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書的孩子2》:父母欠我們的解釋,終究要靠我們自己去和解

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蕾德-阿德勒說:“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這句話我有兩種理解,一種是錢德勒在勸誡父母,給孩子一個溫暖幸福的童年,可以讓他們一生受益;另一種理解是我們經歷了什麼不能決定我們的人生,而我們是如何看待我們的經歷卻可以。也就是我們經歷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它。我想《唸書的孩子》這部影片的主題也更加傾向於第二種解釋。

《唸書的孩子2》:父母欠我們的解釋,終究要靠我們自己去和解

快樂與悲傷有時候僅僅就是看問題的態度決定的。消極的人只會一味放大問題本身,並且沉溺其中,不能自救;而積極的人則會想盡辦法去解決問題。

李敖說:活得快樂只是一個技術問題,我們可以在技術層面擺脫不快樂。林肯也說:大部分人只要下決心,就能快樂。

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童年的經歷並不能夠決定我們的一生,是否幸福快樂和我們自身的思維選擇有關。

電影《唸書的孩子1》中路開作為留守兒童,經歷了和爺爺在一起生活的孤單,目睹唯一陪伴自己的爺爺逝去,獨自一人和一隻流浪狗生活。可以說是非常孤獨和可憐,但是他始終不會自暴自棄,把自己目前的不幸歸咎於父母,而是自己做飯、上學,晚上回家怕黑趴在門口臺階上寫作業。既然不能改變現狀,那就努力改變自己,去適應當下一個人的生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

而《唸書的孩子2》則是講述留守兒童路開離開家鄉與父母團聚,新的生活也曾讓他恐懼和自卑,但是他卻從未想過逃離或者消極沉淪,而是努力按照自己的節奏一步步融入新環境,被老師認可,被同學接受。

《唸書的孩子2》:父母欠我們的解釋,終究要靠我們自己去和解

這樣的留守兒童讓人心疼,卻也讓人心生佩服。經歷生活的諸多磨難,依舊積極向上地生活著。我想這部影片之所以讓人久久難忘,就是因為影片傳遞出留守兒童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有網友說,第二部僅是在講主人公與一隻狗的故事,沒有什麼看點。但是,我不那麼認為,看似是講主人公路開與狗的故事,實則是對路開來到城市之後,由開始的不適應到最後的完全融入,而這隻狗的存在也是路開成長的證明,它是一種隱喻,暗含了路開融入城市的心路歷程。從開始的離別到重聚再到離別,實際上就是路開逐步成長,最後與新生活融合、與自己的過去和解。

誰的成長不帶傷,看透了這一點後,再來看這部電影,就會對狗的慘死釋懷。成長就是一次次的蛻皮重生,有傷痛有失去,但最終能夠令我們真正成熟起來的,莫不是那些刻骨銘心的傷痛。

既然主人公的成長與狗息息相關,那麼我就將通過主人公與狗分開、重聚又分開的三個階段,淺析留守兒童路開成長的心路歷程。

01失去小膽兒消息,如同失去生命中的摯愛:主人公對狗的依戀心理的背後,實際上是他對即將融入新生活的恐懼

當一個人遠離故土,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時,總有回憶過去的意念,在其心中總想抽空回去看看親人,這種留戀故土的心理狀態,心理學家稱為懷舊依戀心理。而造成這種懷舊心理往往是由不適應造成的。

電影一開始,路開和爸爸坐在出租車上去往他們在城裡的家,一路上高樓林立、車流不息,城市的繁華沒有讓他心花怒放,反倒讓他眼裡常泛淚花。突然他看見一隻長得很像小膽兒的狗,喊叫著停車,卻被爸爸呵斥他是來城裡上學的,不能再像農村那樣由著性子來,還要他忘記他的狗。

路開聽了爸爸的話,沒有吱聲,而是把頭望向窗外,目力所及處全部都是陌生,他沒有想要去了解這個城市,而是深陷回憶不能自拔。

《唸書的孩子2》:父母欠我們的解釋,終究要靠我們自己去和解

他的家是一棟樓樓頂的一間水泥房,房頂的風很大,一股風都能揚起一片塵土,他站在邊上只覺得頭暈目眩。爸爸帶路開進城,卻不帶“小膽兒”,這讓他無法接受,他哭了一路,進城的第一天就發高燒,病好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王老師,想讓她看看小膽兒有沒有回家。等待消息的時間裡,除了想它,想它,還是想它,夢裡都是離開的那天小膽兒追著汽車狂奔的畫面。

上學第一天他認識了同桌朱靚,一個非常溫暖有智慧的富二代。儘管同桌很友好,但當兩人互問彼此父母的職業時路開還是會因為自卑而對媽媽的職業吞吞吐吐。他躲閃的眼神裡寫滿了逃避,他不想回答,怕被嘲笑、被看清。他對所有的陌生人心存芥蒂,而這些恐慌他不能對任何人說,包括父母。

