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女人的圍兜



●張文煊

圍兜,是客家女人穿在胸前的裝飾品。寧化人稱它為仰脯,它除起裝飾作用外,還可起到遮住胸部及肚皮,讓身體更不易著涼的作用。它雖然只是一塊小小的圍兜,做起來卻有很多講究。

客家女人穿的圍兜,從圍兜腦子花的做法來分,可分為兩種:一種叫做花圍兜,另一種叫繡花(捷花)圍兜。

繡花圍兜不用剪花,只要將做圍兜的新布,直接縫在長方形的花架上,順著布的花紋,直接把花繡在布上。如要做花圍兜,其過程就更復雜些,現簡介如下:

剪兜花 寧化客家人剪做圍兜的花,要選擇好的日子,並請命好(寧化客家人講的命好是指夫妻雙全、兒孫繞膝、子孫滿堂)的女人,吃過早飯後才可動剪刀剪花。花剪好後,把花夾在舊書裡,不能起皺。同時,還要請剪花的女人吃點心。

貼兜花 選擇一塊長16釐米,寬6釐米的白色新布平放在平板上,再把剪好的花平放在白色的新布上。上下左右都擺平後,便可將事先準備好的芋子漿,用女人頭上的銀簪一點一點地抹在花上,抹一點貼一點,直至把整個花貼好為止。

壓兜花 兜花貼好後,整個兜花腦既溼又軟,為了讓它不變形,需在上面放一塊木板,板上再壓塊石磚後放在太陽底下曬。這樣做是為了讓兜花不起皺。

做兜花 等兜花腦徹底幹後,就可以開始做花了。女人拿出花針,穿上五彩繡線,揮針做花。五天後,一個漂亮的兜花便大功告成了。

貼兜腦 兜花做好後,為了讓兜腦更實在,要在兜花布下面,再貼一層的布,讓兜腦更結實,不變形。

邊兜腦 利用另外一種顏色的新布,把它剪成手指頭一樣大小的小布條。然後,根據兜腦的形狀,用針線向四周縫上小布條。這樣,兜腦就做好了。

邊圍兜 如果是做花圍兜,還得在兜腦後面再縫上一塊長布。不管是做花圍兜還是繡花圍兜,都得在布的周圍再縫上一條另一種顏色的小布條,叫邊圍兜,寧化客家人稱邊仰脯。接著,兜腦左右兩角各縫上一個耳朵,再在圍兜中間部位縫一個耳朵。這樣,一個嶄新的圍兜便做成了。

舊時,客家女孩子訂婚後就開始穿針引線,邊練習手工邊趕做鞋子、繡花、圍兜等嫁妝,就此學會做針線和挑花繡朵。

結了婚的女人,系圍兜是用銀項鍊,稱為仰脯鏈子,以示金銀財寶樣樣有,子孫滿堂幸福來。沒結婚的女孩,系圍兜是用紅帶子,表示紅紅火火,吉祥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