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需要"稱讚"但很多父母陷入誤區,卻不知道要"具體稱讚"

一、那些年,父母"錯誤的"稱讚

說起父母的稱讚、誇獎,我想起了自己記憶深刻的一件事。在我四年級的時候,需要給班裡出黑板報。因為人手少,就一人"身兼數職":又是寫字,又是畫畫。那是我第一次在美術課以外的地方畫畫,畫的還是頗為複雜的小矮人形象。

畫的過程可以說再沒有比那時候更專心的了。畫好後,成果果然令人滿意,我當時簡直驕傲壞了。那天回到家,我就一直求爸爸或者媽媽第二天送我去學校,這樣他們就可以看看我畫的小矮人了。誰知道了,兩個人都說自己忙、上班來不及,拒絕了我的邀請。

好孩子需要


我幾次三番央求:"就去看看我的畫,就在學校門口,不會耽誤你們上班的!"但是他們不為所動直到下雨把板報一點點沖刷乾淨。雖然爸爸媽媽一直嘴上說著:"你畫的就是最好的,你最厲害!"這樣的誇獎,可是我那時卻一點也不開心。現在想想,可能我當時想要的並不是這句隨便說出口的話,而是爸爸媽媽能站在板報前仔細看看,哪怕不說話也沒關係。


如今大部分家長都知道自信對孩子的重要性,也知道孩子自信的養成和家長的鼓勵稱讚是分不開的。於是,一部分家長十分依賴稱讚,將其當做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環,奉行"誇獎到底"的政策,"你真聰明""你真棒"時刻掛嘴邊。

好孩子需要


但是殊不知這樣使用千篇一律的稱讚"萬金油"其實是家長陷入誤區的表現,對孩子的成長几乎沒有幫助不說還可能有反作用,家長一定要引起注意。


二、為什麼"稱讚萬金油"不管用?

原因1:孩子很敏感,你是不是在敷衍他,他都知道!

當人們在溝通交流的時候,除了說出口的話,語氣和身體語言等也透露了很多信息。所以即使你嘴上不停說著"你好聰明!媽媽以你為驕傲!"但是眼睛卻看也不看孩子的作品,手上還在刷著手機,這時候孩子會明顯察覺到你的敷衍和不關心。

相比父母的敷衍和不關心所帶來的失望不滿,輕飄飄的幾句誇獎其實於事無補。這樣,稱讚和鼓勵並不能達到家長想要的結果,因為孩子覺得"我的努力其實你並沒看見,父母走個形式而已,我也沒必要太認真對待"。


好孩子需要


原因2:語義含糊不清,造成孩子不解--到底什麼是棒?什麼是聰明?

"稱讚萬金油"不管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類稱讚其實很"水",放在哪裡都能用,也就意味著放在哪裡都沒用。孩子會自己穿衣服了,你說"你真棒";孩子幫助家長做家務了,你說"你真棒";孩子在幼兒園拿到獎勵了,你說"你真棒"……一句"你真棒"被用在了諸多的場合裡,會造成孩子的疑惑:"為什麼我這麼做是真棒,那麼做還是真棒,到底什麼是真棒呢?"

對於孩子來講,把自己穿衣服、幫助做家務和獲得獎勵這三件事聯繫在一起是很難的,他們需要家長更明確地總結歸納來告訴他們到底怎樣做才是家長所讚賞的。


好孩子需要


原因3:"好孩子需要稱讚!",卻也忘了孩子也需要教育和引導

一部分家長認為既然孩子需要稱讚來培養自信,那我就一直誇他就好了,卻因此而錯過或者忽視及時的教育和引導。比如有一天媽媽看見孩子把玩過的玩具全部丟進收納盒子裡,二話不說就開始誇獎,把孩子哄得暈暈乎乎的。

第二天去了幼兒園也有樣學樣地將玩具扔進收納盒,卻被老師批評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應該已經掌握輕拿輕放的技巧了,丟玩具顯然不是該誇獎的事情。而這位媽媽用誇獎完全取代了對孩子的引導,錯過了幫助孩子更進一步的時機。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稱讚是有效的、可以真切幫助我們的孩子變好的呢?答案是:實際的、具體的讚美。

好孩子需要


好的稱讚應該是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別人的認同和讚賞,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別人看到;亦或是讓人懂得自己為什麼做得好,並從此可以激勵自己一直這樣做下去;再或者,好的稱讚還應該是我反省、自我勉勵的階梯。


三、父母應該怎麼誇?

1. 客觀點評+鼓勵:點出具體的成果和努力

上文丟玩具一事中,如果媽媽說"我非常開心看到你把玩具都收起來了,你超棒!但是玩具也會痛,如果你能更輕一點收拾就更好啦!"效果會更好。


"我看到你把玩具收起來了"意味著媽媽在留意孩子具體做了什麼,孩子能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關注。


"我非常開心"明確點出了媽媽具體欣賞孩子的哪一種行為,孩子能在媽媽的言語間明白"收拾玩具"是一件好事,並且媽媽喜歡。這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動力,會激勵他們將"父母喜歡"的行為一直保留下去。


"但是玩具也會痛,如果你能更輕一點收拾就更好啦!"告訴孩子改進的空間。這時的孩子正處於心理滿足的愉悅期,對於家長的小小"批評"也會欣然接受。


好孩子需要


這種客觀點評加鼓勵和改進的稱讚方式,將孩子做事的小細節都凸顯出來,不會顯得誇獎很"浮誇",反而很"走心",能帶給孩子更大的滿足感和動力。


2. 客觀點評+鼓勵:點出具體的好品質

如果家長想要培養孩子某種品質的時候,也可以嘗試鼓勵法,將抽象的品質變成孩子理解的事件細節。


比如想要教孩子堅持不懈的品質,家長可以在孩子學騎車的過程中,對他說:"你摔倒了那麼多次也沒放棄,堅持到底,我很為你驕傲!"這樣,雖然"堅持不懈"四個字沒有像口號一樣出現,但是孩子卻懂了"不放棄,堅持到底"就是好的。


好孩子需要


如果家長想培養孩子思考的習慣,可以說"你的飛機有這麼多顏色,真的很漂亮,你一定費了不少心思!"或者"你用積木搭出了一個花園,真了不起,給我說說你是怎麼設計的吧?"在這樣的稱讚下,孩子會興致勃勃地講述自己為什麼挑選這些顏色,為什麼搭建花園等等等等,一場小小的頭腦風暴就完成了。


3. 肢體語言

最後,千萬不要忘記我們的肢體語言!有時一個擁抱,一抹微笑,一次點頭,足以勝過十句空洞的誇獎。


好孩子需要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對自己的稱讚"油鹽不進"的情況都很沮喪,認為"我都這麼努力誇你了,你怎麼都不領情啊!"其實,孩子要的也不多。孩子只要能聽到家長真情實感的誇獎就心滿意足了。家長們,反思一下,你的誇獎夠"具體"、夠"真實"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