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上世紀流行的嬰兒籠,把孩子放在窗戶附近,是如今難以想象的

在中國古代,因為平民階級的生活水平限制,多數平民家庭條件並不好,能吃飽穿暖活已經是一種幸福生活,達到這種生活一般都是中農以上,因此多數人都在溫飽線下,因此孩子們都很早熟,也很懂事會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幫父母減輕負擔。

國外上世紀流行的嬰兒籠,把孩子放在窗戶附近,是如今難以想象的

那麼再對比如今,新中國成立後孩子們的生活水平,吃穿不愁只是基本條件,更多的是孩子是父母的小“祖宗”,打不得罵不得,還要有好吃的好玩的,稍微有些不如意便大哭,家長們卻捨不得嚴厲不起來,把孩子寵溺成小皇帝,但家長們沒想過的是,這成了變相縱容,讓孩子長大後軟弱膽小,且身體嬌弱,而幫兇卻洽洽是父母自己。

因此如今我國也漸漸發現這些問題,社會各界都在呼籲,必須對孩子們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然而這種問題,在很早以前便被它國考慮到,早在上世紀初,對於增強孩子們的長成,各方面問題都有研究,並且付諸行動,其中有一項發明,讓人們驚訝,它是一項產品名叫嬰兒籠。

國外上世紀流行的嬰兒籠,把孩子放在窗戶附近,是如今難以想象的

大家是不是對嬰兒籠非常陌生,也非常好奇是什麼東西,雖它的確類似籠子,卻不是把嬰兒直接放進籠子這麼簡單,因為單單放進籠子裡並沒有什麼意義,例如把孩子關在房子裡,雖然安全性提高了,時間久了接觸不到新事物,會對外界失去危機感,也會對外界產生陌生感。

而這種外國發明的嬰兒籠,是可以懸掛在窗外的籠子,五面的網格子較為密集,只有一面是打開的,在1922年,艾瑪裡德,設計了嬰兒籠,並獲得了專利,主張的是在擁擠的城市,呼吸擁擠的城市,這是嬰兒籠其中一個作用,就像1894年,一位著名兒科醫生,出版的《嬰兒的照顧與餵養》,詳細描述撫養嬰兒各方面問題,其中有一段:“在撫養兒童時,在健康與成長上,新鮮的空氣與血液的淨化,就和適當的食物一樣重要。”不難理解,飲食適當了,身體吸收提高了,身體也會向好的方面發展。

國外上世紀流行的嬰兒籠,把孩子放在窗戶附近,是如今難以想象的

而嬰兒籠除了呼吸新鮮的空氣,還有一項作用,就是通過這樣的過程逐步鍛鍊,讓嬰兒的免疫力更強,因為當時英國與美國,有一種叫結核病的疾病,其發病率非常高,而且這種病非常致命,人們認為,在嬰兒籠這種環境下,並置於比較寒冷的溫度中,能給予他們一定的免疫力,提高免疫力更能抵抗疾病的侵襲,並建議將籠子適當的放在窗戶附近。

而這嬰兒籠的雛形是,美國一位女士,埃莉諾羅斯福,當時她對撫養嬰兒一竅不通,買了一個籠子,便把女兒安娜掛在窗戶外睡覺,後讓鄰居發現並向當地報案,卻成了嬰兒籠的雛形,因為這事件發生後,讓艾瑪裡德,發現了這種作為的好處,便發明了更安全便捷的嬰兒籠,然後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流行起來,也確實讓那一代的嬰兒免疫力更強,長大後更堅韌。

國外上世紀流行的嬰兒籠,把孩子放在窗戶附近,是如今難以想象的

但嬰兒籠鼎盛了一段時間後,不知為何卻突然消失,筆者並未查找到消失的原因,但考慮到我國上世紀後期,孩子們日益增長的安全問題等等,就不一一述說了,也許國外也因此讓嬰兒籠消失的原因,如今嬰兒籠已經完全沒有蹤跡了,並且如今孩子這麼皮,家長們也未必敢,把孩子放在窗戶附近,對如今的家長來說是難以想象的,你們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