计?一个愚蠢女人连连祸害大明


一个社会闲散人员,能够带着“武器”闯入深宫刺杀太子,那还了得?但各有司衙门都不愿意审理这个案件,推来推去都不想粘上这烫手的山芋。御史刘廷元审查结果说这个叫张差的人是个疯子,可疯子怎么能进大内?

又换人再审,审讯的规模不断扩大,主审的官员也不断提高,从三司会审到十三司会审,直到张差装疯被拆穿,并招供是宦官庞保和刘成让他进宫“打小爷”(注意这三个字,后文要说。注:小爷指太子朱常洛),主审官立即下令停止审问。他们不敢审了。

庞保和刘成是郑贵妃的身边太监,郑贵妃因为儿子朱常洵没有成为太子嫉恨朱常洛,而案件审理过程中又牵扯到国舅郑国泰和郑贵妃搞得所谓“红封教”,这不是一般的刺王杀驾,这是天子家内部的谋逆大案,皇帝自家的事情谁敢过问?


明朝悬案:“梃击案”为何不是苦肉计?一个愚蠢女人连连祸害大明

朱常洛


不得不佩服明朝的文官集团,那些闲得“D疼”生怕不出事儿的言官,鸡蛋里还要挑骨头。刚开始被案件本身吓住了,接下来却集中火力开炮,希望在这场大论战中为自己谋得丰厚利益。谋逆大案又变成了党阀之争,朝堂上下吵成一锅粥,不但要皇帝处置梃击案幕后主谋郑贵妃,还要万历严惩在审理过程中不称职的“异己”官员。

万历刚开始非常愤怒,郑贵妃在他面前哭哭啼啼发誓不是自己干的,朱翊钧又怎么能轻易相信?但身边人又一再劝慰,说拿跟棍子就想刺杀太子是不是过于儿戏了,是不是太子的“苦肉计”呢?

一边儿是不得安稳的后宫,一边儿是来势汹汹的言官,万历最后只能和稀泥,让郑贵妃去跟太子道歉,太子也表示只要处理了张差就算了事。最终,万历带着老婆儿子孙子,在众臣面前晒起了父慈子孝、天伦美满的幸福,让群臣闭嘴。结果是张差被凌迟处死,太监庞保和刘成又不明不白的死了,事情才告一段落。


明朝悬案:“梃击案”为何不是苦肉计?一个愚蠢女人连连祸害大明

郑贵妃


“持械刺驾”荒唐,太子是否苦肉?

“梃击案”的不了了之,让人生出不少怀疑。派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刺客,拿着跟枣木棍子就敢刺王杀驾,哪怕是换成菜刀、粪叉、火钳子这样的铁器,也能让刺杀看起来更像真的,让张差去办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郑贵妃会愚蠢到自己作死的地步吗?因此有人怀疑,这是太子朱常洛的苦肉计。

太子朱常洛自出生之后就战战兢兢的度过每一天,因为自己那个不受万历喜欢的娘,让太子的国本之争持续了十五年,而郑贵妃和他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从来没停止过对太子位置的觊觎,找人假装刺杀,而且动用郑贵妃身边的人,所谓“利大者疑”,用这件事彻底搞到郑贵妃和福王,不正好能让自己的太子位置更加稳固吗?

笔者认为,有三点原因,“梃击案”不太可能是朱常洛自导自演的苦肉计。


明朝悬案:“梃击案”为何不是苦肉计?一个愚蠢女人连连祸害大明

万历和他的爱妃


首先,还是说这跟棍子。

拿棍子刺杀,一看就不“诚心”,演戏要演全套,拿把木头枪去“抢银行”,这不是“智力残疾人士”才干的事情吗?如果是朱常洛的安排,或者应该更“生动”一些,比如带着真正的武器,比如多找几个彪形大汉,比如太子身上再有点伤痕,这看起来更有说服力。一番搏杀后最终制服刺客,通过审理告知天下是郑贵妃的主谋,那万历的愤怒一定会达到顶点,这才更像是一场谋划完美的刺杀案。

可是,如今张差的刺杀更像幼稚园里小朋友们的“过家家”,这样的苦肉计到底是朱常洛的“编剧”能力太差,还是怕“观众们”的理解能力太低呢?


明朝悬案:“梃击案”为何不是苦肉计?一个愚蠢女人连连祸害大明


其次,万历的态度。

不喜欢朱常洛的,不仅是郑贵妃,还有万历皇帝自己。十五年不立太子,他更希望朱常洵能将来接他的班。万历从来不喜欢也不心疼这个太子,朱常洛的生母王氏万历都被扔在深宫,连名分都不愿意给,皇帝会在意太子的卖惨吗?

皇帝不但不在意太子的生存状况,而且若是被万历发现是朱常洛自导自演的丑剧,那后果会是什么?万历不上朝,但他不是真糊涂,久居深宫却牢牢掌控朝局,这样的皇帝谁敢说是昏君?一切都会水落石出,太子演苦肉计的结果,只能是让自己丢了继承人的资格,甚至身首异处。


明朝悬案:“梃击案”为何不是苦肉计?一个愚蠢女人连连祸害大明

福王朱常洵


最后,太子没这个能力。

朱常洛这个太子当得太窝囊,没有人真的重视他的存在。慈庆宫有两进院子两个大门,张差进入第一个大门根本没有人把守,第二个大门只有两个老弱太监,被张差一棍子砸晕。前文说了,连身边太监都是别人挑剩下、用的不顺手的二手货,太子怎么有办法去联络郑贵妃的两个太监呢?

