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調研組赴普洱市思茅區調研時提出:要改變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的習慣

3月9日,記者跟隨省政協調研組走進普洱市思茅區普洱茶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動物馴養觀賞點時,只見梅花鹿在奔跑、赤麂在地上徜徉、白鷳在樹上悠閒地扇著翅膀。看到遊客靠近,這些動物時不時有些驚慌失措,但總體還是習慣了與遊客的近距離接觸。

省政協調研組赴普洱市思茅區調研時提出:要改變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的習慣

省政協調研組赴普洱市思茅區調研時提出:要改變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的習慣

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景區鹿群存欄42頭,其中梅花鹿28頭,馬鹿14頭,預計今年可以擴大到60頭左右;赤麂存欄11頭,預計2020年種群擴大到20頭左右;白鷳存欄78只,預計2020年種群擴大到150只左右。

“一直以來我們都嚴格動物防疫措施,尤其是疫情發生後,力度更大了,就是要確保安全。”公司負責人說,已經加強了對動物的觀察,主要是杜絕遊客直接接觸,禁止遊客餵食及近距離拍照。

省政協調研組赴普洱市思茅區調研時提出:要改變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的習慣

邊看邊聽後,調研組指出,野生動物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對於人來講,應該與野生動物保持一定的距離也是對人類自身的保護,要避免跟野生動物“親密接觸”。因為部分野生動物是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的宿主,如果人類違背自然規律,把野生動物用於娛樂、當作寵物、用於藥物,就可能增加這些病毒、細菌和寄生蟲向人類傳播擴散的風險,並可能危及人類健康。有些病毒甚至對於人類是致命的,因此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記者在現場看到,受疫情影響,作為當地較為有名的景區,遊客稀少,旅遊業仍處於停頓狀態。

本次由省政協副主席何波帶隊,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有關委員、專家組成的調研組趕赴普洱市開展“禁止非法野生動物及其製品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的調研,是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後,在省政協領導的高度重視下,省政協人資環委先後兩次邀請省林草局、省市場監管局和省森林公安局等對口部門、省政協委員、專家就雲南野生動保護管理、資源現狀、地位作用和濫食情況以及新冠肺炎感染疫情發生後雲南野生動物疫病防控情況等召開座談會,聽取和吸納省政協委員及專家的意見建議,同時商請昆明和普洱市等8個邊境州市政協協助開展調研,並在雲南政協委員履職APP平臺同步開展網絡議政。目的就是把雲南的相關情況搞清楚,找準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具體建議和意見,為省政協即將召開的對口協商會和全國政協的雙週協商會提供詳實的第一手資料,為下一步如何更加科學規範我省的陸生野生動物馴養提供依據和參考。

當天,調研組還調研了思茅區五一集貿市場的防疫和活禽交易情況。

普洱市政協主席魏藝紅、省政協人資環委主任冷華等參加調研。


本報記者  賈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