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模式導向下非知名法考培訓老師:我含淚發誓,各位必須看到我

名師模式導向下非知名法考培訓老師:我含淚發誓,各位必須看到我

目前,中國的法考培訓市場仍然是名師導向型。老師,尤其是所謂的名師是影響考生選擇培訓機構的重要因素。

如果說法考培訓市場是一個名利場,名師就是舞臺中央萬眾矚目的焦點,晃動的燈光不時灑在他們洋溢著自信的臉上。舞臺邊緣站著眾多非知名法考培訓老師,他們身處燈光照不到的黑暗處。

這舞臺的背後不知道藏著多少老師的秘密,我坐在觀眾席彷佛看到舞臺邊緣的一個人,一邊觀望、一邊尋思。對法考培訓市場的千變萬化,他既身處其中又置身其外,既感到陶醉又覺得厭惡。

成為名師幾乎是所有法考培訓老師的夢想。名師,意味著培訓機構競相聘請,意味著不菲的經濟收入,意味著考生的崇拜,意味著社會影響力。

為此,他們決定頂著那不斷退回到過去的潮頭奮力向前。

他們知道,在成為名師之前,社會不會在意他們的自尊,考生只在乎他們的成就。

我彷佛聽到他們哼唱著陳奕迅的浮誇:

那年十八母校舞會,站著如嘍羅,那時候我含淚發誓,各位必須看到我。

法考培訓老師是典型的高門檻職業,幾乎清一色的名校博士學歷,教授甚至博士生導師也很常見。至於那些碩士甚至本科畢業的老師,不知道要經歷多少不為人知的艱辛才能成長為名師。

今天你看到他們在講臺上意氣風發地指點江山,大有法考盡在掌握之中的氣概。你也許不知道,這些人曾經也許有著被考生趕下講臺的尷尬經歷。

當考生知道講臺上的老師並非名師,他們不會浪費任何時間聽課,他們選擇用其他名師的資料在課堂上自學。想象一下,你站在講臺上,臺下的學生在用其他資料聽網課,完全忽視你的存在。是的,你知道你無法令所有人滿意,但是你仍然渴望當你站在講臺上時,臺下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望著你,希望你傳授考試的秘訣。

如果只是自學那就算了,有的考生會選擇以“搗亂”的方式抗議。當你站在臺上滔滔不絕,考生們在微信群裡冷嘲熱諷,強烈要求更換老師。有的甚至直接在課堂上提出來希望安排其他名師授課,那種尷尬我想任何人都不想再經歷一次。

尤其是互聯網時代,信息傳遞是如此的迅速,很多考生會把他們的不滿發洩到社交媒體上。你知道,面對批評和質疑,你多數時候只能沉默。因為你也許在大學裡擔任教職,你不得不考慮事態誇大後對學校聲譽的影響,以及因此給自己帶來的麻煩。

你明白,考試的行為並沒有多少可以指責之處。你唯一能做的,是儘快成為名師。

同樣是老師,為什麼名師就可以呼風喚雨,而你只能忍氣吞聲。你明白,名師不代表他們的教學質量真的比你高,但他們名氣大,他們更受學生喜愛,他們的資料更暢銷。

法考培訓機構會根據老師的知名度設置不同的課酬標準,名師不僅單位時間內的課酬高,課程安排也多。

從學生的角度看,選擇名師和去三甲醫院選擇名醫的邏輯是一樣的,並非每個名師的教學質量都高,但名師教學質量高的概率更大。考試製度改革後,法考的機會成本更高了,更多的人傾向於選擇名師,尤其是主觀題培訓。

成為名師之後,你可以要求法考培訓機構根據你的意願排課,你可以要求坐商務艙,你可以要求住五星級酒店,你可以要求車接車送,你可以要求飯後要有水果,你可以要求衣服送去幹洗,你甚至可以要求特殊服務,而這一切,都是法考機構,最終由學生買單。

因為你是名師,你有影響力,你能為機構帶來生源,你是主力軍,你是財神爺,你是法考培訓市場的大佬。

我見過不少講課認真且質量較高的法考培訓老師,因為沒有意識或者能力塑造個人品牌而沒能成為名師。我也見過一些課程很水但精於營銷的所謂法考培訓名師。

專研教學之餘,不妨花點時間和精力琢磨如何打造個人品牌。如果你的課真的講得好,你又怎麼忍心將考生扔給那些教學水平低劣的假名師呢?

法考雖然是結果導向型的考試,但法考培訓老師依然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

無論是站在大學的課堂裡,還是站在培訓機構的講臺上,教育是永恆不變的主題。

不可否認,能夠成為名師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甚至是一種非常優秀的能力。但成為名師不代表就具有道德上的優越感,不代表就可以不尊重普通的法考從業人員,更不代表可以沒有底線的競爭。

我認為,成為名師依然保持謙遜,依然保持對教學的熱情和考試的敬畏,依然能夠尊重同行,是一種可貴的品質。這種品質在法考培訓市場並不多見,但依然存在。

與諸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