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相爱相杀的中国式亲情,带来的是对“该如何爱”的思考

《囧妈》:相爱相杀的中国式亲情,带来的是对“该如何爱”的思考

《囧妈》海报

2020年的春节,本该喜庆团圆的日子,全中国人民却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高发期,迷惘中的慌乱,手足无措的恐惧,为这个本该辞旧迎新、欢天喜地、全家团圆的传统假期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很快,人们接受了“宅”——这个春节长假的主旋律,在家看剧成了“宅”的最好方式。

伴随着新型肺炎的蔓延,春节档电影全部撤档,徐峥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囧妈》原定于2020年除夕前夜(1月23日)上映,也是在这天,《囧妈》出品方宣布撤出春节档。1月24日,宣布该片在大年初一(1月25日)上线网络免费播出。

且不论这一做法的商业影响,单对疫情之下的老百姓来说,却为人们要面对的无法走亲访友、外出旅游、或是集结聚餐的冷酷无情的现实带来了些许温暖。

贺岁剧《囧妈》讲述了小老板徐伊万缠身于商业纠纷,却意外同母亲卢小花坐上了开往俄罗斯的火车,并开启了母子二人长达六天六夜的朝夕相处。

在旅途中,伊万和母亲发生激烈冲突,还试图与正在闹离婚的妻子张璐达成和解,同时还要和竞争对手斗智斗勇。为了送母亲及时到达莫斯科的演出现场,母子俩共同克服难关,并面对家庭生活中一直都在逃避的问题。

《囧妈》:相爱相杀的中国式亲情,带来的是对“该如何爱”的思考

豆瓣网截图

《囧妈》的豆瓣评分并不高,因为很多情节在设计上有些牵强,像扒火车、熊口逃生、坐热气球等故事都过于虚化,或者说更像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使影片失去了真实感。

抛开这些,我们能看到的更多的是中国式亲情,纯粹却又含蓄,相爱却又相杀,到底该如何爱,才是我们真正要好好思考的。

一、有爱却感受不到爱的亲情

看完《囧妈》,很多人都在剧中或多或少地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要么是这样的父母,要么是这样的子女,要么是徐伊万和张璐夫妇的缩影。事实上,这部电影恰恰折射出我们现实生活中最传统的亲情——有爱,但却感受不到爱。

1、 长辈对子女:爱TA,但不要跨越爱的边界

囧妈卢小花与丈夫徐翔感情不和谐,导致徐翔染上了酗酒的恶习,并因酗酒而早早过世,于是儿子徐伊万成了囧妈的精神支柱,囧妈对儿子照顾得无微无至,哪怕是伊万已长大成人,依然被囧妈当作长不大的孩子对待。

  • 火车上,伊万用微信语音联系公司业务的时候,囧妈不断地把小蕃茄、鸡蛋往他嘴里送。
  • 儿子睡不着觉,囧妈就小心翼翼地看他脸色,哄他乖乖回去睡觉。
  • 伊万与张璐关系紧张,囧妈要插手过问。
  • 两人婚后一直没有孩子,囧妈甚至毫不顾忌地过问他们的私生活。

囧妈就是一直这样疼爱着儿子,用爱的名义控制着儿子的一举一动,而徐伊万却只想千方百计地摆脱囧妈的这种“爱护”。正是“有一种冷,叫我妈觉得冷”,密不透风的爱,让人窒息,母子关系越陷越僵。

直到伊万说出“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我要逃离,我要浪迹天涯!”这样的话,给囧妈带来的却是巨大的伤害。

40岁的徐伊万早已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根本不再需要母亲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地对待他,管得太多,反而失去了自我和自尊,这咱跨越边界的爱带来的不是温暖,反而成了精神上的绑架。

2、夫妻之间:爱TA,但不要控制TA

丈夫徐翔早已去世,从卢小花的言谈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很大程度上这也是由卢小花的强势造成的,生活中她处处管制着丈夫,不让他喝酒、不让丈夫同事到家里来,而徐翔背地里却偏偏用酒精麻木自己,并最终因酗酒而死。

而徐伊万与张璐的婚姻,也是如出一辙。

就如张璐所说,在伊万心里,存在一个幻想出来的老婆,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由伊万决定。她同样说出了那句“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最终导致张璐只想挣脱伊万的控制。

  • 伊万费力修好的台灯,却根本就不是张璐想要的。
  • 张璐去美国和客户谈公司专利的转让,伊万就找人想方设法地阻止,毫不顾及张璐的想法。
《囧妈》:相爱相杀的中国式亲情,带来的是对“该如何爱”的思考


