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自己,不是让你放弃自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不太像年轻人了,枸杞泡水代替了冰镇啤酒,早早回家代替了夜夜笙歌。

吵闹的青春随着年龄的增长突然沉寂下来,我们开始变得 " 佛系 " ,变得随遇而安,那些愿意放弃的东西,开始变得比愿意争取的东西要多得多。

身边有个朋友,谈了半年恋爱就和平分手了。他的理由不是不喜欢那个姑娘了,而是觉得磨合的过程太累了。他只想找个天生适合的人结婚,不愿意再为爱情去努力了。

放过自己,不是让你放弃自己。


公司有个实习生,刚转正不久就递交了辞职申请。她的理由不是不需要这份工作了,而是觉得工作任务太重,她吃不消,想找一份不累不忙的工作,不愿意再为理想去努力了。

我有一个认识了十多年的朋友,争吵过几句就再没联系过对方了。不联系的理由不是我不在意她了,而是觉得维持一段长久的关系太辛苦了,我只想过得随心顺意,不愿意再为任何人和事委屈自己了。

我们好像再也没办法投入全部精力去争取什么,而是越来越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谈得不开心的感情,立刻就要止损;干得不开心的工作,当下就要远离;让你不愉快的朋友,从此再也不见。

我在关于《低欲望社会》的书评里,看到过一个年轻读者的留言,她说: " 之所以年纪轻轻就变得低欲望,是因为害怕未知,希望每一个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即使那个答案是一无所有,也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唯一能够接受的。 "

仔细想想好像是这样,我们如何从一个健谈的、喜欢吵闹的人,变成了一个沉默的、宁愿孤独的人?

是因为满腔委屈没人能诉说,干脆就不说了,还是因为一颗真心总被辜负,干脆就再也不爱了,又或者是因为炽热的理想总被现实浇灭,干脆就不努力了。

放过自己,不是让你放弃自己。


二十多岁的沉默,少有理解了世界之后的豁达,更多的是自我防御式的被迫放弃,是明明一无所有,却还虚张声势地要 " 断舍离 " 。

可是,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就缺少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渴望,我们要怎么才能收获到,那些我们还没感受过的喜悦和温情?

放过自己,不是让你放弃自己。


前段时间朴树录节目时说了句 " 岁数大了,要回家睡觉 " ,这句话很快上了微博热搜, " 断舍离 " 作为一种洒脱率真的人生态度,被很多年轻人拿来标榜人生。

可是大概很多人都忽略了,那个不会让外界干扰到自己正常作息的朴树,在音乐面前的真实感性。

他唱《送别》动情到掩面大哭,他做音乐认真到一丝不苟,他 " 断舍离 " 的,从来不是他的努力和他的热爱,在音乐理想面前,他从不冷淡,而是永远满腔热情。

放过自己,不是让你放弃自己。


不争不抢的年轻人,什么都可以放弃的年轻人,可能一并放弃和割舍的,是在短暂的伤害和痛苦之后的有所得。

如果人生总要舍弃一些什么才能学会成长,那我真的希望被我们放弃的,是那些不真诚的心、不适合的人、不友好的讥笑和嘲讽。

在真正的生活面前,希望我们剥掉满身倒刺的外壳,依然怀有理想、相信真爱、用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