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调查:Magic Leap寻求100亿美元出售,AR行业何去何从

自从去年被曝出将专利质押给摩根大通之后,外界就对这家AR独角兽纷纷猜疑。即便后者表示,E轮融资即将完成,但其面临的资金、市场等压力已然上升到新高度。

100亿美元出售,对Facebook、强生有意向

根据彭博知情人士表示:融资近26亿美元的AR独角兽Magic Leap,正面临出售公司的抉择。

同时透露:Magic Leap正与一名顾问进行合作,重新进行战略规划,而规划包括: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或在公司正式IPO之前出售大量股份。一旦选择出售,Magic Leap将获得超过100亿美元的现金。

不过,这些消息仅仅是知情人士个人描述,并且暂未透露姓名,因此该消息真实度仍待确认。

深度调查:Magic Leap寻求100亿美元出售,AR行业何去何从

Magic Leap 1企业套件

近些年,科技巨头们在AR方向上都在加大研发投入,包括Facebook、微软、谷歌等,并且AR技术在医疗以及其它行业应用中已经逐渐体现出价值。而目前,Magic Leap最大的两个股东是Alphabet、阿里巴巴。

消息人士表示:Magic Leap还在尝试和Facebook、强生等大型公司进行洽谈,但与Facebook至今尚未进行正式谈判。

目前,Facebook目前重点放在其VR一体机Oculus Quest业务上,一方面是新冠肺炎导致设备生产制造滞后,带来的缺货压力,另一方面目前VR设备的关税也面临上涨。种种因素来看,Facebook对于收购Magic Leap似乎并不感兴趣。

与此同时,面向消费级的AR眼镜市场至今仍未见起色,远远慢于Magic Leap的预期。而在去年Magic Leap One创意者版重新更名Magic Leap 1,并推出企业版套件后,意味着Magic Leap已经将当前重点放在企业级应用市场。

彭博表示:Magic Leap、Facebook、强生纷纷拒绝回应此消息。

融资之路坎坷,E轮融资并未正式公布

最近半年以来,Magic Leap就接连遭遇负面消息。

2019年11月12日,Magic Leap与摩根大通签署“专利抵押”协议被网友曝光,并且正在进行E轮融资。当时,Magic Leap回应E轮融资即将完成,并且正在打造第二代设备。

2019年11月18日,Business Insider曝光Magic Leap内部邮件,显示E轮融资已获得5亿美元融资,2名高管即将离职。

2019年12月7日,外媒The Information爆出Magic Leap One前6个月销量仅6000台,董事席位发生变化,公司裁员等消息。

2019年12月11日,Magic Leap One正式更名Magic Leap 1​,并推出企业套件和管理平台,大举进军B端应用市场。

2020年2月14日,Magic Leap CEO Rony Abovitz向外媒Mogura VR表示:传闻销量数据不准确,并在进行Magic Leap 2开发工作。

深度调查:Magic Leap寻求100亿美元出售,AR行业何去何从

Magic Leap CEO Rony Abovitz

毫无疑问,这家已融资26亿美元的AR行业独角兽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截至目前我们仍未获得Magic Leap E轮融资正式公布的消息。

警醒与反思,AR行业何去何从

当然,Magic Leap作为当下AR独角兽,它的一举一动也自然牵动着整个行业。为此,我们采访了国内AR领域代表性的几家公司,​看看他们如何看待此事件,又如何看待AR行业发展本身。​

Rokid CEO 祝铭明向青亭网表示:AR行业还需要先将落地场景养起来,我一直希望早期行业里的玩家都能探索出自己特色的路,任何人出现问题对我们都是值得反思的。

​谈及Magic Leap公司,AR产业资深从业者王鹏表示:1,AR产品也一定需要尊重客观市场,Magic Leap产品to VC,博人眼球做营销痕迹较重,没有结合客户实际应用场景,不是市场导向而是闭门造车的产品;2,营销需适度,吹牛20%就差不多了,吹得过头而且持续不断的吹,一旦出问题,不仅会被打脸,也会失去信誉,让客户投资人失望;3,玩生态玩平台,需要投入巨量的资金,这不是一个创业公司哪怕是手握巨额资金的Magic Leap能玩得起的,而是苹果(ARKit),Facebook(Oculus)这种巨头的打法,创业公司应该避免错进这种巨头的战场,而是寻找细分领域里属于自己的客户;4,创业公司的管理很重要,据悉Magic Leap核心成员最开始就跟公司打官司,再加上异地办公是极其影响效率的;5,ODG,Daqri乃至Magic Leap出问题,

