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氫彈,中子彈哪個最厲害?

西安新社區


肯定是原子彈厲害了。當年美國給日本投放了兩枚原子彈,日本就嚇的宣佈投降。日本人到現在也是談彈色變。


518影視劇


當然是氫彈最厲害,它才是大國的安全基石!圖片上就是聞名遐邇的蘇聯“大伊萬氫彈”,它的理論核爆炸當量是1億噸TNT當量,在“新地島”試驗的時候核當量為5000萬噸,是人類製造和爆炸能量的最大武器!而圖片裡左下角的Buster就是長崎原子彈“胖子”2萬噸TNT當量爆炸後產生的蘑菇雲,與“大伊萬氫彈”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

那麼,氫彈為何爆炸能量這樣大呢?這是因為氫彈使用原子彈作為“核扳機”,用它的核裂變爆炸產生的巨大能量,去轟爆氚和氘同位素核材料進而產生威力更加巨大的核聚變反應,從核裂變→核聚變反應這中間的核爆炸威力呈幾何倍數增長!
這張示意圖就是美軍目前最先進的核彈頭W87型,它是一枚“三相彈”,彈頭重量型只有200公斤,卻產生了30萬噸TNT當量的核爆炸反應,從示意圖中可以看到,在完成了核裂變→核聚變之後,它的核聚變鏈式反應又被最外面的一層鈾238金屬反射,再一次形成核裂變反應,也就是W87的爆炸過程是:核裂變→核聚變→再一次核裂變,極短的時間內做出了三次核爆炸,所以叫做“三相彈”,並且它還被被稱為“髒彈”,是因為它爆炸之後產生的放射性汙染物極多,核汙染時間非常持久,也許幾十年之後爆炸過後的地方仍然不能進入,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氫彈不但爆炸威力最大,爆炸後的持續傷害也是最大的


圖片上是美國核當量最大的核武器B–41,它雖然沒有“大伊萬”威力巨大,但是它的核當量也在2500萬噸TNT當量!它有兩個型號,一種是在主聚變爆炸裝置外面包裹一層鉛板,鉛不會產生核聚變,它作用是將核聚變的能量反射,會削弱核爆炸的能量,所以它被稱為“乾淨彈”,即便是這樣它的TNT當量也在500萬噸,另外一種是“三相彈”,也就是在主聚變裝置外包裹鈾238,爆炸後產生2500萬噸TNT當量,由於放射性汙染非常嚴重所以被稱作“髒彈”,當年“大伊萬”也是在主聚變外層包裹鉛板,否則它就是一億噸TNT當量。

蘇聯第一顆原子彈模型,它叫做“南瓜”,它的核當量也是在2萬噸TNT級別,相比較於氫彈,原子彈就是最初級的核武器,它只是用濃縮度超過80%鈾235(現在是93%)或者鈈239核材料使用擠壓法或者內爆法完成一次核裂變反應,爆炸威力與氫彈相比顯然是“小巫見大巫”,目前製造最大核當量的原子彈只有30萬噸TNT,並且重量太大,以至於使用洲際導彈原則性價比太低,使用轟炸機投擲就目前的防空能力水平來說危險性太大了。

廣島原子彈“小男孩”的產生爆炸原理的示意圖,核爆炸需要的核材料超過臨界值才能產生核裂變反應,但是在武器製造當中核材料不能是“超臨近值”的,只能將超臨界值的重量分成幾塊才行,要不然還沒等製造出來原子彈,它自己就爆炸了...所以,“小男孩”的核裝藥是由兩個以上的鈾235塊組成,在投放過程中起爆裝置的高能炸藥首先爆炸將其中的一塊鈾235以極高的速度撞擊另外一塊鈾235,它們撞擊到一起後瞬間的超過了核爆炸需要的超臨近值重量,進而形成了核裂變,這種用一塊撞擊另一塊的製造出來的原子彈叫做“槍法”,核理論和製造方式在核武器範圍內是最簡單,但是“槍法”原子彈對於核材料的利用率太低,比如說:廣島原子彈使用了超過60公斤的鈾235,最後根據模擬和推測,核材料只利用了不到2公斤...實在是極大的浪費!所以,原子彈不了怎樣設計,它的爆炸能量不會太高,這也註定了它永遠不可能超過氫彈。

從理論上來說中子彈也是一種氫彈,只不過它目前大部分都武器型號都是5000噸核當量的戰術核武器,從圖片上它與原子彈殺傷因素對比當中它的是一種被“剪切效應”都核武器,也就是在核殺傷效能當中,削弱某種能力和增強某種能力,想對於原子彈和氫彈,中子彈的衝擊波、放射性沾染、光輻射都有一定程度的削弱,而早期“貫穿核輻射”卻被大大的增強!

