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現在幾個物理系的大學生或者研究生放到五六十年代,可以搞出原子彈嗎?

秦汝鵲


挑現在幾個物理系的大學生或者研究生放到五六十年代,當然搞不出原子彈!

原因在於,現在物理系的大學生或者研究生一方面能力根本達不到當時製造原子彈的科學家的水平。當時製造原子彈的元勳們的水平都是世界級的。比如,核物理學家錢三強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居里夫人的學生。其他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還包括:朱光亞、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懷、程開甲、鄧稼先、陳能寬、周光召等也都是世界級的科學家。物理系的大學生或者研究生哪有這個能力。

其次,雖然原子彈的原理看似簡單。但是,要說其實際製作、試驗和發射過程則非常複雜。而物理系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在校期間,根本沒有機會去進行這方面的觀摩。更不要說動手操作了。因此,毫無實踐經驗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只靠書本上的理論,完全不可能搞出原子彈。實際上,瞭解歷史的網友,應該知道當年可以搞出原子彈除了以上元勳,很多普通人都付出了許多。當時是一群人在日以繼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完成這件事。


地震博士


作為國內某大學核物理專業的畢業生談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1、隨便挑選幾個物理系的研究生放到五六十年代是不可能在那麼短時間內造出原子彈的;

2、即使挑選的幾個成績最優秀的研究生放在五六十年代也很難保證在那麼短時間內搞出原子彈;

原因如下:

1、幾個學生數量太少

原子彈是一個超大工程項目,有的國家舉全國之力研究幾年都沒結果,比如我們的鄰居—朝鮮,美國當時研究原子彈歷時7年,投入了20多億美元,整個工程投入50萬人,幾個學生怎麼能夠。

2、當時科學家可不是隨便選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

錢學森:世界著名科學家,上海交大機械專業畢業,在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取得數學和航空雙博士學位。

鄧稼先:國內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在美國普渡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錢三強:清華大學博士畢業,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獲得者,1946年就已經是清華大學物理系正教授了。

趙九章: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柏林大學氣象專業博士畢業,1944年就已經是南京大學(當時的中央大學)教授了。

為兩彈作出貢獻的專家太多,恕我不能將各位元勳一一列舉,他們有的人為了造原子彈隱姓埋名,長時間為了工作保密無法與家人取得聯繫,他們也有情感,但是他們更有信念。

3、我國當時造原子彈也是舉全國之力完成的,從鈾礦勘探隊到鈾濃縮,那時選礦地質隊就有9個,經常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上,從全國各地選調各個行業精英支援原子彈工程,車工、鉗工、甚至還有彈棉花的。

4、雖然蘇聯中途毀約,但是蘇聯的作用也不能忽略。簽訂《國防新技術協定》後,蘇聯不僅向我國提供了原子彈的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帶來核物理、核輻射等方面的經驗,還派來640專家。

以上,即使挑選幾個國內最優秀的核物理研究生,也難以那麼短時間內造出原子彈,當代的我們應該向所有為原子彈工作作出貢獻的人致敬!


五月21號


研究原子彈科學原理並不複雜,但需要有很強的工業能力作為支撐。

隨便挑幾個現在物理系的學生當然不行,但隨便挑幾個現在物理系拔尖的學生還是勝任的。

原子彈的基本原理是鏈式反應,科學家們發現某些元素,如鈾235在俘獲一個慢中子後會產生出2-3個慢中子,換句話說中子的數目是越碰撞越多的,這就是所謂鏈式反應,在極短時間內大量鈾235會分裂,而每個鈾235的分裂又會放出將近200MeV的能量,換句話說在極短時間內將有大量能量被釋放出來,這個效率要比以前化學炸藥釋放化學能的效率高很多。

原子彈的原理,其技術難點在於把少量U235從大量U238中分離出來,或把少量Pu239從U238及其他雜質中分離出來,後者的技術難度小一些,但需要先研製反應堆。海森堡當年就是卡在這個環節上了,當然說到底是德國的國力有限,不可能給他海量的資源。

