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梅事件不是个案,你怎么看基础教育问题?

调元蜀手


问题提得很准!胡红梅事件的确不是个案,问题是:有几个?

同时这涉及到基础教育问题,引申得非常好,这有利于问题的深入思考,并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

那么,胡红梅事件到底从哪里影响到了基础教育呢?

我认为只有一个,对教师的评价体制,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这段时间细细梳理了胡红梅事件的来龙去脉,凭心而论,当我看到她曾经获得过的荣誉时,非常佩服,这些她已经做出的成绩不可否定,因此收回所有荣誉称号不可取,但因抄袭取得的利益要如数退还。

其实全国多数教师,成长之路都和她类似,首先必须在教学上取得一定成就,在当地小有名气,这是原始资本,然后一步步提升,直到进入更高境界,当我们最终发现胡红梅成长过程中,路走偏了,不妨静下心来想想,是哪一步走偏了呢?

答案是一开始。

我并不太认同中小学阶段的一些教学比赛,通常情况下,教学水平并不能通过几次优质课体现,这在身边已经涌现了无数这样的案例,教出的学生非常优秀,却没获得过多少荣誉,如果说谁的评价最精准,我可以告诉你,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当学生成年之后,他们会回想学习历程中,哪个阶段受益菲浅,于是便会在各种场合中,有意无意间透露,这种口碑式的宣传,往往最为坚实可靠,只是有一个缺点,时效性不足,当我们获知一所学校有这么一位名师时,往往是多年以后,也正因为时间的沉淀,这种被老百姓认可的名师,是真名师。

然而另一些“名师”,便显得有些虚假了,那就是用各种材料堆砌出来的荣誉称号,如果说前一条路是阳关道,那这条路,就是独木桥了。

作为教师,也参与过不少教学比赛、评优评先,当我目睹其他申报者那成堆的材料之时,都会下意识地收回自己那只有薄薄数十页的申报材料,从厚度上就已经被淘汰了。在教师职称制度的驱使下,仍然每年有大量教师去整理这些材料,慢慢地,便有聪明人悟出门道来了,我想胡红梅便是众多聪明人之一。

评优评先,结果直接影响职称评定,因此大量一线教师挤破头也要参与,可是评价标准之复杂,名目之繁多,分数之细琐,足以令多数教师望而却步,沉心教学的教师们,多半不会有这个经验,知道哪一项可打多少分,哪一种证书得分更高,哪一个课题结题最快,哪一家论文容易发表……

更可怕的是,这些评价是可以走捷径的!

第一条捷径:所有的评委,都是可以结识的,而结识的收益无疑是最大的,只要能影响其中一部分,基本上便可决定一次评审的结局,而评委中,也并非没有害群之马,个别心术不正的评委,便可“培养”出一批心术不正的“名师”,很不幸,胡红梅至少遭遇过不止一名。

第二条捷径:材料是可以“制造”出来的,成果可以买,也可以抄,而且成本比前一条捷径还要低,这便是胡红梅后期采用的方式,毕竟再结识更高层次的评委,代价也大了。

第三条捷径:宣传造势,以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前提下(胡红梅正好符合),利用好教师、家长、学生资源,可以营造出若干波不错的声势,获得“民间认同”,大量来自非教育部门的评价,正来源于此。

等等

以上每一条捷径,都造就过若干批既得利益者,而这些人,又反过来进一步维护了这些捷径的畅通,偏偏他们还掌握了规则制订权,因此这些不易察觉的“漏洞”就这么一年年传下来,为他们服务了。

这就是目前的教师评价体制缺陷,明眼人都知道,正直的人都不满,可是极少有人能突破,除非是绝对的实力,教学教研双一流,那的确无话可说,无需漏洞,这些人是真名师,然而却少了一份“俗气”,也不愿意得罪前者去尝试改变规则,所以真名师也有,极少,对规则的改变几乎无影响。

当一个胡红梅倒下之时,旁观者先不要急着弹冠相庆,也许下一个李红梅、张红梅走在这条“名师”之路上,同时汲取了前者的教训,从而更顺利呢?

不封死那条路,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爱数学做数学


胡红梅原本是个好老师,人美,会上表演式的公开课。

只是运气不够好,又或者说,之前事业的快速发展,超好的运气让她得意忘形,随心所欲了。竟然敢拿抄袭的东西出书。好巧不巧又被原作者看到了。

但她之所以这么做,跟目前的职称评定方式脱不了干系。

现在教师评级,不看你书教的有多好,口碑好,学生考试成绩好,都可以忽略不计。最最关键,你得会表演,会上公开课,一级级往上评比,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级别越高,评比的时候得分就越多,越有优势。如果这条路行不通,那你可以转战论文,同理,级别越高优势越明显。

大家削尖了脑袋往评职路上走,最根本的原因,工资收入跟职称挂钩。同样年龄层的教师,这里面悬殊可以有一倍的差距。

这件事出了之后,就有不少人呼吁按工龄走。如果大家都论资排辈按时间先后顺序加工资的话,无疑会出现消极怠工。

所以工资跟职称挂钩,原本没毛病,这是为有才华,能力出众的教师准备的。

能力出众的毕竟是少数,那大多数普通老师,没这个时间,也缺乏论文研究的方式方法,多数时候的论文,都是网上找几篇七拼八凑而成。真正提出有建设性主张的,极少。

问题就出在论文的审核上,缺乏相对专业的制度管理这一现象。


星级梁梁


胡红梅事件不是个案,你怎么看基础教育问题?

