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恢复85家门店营业首日,难抵“大流行”重挫股价

海底捞恢复85家门店营业首日,难抵“大流行”重挫股价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暌违月余,敬问君安。

3月11日15点21分,海底捞(06862-HK)的官方微博久违的以“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样喜庆的标题发布公告,自3月12日起,海底捞在15个城市的85家门店将恢复营业,并提供堂食服务。

海底捞——这家国内火锅行业的餐饮连锁龙头在1月26日宣布暂停中国大陆地区门店营业,至今已熬过46个日夜。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下,这不得已的停业措施不仅保住了食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也保住海底捞品牌的安全。此次海底捞宣布恢复部分门店堂食服务宣布了国内疫情控制的好转,这是国内连锁餐饮行业复苏的第一枪吗?

海底捞首批恢复门店营业的85家门店主要分布于二线及以下城市,包括杭州、南京、成都、青岛、厦门、海口、佛山、呼和浩特、江门、茂名、三亚、台州、湛江、西宁、诸暨。然而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却在首批复业名单之中。

海底捞食客老饕拥趸众多,在这则恢复营业微博的网友回复中,欢呼声到没有多少,更多的是未开业城市食客们的抱怨。

“上海跪求营业”

“能宠爱一下西安的吗?”

“苏州苏州怎么没有?”


海底捞恢复85家门店营业首日,难抵“大流行”重挫股价


虽然食客们对海底捞门店的全面恢复营业翘首以盼,但资本市场中却又是另一番光景。3月12日,在全球股市大暴跌的背景下,截至午间下午13时47分,恒指下跌约3.6%,海底捞难抵逆流,跌幅达6.5%。其他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内地餐饮股也都未能幸免,九毛九跌(09922-HK)3.4%、呷浦呷浦(00520-HK)跌5.4%,仅有味千(中国)(00538-HK)微涨1%。

那么海底捞此次恢复二线及以下城市部分门店营业对公司自身会造成多大影响呢?

截至2019年6月30日,海底捞正在全球拥有593家餐厅的,其中大陆地区拥有550家。此次首批恢复营业的85家门店约占全球门店数量的14.3%,及大陆地区门店15.5%。首批恢复营业的门店的数量占比仍然较低,加上目前疫情在国内严格的控制措施下有所好转,但尚未到放松时刻,食客心中仍有忌惮,预计恢复客流量也将是缓慢且长期的过程。

从海底捞不同地区门店的收入特征来看,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餐厅经营总收入113.81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其中一线城市餐厅收入28.65亿元,占比为25.2%;二线城市收入50.24亿元,占比44.1%;三线及以下城市收入25.32亿元,占比22.2%。

一线城市由于人口密集,面临着更大的防疫工作挑战,所以海底捞首批恢复营业城市中未有北上广深,不过从公司的收入占比来看,二线及以下城市在2019年上半年贡献了66.3%的餐厅营业收入。

尽管城市有不同的划线标准,但是不同线级城市的平均翻台率却差别不大。在2019年上半年,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平均翻台率分别是5.1、5.3、5.1,整体十分接近。

再从顾客人均消费水平来看,一线城市人均消费110.0元;二线城市人均消费98.4元;三线及以下城市人均消费94.8元。一线城市人均消费较二线城市高出11.8%,较三线及以下城市高出16.0%。虽然一线城市人均消费高出二线及以下城市消费水平,但是考虑到不同线级城市的租金、人工等费用水平的差距。一线城市门店的盈利水平相较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未必有显著优势。

综合来看,如果海底捞恢复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的营业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逐渐展开,这将帮助海底捞收入的恢复,同时提振食客和社会信心。而在疫情已经被WHO定义为“大流行”的当下,信心比什么都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