假如小膽兒在,是不是就有人替他分擔憂愁了呢?路開又開始想念它了。在他眼裡它已經不僅僅是一隻狗,而是陪伴他的親人。路開對狗深度的依戀,無形中放大了他的恐慌,失落、焦慮和自卑彷彿只有小膽兒能救他。

心理學認為這種深沉懷舊的實質是一種對現實生活逃避的防禦機制。這種心理恐懼可能是在預感到傷害威脅時但又無能為力的恐懼感受;亦或是可能是由自己想象出來的事物所感到的恐懼感受。

路開的恐懼既是預感也是想象。當一個孩子初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產生這種心理恐懼是種本能反應,作為父母應該學會積極引導孩子,教會他們獨立與堅強地面對自己所恐懼的東西,,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心態。

02得知小膽兒消息,通過賣塑料瓶掙錢,打電話給狗唸書聽:看似是路開掙錢給狗花,實際上是他努力融入新生活

鄰居燕子打電話告訴路開小膽兒在她家,但是它已經三天三夜沒有吃東西了,天天趴在家門口等待路開回來。路開聽了淚流滿面,動情地對小膽兒說:“你吃東西吧,寒假我就去接你。”掛了電話後,它果真就吃東西了。

知道小膽兒平平安安的在家等待他回家,路開彷彿看見了久違了溫暖,他想每天打電話給小膽兒,給它說說每天發生的事情或者唸書給他聽。可是爸爸覺得沒有必要給一隻狗打那麼長時間電話,浪費電話費。路開沒有解釋也沒有爭辯,因為他知道爸媽不會理解自己對狗的那份感情。

“你想念你的爸爸媽媽嗎?你知道他們在哪裡嗎?你有沒有夢裡見過他們就在你的面前,可是你怎麼追也追不上……”

這是路開對小膽兒說的一番話,也就不難理解路開對狗的思念之情了。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狗就是他所有感情的寄託。

《唸書的孩子2》:父母欠我們的解釋,終究要靠我們自己去和解

為了能天天和小膽兒通話,朱靚借錢給路開買了電話卡,可借錢是有利息的,每天一毛。路開得想辦法掙錢還錢然後再靠自己買電話卡,繼續與小膽兒保持聯繫。

他看到了路上收塑料瓶的大爺,有位阿姨用那些人們扔掉的廢品換了錢,他決定也這樣做。於是他上學放學的路上都會去撿瓶子。朱靚第一次看見路開在垃圾桶裡撿瓶子,並沒有嘲笑他,反而告訴他去飯店裡撿,還說自己的第一桶金也是這樣得來的。

這樣溫暖的同學好似路開新生活的一束光,照亮他新生活的方向,也烘乾了他心靈的陰霾。

路開非常高興地聽了朱靚的意見,去飯店撿瓶子賣錢,很快還清了朱靚的錢,還給自己攢了幾塊錢。同學們都聽說路開撿瓶子是為了給老家的狗打電話,唸書給它聽,也都對這隻能聽懂課文的狗,非常好奇。一下課總是圍在路開身邊,讓他講講狗的故事。

窗外溫暖的陽光撒在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臉上,路開的臉上也漾起久違的笑容,那是發自內心的高興與快樂。

電影到這一刻,路開的心理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開始的失落、痛苦、自卑、逃離到現在與同學們一起歡聲笑語談笑過往絲毫不害怕被看輕、被嘲笑。這一路他為狗做出努力的同時,也收穫了他融入新生活的勇氣和底氣。

爸爸媽媽到現在也依舊不明白兒子為什麼要掙錢給狗花,甚至還說出自己難道比不上一隻狗這樣的話。在成長的路上,父母對孩子的理解始終欠缺。每個大人都太過注重在外的東西,從而喪失了用心看世界的智慧。

《唸書的孩子2》:父母欠我們的解釋,終究要靠我們自己去和解

聖埃克蘇佩裡《小王子》一書中講述了自己的遊歷經歷:他從自己星球出發前往地球的過程中,先後遇見了國王、虛榮的人、愛喝酒的人、做生意的人、掌燈的人和地理學家。

這些人物角色各有各的荒唐,或權慾薰心,或愛慕虛榮,或頹廢貪杯,或財迷心竅,或冥頑不靈,或脫離實際。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太注重在外的東西而忽略了自己真正的情感需要。

每個大人也都曾經是個孩子,但是在成長的這條路上,只有少數人記得。很多父母也忘記了,當初自己是怎麼做孩子的,如今自己的孩子的種種看似逆反的行為,自己是否有過同理心?

