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可能在“18個月”完成,是快?還是慢?

當地時間11日,世衛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發佈會,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佈將新型冠狀病毒正式命名為COVID-19。另據路透社消息,世界衛生組織還表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疫苗可能在18個月內完成。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可能在“18個月”完成,是快?還是慢?

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沸騰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可能在“18個月”完成,是快?還是慢?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可能在“18個月”完成,是快?還是慢?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可能在“18個月”完成,是快?還是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疫苗的研製過程

以禽流感疫苗研製過程為例。

疫苗的研製過程中,第一個問題就是從感染者體內分離出毒種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可能在“18個月”完成,是快?還是慢?

上圖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毒種

  如果你現在是從病人身上分離病毒來做疫苗的話,那麼整個生產疫苗的全過程就像在一個高致病性的病毒環境裡生產,研究人員很容易被感染,稍有不甚病毒就會傳播,對整個世界都會造成危害,是一個高風險的過程

  面對病毒高致病性的風險,研發人員謹慎地埋頭於疫苗毒種的提取,他們時刻與世界衛生組織保持密切的聯繫。尹衛東是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此公司也是第一個在我國研究出SARS疫苗的疫苗公司。

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幫助下,尹衛東終於獲得了可供製作疫苗的毒種。

尋找合適毒種繁殖環境

第二個難題就是找到毒株適合繁殖的生物環境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可能在“18個月”完成,是快?還是慢?

大量的研究人員非常辛苦地在無菌室裡面,在潔淨的廠房裡面,用不同的研究分組去摸索實驗數據,目前大概已經用了一百萬枚雞胚,要走進疫苗的生產車間,必須進行裡外消毒並且穿上杜邦衣。 在疫苗的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毒種的培育和繁殖,它們是在幾個密閉的倉室裡面完成的,這些倉室裡是怎樣的呢?一個個的雞胚毒種注射到雞胚之中後就放進了密閉的倉室,這個倉室是特殊的一個環境,它必須保持在溫度35℃,而且必須是無菌的,一旦出現細菌,用來監測是否能夠達到無菌標準的培養皿的表面就會形成發黴的斑點。

  一卡車一卡車的雞胚運進實驗室,為了尋找合適毒種繁殖的環境,研究人員夜以繼日地測試數據,加緊動物實驗,在新建的實驗室裡面,疫苗先後用兩千多隻小白鼠進行各種各樣的安全及效果檢驗實驗。

到了最後就是招募志願者進行試驗。

很多網友都對疫苗研製時間過長而感到驚慌,18個月對疫苗的研製而言已經算是非常迅速了,甚至有網友說2021年再見

其實疫苗是起到預防的作用,只要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疫情就能提早結束,我們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減少外出,少與人面對面接觸,隔斷傳染,是我們大多數不能在抗戰一線所做的最好的抗戰

武漢加油!全體醫護和奮戰在一線的人員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