胡红梅抄袭事件的被广泛曝光,其实是“拔出萝卜带出泥”,让我国基础教育原本就存在的一些顽症痼疾,充分暴露在世人面前,激发我们去思考和探讨基础教育改革和完善过程中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笔者觉得这倒也是坏事变成了好事。至于对于谈基础教育问题看法,那太宽泛了,笔者只是针对于教师相关的突出问题方面,谈三点个人体会和感悟:



首先、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职评中的教育教学论文真的有必要吗?胡红梅抄袭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她也是受害者,笔者这么说的原因就在于,她和千千万万的普通教师一样,起初也不懂得怎么去写论文,还不都是职评给逼得学会了抄袭,试问职评论文有几人不是抄袭别人的呢?反正笔者身边的老师评职称时,八九不离十都干过这种事情的!更有不少各地的教育教学杂志,明码标价,随便搞一篇论文都可以发表,可笑的是职评时还可以在权威性的知网上可以查到,并打印作为职评证据,难道论文抄袭只是老师的错吗?说到底,还是职评机制存在严重问题,这里面有没有利益苟且,笔者层次太浅,不敢妄言,但起码是需要改革和完善的“深水区”吧!



其次、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实绩与奖励量化考核方面,教育教学论文的价值几何?胡红梅抄袭事件引发我们对基础教育进一步的深入思考,笔者想说的是教师的教育教育实绩和奖励量化考核问题,其中有一重要项是教研或获奖、或发表、或个人课题的论文问题;这个东西特别突出地彰显在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之中,一篇或获奖、或发表、或个人课题的论文,根据级别会增加100~400元不等,有路子的人花几个小钱就能搞好多篇,赚取奖励性绩效工资中的大钱!再说了,像这种狗屁不是的论文,究竟对教育教学能够发挥多大作用呢?大家伙都心知肚明,谁都懒得去看一眼,要说起有意义和有价值,我只能“呵呵”,你嘴大,你说有用就有用吧!



再者、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研能力,对于实际的教育教育真的有作用?胡红梅抄袭事件让笔者思考的第三个问题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有无搞教研的必要性?现实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都有一套现成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严格要求各位老师按部就班,否则动辄就是“教育教育事件”,那么基础教育阶段老师搞教研、写论文、搞评比,究竟是为了什么?天知道!昨天笔者在微信群里还接到校长通知,要求老师们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因为我们学校在近期的全县各校考核评比中,这一块比较弱、排名靠后、影响到了学校形象和声誉。为完成任务而写论文,有点意思吧,笔者觉得特别有意思!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胡红梅抄袭事件,肯定是她到了不可饶恕的严重错误,受到处理和惩罚也是罪有应得。但是,究竟是什么动力和目的让她变成这样的呢?难道仅仅只是沽名钓誉和急功近利!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深思和深究!


自在人生wub


胡红梅事件算基础教育领域学术打假的开端!正如题主所说,学术不端的教师在中小学教师队伍里并非胡校长仅此一人,只是之前大家也不怎么去关注这事情。因为胡校长的东窗事发,引得无数网友来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甚至来讨论基础教育由来已久的问题。


其实,胡红梅之所以抄袭,无非就是为了名利。在基础教育界,评名师评职称需要你有论文专著,然而,基础教育界的教师学术能力难比高校教师,所以,为了评名师评职称老师们开始直接花钱买,再就是抄袭了。所以,才有了胡红梅事件的出现。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胡红梅没有被揭露出来。


当然,基础教育界还有更多的老师在认真教学尽心尽力在育人,我们不能否定千千万老师的努力!


最后,怎么解决这类问题的出现呢?

我们加大对学术论著的造假和抄袭检测力度,让投机者无计可施。同时,我们改变现阶段评优评先评职称时评判标准,让更多有实绩的一线教师得到该有荣誉。


垚鑫教育微言


我是一位从事十年的基础教育工作者。针对深圳胡老师事件,目前已经出了处理结果:收回荣誉,免去副校长职务,停止侵权等。事情缘由就是胡校长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我国教育领域屡见不鲜,近些年学术造假现象十分猖獗。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来说,一般理论功底不深,学术造诣普遍较低,但是产出的论文,图书等却非常好。天下文章一大抄,你抄我的我抄你。职称凭证,领导聘用,年底考核都要论文,这些需求导致老师们不能不“高产”。拿钱买论文,买课题已经是基础教育的常态,胡校长只是其中一员,只不过她利用这些给自己带来太多的名利,其实有太多的“胡校长”。基础教育急需学术改革,职称改革,更需要学术监督,学术打假。






侠客陈子


总体来说,基础教育近年来发展很好!办学条件的改善, 师资力量的提高,为整个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基础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现略举一二:

