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不容辭的戰鬥

臨近年關,坐上開往老家的高鐵。熟悉的北京西站早已熙熙攘攘,都是匆匆歸家遊子的腳步。

“年”對於中國人來說非同尋常,意味著一桌美味的飯菜和必不可少的闔家團圓,沒有什麼比一家人圍坐一起共享天倫更幸福的事了!

一場“疫”不容辭的戰鬥

可是我們不曾想到,“年”因為一場可怕的新冠病毒肆虐傳播而徹底改變!

新聞裡病毒播報的時間越來越長,每日確診的人數不斷刷新,鮮紅的數字更是觸目驚心!鏡頭裡令人揪心的畫面不斷出現。各個小區大門緊鎖,謝絕一切進出探訪,精神是壓抑的,心裡是沉重的,武漢淪為一座”孤城“。

但是,武漢沒有被遺忘!

很快,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車輛,不同人群紛紛奔赴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武漢不怕!我們來了!

沒有半點遲疑,鍾南山、李蘭娟兩位年齡加起來超過一百五十歲的老人 義無反顧奔赴戰場---國有難,召必回!

一場“疫”不容辭的戰鬥

從除夕夜第一批醫療隊奔赴武漢起,全國已有346支醫療隊抵達湖北,達到4.26萬人。

“醫者,此去欲何?”

“戰病役,救蒼生!”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父母眼中還是孩子的九零後零零後醫生護士成為主力軍,他們奔赴最前線,勇往直前衝鋒陷陣!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穿上防護服的一群孩子在浴血奮戰罷了。

不是因為疫情,誰還不是父母眼中的“寶寶”? 如今這群孩子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守護著千萬條生命,每一位醫護人員和病人都是生死之交!

一場“疫”不容辭的戰鬥

剪去了多年的長髮,護目鏡中充滿的水汽和汗水模糊了視線,因為時間太長,摘下口罩的瞬間露出勒得紅腫的深深印跡,八小時不吃不喝只為少去廁所,更怕浪費一件寶貴的防護衣,二十四小時的不眠不休只為堅守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輕言放棄每一條鮮活的生命!

一場“疫”不容辭的戰鬥

這張照片讓人心碎!2月18日,年僅51歲的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感染新冠肺炎去逝,身為ICU護士長同樣在一線搶救病人的妻子哭著追趕啟動的靈車不願放手!你醫好了那麼多病人為什麼卻不能醫好自己?你不讓我去看你卻連一句告別的話都來不及說!這一別便是一世再不能相見!你一個人會不會感到孤單?

截止到3月2日,全國共同有3387名醫護人員感染新冠肺炎,26人不幸離世。一顆顆流星劃過黑暗的夜空,燃燒的那一剎那,照亮了世界。


一場“疫”不容辭的戰鬥

還記得患有漸凍症的武漢金銀潭院長張定宇嗎?妻子被感染,自己因為疾病走路不平依然奮戰在一線30多天,他說: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

一個人支撐起一條生產線的袁傳偉,在大年初二接到支援武漢的“火線訂單”,但工人已經放假回家了,於是他一個人吃住在工廠,24小時日夜不停連軸轉,硬是6天完成訂單。接受採訪時他卻說:我感覺我從來就沒有一個人戰鬥,大家都是在一起心連心 ,(醫護人員)比我們付出得多,還有在每個卡口檢查疫情的人他們更辛苦。

一場“疫”不容辭的戰鬥

一對夫妻10天3次逆行往返武漢 ,開著他們剛剛買了1個月的冷櫃車免費運輸愛心人士捐贈給武漢的新鮮蔬菜。他們很清楚,去一趟,最少要損失5萬多塊錢,回家後還要隔離一段時間。 但用他們的話說:

現在不能用錢衡量這個事,得儘量為國家做點貢獻。從雲南裝車到武漢卸貨,2000多公里的路程,夫妻倆換著班趕路,只用了2天多的時間。卸了貨,沒有做任何的停歇,夫妻倆轉身就又返回了雲南。沒有人知道,他們已經有十幾個小時沒有吃過東西了

一場“疫”不容辭的戰鬥

武漢民警李建文接到出警任務,全身消毒,穿上防護服、戴上隔離帽、蹬上隔離鞋套、戴好護目鏡和防護面罩、戴上防護手套,最後再帶上一次性手套……經過20多分鐘在同事的幫助下,終於將全部裝備穿戴停當。而此時,護目鏡上已經滿是水汽。

一場“疫”不容辭的戰鬥

武漢!你不是孤軍奮戰,你背後是舉國之力的眾志成城!

2月18日,廣東省肺炎疫情新聞發佈會上,鍾南山院士給人們帶來了驚喜:發佈會開始時,他在麥克風裡小聲地說了一句:“把口罩摘了吧!”隨後,鍾南山率先摘下口罩,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有全國,有大家的支持,武漢肯定能過關!”

看到老人堅定又略帶疲憊笑容的那一刻,一顆冰涼的水滴無聲劃過臉頰----我流淚了!

一場“疫”不容辭的戰鬥

之後的好消息越來越多:更多的患者被治癒,更多的醫療設備不斷補充,更多的物資持續運往武漢,還有更多無畏的”逆行者“迎難而行!

說星星很亮的人,是因為你沒有看過醫生護士的眼睛!

三月初,武大的櫻花悄悄地開放了,這場嚴酷的戰疫依然不能阻止春天的腳步。

我們的2020,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謹以此文致敬千千萬萬的醫護人員,戰士、警察、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及大愛無疆的每一位”逆行者“!這場”疫“不容辭的戰鬥我們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