大人也喜歡用錢來衡量一切,給傳遞感情的電話也標上價碼,殊不知這對孩子來說是種深沉的傷害。

其實,孩子們最想要的不是金錢,不是物質,只是父母的理解和陪伴。

03帶小膽兒進城,並因此交到很多好朋友,小膽兒卻因為撿飲料瓶被車撞死:狗的離世預示著路開徹底與過去告別,與父母和解

父母答應寒假就帶路開回老家看小膽兒,路開很高興,但是也憂心該如何把小膽兒帶來。朱靚告訴路開火車上雖然不賣狗票,但是狗可以託運。

路開高興地回家去,剛下車見到小膽兒的第一眼它就撲過來跳進路開的懷裡,好似久別重逢的親人,令人淚目。他給小膽兒穿上了衣服,說城裡的狗都穿衣服。

春節按照風俗逝去的老人也要請回家過年,路開和爸爸抬起爺爺奶奶遺像的那一瞬間,他彷彿一瞬間就長大了,有擔當了。爸爸媽媽祭拜完爺爺奶奶後,輪到路開了,他拿起書跪在地上對爺爺說:“爺,你想聽開開讀書了吧!”等待小膽兒坐好,路開的讀書聲在屋子裡迴盪。時間好像回到過去,爺孫坐在床上,小膽兒坐在爺爺的鞋上,一家人一起唸書平淡而又幸福。

《唸書的孩子2》:父母欠我們的解釋,終究要靠我們自己去和解

站在一旁的爸爸媽媽淚目,他們或許終於明白兒子對小膽兒的感情寄託。回城時,爸爸為小膽兒做了木框按了把手,就這樣小膽兒終於進城了。

開學後,同學們都想去路開家看這隻傳說中非常神奇的狗,七八個孩子一起結伴去了路開家。他們都為小膽兒買了火腿腸、牛肉乾等食物,一堆小朋友在風大的樓頂上圍著小膽兒高興地逗樂。路開爸爸非常高興,兒子有了自己的朋友。

電影到這裡路開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座城市,有了自己的朋友,也告別了過去的自卑,不會因為爸爸是農民工,媽媽是保姆,自己家住樓頂就拒絕同學們的好意,而是坦率地擁抱自己的現狀,接納身邊人的善意和溫暖。

為了給狗更好的食物,很多小朋友和路開一起去撿瓶子,朱靚還為此成立了公司,董事長是朱靚的媽媽。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對他們來說也是種考驗和成長。在這一點上,路開的爸爸與朱靚的家長意見一致。這樣做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也能讓他們明白錢來之不易。

可在一次集體撿瓶子的過程中,小膽兒去撿被風吹在馬路上的瓶子時,不幸被車撞傷,最後不治身亡。小膽兒永久地離開了,路開在唸書聲中送它與爺爺團聚。

《唸書的孩子2》:父母欠我們的解釋,終究要靠我們自己去和解

往後在上學的路上,路開總會不經意的回頭,好像看見小膽兒還在自己身後,駐足幾秒鐘,然後堅定地向前走,不回頭。

此時的他已經和初來時不同,他的眼神裡沒有了恐懼和焦慮,代而取之的是自信和從容。他也終於理解了父母,不再苛求他們的理解,亦不會覺得父母的職業難以啟齒。

終於他也明白父母欠自己的解釋,終究要靠他自己去和解。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也該有另一種解釋,愛和善總會為你領路,讓你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總結:

如果你不幸成為留守兒童,請記住以下三點:

第一,請不要過度悲傷,亦不要自怨自艾,把自己的不幸福歸咎於父母。你要明白父母的責任不僅僅是陪伴養育你長大,他們還有擔起整個家、照顧自己年邁父母的責任。生活給他們的重擔比你想象中更沉重。如果長大後你不想重複父母的老路,現在唯一能做的是聽父母話好好學習,相信知識能夠改變你的命運。

第二,如果你感到孤單,渴望父母的陪伴,那就打電話給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感情,也學會釋放自己情緒。也許在你訴說之後,心情也會隨之改變。千萬別把思念和憂傷藏在心裡,要學會自我療愈,這是漫長的人生之旅你必須學會的生存技能。

第三,你也得學會樂觀和堅強,因為好的心態可以讓你擁有更多幸福感。

最後想把劉瑜寫給女兒的百天信《願你慢慢長大》中的一句話送給廣大留守兒童,願你們能在書本的浩瀚海洋中治癒自己,給自己溫暖的慰藉。

“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童年經歷的一切或許會影響我們的人生,但它決定不了你將要過怎樣的生活。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要靠自己去尋找,怎樣度過生命中的那段難熬的日子,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

積極樂觀的度過,你會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消極悲觀的度過則是山窮水盡陌路崎嶇。與其如此,不如坦率地擁抱當下,發現困境之美、傷痛之美。

終次一生,我們都該明白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END——

我是意磬,在上班與帶娃的間隙讀書寫字,惟願生活充實,內心豐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