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拳击教学#课程理论篇(二):拳击防守战术组成及运用

防守战术是指在拳击比赛中为了更有效地阻扰、防御和防守对手进攻而组织实施的战术。拳击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是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一种新的进攻战术的出现,必然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在研究其本质的同时,相应的技术和防守战术也迎刃而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矛盾的激化程度与平缓直接导致了防守战术的发展与创新。拳击防守战术是拳击战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战术有抱头防守战术、贴靠防守战术、距离防守战术、消极防守战术、保点防守战术和先防后攻战术等(图3-3)。

BF#拳击教学#课程理论篇(二):拳击防守战术组成及运用

防守战术组成


(一)抱头防守战术概念及运用特征

抱头防守技术是拳击运动员两臂高抬至头的前上方,利用臂型和微微收缩的躯干形成的框架,起到拳击防守的技术。顾名思义,拳击抱头防守战术就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利用抱头防守技术达到不失点效果的战术,是新兴的防守战术体系中的成员之一。其主要特征如下。

(1)防守意识强,头部深深埋在两手臂之间,几乎不给对手暴露空挡。

(2)守株待兔、以逸待劳。利用闪躲、手臂的格挡进行防守对手的进攻,择时打出反击拳,以防守为主,该类运动员的比赛场景很沉闷。

(二)贴靠防守战术概念及运用特征

贴靠防守战术是指拳击比赛中运动员利用身体主动贴靠对手,达到破坏对手进攻距离、节奏、妨碍技术动作的使用和拖延比赛时间的目的的防守战术。贴靠战术是智慧型运动员比赛中拖延时间,阻碍对手正常技战术发挥,多为进攻打法型运动员使用,进攻后马上贴靠,不给对手反击机会,是很好利用规则的一种战术。其主要特征如下。

(1)进攻后主动用上体贴靠对手,手臂在不接触的情况下环抱住对手手臂,不给反击距离,动作幅度不太大,介于犯规与不犯规动作之间,充分利用规则。

(2)在被动防守时主动贴靠对手,从中获得调整和破坏对手进攻节奏的目的。

(三)距离防守战术概念及运用特征

距离防守战术是指拳击运动员利用步子的移动始终保持与对手一定的距离,用来防守对手突然起动进攻的战术,该类战术往往被步子移动灵活、距离感好的远距离打法型运动员采用,在战术合理的情况下防守效果明显:一是起到防守功效的同时,扼制了对手的进攻;二是不给对手进攻的距离,失去进攻取胜的信心和战术。是防守体系中重要的战术之一。其主要特征如下。

(1)你进我退。对手进攻时,迅速移动到自己的攻防距离,避免与对手交手。

(2)能退能进。通过反复地与对手在距离上周旋后,更加利于反击机会的把握。

(四)消极防守战术概念及运用特征

BF#拳击教学#课程理论篇(二):拳击防守战术组成及运用


消极防守战术是指拳击比赛中运动员为了摆脱突发情况、拖延比赛时间或失去比赛取胜信心后,故意表现出来的不进攻、不抵抗的情况,来达到让裁判员告诫或警告的目的的战术。该战术的运用局限性很大,灵活运用时同样会有很好的战术效果。其主要特征如下。

(1)醉翁之意不在酒。针对不利自己的情况发生,及时利用规则来保护自己,反应意识强,头脑灵活。

(2)好汉不吃眼前亏。一旦出现实力悬殊或受伤情况,避免不必要的打击,而在特定不允许的情况下的选择。

(3)择机使用,发生频率低。

(五)保点防守战术概念及运用特征


BF#拳击教学#课程理论篇(二):拳击防守战术组成及运用


保点防守战术是指拳击比赛中当运动员点数领先于对手时为了想把比赛战果保持到比赛结束而采用的保守防守打法的战术。其主要特征如下。

(1)进攻明显减弱,以距离防守和抱头防守为主要的防守手段,由进攻转变为防守。

(2)以拖延时间和阻扰对手进攻及节奏为目的,各种手段不断出现,如以佯攻为假象来欺骗对手等。

(六)先防后攻战术概念及运用特征

BF#拳击教学#课程理论篇(二):拳击防守战术组成及运用


先防后攻战术也称为打防攻,是典型的欲擒故纵的战术打法,在比赛中避开对手强劲的进攻,先诱敌深入,待对手体力、技术、步法等都相应进入消退期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术。其主要特征如下。

(1)形式上表现出积极应战的态势,实质上是以防守为目的,敌退我追,不给对手喘息机会。

(2)借用步子移动、身体的各种闪躲以及轻拳的不断佯攻,待体能消耗过多时迅速发起反击,是以智慧取胜的典型战术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