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樹投資平臺是何方神聖?


據中金在線報道,根據全國工商登記信息顯示,梧桐樹投資平臺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4年11月5日,註冊資本為1億元,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全額出資的子公司。梧桐樹投資平臺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範圍包括了境內外項目、股權、債權、基金、貸款投資;資產受託管理、投資管理。法定代表人為何建雄。

公開資料顯示,何建雄曾任央行國際司司長、中國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等職。這或意味著,外匯局已通過旗下公司悄然啟動了A股投資,而其也成為繼證金公司、匯金資管後的又一國家層面的A股投資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應該是國家外匯局旗下投資公司首次成為A股上市公司股東。目前中國國有金融機構主要由中央匯金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財政部持股,包括中國證金股份有限公司在去年救市期間買入的銀行股也轉讓給了中央匯金公司,中央匯金還特意成立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有這一部分股權。

至於國家外匯局,作為經營中國超過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機構,此前主要在國外進行投資。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報,旗下擁有華新公司、華安公司、華歐公司、華美公司等4家投資公司,它們均是國家外匯局下屬的中央外匯業務中心(儲備管理司)的駐外機構。而在這幾年,中國外匯儲備經營方式也在改變,包括入股絲路基金,開展外匯儲備委託貸款等。

此次外匯局旗下投資平臺現身A股,對於內地的投資者來說絕對是一件新鮮事。分析人士認為,A股市場已經逐步長大,不再僅僅是一個解決企業融資的場所,而更逐漸成為一個財富管理的場所。再比如未來社保等各路機構也會追加投資,資本市場中長期的戰略地位只會上升,不會下降。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外管局的這一投資平臺設立於國家級“絲路基金”設立前夕,而在絲路基金成立時,具有外管局背景的梧桐樹平臺與國開金融、賽里斯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進出口銀行同時成為絲路基金的發起人,前三家單位分別代表外管局、國開行和中投公司。

外匯局還曾通過梧桐樹平臺完成對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480億美元和450億美元的注資工作,以保證兩家政策性銀行順利完成改革方案要求的資本金補充工作。“之前都是大手筆投資,這麼看投資A股也可能不是一時起意,而是經過了嚴格的調查研究的。”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銀金融分析師認為。“不排除它繼續舉牌其他A股公司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梧桐樹平臺或亦可能成為繼證金公司、匯金資管後,又一國家隊的A股持股平臺。在去年A股震盪期間,證金公司為預防系統性風險暴露,一度募資入市啟動調控干預;而在去年底,證金公司將其持有的部分股票轉讓給匯金旗下子公司“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匯金資管)”,對“國家隊”的持倉進行管理。

而與梧桐樹平臺所入主的銀行股類似,匯金資管所持有的也大多為市淨率較低的金融股,例如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新華保險等藍籌股都被匯金資管所持有。彼時曾有分析人士指出,匯金資管的存在或意味著大陸版“盈富基金”的雛形,正在漸漸明朗。

“匯金轉讓股災中受讓的證金持股,‘大陸版盈富基金’想象空間開啟,不必再焦慮證金拋壓。”國金證券首席分析師馬鯤鵬表示,“我們預計,匯金資管將極有可能成為未來大陸版盈富基金,承接證金公司在股災期間買入的股票,以此為基礎資產設立ETF,從而實現這部分股份的逐步、間接‘回售’市場。”

而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梧桐樹平臺目前的“A股動作”主要以銀行股為主,或仍然與在外匯儲備管理過程中堅持穩健、長期投資的管理思路不無關聯。

“外儲的投資通常也要實現保值增值,風險策略相對穩健,所以選擇銀行股是正確的思路。”一位接近監管層的券商人士分析稱,“這個和當時的證金、匯金也是一個思路,銀行等藍籌股的估值比較低,投資價值是客觀存在的。”

但另一方面,具有外管局背景的梧桐樹平臺出現在前十大股東名錄中,其究竟是在以自有資金增持A股,還是作為受託管理人的身份代為入場,尚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