原子彈的科學原理是非常簡單的,可以說是公開的科學秘密,今天物理系的學生知道,當年美國的物理學家知道,同時英國,德國,甚至日本的科學家也知道,區別在於當時只有美國有足夠的工業能力把原子彈在極端時間內給研製出來。

有一些並不確切的傳言,比如說海森堡估計錯了原子彈的臨界質量才導致德國的原子彈計劃泡湯。但實際情況是海森堡在公開的演講(1942)中說只要“一個菠蘿大小”的核武器就能摧毀一座城市。

海森堡這個級別的物理學家不需要自己去算原子彈的臨界質量,這個活兒他派給手下的學生去做就可以了,難點也不在數學,而在中子的散射截面,這需要用加速器測一下,實驗數據能讓計算更精密。所以海森堡算的不準是可以理解的,誰讓德國在實驗方面落後了呢,況且從海森堡的公開演講看,他也沒估錯數量級。

日本科學家仁科芳雄也推測說只需要10-50千克鈾235就能製造出一顆原子彈,而美國在曼哈頓計劃中提純出的鈾235正好是50千克。

以上事實說明成功地研究出原子彈的關鍵除了優秀的物理學家,更重要的是國家的工業能力。比如提純鈾235需要大量的電,需要大量的銅導線製作電磁鐵,按日本海軍在1942年底的估計將需要消耗日本年發電量的十分之一和銅產量的一半才能完成足夠鈾235的分離。

沒錯,日本在二戰期間也有自己的核計劃,圖為美軍士兵正在拆毀仁科芳雄的加速器。原子彈不是難在物理而是難在資源和技術。

總之製造原子彈的科學原理相對簡單,思路也是清晰的,對今天物理系的優秀學生來說完全沒有問題,但真要實施則要以國家整體的工業實力為基礎及大量工程技術人員的配合。


物理思維


可以很肯定的說,一定研製不出來,今天的物理系大學生或者研究生,乾脆去掉大學生,就全部用研究生也不行,並不是說現在的這些研究生不行,而是今天他們可以,但是和數十年前相比他們真的不行。


第一、學歷隨著時代的變遷和進步,已經今非昔比。

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社會上所有的人都會有這樣的認知,比如今年2018年理科一本線分數線為490多分,而且據說還是今年考題有些簡單所以在分數都高的同時,分數線也有所提高。這個分數線就能上一本,呵呵!!!!!!20年前這都是不可思議的事。不得不承認,今天的大學生正在走向普及,只要上高中,就一定能上大學這是肯定的,再不濟也能上個最普通的大專吧。

這也是很多人普遍認為的,80年代的高中生可以頂過90年代的大專生,90年代的大專生水平高於2000後的本科生,而2000年代的本科生水平強於今天的研究生,所以說今天的研究生和50年代的大學生相比真的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沒有任何可比性。


第二、今天的大學生沒有了那種愛國和奉獻精神。

五六十年代的那些科學家可以說他們有很多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生活,回到貧窮的祖國,在他們的心裡,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用盡自己的一生去為自己的祖國做貢獻。在他們看來,能夠為祖國盡一些力量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而今天,在整個社會都倡導“金錢至上、一切向錢看或者向權利看”,如此沒有那種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豪情和鬥志後,又怎能長期的低頭從事那些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有所收穫成績的科研項目。


第三、今天的大學生,習慣了高科技,一旦離開那些現有的諸類應用和軟件,恐怕就會不知道從何處下手。

五六十年代的老一輩科學家,他們依靠的是算盤、甚至是鉛筆一個一個數字加出來的,一個公式一個公式得出來的實驗數據。今天的大學生誰還有如此的本領或者能夠從零計算出登月的數據,冰雹認為不會再有。

綜合,今天的社會培養的是適合於當代工作的人才,他們中間未來也會出現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但是歷史時代不同,誰也無法用不同年代的事情去做另一個年代的事,你說呢?有不同觀點,評論區討論?!!!!


