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會變教室,校長帶隊送教上門,來看“雲開學”的成都做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省中小學、幼兒園、高校等開學時間繼續推遲。3月9日,根據四川省教育廳安排,已通過有線電視、網絡電視、網絡平臺等方式推送播出教學資源,為全省中小學生開展“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

而要進行線上教學,就需要學生具備接收信號的硬件設備,如電視、電腦、平板、手機等,同時還需要覆蓋網絡信號。那麼“雲開學”首日,成都各個學校的學生是否都具備了這些條件?對於個別存在困難的學生,各區(市)縣教育局和學校又是如何應對的?對此,我們採訪了部分區(市)縣和學校進行了解。

村委會變教室,校長帶隊送教上門,來看“雲開學”的成都做法

村委會變教室,校長帶隊送教上門,來看“雲開學”的成都做法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以往的教學節奏和形態。線上課程對於經濟條件不佳或是無法時刻陪伴孩子“宅家”學習的家庭來說,“雲開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如何確保“雲開學”期間,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地進駐到“雲課堂”?早前金牛區教育局就推出了“空中家訪”,通過全面調度班主任、學科教師、專兼職心理教師等,通過電話、視頻、微信、QQ等點對點聯繫方式,分組分批進行線上家訪活動,及時瞭解學生和家長的困難和所需。

在2月區上推出的“停課不停學”第一週,就讀於成都市梧桐小學6年級的學生銀星成在上課期間無法與老師們進行有效互動,於是班主任老師吳誠鳴向學生家長進行了解後得知,原來銀星成家的網絡信號有些問題,正值疫情嚴控期間,這一問題暫時未得到解決。做好一切防護後,對網絡略懂的吳誠鳴上門為學生進行“維修”,最終確保其能夠正常上課。

村委會變教室,校長帶隊送教上門,來看“雲開學”的成都做法

無獨有偶,也是在“雲家訪”的過程中,瞭解到鐵中府河學校一學生因家中是雙胞胎兄弟,父母又僅有一部手機可供孩子學習,無奈兩人只得輪流著進行線上學習。在瞭解事件後,學校吳老師向學校進行了彙報,最終學校決定拿出一部電腦,並於3月6日送到了雙胞胎兄弟的家中……

“我們通過線上家訪等方式,及時瞭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流動人員隨遷子女等特殊群體學生的學習情況,確保線上學習‘不漏一人’。”據金牛區教育局普教科科長張先瑾介紹,除了硬件等方面,全區還對民辦學校進行指導。當前,全區有12所民辦學校,按照一校一策的方案,金牛區教育局專門制定了對民辦學校的線上教育教學的相關方案。每所學校,由局領導蹲點,包片教育機關幹部進行每天跟蹤,區教科院教研員下沉到學校進行教學引導,對口公辦學校進行一對一的關心關注。從社會、教學內容把關、學校管理以及家校溝通等方面全方位關注,讓同學們享受同等的教育教學質量。

村委會變教室,校長帶隊送教上門,來看“雲開學”的成都做法

村委會變教室,校長帶隊送教上門,來看“雲開學”的成都做法

3月9日是全省統一“線上開學”的日子,一大早,龍泉驛區各個學校的學生就準時端坐在家裡的電視機前進行線上學習。

龍泉驛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區學生的線上復課均已按照教育局此前要求有序開展,同時,龍泉驛區教育局結合實際,貫徹落實省教育廳要求,按照“一校一策、一班一案”的原則,對全區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

對不具備觀看電視錄播課條件的家庭,教育局已聯繫區內興網傳媒和成都電信龍泉分公司對相關家庭提供支持。

村委會變教室,校長帶隊送教上門,來看“雲開學”的成都做法

在柏合街道桂花村,當地村委會特別騰出一間辦公室,用來作為臨時網絡教室,並佈設好網線、電腦、耳機,為家中無法上網課的孩子架起“網絡雲課堂”,目前,首批6名孩子已經正式在這間特別的教室裡進行線上學習,村委會還特別安排了一名志願者,為孩子們的學習提供幫助。

針對線上學習可能出現的問題,上週末,龍泉驛區教育局還針對線上教學工作面向全區師生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並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對各個學校的教學策略進行了及時調整,對家長反映的線上教學問題進行了收集,同時協調學校及時召開線上教學視頻工作會進行了處理,全力保證線上教學的有效開展。

村委會變教室,校長帶隊送教上門,來看“雲開學”的成都做法

村委會變教室,校長帶隊送教上門,來看“雲開學”的成都做法

“我大字不識幾個,沒辦法教娃娃。如果不是老師們上門幫忙,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你看你老師好對嘛,你要永遠把老師記在心裡哦!”......

近日,在崇州市琉璃村,雞冠山鄉小學校四年級的學生家長,熱情地把校長馬倩和老師韓建國迎進屋裡。在熊熊篝火旁,馬倩正在給學生小語輔導答疑,檢查上一週留下的作業,佈置下一週的功課。

崇州市雞冠山鄉小學校是崇州市海拔最高、位置最遠、人數最少的學校——海拔1500多米、距崇州市區40多公里、僅有8名學生。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按照“停課不停學”要求,娃娃只能在家學習,但最初的效果並不理想。

村委會變教室,校長帶隊送教上門,來看“雲開學”的成都做法

“這8個孩子的家離學校都比較遠,山裡面網絡信號不通暢。”校長馬倩說,第一週線上教學結束後,發現有的地方網絡不穩定,有的學生家庭有困難,線上教學實施起來困難重重,老師們在微信群裡推送的課件家長學生互動不強烈,另一方面,學生家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難以對孩子的學習進行有效輔導。

“娃娃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望,我們老師得想辦法幫他們。”為了彌補山區網絡信號不穩、線上教學效果欠佳的短板問題,校長馬倩決定讓老師們動起來:在當地防疫條件允許和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每週給每個孩子送教上門一次,把“五育並舉”的多元課程送到了學生家中。

每次送教並不容易,因為8個學生的家分佈在雞冠山的各個山溝,一次送教來回就60多公里。“我和同事們會堅持下去,直到正式開學復課。”馬倩表示。

村委會變教室,校長帶隊送教上門,來看“雲開學”的成都做法

村委會變教室,校長帶隊送教上門,來看“雲開學”的成都做法

9日是四川雲教電視課堂線上教學的第一天,為了不耽誤孩子們觀看在線直播的每分每秒。郫筒二小金花橋校區四年級12班的班主任曾娜,早早就等待在班級群裡,詢問家長關於收看方式是否需要幫助。

“各位家長,教學課程是否能夠正常播放呢?”隨著曾娜的信息發出去,班級群裡就如一顆石子掉落到池塘裡,瞬間便盪漾起一陣陣漣漪。“我找了半天也找不到,怎麼進入直播學習的頁面呢?”“剛剛打電話客服說緊急維護中,讓稍後再打。”……頓時,曾娜收到了家長反饋的各式各樣的問題。

“首先登錄網絡四川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選停課不停學專區,選小學網絡課程四年級,然後對應課表選擇。”如果出現錯誤代碼10071,建議各位家長把網線拔了再試試、機頂盒重啟……”為了不讓娃娃拉下進度,解決家長的困惑,曾娜立即聯繫了親朋好友,分別找到了電信和廣電的朋友,通過視頻電話,清晰地看到了他們的電視畫面,參與了收看直播頻道的調適。然後在群裡手把手親自教學各位家長,最後全班56名同學都如願完成了上午的學習。



看知識視頻、下學習資料、讀教育資訊、找機構、請家教、上“學樂幫” APP

各大應用市場搜索“學樂幫”即可下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