那麼中子彈為何削弱了衝擊波、放射性汙染...長期的核殺傷效能,而增強了早期貫穿核輻射這個瞬間效能?這是因為冷戰期間在歐洲北約與華約之間的常規軍事力量對比處於劣勢,蘇軍(華約)的機械化部隊鋼鐵洪流對於西歐和北約國家一直都是噩夢,為了有效的抵擋蘇軍機械化部隊的進攻,美國研製出了中子彈,也就是利用最強大的貫穿核輻射瞬間穿透坦克和步兵戰車的裝甲,將裡面的乘員殺死!但是,由於其它殺傷效能降低了,中子彈的核汙染變得很小,爆炸地點幾天後就可以自由進入,不影響人員的通行,這也有利於戰後重建,否則幾十年都沒法進入,像“切爾諾貝利禁區”那樣,誰都利用不了,這仗打不打的沒有意義了。

那麼,中子彈的殺傷效能如何呢?通常來說,中子彈作為戰術核武器它的TNT當量很低,都在1000噸左右,但它爆炸後產生的早期貫穿核輻射卻極大,在爆心900米的距離內會產生8000拉德rad(也稱“倫琴)的吸入量,而我們人正常極限拉德量是150,也就是在150拉德環境環境中待上十幾分鐘沒事兒,但是超過了169拉德就不行了,如果在這種環境當中待24小時就會出現:頭暈、耳鳴、噁心...等症狀,如果超過250,在24小時內體弱多病的就會有少量死亡、超過350拉德在48小時內約有5%的人死亡...而中子彈在爆心1400米處仍然有650拉德!所以,它的殺傷效能非常強大!對於坦克乘員來說雖然有厚甲保護大中子彈爆炸之後會產生穿透能力極強的γ射線(與我們胸透X射線類似),可以穿透20~30釐米厚的鋼材...為此蘇聯坦克都在複合裝甲當中安裝了滲鉛的塑料,來削弱γ射線的穿透能力。
總之,核武器從1945年8月投入實戰以來,隨著技術水平的進步也更新升級了三代,殺傷效能也越來越高,既有形成幾十年無人區的髒彈,也有幾天後就能進入的“乾淨彈”,不過核武器終歸還是人類自己消滅自己的終極武器,它最好不要離開發射架!因為人類承受不了這樣的浩劫。


皇家橡樹1972


原子彈與氫彈是兩個不同的東西,而中子彈實際是氫彈的一種變種。而且如果嚴格的追究起來的話,目前並沒有中子彈真的存世的證據,大部分所謂的中子彈爆炸都無法被證明。

先說原子彈和氫彈。原子彈屬於裂變彈,氫彈屬於聚變彈,這就決定了二者的技術含量。毫無疑問,氫彈是遠比原子彈高級的超級炸彈。

實際上,一顆氫彈是包含有原子彈部分的,氫彈的氘化鋰同位素需要超高的溫度點燃,而尋常的TNT等猛炸藥根本實現不了這點。

所以原子彈被設計成了氫彈的點火裝置,通過原子彈爆炸的高溫,點燃氫同位素,繼而引發聚變反應。說白了,原子彈就是氫彈的一個零件,它再厲害也不可能比氫彈厲害,熱核武器的威力非原子彈所能及。

按道理來說,原子彈和氫彈的構型並無太大的差異,理論上只要能堆砌更多的鈾或鈈材料,是可以製造出威力超級大的原子彈的。

然而實際運用卻有問題,原子彈的技術其實並不高,甚至還有點糙,它的原理在20世紀初就已經被不斷進行的粒子加速試驗所驗證了。

它的原理闡述起來很簡單,通過TNT炸藥給中子加速,撞擊鈾或鈈殼材料引發鏈式反應,繼而臨界爆發。聽上去這就像用鞭炮點燃一個汽油桶。

實際運用中人們才發現,這不是鞭炮與汽油桶的問題,鏈式反應的速度發展的相當快,往往還沒等全部的核素參與反應,先前反應的那塊兒就已經炸開花了。

如此,大部分核材料只能白白被浪費,它們被巨大的爆炸嘣飛,與那些被中子轟擊產生輻射的元素裹在一起,化為汙染巨大的放射塵。

比如對日本進行的核爆,廣島原子彈擁有60公斤武器級濃縮U235,實際只有1公斤多參與了反應,剩下的全炸飛了。

但在爆炸效率上,採用氘氚元素的氫彈卻可靠的多,甚至人們還能靈活的控制調整這種爆炸。比如當年新地島爆破的“大伊萬”,蘇聯本來預計扔1億噸當量,結果赫魯曉夫臨陣心虛,改成了5千萬噸。