并不能证明AR行业走下坡路。只能说明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即公司的本质还是要做好产品,服务好客户,回归商业客观地看,这两年从光学方案,落地场景,实际产品和出货量来看,行业都是在逐渐进步的。

关于本次传闻的100亿美元估值,王鹏还讲到:Magic Leap这个品牌现在看来价值一般,那么收购进去核心价值可能就是专利和技术人员,但这些值不值100亿美元,是要打个问号的(那些技术在Facebook、苹果、微软内部估计都有)。Facebook当时收购冉冉升起的Oculus,总体加起来不过20多亿美元;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也仅125亿美元,而Magic Leap又如何跟摩托罗拉对比,我认为这个价格谁也不会出手。

0galsses CEO 苏波表示:Magic Leap作为AR行业明星创业公司,也可以说是领头羊,寻求出售显然是放出两个信息,公司自我造血能力出了问题和准备及时止损套现离场。

做企业有句话叫,要把企业当孩子养,当猪卖。能卖给巨头继续让这个孩子成长同时又可以套现离场这也是创业公司一种不错的结局。当然最好的结局是能够独立IPO上市。在公司还没有颓势的时候看到未来的风险,比如自我造血的能力、研发、市场运营等,而断然决定寻求买家,这样的例子在国内有对比案例,就是摩拜和ofo,前者早一年以三十多亿美金出售,而后者犹犹豫豫完美把自己和所有投资人砸在了创始人的手里。​

苏波还认为:1,这将开启AR创业公司出售、被收购的元年,更近一步印证了大者恒大这一在信息化时代巨头们的发展逻辑;2,最近5年内AR创业公司一定都会慢慢聚焦,结合自己的特点和资源找准定位,而不是去从研发到市场全面铺开,聚焦再聚焦垂直在垂直。

亮亮视野CEO 吴斐向青亭网表示:我非常希望该事件能给AR行业甚至科技创业领域足够警示,那就是永远都要遵循技术和产品变革的客观规律,守拙才有机会出奇。一个产品从酝酿出生到成熟落地必须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但是媒体、资本市场都认为不够性感,所以不少公司放弃或不重视辛苦又漫长技术和产品投入,花巨资做视频、酷炫的demo、展会、漫天的PR,忽悠大家AR消费者时代马上到了,这是有一定的欺骗性质,或者说连自己也都被骗相信了。Magic Leap走了,他的学徒们还在跟进。

AR并不是一项技术、一个产品,它代表的是一类新的交互方式。这类交互的本质是人通过数据与世界交互沟通的手段,它的每一次效率的大幅提升都伴随着一次重大技术变革,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都是如此。吴斐讲道:AR交互变革不可能孤立发展,需要整个产业发展的推动,包含视觉、语音和传感器输入、光学、声音等,需要每一个产业链每个环节的高度协同,同时需要通过后台服务实现真正的交互,比如视频、视觉、云存储与计算等。这方面,

Magic Leap过于贪大,芯片、光学、产品、前端、内容、后台同时展开,寄以一己之力撼动整个行业,正应了道德经的那句话“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谈及产品本身,吴斐认为:技术产品必须以商业验证为准绳。任何技术都不值得被低估与神话,所有的技术发展最终都要回答终极问题,如何为人所用。这对于AR从业者来讲,就必须做到“知行合一”。华为有一个口号叫做“沿途下蛋”,非常有道理,每一个阶段,产品都要将现有产业链最好的技术整合后找到合适的商业落地场景。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技术发展方向必须以商业验证为衡量,切忌“站在岸上学游泳”太久。很显然,Magic Leap关门研究太久,等产品拿出来的时候,世上已千年,早都跟不上变化了。

最后,吴斐总结到:曾经很长一段时间,Magic Leap是业内不可一世的神话,他的投资者名单不乏业界顶尖机构,以至于直到今天都没有人敢于挑战,依然相信“肯定有什么杀手锏”,我为此感到难过。但我也很欣喜的了解到,很多低调、务实的机构已经系统性的、成规模的在AR产业上下游深度布局,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开始“从小事做起”不再浮躁,时间会给这样的公司最好的回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bloombe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