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胡紅梅被撤職、調離崗位,警示我們必須理性看待"名師"

近日,深圳網紅“名師”“名校長”胡紅梅因學術造假被撤職、調離教師崗的新聞,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一夜之間,昔日光彩照人、眾人追捧的青年翹楚、行業領軍人物,年度考核被直接定為“不合格”,“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校長”等等榮譽皆一筆勾銷。

是啊,一個為了名利,幾乎整本整本抄襲他人著作,然後恬不知恥地重新包裝,署上自己的大名並公開售賣的人,如何能為人師表?站在三尺講臺,如何能以德服人?

近些年,各地各校,為了提升自身的形象與知名度,打造、包裝出的名師如雨後春筍,讓人目不暇接。“名師”多,自然是孩子、教育的幸事,但假名師一旦被揭下面具,學生、家長乃至整個社會都會有一種被愚弄的感覺。影響極其惡劣。

胡紅梅事件給製造“名師”的機構和機制,敲響了警鐘。同時,它也提醒全社會關心教育的人們,要理性看待“名師”。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廣大家長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今,孩子入學的時候,很多家長首先考慮的是要為孩子選擇一所“名校”。學校選好了,還要想方設法進“名師”的班級。我想,家長朋友這樣做並沒有過錯,因為名校之所以成為名校,必定有其優勢;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必定有其長處。而且,“名校”、“名師”有“光環效應”,很容易贏得學生的信賴。這些,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非常有利。可問題是,即使你的孩子進了“名校”,也不見得就一定能進“名師”的班級就讀;即使你進了“名師”的班級,也不可能所有的任課老師都是“名師”。所以,如果你過分追求“名校”“名師”,結果肯定會感到遺憾、失望。

在這裡,我想就“名師”問題談一點自己的看法,供家長朋友參考。

我要說,“名師”其實是評出來的。就像胡紅梅,她被評為“名師”,評她的機構也可以一下子將她的光環拿掉。

我的意思是,這和競技體育不一樣。比如跑步比賽,跑在在前面的是體育明星,那是毫無爭議的。而在學校裡,實際情況往往是,很多老師的實際水平非常接近,最終決定誰成為“骨幹”“新秀”“名師”的,往往不是一個業務水平問題。

在一些學校,領導喜歡分快慢班,然後請自己喜歡或信任的老師去教生源相對好的“快班”,而另外的老師則只能教生源相對差的“慢班”。這樣,期末評比的時候,當然是教“快班”的老師成績突出、碩果累累、出類拔萃。於是,各種榮譽桂冠都往他們頭上戴。而那些教“慢板”的老師自然只有默默無聞的份了。

生活中,我認識不少教師,在一個學校裡,在他們所在的學科,學識水平堪稱一流,但這樣的人往往不懂得討別人的歡心,他們自己也不太在意“名師”的頭銜,所以他們也許永遠只能做“一般的老師”。

我這樣說,絲毫沒有要貶低名師的意思,名師們大多八面玲瓏、氣象不凡,他們大多數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老師,像前邊提到的胡紅梅這樣的“名師”應該是少數,這無可爭辯。我的意思是,在廣大的普通老師中間,確實還有很多“臥虎”、很多“藏龍”,我們的家長朋友千萬要善於發現。

我們有的家長特別害怕大學剛畢業的新教師來教自己的孩子,其實也大可不必。大學剛畢業的新教師,他們帶著滿腦子的大學新鮮知識來到中小學,單從知識儲備的角度看,他們肯定要比一般的老教師更加富有。而且,他們年輕,精力充沛,如果我們的孩子認真、虛心地跟他們學,一定能學得非常好。 當然,新教師缺乏經驗和自信,他們特別需要家長朋友的信任和鼓勵。

如果我們的家長朋友對自己孩子的年輕教師採取消極牴觸甚至當面抱怨的態度,最終受傷害的肯定不會僅僅是新教師個人而已。

我曾經有一個同事,那是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充滿朝氣、富有才華的小夥子,他一來學校,領導就安排他做新初一的班主任。可是在他主持的自己教師生涯的第一次家長會上,一個家長盡然當眾對他說:“我的女兒在你班裡,晦氣!”說得我們的青年教師面紅耳赤、啞口無言。

那個家長的言行,無疑是十分粗魯和不明智的。

一方面,他那樣做必然會嚴重刺傷我們的新教師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要讓一個沒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老師站在講臺上講好課,那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這位家長對老師嚴重不滿的情緒肯定會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有意無意地流露。這樣,她的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在這樣的老師班裡很“晦氣”。試想,一個抱著自己很“晦氣”的心態去讀書的學生,能讀好嗎?

事實正是這樣,後來,那個老師改行永遠地離開了教師隊伍,而他留下的班也成了“亂班”。

最後,我想說,既然“名師”是評出來的,我們的家長朋友何不和孩子一起,多去發現發現自己孩子的老師身上的優點、長處,親自為孩子多評幾個“名師”呢?反正這樣的“名師”既不需要校長的同意,也不需要教育局的承認——只要我們自己認可就足夠了。這樣,我們的孩子不就可以享受更多的“名師”的培育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