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刀给我”“不给”妈妈接下来做法略显智慧,但需要勇气

带孩子最费心了,谁带谁费心!耗时、耗财又耗力。

尤其是这个耗费体力,身体不好的人禁不起折腾。

比如老人,他们岁数大了,体力肯定比不上年轻人。要是一天到晚追着孩子跑,一刻也不消停,那还不累坏?

一位奶奶带孙女过程中,遇到一件棘手的事。这个事情不全是关于劳累,而是疲倦之余恰逢孩子玩“水果刀”!

“孩子,把刀给我”“不给”妈妈接下来做法略显智慧,但需要勇气

一起来看看奶奶经历了什么吧——

儿媳知道我身体不好,没安排我独自带娃的要务。她全职在家,做家务、照顾我、带孩子、做饭,掌管着全家的内勤,很辛苦。

所以,只要能帮忙,我都会量力而行,能干一点是一点。有时候她忙不过来,也会喊我帮忙。我坚信:在我的协助之下,或多或少她都会轻松些。

儿媳去洗手间洗澡,让我帮忙看着3岁的孙女。这孩子没个女孩子样儿,一点也不乖巧,跳上又跳下,翻箱倒柜,根本不听我的话。

“孩子,把刀给我”“不给”妈妈接下来做法略显智慧,但需要勇气

无奈,我寸步不离的紧跟着:她跳上桌子,我就在周围护着她;她钻到桌子底下,我就用手挡住棱角处,怕她起身时碰到头;她扔的地上到处是玩具,我就赶紧收拾,怕她滑倒……

一个小时过去,累得我腰酸背疼。我转身去阳台上,搬来一个带靠背的马扎凳,放到离孙女近的空地方坐下。

孙女背对着我,安静地玩“玩具”,有一分钟脚不离地了。“可算安生了!”我暗自窃喜。

“孩子,把刀给我”“不给”妈妈接下来做法略显智慧,但需要勇气

突然,一声铁制品碰撞的声音传入耳朵,听得像是刀具。赶紧起身去看。

我的妈呀!孙女拿着一把水果刀在玩,无论怎么哄,奶奶都要不过来……吓坏了,慌忙喊来孩子她妈妈来帮忙。

“孩子,把刀给我!”

“不给!”

儿媳试了几下都不行,孙女有点闹情绪了,拿着水果刀乱舞。这可怎么办呢?

接下来,儿媳的做法亮了,略显智慧。当然,我事后才知道怎么回事。

“孩子,把刀给我”“不给”妈妈接下来做法略显智慧,但需要勇气

只见她生气地冲进厨房,又拿出一把水果刀,张开双臂,伸的直直的……

“你要干嘛?我心脏不好,别吓唬我啊……这是真家伙,别玩刀光剑影,也不要同归于尽啊……”我几乎是带着哭腔恳求着她。

“妞妞,你看妈妈。来,跟我一起做:打开双臂,把胳膊伸长一点……好,真棒!”儿媳开始指挥孩子。

孙女模仿着儿媳的动作……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孩子,把刀给我”“不给”妈妈接下来做法略显智慧,但需要勇气

“看好了,松手,迅速撤退!”儿媳手里的刀子掉地上,清脆的响声回荡在耳边。

接下来,一模一样的动作被孙女演绎了一遍。

孩子跑得远远的,儿媳飞快捡起地上两把水果刀,放到厨房里高的地方。

“孩子,把刀给我”“不给”妈妈接下来做法略显智慧,但需要勇气

原来,奶奶切完苹果后,忘了收好刀具,就被调皮捣蛋的孙女拿到手了。

像刚才这一幕,一个个像个侠女似的,奶奶哪会啊!弄不好就让孩子划伤手了,一见到血,说不定老人血压就飙升……

相对而言,妈妈靠智慧取胜,但需要勇气,不然一旦紧张起来,就容易伤到自己。

孩子在家里玩,那么多玩具,可他们偏偏对刀具感兴趣,其中的原因,可能你没有想到。

“孩子,把刀给我”“不给”妈妈接下来做法略显智慧,但需要勇气

孩子喜欢玩水果刀的原因

  • 孩子好奇心强,平时越是禁止不让碰的东西,他们越想探个究竟。
  • 妈妈刀工好,“咔咔咔”的切菜声,快、准、狠,孩子还以为是好玩的游戏呢。
  • 孩子看着果皮被削下来,水果被切好,认为“水果刀”很神奇,也想试一下。

感兴趣可以,但是刀具毕竟是利器,不能让孩子拿在手里自己研究。可有的孩子执意要玩水果刀,不用担心,这时候不妨试试下面三种做法。

“孩子,把刀给我”“不给”妈妈接下来做法略显智慧,但需要勇气

如何杜绝孩子玩水果刀?

第一、削皮过程,让孩子观察。

一般情况下,家长都不让孩子进厨房。其实,家长不妨让孩子看着你削皮,还可以跟他讲其中的技巧。但是要注意,让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观察。

第二、用完刀具,及时收好。

年轻的父母不容易忘记,但是年迈的老人难免会出错。所以,儿媳要多去厨房检查,看有没有裸露的刀具,然后赶紧收好。再或者,主动承担削皮、切水果的任务,别让老人动手。

“孩子,把刀给我”“不给”妈妈接下来做法略显智慧,但需要勇气

第三、跟孩子索要刀具过程,多动脑,少“暴力”。

厨房的刀具如果不小心被孩子拿到手,记住不要使用“暴力”,硬夺硬抢,这样容易激怒孩子,怕他们失手划伤自己。不妨借鉴一下案例中儿媳的智慧。

当然,并不是说一味模仿儿媳的做法,而是动脑子,想方设法创造一种愉悦的氛围,让孩子开开心心的主动上交最好了。

孩子一路成长,父母一路修行。

关注 ,同行山重水复育儿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