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仁化“一線雙聯”,為基層解決問題3944件

臨近春節,在韶關市仁化縣廣大農村,城裡的親戚紛紛回到農村走親訪友,而在這群“城裡親戚”隊伍中,總有一群人或在村裡的貧困戶家噓寒問暖拉家常,或在村中帶頭拿起工具大掃除,或與村民謀發展解難題.......他們就是聯繫村聯繫戶的掛點幹部。

韶关仁化“一线双联”,为基层解决问题3944件

掛點幹部在村裡像親人般的訪民情解民憂活動,就是仁化縣倡導和踐行“一線工作法”而創新推行的“一線雙聯”“民情夜訪”活動。仁化縣領導班子、縣直機關單位和鎮(街)領導幹部大抓基層在一線,一年來共開展“一線雙聯”“民情夜訪”活動3987次,收集村民反映意見2371個,為基層解決問題3944件,有效打通了聯繫和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凝聚起了鄉村振興發展的強大合力。

把困難群眾冷暖放在心上

日前,在仁化縣董塘鎮安崗村貧困戶譚丙秀家,隨著掛點幹部仁化縣委書記林國華的到訪,他家變得格外熱鬧。

“快過年啦,我再過來看看你,家裡的貢柑賣得怎麼樣啦?”譚丙秀家種植了300多顆貢柑樹,由於下半年天氣持續乾燥少雨,產出的貢柑普遍偏小,不易銷售。上個月林國華開展“一線雙聯”活動得知情況後,立即發動電商前來採購。

“現在已賣出2萬多斤”譚丙秀立即回覆道,“感謝書記一直來的關心幫助,前幾個月您親自幫我打廣告賣蜜柚,現在又幫忙賣貢柑,今年僅貢柑和蜜柚就有3萬多元收入。”

韶关仁化“一线双联”,为基层解决问题3944件

“幫助你是我們應該做的,看到你們家通過勤勞雙手增收脫貧,我就放心了,現在你也別太勞累,多保重身體。”譚丙秀原來身體不好,需要經常臥床修養,林國華每次來訪都掛記著他的身體狀況。交談中,林國華還關心譚丙秀子女的工作情況、返鄉過年情況,耐心詢問他在生產生活上還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並提前送上了新春的祝福。

“我現在很知足!全家住上新樓房了,子女找到工作了,收入大幅增加了,家裡真正脫貧了,還結識了像親戚朋友一樣的林書記......”譚丙秀滿臉幸福地說道。

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擺在首位

過年前大搞衛生是廣大城鄉群眾的習慣,仁化縣也不例外。但不同往年的是,今年,仁化縣機關單位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一線雙聯”活動的重要內容,由主要領導帶隊每週兩次到掛點村開展迎新春村莊大清潔行動。掛點幫扶長江鎮裡周村的仁化縣住建管理局就是個例子。

日前,筆者在長江鎮裡周村店前村小組採訪時,看到入村道路平坦寬闊,綠化帶上的杜鵑花次第綻放。村中的門前屋後,仁化縣住建管理局的黨員幹部與村民正在清掃垃圾,不時傳來村民的感謝聲,“小孩們回來都說村裡大變樣啦,真得很感謝你們幫我們村整得那麼漂亮。”60多歲的劉樹華滿懷感激地說道。

韶关仁化“一线双联”,为基层解决问题3944件

原來,仁化縣住建管理局黨員幹部與村民聯合清掃中聽民聲解民憂,僅近期就完成了三面光水渠、村口硬度化道路、綠化帶、村標等項目建設。“路旁是很淺的小溝,雨季時經常倒灌稻田,我們就問幫扶單位能否幫忙整一下,沒想到他們馬上派了施工隊過來,很快就建好了三面光水渠,還順便建了兩條綠化帶,真是實用又漂亮。”劉樹華指著入村道路說道。

“我們充分聽取村民的意見,力所能及的幫助裡周村從內到外的進行整治提升,村民看在眼裡暖在心裡,我們也更加放心安心。”該縣住建管理局局長章俊說。

把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

自推行“一線雙聯”制度以來,仁化縣強力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切實做到問題在一線發現、矛盾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推動。這種由主要領導幹部以上率下,大抓基層一線的務實作風,帶動了全縣黨員幹部勇於擔當、幹事創業的氛圍,引導了廣場群眾主動參與到鄉村振興工作中,讓全縣鄉村面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變。

採訪中,筆者切身感受到了仁化縣鄉村發生的巨大變化,看到城口紅色小鎮、周田鎮道路沿線是一棟棟獨具嶺南徽派特色的民居樓,沿線的景觀節點、休閒驛站更是引人駐足。“在國省道路沿線建設景觀節點、驛站和停車場時,我們是沒有徵地這一步的,因為當地群眾非常支持,主動讓出地塊,投工投勞地參與整地、種植。”章俊表示。

據介紹,在全縣黨員幹部和群眾的合力攻堅下,仁化縣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辦成的事情,完成了環丹國省道沿線1150棟房屋外立面改造,利用閒置地邊角地建成86處景觀節點,新改建旅遊廁所80多座,33個省定貧困村及國省道沿線村莊整治工程已基本完成,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自然村977個,打造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3個、示範點9個,實現省定貧困村全部達標出列,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率達98.6%,建成了環丹美麗鄉村示範帶及省際交通廊道,全縣鄉村振興成果豐碩。

記者/唐音

通訊員/譚玉玲

攝影/龍全明 王誠

【作者】 唐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