冰雹藍天


說真的如果說真的按照這種情況,派他們過去替五六十年代的我們的祖國去研究原子彈的話,我覺得不可能。

因為研究生和那個時代的大師相比還是有差距的,無論是在學術方面還是對於整個事業的熱愛方面。

中國只有一臺計算機,而且各個工程都需要這個計算機來計算數據,對於那個時代的科學家來說,要計算整個原子彈爆炸的過程,還有當量都需要靠算盤打,需要靠手來寫,這個過程前蘇聯與美國人在計算機的幫助下尚且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對於中國人來講,時間這短超乎了人們的想象。在國外,美利堅還有蘇維埃,都想著用核打擊來教你做人,對於中國來說此時此刻,他的科學家肩上的擔子這沉重讓人無法想象。

當時發射導彈的時候,很多導彈零件並不是去磨具裡面弄出來的,(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鋼鐵呀,或者塑料造的,他就是拿蘿蔔,這一系列便宜的東西雕出來的一個模型,由此可見,當時所面臨的情況是困難。無法想像。

中國是幸運的,因為中國擁有錢學森,鄧稼先等一系列在物理學,空氣動力學,核子動力學等方面有傑出建樹的大師存在,而且更加令人興奮的是,這些大師對於祖國有著無上的熱愛,不是大師,我們國家才能從無到有,建設出自己的核工業。

如果說真的按照問題主所提數,假設我們派出幾個研究生,去建設那個時代的核工業,真的就可能翻不過身了,也許時勢造英雄,是錢學森的那個疑問,照樣讓我們心頭感到一緊。

這幾年網絡上有一個奇怪的情況,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了沒有,大家總在那裡說劉禪不是一個傻子,甚至說這個人是聖明之君主,而且可以比肩三皇五帝,當然這只是一個誇張。

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大家說的理由就是劉善能夠守住蜀漢基業幾十年,這就是一個聖明君主做的事情嗎?

那我問你,劉備給劉禪創造這麼大的基業,難道就是為了讓他在手裡敗乾淨,劉禪是在蜀漢王朝這個皇帝位置上做了那麼多年,可是並不是他自己的主觀原因,就是因為這個人吃喝等死,等了幾十年沒有替自己父親去復仇,而是選擇龜縮一幫瑟瑟發抖,最後等著過來全盤接收,後一群人就說這個人就是一個聖明的君王啊。

如果說僅僅因為一開始實力上的差距,我們就放棄奮鬥,而是選擇自認自栽,奮鬥的意義何在?我們去做事情的意義何在?我們奮鬥,我們去創立一番家業,為的就是能夠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大的目標。

可是現在的人對於這種意識幾乎不存在,反正是條鹹魚在那待著就行了,何必去浪蕩犯賤呢?

說實話,我不明白這種意識為什麼會心情也不明白這種意識會支撐多久,也許在國與國之間對弈之中,這種意識或許會決定我們的命運。

不懂得拼搏,不懂得奮鬥,這正是我們一代人所欠缺的東西,也是把這批大學生扔到那個時代沒有辦法,有大作為的原因之一,也許將它們放在西北高原上看見導彈的殼子變形了,或者導彈的殼子沒有打磨光滑,他們都會覺得這個導彈不能發射,已經廢啦,這個實驗已經跟原先有那麼大出入,我為什麼還要實驗呢?我們跟美國差距這麼大,我們要為什麼要去跟美國,對拼的我們直接投降美國不就好了嗎?

不用覺得懷疑,思想的終端就是這樣。


漩渦鳴人yy


看很多人一臉崇拜的表情和對當代大學生的不屑我真是無語。

首先,你們崇拜的這些大師,兩彈元勳這已經是功成名就之後了,是他們的事業成就了他們,倘若回到他們的學生時代,你敢說他們就一定比現在的大學生強?