不管怎麼說,氫彈已經是當世威力最大的武器,無論是核爆威力,小型化技術,裝備部署上,它們都早已取代了原子彈的位置。

至於中子彈,還是開頭那句話,確實不存在確鑿的中子彈爆炸數據,各國估計是採用了計算機進行模擬試驗,所以這種發展較晚的核武器就比較神秘了。

中子彈其實是種特種核武器,它與同樣神秘兮兮的EMP電磁炸彈一樣,都不過是取用了氫彈的某些“特長”罷了。中子彈並不具備氫彈那種毀天滅地的能力,它恰恰是為了“節制破壞”才被開發出來的。

與炸爛一切的氫彈相比,中子彈破壞力小得多,這使它不會對地面物體造成大的損壞。但它能釋放出極強的中子射流,它們能穿透很厚的阻隔,對建築、載具內部的生物造成射線殺傷。

換句話說,中子彈是個“只滅殺生物,不破壞東西”的核彈,它比氫彈破壞力小,也相對乾淨一些,這使它比那些末日才能動用氫彈、原子彈更“好用”。

在一些傳聞裡,美軍曾經對伊拉克的費盧傑使用過中子彈,但是讓美軍用雲爆彈給頂回去了。至於真像如何,誰都沒法說。


王司徒軍武百科


若論全面的殺傷力和破壞力,當然是氫彈。按氫彈聚變原理,威力有點不受限制,但爆炸控制和技術儲存,都存在問題。

原子彈只是一次性核裂變,要想提高威力,只有造得更大,過大存在投射問題。中子彈好,被認為是第三代核彈,可以做得更小。

美國造得最早,1977年試爆了第一顆中子彈,也是第一個研發出中子炮彈的國家。雖然沒有高破壞力,但存在高輻射,對人的殺傷力極強,從而被稱為輻射彈。不過中子彈現在已很少為人提及,成為各國秘而又秘的存在,最近的一次是在2012年,英國上議院要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邊界使用中子彈,以隔絕基地組織的來往。也從而使世人看到,核武器小型化以後,擁核大國正在以各種名義下使用。

打造了各種戰術核武器,如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大規模使用貧鈾彈,數量高達100多萬發,以後又多次使用,對使用國家造成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也給美軍自己帶來嚴重傷害,各種莫名其妙地戰爭綜合症,正是實事上造成的核汙染。

“沙皇炸彈”

在傳說中,想像中,威力大的核武器,多種多樣,且不說廣島和長崎至今癌症發病率較高,美國比基尼環礁造成的核災難,當代核武器的威力,比想像中要來得恐怖,前蘇聯於1961年在新地島試驗的AN602“沙皇炸彈”,威力是廣島“小男孩”的3864倍,就是一顆氫彈,其釋放的能量相當於5000萬噸TNT,如果全部釋放出來,至少在7000萬噸以上。美國測算,地球發生了5級地震,並被大氣擾動了三次。公認為威力到目前為止,被發現為最大的。


魂舞大漠


不過,也沒厲害到哪裡去。

理由其實很簡單的,製造一枚大當量的原子彈所用的核材料足夠製造相同當量的氫彈20枚。


這件事,就得從原子彈和氫彈的原理來討論了。


一般的情況下我們知道大體上原子彈爆炸的爆炸原理

不論是內爆式起爆還是槍式起爆,都是通過瞬時將核材料壓縮到臨界值以上才可以引發鏈式反應。一般普通的軍事愛好者基本上就這樣瞭解核武器了。

而更深一層的研究則是 當原子彈的鏈式反應開始之後,如何維持住鏈式反應持續發生。這裡就是更深入瞭解核武器的一個層面了。

例如在廣島爆炸的原子彈,有一個含有64千克的鈾235槍式核彈核心。但是最終產生了1.6萬噸TNT的爆炸當量。其實如果按核材料的效率來說,小男孩64公斤的鈾235中參與鏈式反應的核材料不足1公斤。效率只有1.56%。更多的昂貴的核材料就完全被浪費掉了。