婚姻中的双方,永远不要企图让自己爱的那个人活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没有包容的婚姻带来的只会是对彼此的伤害。

当然,这种包容还可以延伸到很远,朋友之间的友情、同事之间的信任,都是建立在互相包容、互相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平等、尊重才能换来真正的情感。

二、原生家庭的影响会不断传递下去

爱的行为是会延续的。卢小花对丈夫的控制,很大程度是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丈夫去世后,她更是把这种管制变本加厉地投射到儿子身上。

进一步反映到儿子婚姻生活中的,是徐伊万对妻子张璐的绑架。再设想一步,假如两人有了孩子,如果没有把握好这种爱的尺度,孩子将来也会生活在这种被包裹得密不透风的“关爱”之下。

原生家庭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作者沈家宏在《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这本书中指出,我们一生通常会有两个家庭,一个是我们从出生到成年的家庭,一个是我们成年后所成立的家庭。我们把前面的家庭叫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把后面的家庭叫再生家庭(family of procreation),原生家庭会影响或决定再生家庭。

《囧妈》:相爱相杀的中国式亲情,带来的是对“该如何爱”的思考


高晓松在《奇葩大会》上就说出,自己原生家庭里的不愉快。

他说,二三十岁的时候,有长达20年的时间,因为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尤其是我跟我父亲之间极为不好的关系,结果却是导致我年轻时候出现很多问题。

《囧妈》:相爱相杀的中国式亲情,带来的是对“该如何爱”的思考


直到40岁他才知道,原来自己没有走出来那些阴影,可见,那段痛苦的经历,是那么深刻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原生家庭》一书曾重点研究过父母的关系与婚姻状态、家庭文化与信念等因素,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因此如果我们找到了那些影响个体人生成长的早年因素,就可以避免一些人生的不幸,也可以突破人生的一些限制,让自己和家人,尤其是孩子的生命潜能最大化,并以此获得更多的成功、快乐与幸福。

三、对中国式亲情的思考:

影片中,囧妈与徐伊万在火车上相处了六天六夜,两人的矛盾不断升级,而在疫情之下,我们不得不宅在家里,与爱人、父母或是子女相处十多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微博上的吐槽真实地反映出了相爱相杀的中国式亲情。

《囧妈》:相爱相杀的中国式亲情,带来的是对“该如何爱”的思考

网络截图


如何与亲人和谐相处成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1、距离产生美,给亲情留有空间

“血浓于水”是中国家庭奉行的准则,因此亲情成为每个人摆在第一位的情感要素,但这却会造成人们把亲情包裹得过于严实,把自己关爱的人化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就像手中的沙子,你越是用力去抓,它越容易流失,如果只是轻轻地捧住,那一捧沙会一直安好无恙。

“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夫妻关系中,因为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就是希望对方能有所改变。但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是消耗双方的心力而已,除此之外,不会带来任何改变,因此,不要试图改变对方,适当减少放在对方身上的注意力,反而更容易让对方放下戒备,也更易于接受改变。

《亲密关系》的作者克里斯多福·孟说,当你刚认识某个人时,它只是轻掠过水面;彼此熟悉之后,对方就开始浸入水面之下,并慢慢下沉。当你们都深潜入对方的领域时,可能会发现,真正的你或她也许并不迷人。

《囧妈》:相爱相杀的中国式亲情,带来的是对“该如何爱”的思考

无论是家人还是婚姻里的伴侣,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我们深潜入对方的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距离产生美,这才是颠簸不破的真理,给自己和对方都留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才能畅快地呼吸到亲情的味道。

2、正视原生家庭的影响,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学着为自己的心理情绪负责,而不是把原生家庭的影响当作不肯成长和不愿改变的借口。

我们不妨好好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 你从小最需要的,而最没有得到满足的一些心理需求是什么?
  • 你从小常常有的一些负性情绪是什么?
  • 你在哪一方面特别有情感过敏?你的“内在誓言”,或你的一个强烈的经验感受,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是什么?

过去原生家庭中已经发生的一些事情,你不需要负责任。但是,从今天开始,你所做的每一个选择,你都要自己负责任。

毕竟你现在的样子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正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就把它传承下去。

当想明白这几个问题,就会发现自己情绪源自何处,又该如何控制和防范了。

四、结语:

疫情当前,我们重新认知了生命的脆弱,也重新发现了家庭的隐疾。《囧妈》这部影片的最大意义,在我看来,就在于它引发了我们对中国式亲情的思考。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学会接纳、包容,才能与亲人和谐相处。

疫情是对生命的考验,同时也让我们看清,当真正大敌当前时,能够和我们一同去抵御困难的,还是与我们共处一室的最亲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