科學發現這個事就好比樹上摘果子,先到先得,後來的沒有了,所以不能因此就得出後來者水平就不如先到的,當代的物理學家不見得比愛因斯坦那幫人水平差,只是好果子都讓他們撿完了,後來者沒果子撿。所以個人水平固然重要,機遇更重要。

其次,他們當時對於核物理的知識掌握顯然是不及現在的核物理專業的學生了,不然過去這麼多年,知識沒一點進步,沒一點長進?

原子彈的原理現在的高中生都懂,聰明一些的初中都可能明白了,還有國內有核物理專業的都是頂尖高校,這些學生完全不輸當年那一批,而且現在的核物理專業的學生掌握的核彈的數據,資料比以前要充分的多,可能部分學生都以實習生的身份參與到了核彈的實驗和研發,所以他們掌握的東西是足夠的,而且連全國各地的核礦資源都一清二楚。美國的學生在自己家裡搞出了核反應堆就是一個例子。

讓現在這一批人回到建國初,理論知識不差,差的就是相關的製造工具和實驗數據,所以只要資源調配充足,按圖紙製造相關設備不出錯,實驗進度甚至可以加快。因為找礦加工離心機這些顯然可以大大縮短時間。

所以我的結論是:現在的學生回去造核彈難度並不大,甚至可以縮短試驗進程,更早的造出原子彈。


飛龍在天9783


開玩笑,當然不能了,因為他們根本就回不去嘛。原子彈原理很多對物理學有興趣的都知道,但製造卻需要一整套生產線,是一項龐大產業,涉及多種技術,需要各類專業人才共同配合完成。


現在回顧下當年參與原子彈設計的科學家,有鄧稼先、錢三強、王淦昌、彭桓武等為首的一大批原子能專家,後期發展到規模為幾千人的團隊。因為基礎設施的落後,在放射性物質的分裂濃縮製造過程、國家生產力也還比較弱物資難以供應,甚至連食物都難以保證,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中國核物理科學家們硬是造出了原子彈,還進一步在兩三年多後造出氫彈,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相關科學家應該被全中國人尊敬。

幾個大學生或許懂一些核物理知識,但涉及到原子彈核反應材料提取濃縮、爆轟序列、核點火部件就不是幾個人可以完成,需要統籌大量的、分類的專門人類進行,毛頭小子怕是難以勝任那樣的管理崗位。在這之前,還要經過大量實驗、模擬、演算,來獲得核裂變反應中的各項參數,只有徹底掌握後,才能夠著手製造。在那個年代,設備落後,只能靠著人多去共同完成這些分析任務。



再說說現代吧,學核物理的大概都知道原子彈的原理,但世界上又有幾個國家擁有核武?固然有核不擴散條約的限制,也還與原子彈製造整個產業關鍵設備等的缺乏有關,難以開展。


來看世界呀


肯定不能搞出來,現在的專業細分的很,而且很大部分的大學專業知識是以商業市場為導向的。

比如想國外的雙學位的,在我們大學到目前大部分人都很難理清什麼。比如大學選專業不喜歡了,咋搞,能有機會學其他的人很少。

另外學一溜四年大學時間,還有一部分人是在大學玩過來的,泡妞啊玩啊,什麼的,駕著豪車往學校一兜,比你什麼物理學天才學生還有面子。真正有科研氛圍的只有那麼幾個學府,能真正接觸真世界頂尖物理技術領域的也就那麼幾個學府的一部分物理領域的學生。

現在大學,學的東西比較偏市場化,社會上隔行如隔山,大學專業上也是隔個專業如隔山。

現代大學生研究原子彈基本不可能,除非一些變態學生,就像比爾蓋茨,他學的東西超過了學校教的東西,成就達到誇張的程度。(在這裡鄙視一下那些以比爾蓋茨為藉口不學習讀書的人,他們根本不知道比爾蓋茨的知識比學校老師多。)

還有一類人就是想錢學森那樣的研究生,但必須是研究原子彈研究生。前面說了現在專業分的很細,研究物理的未必能研究原子能。

需要這兩類大學生和研究生,而且還是需要一大批,而不僅僅是幾個,然後需要全國的支持,歷經巨大的試驗和研究,才有可能研究出原子彈,只是有可能!

