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蟲害防治,選擇正確的藥劑和用藥時間,讓防治工作事半功倍

在蔬菜的栽培過程中,要儘可能選用綠色防控手段對病蟲害進行防控,但當綠色防控手段不起作用的時候,應用化學藥劑防治就成了減少損失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在使用農藥進行防治病蟲害時,要遵循合理地施用農藥,在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時,還要考慮農藥殘留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以達到安全、經濟、有效的目的。而選擇正確的藥劑和恰當的施藥時間,是實現這一目標所要考慮的兩個重要因素,而且會讓病蟲害防治工作事半功倍。

蔬菜病蟲害防治,選擇正確的藥劑和用藥時間,讓防治工作事半功倍

一、正確選擇藥劑

防治病蟲害就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只有診斷出病因,“對症下藥、辨證施治”,才能做到“藥到病除”。蔬菜病蟲害的種類很多,且其危害症狀、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發生特點等差異很大。市面上在售的農藥種類很多,對病蟲害的針對點也不同,因此,在選擇時要針對防治的對象,選擇恰當的農藥進行防治,以免誤用,造成藥害;並儘可能選用對天敵殺傷作用小的品種。

只有弄清了病蟲害種類及其生育期、形態特徵、危害特點、發生密度、天敵存量、抗性特點、防治指標等,才能有選擇地使用有效農藥種類及品種,達到控制危害的目的。無論哪一種病蟲害都應該根據其種類及當時的發生環境選擇用藥。

蔬菜病蟲害防治,選擇正確的藥劑和用藥時間,讓防治工作事半功倍

1、根據不同病害種類選擇用藥

由於不同病害侵染循環、致病特點不同,因而選擇的防治方法、施藥的時期和選擇的殺菌劑品種也不同。 一些可通過種子或種薯傳染的病害,如馬鈴薯環腐病,在收穫時種薯帶病,成為第二年的主要初侵染來源。因此,要選擇適於種子處理的殺菌劑品種,採用浸種或者拌種的方法進行防治,殺滅種子或種薯所帶的病菌,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而對於一些藉助氣流傳播的病害如黃瓜霜黴病、蔬菜白粉病、鏽病等,其初侵染主要是靠越冬或越夏的孢子藉助季風來完成的。對於這類病害如採用種子處理的方法,對中後期發病植株則毫無作用。因而只有根據田間實際發病情況,選用保護性或治療生殺菌劑進行田間噴灑,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另外,對於一些由傳毒媒介昆蟲所傳播的病毒病,如煙粉蝨傳播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選用適宜的殺蟲劑消滅傳毒害蟲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而如果只選用殺菌劑進行防治,則達不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也可以根據病原菌類別來選用不同的殺菌劑,如霜黴病、晚疫病等,選用乙膦鋁、甲霜靈、霜黴威鹽酸鹽等殺菌劑,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又如白粉病、鏽病等應選擇三唑酮、烯唑醇等三唑類殺菌劑,方能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如果上述兩類藥劑顛倒使用則達不到防治效果。

因此,對於蔬菜病害的防治,更應根據種類的不同而選擇對症藥劑。

蔬菜病蟲害防治,選擇正確的藥劑和用藥時間,讓防治工作事半功倍

2、根據不同害蟲種類選擇用藥

不同類型的害蟲只能用相應的藥劑來防治。 每一種藥劑都有一定的使用範圍,就是一些廣譜性的農藥,也不是所有蟲害都能防治。

菜青蟲、小菜蛾、甜菜夜蛾、蝗蟲等咀嚼式口器的害蟲,主要是取食蔬菜的葉子,如果使用以胃毒作用為主的藥劑去防治,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其原因在於胃毒殺蟲劑最適用於咀嚼式口器害蟲,殺蟲劑同食物由消化道進入害蟲的血液,最終擴散至神經靶標,而導致害蟲中毒死亡。

蚜蟲、蟎蟲、葉蟬、飛蝨、蝽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蟲通常是取食植物的汁液而造成危害,對於這類害蟲如使用以胃毒作用為主的農藥,則防效一般很差,若使用以內吸作用為主的殺蟲劑,則效果較好。因為內吸性殺蟲劑可以被植物吸收,並在植物體中輸導、擴散和存留,有的品種還可通過植物或昆蟲的生理生化作用而代謝為更高效的殺蟲劑。 如樂果在昆蟲體能氧化成活性更高的氧樂果。當害蟲吸食了這些帶藥的植物汁液之後,藥劑便進入害蟲的消化道,直接穿透腸壁進人血液,到達神經靶標緻害蟲死亡。

所以,在防治害蟲時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根據害蟲的口器以及取食特點來選擇用藥。但是有些農藥品種如選擇性殺蚜劑抗蚜威,是一種以觸殺作用為主兼有燻蒸作用和滲透作用的殺蟲劑品種,它雖無內吸功能,但對菜蚜、豆蚜的防治效果卻很好,而對棉蚜效果極差。這個問題說明了同是一種農藥對同一類害蟲中的不同種群也會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因此,在選擇農藥品種時要根據害蟲種類去選擇,當防治對象屬於同一類而不是同種時,應先做試驗,然後再大面積使用。

