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時刻網絡詐騙來“攪局”

記 者 王曉峰

通訊員 夏怡雯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一路向好,我市復工復產也進入了“快車道”。但是,這波疫情還是影響到了不少企業和個人——必需的口罩缺乏、週轉資金出現一定問題。就在不少人為此頭疼之際,騙子乘虛而入設套以待了。

記者前天從市反詐中心獲悉,最近半個月貸款、刷單、遊戲交易等詐騙案件高發,環比分別上升104.72%、119.64%和27.16%。同時,抗疫物資類騙局也有了新變化,“專業人士”入場,套路更深,需引起警惕。

貸款詐騙近期高發

受疫情影響,不少人的收入減少,原本手頭就緊的人更是雪上加霜。市反詐中心民警說,最近我市貸款詐騙案件高發,主要由生活所需、企業資金週轉、急需還貸引起。其中,“生活所需類”的發案最多,佔了近七成,受騙群體主要是務工人員,且多數之前就在網上尋找過貸款網站或通過手機下載過貸款軟件。

江北的林先生因開支需要在網上尋找貸款平臺。幾天後,他接到一個自稱是“萬商貸”銷售人員的電話,稱可以幫他解決困難。林先生信以為真,按其要求下載了APP並實名註冊。結果在填寫銀行卡信息時,系統顯示出錯,需要他向對方賬戶打入認證金才能解凍。林先生東借西湊7萬餘元,先後4次打入對方賬戶,但始終不能解凍。直到對方要求他繼續交錢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並報警。

“很多人都這樣,急需用錢,又不想欠人情找身邊的親朋好友借款,就找網貸公司解決,結果被騙了。”民警說,除了生活所需外,還有一部分人在年前借過款,因疫情影響收入,他們再尋貸款渠道補上之前的窟窿,不料舊賬未還又欠新賬。

在貸款詐騙中,企業也是受害主體。從案例分析,被騙人多為小微企業負責人,年齡多在40歲至50歲。在這波疫情中,有些企業陷入了資金週轉難的困局,受害人想通過貸款來解決資金問題,但因病急亂投醫,未走正規渠道不慎掉入陷阱。慈溪的陸先生就是如此,他因資金週轉不開,又急需支付國外貨款,便在網上找了一家貸款公司想“快”借20萬元。最後他為自己的草率付出了代價,被騙16萬元。

“刷單”老騙局重出江湖

疫情防控期間,一些人宅在家裡,想通過網絡兼職的方式來彌補一下自家的錢包。這個時候,“刷單”這類老騙局重出江湖,關鍵是成功割了一撥又一撥的“韭菜”。

3月3日,慈溪公安微信公眾號發佈了相關提醒,稱他們已接到19起此類警情,損失達30.04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在這19名受害人中,有15人是網購經歷較豐富的“90後”資深網民。市反詐中心相關人員介紹,此類案件受害人主要為在職人員、無業人員、大學生,分別佔58.33%、21.66%、10%,且在職人員中,60%為外來務工人員。

“‘刷單’是一個電商衍生詞,一般是指店家付款請人假扮顧客購買商品並填寫虛假好評,以提高銷量和信用度的行為。‘刷單’本身就是一種違法行為。”市反詐中心民警告訴記者,詐騙手法是這樣的:騙子會讓“刷客”購買百元左右的商品,等購買成功後就返還本金和佣金;多次循環,等“刷客”失去警惕時,會要求購買高價值的商品;之後騙子忽悠“刷客”多刷,稱會一次性兌付本金和佣金;連續“任務”完成後,錢到手,騙子又會以“卡單”等理由引導“刷客”向詐騙賬戶匯入同樣的金額激活賬戶,最後拉黑。

此外,關於網絡遊戲賬號、裝備交易引發的詐騙也非常多,皆因宅在家玩遊戲打發時間的人多了。其中,青少年(15歲至25歲)受騙佔比87.5%。而這類詐騙通常套路是“盜號轉賣遊戲裝備”“冒充異性玩家”“冒充遊戲管理員”“冒充遊戲幣賣家”“交易遊戲賬號”。

抗疫物資詐騙套路更深

“錢收了,沒有貨”“錢收了,待發貨”“錢收了,發次貨”“不發貨,騙郵費”……“口罩騙局”可謂疫情防控期間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前段時間我市警方還就涉企涉疫犯罪的打擊情況進行了通報:1月21日至2月20日,全市受理的電信網絡詐騙警情中,涉疫詐騙違法犯罪佔17.7%;警方破獲刑事案件33起,抓獲40人。

2月20日中午12點,寧海力洋派出所接到轄區群眾王某報案。王某女友家中企業復工需要口罩,於是他在微信上向同學的朋友購買。在先後9次共轉賬20多萬元後,對方遲遲不發貨,並最終失去聯繫。之後寧海警方介入調查,犯罪嫌疑人不得不投案自首。

據國內知名反詐公眾號“終結詐騙”發出的預警:業餘騙子已退場,“專業人士”入場了,相關騙局升級,套路更深了。“專業人士”會克隆正規生產企業的網站進行詐騙,僅在一些細微處有差別。

尤需注意的是,在騙子的聯繫界面中,除了常用的添加QQ外,還出現了“釘釘”客服、公對公賬戶。

“騙子肯定會讓你上網查詢‘他們公司’的資質,你也的確能查到這家公司,但事實上人家是‘李鬼’。”民警說,大家在購買防疫物資時,一定要尋找正規的貨源,網上信息一定要再三核實,謹防受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