原子彈真要幾個研究生大學生能搞的出來,別說是五六十年代了,就是現代也不行!

真有這麼容易研究原子彈,世界的物理學院就小心了,早就會有恐怖分子綁架幾個物理大學生和研究生去研究原子彈了。


真兄弟旗艦店


從第一枚原子彈製造出來到現在已經70多年,原子彈的製造方法早已不是機密,世界上除了少數袖珍國家以及一些財力及人力比較落後的國家,其他國家都有能力製造出原子彈。

原子彈的原理很簡單,將純度比較高的鈾235或鈈239堆積在一起,只要達到臨界質量或臨界體積,就能發生鏈式反應,這就是一枚原子彈。有一個故事講的就是有一位科學家看到兩塊高濃度的核燃料要撞在一起,如果撞在了一起就能超過臨界體積,那樣就會發生災難性的後果。危機關頭那位科學家衝上去用手分開了兩塊核燃料,他被稱為“用手掰開原子彈”的人。

製造原子彈最艱難的一步就是獲取高濃度的核燃料。鈾235在天然鈾中的含量不足1%,把鈾235從鈾中分離出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同位素的化學性質一樣,無法用化學的方法將鈾235和鈾238等分離開,只能用物理的方法分開。常用的方法就是根據鈾235和鈾238原子的質量不同,用離心機提純鈾235。上萬臺離心機連續運轉數年,就能生產出製造一枚原子彈所需的鈾235。離心機連續工作這麼久,對電力的消耗非常巨大,需要國家投入鉅額資金支持。

另一種常用的核燃料鈈239在自然界中幾乎不存在,它是在核電站中獲取的,快中子轟擊鈾238可以獲得鈈239。正是因為鈈239可以用來製造原子彈,國際上有組織專門監管核電站中得到的鈈239。

明白原子彈的原理後,再回到題主問的問題上。只要能給那些物理系的大學生或研究生足夠的資金及設備,製造出原子彈還是比較容易的事情。倘若一無所有,需要從尋找鈾礦、製造離心機開始,那就比較費時費力了。當時中國製造原子彈時幾乎就是從一無所有開始的,有國家的強大經濟做後盾,科技才能健康快速的發展。


刁博


但是那時的知識界限絕對沒現在的高,現在高中物理都學了核物理。以前的大學生除了出國留學回來的,國內學生根本不懂什麼是核物理,實話講當時錢學森回國,中國要搞火箭和原子彈,主持核武器和火箭研發工作的國家領導人張愛萍將軍都不知道什麼是導彈,最後把錢學森請去給一大批領導人講解什麼是導彈,講解導彈和原子彈的最簡單原理,國家領導人都不瞭解這東西更何況當時國內大學生更不可能知道這些知識,國內大學在這方面研究幾乎是一切空白,要不國家領導人還會叫錢學森給他們補課了,直接先找國內一個大學老師瞭解一下不就得了?可見當時國家在這方面都是白紙一張,懂點歷史就不會太高看以前大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了?如果論寫文章和背文言文可以說以前大學生丟現在大學生幾條街,如果論物理和化學知識現在的大學生遠高於以前。如果有錢學森和鄧稼先等一大批世界級的大師帶著他們一樣能搞出火箭和原子彈,可見核物理和火箭領域的大師對於一個國家能否搞出核彈和火箭是多重要的條件。主要條件而不是在於有沒有大學生和多少大學生的問題?光是大學生沒有大師是肯定樣搞不出來的。如果只有大師就是隻帶著一幫軍隊也是能搞出來的,只是搞得時間慢點,因為大師手把手教他們花的時間比學生要長。學生只是大師的助手,都是大師設計好了有一幫學生按大師要求去做事,學生才能慢慢了解和成長,幾乎不可能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