蔬菜病蟲害防治,選擇正確的藥劑和用藥時間,讓防治工作事半功倍

二、選擇正確的用藥時間

適時用藥是合理用藥的關鍵。 根據蔬菜病、蟲的不同種類,首先選擇適用農藥品種,然後考慮最適用藥時期。 蔬菜病蟲害的防治適期一般是指病蟲害在整個生育期中最薄弱和對農藥最敏感的時期,因此選擇施藥時間應當考慮防治對象的生物學特性及發生規律、病害的侵染過程與循環、蔬菜耐藥期、環境條件和農藥種類,做到在正確的時間施用農藥。同時,在用藥時要注意天敵對農藥的敏感期。

選擇正確的用藥時間進行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前各地區針對不同的病蟲害都有防治標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防治指標。只有在達到防治指標的田塊才應該施藥防治,在沒有達到指標前不必施藥。

蔬菜病蟲害防治,選擇正確的藥劑和用藥時間,讓防治工作事半功倍

1、根據病害侵染循環特點選擇施藥時期

殺菌劑的防效與施藥時期的關係十分密切,施藥時期選擇不好將直接影響防治效果。病害的侵染時病原物侵染寄主植物,並在寄主植物體內繁殖和擴展,然後發病。病害侵染的過程一般分為接觸期、侵入期、潛育期和發病期等4個時期。

蔬菜侵染性病害的發生,首先要有侵染的來源,而且必須通過一定的途徑傳播到寄主蔬菜上,發病後在病部產生子實體繁殖體,以便再次侵染。病原物還要能夠在寄主的休眠期以一定的方式越冬或越夏,只有這樣才能引起下一季發病。

因此,應根據病害的侵染特點制定防治措施,從病原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病原物的越夏和越冬、病原物的傳播途徑三方面著手,即阻隔、殺滅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病原,清除越夏和越冬病原,切斷病原傳播途徑。

蔬菜病蟲害防治,選擇正確的藥劑和用藥時間,讓防治工作事半功倍

(1)、阻隔、殺滅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病原

在病原物沒有接觸植物或沒侵入植物體前,用藥劑處理所種植蔬菜的周圍環境,起到預防的作用。如預防番茄早疫病,可在苗期,病害發生前,施用氫氧化銅、代森錳鋅、百菌清等保護性殺菌劑預防病害的發生。 比如番茄灰黴病的防治,花期是侵染高峰期,在溫度適宜(18~23℃),空氣相對溼度90%以上的情況下,應選擇花期為最佳施藥期,如果施藥時期過遲或太早則防效均很差。如病原菌已侵人植物體內,可用內吸性藥劑殺滅,藥劑可通過蔬菜的表皮,然後滲入到蔬菜的組織內部,經過傳輸擴散或產生代謝物達到殺死或抑制病原菌的防治目的。

(2)、清除越夏和越冬病原

有的病原物可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如茄科類蔬菜黃萎病、枯萎病的防治要對苗床或定植田進行藥劑消毒;又因為病原菌可以在收穫的種子、塊莖和塊根內越冬,要在播前藥劑浸種、拌種或消毒種薯。

病毒、類病毒、類支原體大都只能在活著的介體昆蟲體內、種子或繁殖材料內存活。 如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由煙粉蝨傳播,防治時結合早期防治煙粉蝨,控制此病害。 線蟲可以以卵、2齡幼蟲或各齡幼蟲、成蟲和包囊的形態在土壤內或植物組織內、外越冬或越夏。如蔬菜根結線蟲病的防治可在播種或定植前,用阿維菌素、丁硫克百威、厚孢輪枝菌、淡紫擬青黴等藥劑進行土壤處理。

(3)、切斷病原傳播途徑

病原傳播途徑有氣流傳播、雨水傳播、生物介體傳播、土壤肥料傳播、人為傳播5種方式。 如細菌性病害多半是由雨水和昆蟲傳播,據報道跳甲、蝽的成蟲、菜粉蝶與大猿葉蟲的幼蟲的口腔、腸管內有軟腐病菌。因此,防治軟腐病除採用高壟栽培,雨後及時排水,還應及時防治害蟲危害,減少因其危害造成傷口,導致軟腐病的發生。

蔬菜病蟲害防治,選擇正確的藥劑和用藥時間,讓防治工作事半功倍

2、根據害蟲各生育期的不同特點選擇最佳施藥時期

害蟲在一個世代裡要經過3~4次的變態。一般可劃分為:成蟲期、卵期、幼蟲(若蟲)期、蛹期(不完全變態類的害蟲沒有),害蟲在這些不同的生育期內其抗性水平差異很大。

(1)、卵期

卵期是害蟲生命活動的開始,卵殼具有較好的保護功能,一般藥劑不易穿透,並且在卵初期,卵殼中的胚胎尚未完全形成,神經系統、神經功能傳遞媒介物還不存在,而目前所用的絕大部分殺蟲劑均為神經毒劑,這種藥劑對害蟲卵殺傷效果極差,而當大部分卵塊的胚胎髮育已經完成,神經系統已經形成並開始工作,此時噴施具有殺卵作用的殺蟲劑一般都會有較好的防效。