為什麼效率這麼低,其主要原因是核爆炸產生的巨大能量瞬間就破壞掉了核彈核心,使剛剛達到臨界調節的核心在爆炸瞬間就分崩離析了。


而在長崎引爆的胖子,由於採用內爆式結構,在使用了6.4鈈239的核心起爆的時候,爆炸所產生的慣性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十幾毫秒)維持住了原子彈核心的臨界條件。這樣雖然胖子的裝藥量要遠小於廣島的小男孩,但是效率是小男孩的十幾倍。


即便如此,胖子核彈中還是將近80%的鈈239被白白的浪費掉了。


當我們繼續搞更大威力的原子彈的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像核心中增加更多的核材料。增加的越多,浪費掉的也就越多了。


這張照片是MK-18核彈的爆炸試驗(常青藤國王),爆炸當量為50萬噸TNT,從結構上看實際上很簡單,就是一枚內爆式的鈈彈核心換成了一個60公斤重極高純度的鈾235核心。依舊是依靠內爆慣性維繫了較長時間的臨界條件。


但是即便是常青藤國王,對核材料的浪費依舊是顯著的。讓人們能確切的認識到,依靠增加核心材料量提高爆炸威力是不划算的。於是 人類製造的原子彈的最大威力就停止到50萬噸TNT當量了,不是繼續造不大,而是再造得更大就更不合算了。


這時,從另外一個思路上考了問題的條件就來了,原子彈爆炸後核心所產生的巨大高溫高壓,足以維持聚變反應的持續進行。

這時利用原子彈為核心的氫彈就登場了。

和原子彈不同的是,聚變反應材料的臨界值時M0.05(M為太陽質量),因此在理論上我們可以無限制的增加聚變材料的量來簡單的提高核彈的爆炸當量——線性函數關係。

而且,氘和氚相對於鈾235和鈈239要廉價的多,幾乎等於白菜價。

所以在攻破一系列的能量聚焦難題後,各種類型的氫彈就被製造出來了。


例如我國第一枚氫彈的爆炸當量就輕而易舉的做到了300萬噸。


這樣看起來是不是氫彈的威力就比原子彈高呢?當然不是。300萬噸當量的氫彈是沒有什麼必要製造的。


對於一個現代化城市的攻擊,大約5萬噸-30萬噸的TNT當量就足夠了,對於戰術目標來說大約5000-30000噸的當量也就可以完成任務。因此,目前並沒有太多上百萬噸級的氫彈被製造出來,大部分氫彈的威力還是在5-30萬噸。這個當量範疇實際上根本沒有超過最大當量原子彈的範疇。


所以說如果說威力大小,最好還是說具體型號的氫彈或者原子彈更好比較一些,大範疇的比較並沒有意義。


而中子彈

實際上是利用特殊材料的透過效應加強了中子輻射的氫彈,如果按當量來說,中子彈基本上沒有超過5000噸TNT當量的。但是其爆發出的中子射流則是同等當量的氫彈的5-10倍。這些中子射流可以迅速的穿過一些防護層打斷生物體內的蛋白質,使人患上急性放射性疾病。主要的中子彈被研製的目的就是為了阻斷蘇聯坦克的鋼鐵洪流。

所以從威力上看,中子彈的威力很小,僅僅是一種戰術層面的武器。同時,由於目前坦克裝甲車往往假裝了防中子襯層,因此在現代戰場上中子彈的效果也就並沒有想象中的好了。


軍武數據庫


原子彈Atomic·bomb

氫彈hydrogen

中子彈neutroη·bσmb還有“三相彈”、“反物質彈”

統稱:nucear·weapon/核武器。

原子彈、氫彈、中子彈都利用核核聚變或者核裂變產生的鏈式反應造成光熱輻射、衝擊波、放射性造成殺傷力和破壞力、威力巨大、屬於終極武器。



(第一顆實戰型、1945年投向日本的“小男孩”原子彈)



(氫彈結構原理圖)

(中子彈結構原理圖)
(美國


M88核彈結構)

論核武器的威力:

“原子彈”屬於第一代核武器、殺傷力和破壞力已經夠大。

“氫彈”屬於第二代原子彈、“超級原子彈”、殺傷力、破壞力更是威力無比。

“氫彈”在核武器裡的殺傷力和破壞力第一。

“中子彈”屬於簡化版、輕量級小型“氫彈”只殺人、不對建築物造成破壞、核汙染相對較微弱。

“中子彈”可以在任何條件下用於實戰。

綜上所述:任何一類核武器足夠毀滅地球。


孔乙己亂彈


在我看來,原子彈,氫彈,中子彈都挺厲害的,都是殺人放火,亡國滅種的好手。

如果,只在這三種核武器中選擇最厲害的,當然是氫彈更厲害一些,原因嘛,除了核聚變釋放的能量更多之外,再就是氫彈可以“無限”裝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攢一個太陽那麼大的氫彈都是可以的,更大的也沒問題。畢竟,在浩瀚的宇宙中,每一顆主序期內的恆星,都是一個巨大的“氫彈”。