一、对教学质量评价侧重分数,忽视能力。学生整天做作业、考试,教师更多时间忙于讲课、批改。

二、对教师的评价形式单一,除了看学生考试分数,就是看论文。特别是教师职称晋升和骨干教师申报,必须有论文,至于论文是否有真实价值一概不问。

正是由于上面两个原因,导致像胡红梅老师这样的事发生。要出名,除了教学成绩突出,就是拼命写论文,做课题。一个学校多则几十个课题,大多是虚假的研究,没有什么研究价值。论文、研究报告东拼西凑的 ,甚至有像胡红梅这样完全抄袭的。如果,这个老师会表演式上公开课,且颜值不错,肯定会名利双收。假如,老师们能把写那些无用文章的时间,用于研究、指导学生,多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那该多好呢!这里不能完全怪老师,上面的导向也有问题嘛!



教育望远镜


一个没有“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创新”的社会是无法消灭“知识泡沫”的!

教育是社会的缩影,只要我们有了中国人自己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就不会出现论文造假、抄袭的怪现象。




金童希瑞


胡红梅的个案,在基础教育上,我个人认为,胡红梅的重点是强化孩子的阅读。阅读这个环节,只有真正进入了课堂,进入了学生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基础教育中,要教会孩子什么?基础教育中,要做什么?就是踏踏实实把基础性工作做好,让孩子会读、会写、会算,会学习。从这个角度看,胡红梅做得是可以的。我看网络上众多她授课的图片,再看她获得的荣誉,撇去抄袭不谈,她在阅读推广上做的工作,有目共睹。

现在的基础教育中,能沉下心来做这些基础的活儿的,有点少。我有个朋友曾告诉我,现在的年轻老师,肯在一年级花大量时间来把孩子的拼音基础打扎实的,太少了。更成问题的是,有很多年轻老师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把拼音教到位。

有的人可能不相信我说的这话,你可以随便拎一个初中生,随便指定一句话,让她把所有的拼音标上去,结果估计会吓着你。这就是基础教育没有做得好的环节。

小学一年级前,很多地方家长热衷于上学前班,学前班马马虎虎地教个拼音,开了学老师再飞快地把拼音课程过掉,接下来,学生的拼音就持续性的半生不熟。

基础教育,需要大量能沉下心做基础工作的人,对这个群体,你用论文、竞赛之类的去要求他们,逼着他们向这些方向努力,不然,就加不了工资,这就是恶性循环了。想静下心来的,能无欲无求地静下心来的,自然就少了。

我们做教育的,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当然,我肯定胡红梅做的基础性工作,并不是肯定她抄袭的行为,关于她抄袭别人著作,署上自己的名字,出版,获利,这肯定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因为同情、因为共情,就否认她犯错的这一现实。


当过教师的考拉


目前我国的教育出现了假论文、假学术、假职称这种灭我祖学的怪象层出不穷,比比皆是。胡红梅只是一名微不足到的代表。这些人比亿万贪污犯更为腐败。教育代表国家、国度、国威。当前这些教育界的腐败者己经影响到了方方面面特别是文艺类,再这样走下去不得了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吧!


愚人1730


首先,胡红梅事件是不是个案不是我们空口说的,如果有,那么应该要有证据,如果没有我们不能随便就去捕风捉影。

另外,我并不认为胡红梅事件跟“基础教育”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事实上她的问题也不是“基础教育”的问题。

严格来说,胡红梅所倡导的东西的确是有效的,甚至可以说对很多家长、孩子来说是非常积极的。客观上讲她的个人专业能力还是非常值得被肯定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别人就一定不如她,因为能够给她带来过去的那些成就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才能形成的。

别的不说,个人魅力本身其实也是一种优势。

我个人认为她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工作者(原)了,但是她所推广的内容也并不是多么的神奇东西。

但是总有一些事情当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机特别是在合适的运作之下就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

胡红梅的问题不在于她所倡导的东西,“方法”这种东西我们不能说抄袭。

她的问题是在于抄袭以及曝光之后的态度!

尤其是她的时候态度更是激怒了无数人。

基础教育的问题不在胡红梅,也不在于“阅读”,基础教育的问题是一个庞大的问题,也不是某个老师、某所学校能够改变的。

同样都是基础教育,有的人觉得难,有的人觉得简单,有的人觉得时间刚刚好,有的人觉得时间太长,也有的人觉得时间太短……

学校教育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因材施教”,传统的基础教育总有无法设计到的地方,那么谁来做这些事情呢?

我们看到了,有很多教育圈的大V他们所倡导的、宣传的东西其实并不在真正的体制教育内,但是却很“有用”,没错,对很多人来说是真的很有用。

那么为什么我们体制教育内没有这些呢?

因为“包饺子”你学会了之后,至于调制什么馅、包成什么样子的饺子,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了——基础教育不过就是一个通识性的教育,过于指望它能给自己带来太多的东西,那么只能祈祷你遇到了一位不走寻常路的老师。否则你孩子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必定是有一定规范要求的教育。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就是论事就好了,不要动辄把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儿都往热点上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