(2)、幼蟲期

幼蟲期是害蟲取食危害時期,在這一時期內害蟲的體態隨著不斷取食並蛻皮而逐漸變大。其抗藥性也增強。因此,對於一般害蟲來講,殺蟲劑的最佳施藥適期應選取在幼蟲期3齡以前。此時害蟲個體小、體壁嫩薄、蠟質少,因而抗藥性差,而且取食量小,尚未造成嚴重危害。但對於那些鑽蛀性害蟲如棉鈴蟲 、煙青蟲、菜螟等,其殺蟲劑最佳施藥適期,應選擇在卵孵化高峰期,此時害蟲尚未鑽蛀到果實或莖稈中,如果成蟲世代重疊,幼蟲世代不整齊,那麼施藥適期就應該改為產卵盛期,如果在3齡以前施藥,害蟲一旦鑽蛀入莖稈或果實中後,防治就十分困難。

蔬菜病蟲害防治,選擇正確的藥劑和用藥時間,讓防治工作事半功倍

(3)、蛹期

蛹期是幼蟲向成蟲過渡的一箇中間期,不完全變態害蟲沒有這一蟲期。這一蟲期的害蟲不食不動,多處於隱蔽場所,有蛹殼和其蛹外附屬物如繭的保護,這一時期用藥效果很差,而採用其他防治措施,如耕翻土地、大水浸淹等方法卻能取得較好的防效。

(4)、成蟲期

成蟲期是害蟲一個世代生命活動的最後一個時期,一般害蟲羽化之後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飛翔和取食花粉、花蜜、果汁等活動以促使性器官發育和成熟。這一時期是選擇糖醋液類毒餌進行誘殺的有利時期。這一時期過後性發育成熟,成蟲便進入交配產卵時期,這一時期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誘劑殺成蟲的有利時機。也可選用高壓汞燈、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和楊柳枝進行誘殺,也能取得明顯的防治效果。

根據害蟲不同生育期來選擇施藥的最佳時期,就要選擇在抗藥性最差,分佈較集中且尚未造成嚴重危害的時期內進行防治。

蔬菜病蟲害防治,選擇正確的藥劑和用藥時間,讓防治工作事半功倍

3、根據不同的氣象條件選擇最佳施藥時期

氣象條件與藥效有密切關係,因此,在選擇最佳的施藥時期時應該考慮不同的氣象條件對防治效果的影響。許多農藥的防效與溫度相關,如敵百蟲、吡蟲啉等屬於正溫度係數的藥劑,即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隨著溫度的增高而防治效果提高。溫度較高時可作為這些藥劑的最佳施藥時期。又如甲氰菊酯、聯苯菊酯等屬負溫度係數的藥劑,因此,這類藥劑的最佳施藥期應選擇在每天的早晨和傍晚,陽光不直射,溫度相對較低時為最佳施藥時期。

一些具有內吸輸導功能的殺蟲劑、殺菌劑,其防治效果和調節功能與溫度、光照和溼度關係密切。當田間光照強烈,溫度偏高,相對溼度低時,農藥噴灑之後迅速揮發逸失,蔬菜吸收利用得少,其防效較差;而在田間光照較弱、溫度偏低、相對溼度開始升高,藥劑揮發散失較少,大部分可被植物吸收、輸導,防效較好。因此,此類農藥選擇在每天下午或傍晚進行施藥比較合適。對光比較敏感的農藥如辛硫磷、敵磺鈉等應在避光環境下使用,如進行拌種、混土處理或者在陰天使用。

風和雨能夠加速藥劑的流失,因此,在風雨天氣應該暫緩施藥,雨後病害蔓延快,應抓緊施藥。雨季用藥應選耐雨水沖刷力強的藥劑或劑型,如內吸劑、膠懸劑、乳油等。微生物殺蟲劑對光照和溼度比較敏感,一般強光、低溼度的田間環境很難取得理想的防效,所以這一類殺蟲劑的最佳施藥時期就應選擇在蔬菜生長後期。尤其在霧天露水較多時比較合適,如用蘇雲金桿菌防治棉鈴蟲的最佳施藥時期就應選擇在番茄生長的中後期,這時番茄田較密閉、溼度大,則其殺蟲效果往往優於一些常規的化學藥劑,且持效期也比較長。

蔬菜病蟲害防治,選擇正確的藥劑和用藥時間,讓防治工作事半功倍

在蔬菜的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通過正確的選擇藥劑和施藥時間,不但讓防治工作事半功倍,而且對於食品安全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應該引起廣大菜農朋友的高度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