然而,在核大國目前的現役核武器中,更常用也更厲害一些的是“三相彈”。

先看一下它們的區別:

原子彈的原理是當高純度的金屬鈾235或者鈈239的質量超過“臨界質量”時,會自動發生鏈式反應。優點是技術門檻較低。缺點是爆炸後的輻射汙染巨大。

氫彈的原理是氫元素的兩個同位素氘和氚在超高溫下會發生核聚變反應。因此,為了達到核聚變反應的條件,需要內置一個小型化了的原子彈。優點是威力遠比原子彈大,而且爆炸當量可調。小到幾千噸,大到上不封頂。而且爆炸後的輻射汙染小。缺點是技術門檻巨高,實戰的氫彈先要解決原子彈小型化這個高門檻。

中子彈的原理是在氫彈的基礎上,加入了大量的鈹元素。鈹元素最大的特點是非常容易釋放出大量的中子。因此,中子彈也需要內置一個小型化了的原子彈。優點是爆炸後輻射汙染小,中子可以直接穿透建築物,坦克等障礙物直接殺死內部的人員。缺點同樣是技術門檻巨++高,首先你要先有氫彈才行。

三相彈的原理是在氫彈的基礎上,將外殼換成鈾238,因為鈾238在超高速中子的轟擊下,同樣可以發生鏈式反應。威力較同樣體積的氫彈更勝一籌。因此,核大國的現役核武器主要是三相彈,畢竟,彈頭內的體積有限。單個彈頭的威力當然是越大越好。優點是同體積的爆炸威力最大。缺點是技術各國絕密,門檻幾乎最高。

還有一種傳言的最強核武器——鈷彈。它的原理是鈷59的原子核在吸收了一箇中子後變成鈷60,而鈷60會釋放出巨量的伽馬射線,而人類在大量伽馬射線的照射下,會很快死去。理論上,一枚鈷彈在平流層爆炸就可以讓整個歐洲變成無人區甚至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漠。而且理論上能製造三相彈的核大國都有製造鈷彈的能力,把鈾238的外殼換成鈷59的外殼就可以了。

但有沒有國家研究或者裝備過鈷彈呢,其實並沒有,並不是它技術門檻太高,也不是它的威力實在太大,之所以沒有國家專門研究或者裝備,最主要的原因是鈷彈的爆炸過程不可控,鈷59只有在吸收一箇中子變成鈷60後,才有殺傷力,而事實上,鈷元素不止鈷60這一種同位素。一次核爆能釋放出多少鈷60,是一個考驗人品的問題。而且,鈷60的半衰期長達五年多,因此它的殺傷力是持續性的,說白了鈷彈就是一種不折不扣的“髒彈”。實戰中使用鈷彈,顯然是一種損人且不利己的事情。

最後,核武器作為核大國最後的“底牌”。最大的作用就是使得當今世界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和平”。儘管這種和平是在恐怖的“核平”籠罩下的。


陌上雲白


破壞力是氫彈利害,殺傷力最強是鈷彈,可以說是中子彈變種,通過中子照身鈷59變成鈷60,鈷60是β- 衰變核素,發射β- 和γ射線,理論上一枚鈷彈就可以將歐洲所有人殺死。


油膩大叔8069


當然是氫彈了[捂臉]首先,原子彈是裂變反應,氫彈是聚變反應,不在一個級別上!3百萬噸TNT當量都是小傢伙。原子彈小得多。中子彈是電磁殺傷武器!原子振動的電磁脈衝在原子彈和氫彈爆炸都會產生!是科學家們在核爆中發現它的副殺傷作用就想製造一種高脈衝低核汙染的彈種!中子彈。氫彈當量大,電磁脈衝也大!不是局部殺傷。一個足以讓一國家電力系統就癱瘓,有殃及池魚的風險。


5908龍骨


氫彈最厲害。

氫彈的破壞力主要來自氫的同位素在發生聚變時釋放的巨大能量,它的破壞力能夠達到原子彈的十幾倍甚至上百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