做一场陷害他人的局,特别是要震惊天下的“大局”,需要缜密的思考和通盘的设计,需要大量的人手和财富,太子朱常洛显然没有这个能力去谋划和设计,历来皇帝防范太子都极其严格,连受宠的那些太子的一举一动都要由身边密谍天天汇报给皇帝,何况朱常洵这个“样子货”?

综上所述,朱常洛没有本事也没有主观意愿去设计一场苦肉计,成功了不会有什么好处,失败了更可能被废,这样的苦肉计,性价比确实不高。


明朝悬案:“梃击案”为何不是苦肉计?一个愚蠢女人连连祸害大明


贵妃侍宠骄纵,愚蠢先天基因?

郑贵妃是万历朝最后皇帝喜爱的妃子,没有之一。他原本是选秀进宫的普通家庭出身,到了皇宫因为通晓诗文被万历喜欢。这是史书的说法。

万历自幼登基,身边都是饱学之士,每天给他讲经论道,还有李太后和张居正“两座大山”,日子过得并不愉快。他身边的其他妃子见了万历都诚惶诚恐,只有郑贵妃能当着他的面撒娇、挑逗,甚至还有更出格的行为。虽然这看起来离经叛道,可以认为对皇帝的“大不敬”,但这样的妻子让万历感觉自己更像一个普通人。朱翊钧骨子里天生有叛逆心态,郑贵妃只把皇帝当成丈夫,让他非常满意,他也想过这样的生活。


明朝悬案:“梃击案”为何不是苦肉计?一个愚蠢女人连连祸害大明

李太后和张居正


郑贵妃是万历的精神伴侣。但她有野心却没有手段,说得好听是天真,说得难听是愚蠢。

梃击案发生后,她跟万历诅咒发誓说“若是我干的死全家”,万历却说,你家爱死不死与我何干?可见万历心中已经认定是郑贵妃指使人做的。碍于夫妻情分,又有朝堂的党同伐异,万历必须要快刀斩乱麻。他让郑贵妃去跟太子道歉,郑氏见了太子立刻下跪,吓得太子也马上跪下还礼,心虚的人态度会非常好,但说实话,郑贵妃的初衷也并是不要杀了太子。

郑贵妃的兄弟郑国泰史书评价目中无人、侍宠骄横,试想一个有智商和情商的娘娘,会让自家人天天在外面做坏事招人恨吗?郑国泰是梃击案的嫌疑人,郑贵妃哭求万历没有让她弟弟与张差当面对质,而且郑国泰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突然之间跳出来说了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话,让朝臣抓住小辫子一顿喷,若不是郑贵妃做皇帝的思想工作,真的就会审出些什么。可见,愚蠢的不仅是郑贵妃,还有她的弟弟,这是基因。


明朝悬案:“梃击案”为何不是苦肉计?一个愚蠢女人连连祸害大明


前文说了三个重关键字,张差得到的任务是“打小爷”,而不是“杀小爷”。可以猜想事情的前因是这样的:郑贵妃因为儿子朱常洵没有被册封太子心存不满,埋怨皇帝说话不算话、诅咒朱常洛为什么不早死、也气愤朝臣没有人帮她出头。这样的牢骚让郑国泰听了去,立即要为姐姐出气,找人揍朱常洛一顿,一定让郑贵妃心情舒畅一些。媳妇受气,小舅子出头解气,或许这就是整个事件的目的。或许,他们根本没想过此事的后果,这样的人难道不愚蠢吗?

或许有人对郑贵妃的愚蠢还有怀疑,我们再说几件事。万历十八年,郑贵妃因为想抬高自己的地位,把自己加到《闺范图说》里,并让伯父郑承恩及兄弟郑国泰重刻了新版刊发天下,由此引发了明朝著名的第一次“妖书案”,最终是万历出来解围,说这本书是自己赏给郑贵妃的,这个女人的愚蠢从那时起就暴露无遗。

梃击案发生2年之前,有人发现郑贵妃用民间最“传统和质朴”的“扎小人儿”方法诅咒皇帝、皇太后和太子,被王日乾查明,最后又是万历出来打圆场,还搞死了不相干的人,这就是“王日乾案”


明朝悬案:“梃击案”为何不是苦肉计?一个愚蠢女人连连祸害大明


朱常洛登基后,郑贵妃立即送了几名美女,新皇帝用“红丸”身体不适,郑贵妃的下属崔文升给下了虎狼泻药,让朱常洛一晚腹泻30多次,直接导致皇帝死亡,这就是明代三大疑案的“红丸案”。

一个女人,与这么多引发极大争议的案件相关联,手段幼稚、每一次都让人抓住把柄,这样的郑贵妃不是愚蠢是什么?还有那个“红封教”,找了36个土匪想“做大做强”,朝廷都没当回事情就自生自灭了,这样的郑贵妃和郑国泰还想谋划天下,想想都好笑。

有野心,没手腕,却总想搞事情,这就是郑贵妃。如果郑贵妃有心计、有计谋,就不会让太后对她不满,不会让朝臣对她不满,她的儿子也不会没了继位的资格。


明朝悬案:“梃击案”为何不是苦肉计?一个愚蠢女人连连祸害大明

红丸案


梃击案并不是什么千古疑案,只是万历皇帝疼爱郑贵妃而故意隐藏事实真相。家有贤妻丈夫不做横事,若是没有郑贵妃,大明的天下会不会再延续几年国祚呢?


关注笔者,看不一样的历史

关注在上点赞在下,走过路过告诉笔者你来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