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清朝之皇太极死亡之谜 病死?暴死?还是谋杀?(原创)

年仅52岁的皇太极毫无征兆的死在案前,暴毙而亡的他,带走的是什么遗憾?是谁将皇太极送上了不归之路?是病死还是谋杀?官方资料隐藏着什么真相?

皇太极暴死

正当大清国运如如日中天,入关夺取中原指日可待、天下唾手可得之时,皇太极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崇祯十六年(1643)八月九日,皇太极和往常一样来到了崇政殿,处理日常政事,并无任何异样,身体也没表现出任何不适。他端坐在崇政殿的书案前,聚精会神地批阅各地呈上来的奏折,发出一道道递送边关的文书,为他入主中原的霸业殚精竭虑,日夜操劳。当日亥时许,(9~10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死神却骤然降临在他身上,年仅五十有二的皇太极就这样带着些许不甘和遗憾悄然的离开了人世。他走的太突然,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皇太极死后葬于沈阳昭陵。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家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皇太极之死,后世有着不同的猜测,官方史书记载不一,民间更是流传着多种版本,绘声绘色,如亲眼所见。

走进大清朝之皇太极死亡之谜 病死?暴死?还是谋杀?(原创)

官方史书上的含含糊糊

《清帝外纪》记:“崇德八年八月,上御崇政殿,回宫,是夜无疾坐南榻而崩。”据(清史稿)记载:“(崇德八年八月)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无疾崩,年五十有二,在位17年。”《清实录》也有类似记载。而《盛京通志·神功圣德碑文》却对死因讳莫如深,没有任何记载,只是简单地说其“崩”,原文记载:“(皇太极)以崇德八年八月庚午崩圣寿五十有二,在位十有七年。”而《沈馆录》更是说皇太极暴死的,即突然死亡,至于和原因并无说明,原文记载:“八月二十六日状启:本月初九日夜半,皇帝暴死。”

走进大清朝之皇太极死亡之谜 病死?暴死?还是谋杀?(原创)

民间传说中谋杀

在民间,皇太极之死更是被传的神乎其神,经过小说家和茶馆酒肆中说书人的加工,、渲染,便有了皇太极死于多尔衮之手之说。还有人说是多尔衮和庄妃合谋将皇太极害死。

此一说毫无根据,不值一提。而官方史料对皇太极的死因更是讳莫如深,一口咬定是无疾而崩,,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可以是被认为是为了稳定军心、巩固统治、避免内乱及众兄弟觊觎皇位而互相残覃慓杀的权宜之计。至于她真正的死因,我没有理由怀疑他死于心血管病。

走进大清朝之皇太极死亡之谜 病死?暴死?还是谋杀?(原创)

罪魁祸首:心血管病

据《清史稿·太宗本纪一》记载:“上仪表奇伟,聪睿绝伦,颜若渥丹寒而不慓。”根据这段文字不难看出,皇太极身体肥胖,因为瘦人肯定不会寒而不慓。而且据传,年逾中年的皇太极,身体越发肥胖起来了,他一生酷爱骑马,他有两匹战马,一匹叫大白,一匹叫小白,由于他身体过于肥胖,以至于他骑马的时候骑大白一天只能行走50华里,而骑小白却能行走100华里,其肥胖程度可见一斑。而胖人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病。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太极也未能避免,最终因病而亡,而不是官方所载的“无疾而亡”。

走进大清朝之皇太极死亡之谜 病死?暴死?还是谋杀?(原创)

并不健康的身体

崇德五年(1640)开始,在清朝官方密档当中便屡次出现“圣躬违和”或“圣躬不豫”的字样。表明皇太极身体并非健康,而似乎有慢性疾病,且经常复发。

崇德五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皇太极率领大军进攻锦州,攻城开始不久,皇太极就病倒了。档案中第一次出现了“圣躬违和”的记录。这次的病来得太突然也很急,身边的侍从忙传唤太医,御医建议皇太极去安山温泉疗养,不久,皇太极就出发了。

第二年八月,皇太极率军围困锦州一年有余,双方处于焦着状态。为了挽救辽东危局,明朝大将洪承畴率领大军13万、骑兵4万来援,集结宁远,来解锦州之围。皇太极得知明朝援军已到,便召集各路人马,亲率大军从盛京赶来支援,并亲往前线坐镇指挥。原定于农历八月十一出发,不巧的是在大军即将开拔之时,皇太极患上了鼻出血,血流不止,不得不将出发日期一拖再拖。

八月十四日,前线吃紧,但此时,皇太极病情并无好转,出血仍未缓解。面对敌情,皇太极决定抱病出征,遂大军集结即刻出发,一路急行军,赶往锦州支援。在松山大败明军,生擒洪承畴。此役为后来清朝灭明征服天下奠定了基础。

走进大清朝之皇太极死亡之谜 病死?暴死?还是谋杀?(原创)

战事刚有缓和便从盛京传来宸妃病危消息。宸妃海兰珠是皇太极最为宠爱的妃子,当他惊闻此消息后,立即星夜兼程赶回盛京。但依然晚了一步,宸妃已经驾临瑶池了。时年38岁。为了表示对爱妃的悼念,皇太极为她准备了极为隆重的丧礼。

宸妃的离去,极大的摧毁了皇太极的身心,从此,他身体经常出现状况。皇太极似乎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预感,他曾经感伤地对家人说:“山俊则崩,木高则折,年富则衰,此乃天贻朕以犹也。”

崇德七年(1642)农历十月二十一日,皇太极旧病复发,似乎很严重。据《清史稿》记载:“圣躬违和,肆大赦。凡重辟及械系人犯,俱令集大清门下,悉数宽释。”可见皇太极这次病来的猛烈。以至于他甚至采取全国大赦的方式,祈求上苍垂佑。而且7日后,汉官都察院参政祖可法、张存仁等官员还上书建议:皇上不必事必躬亲,可让各旗、六部诸大臣处理一些日常事务,至军国大事再向皇上奏闻,以减轻政事劳动,得以精心修养。

明显感到力不从心的皇太极立即朱笔御批:“所奏良是,朕之亲理代办处机,非好老也,是用躬自裁断。今后诸务可令诸和硕郑亲王、和硕睿亲王、和硕肃清王、多罗武英郡王合议完结。”

这段话足以说明皇太极确实病的不轻。此外,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皇太极对待国事上,皆“躬自裁断”,“好劳”,以致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影响。同时,我们还能看到这是清朝前期一次重大体制改革。通过这次体制改革,皇太极基本交出来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大权。换句话说,从今以后除“军国大事可奏闻”外,其他一切琐碎事情,便全交给了三个亲王和一个郡王处理。这次变革看似恢复了天明年见四大贝勒轮流执政的制度,但实则却有天壤之别。这次放权是建立在皇权巩固、中央官僚体制日臻完善的基础上的,因此,用不着再担心有人胆敢向至高无上的权威提出挑战。

走进大清朝之皇太极死亡之谜 病死?暴死?还是谋杀?(原创)

同年农历十二月,皇太极接受祖可法、张存仁的主张,率众前往叶赫狩猎。当大队人马抵达一个叫做开库尔地方时,皇太极又“圣躬违和”。随同前往的诸王、贝勒大臣都请求停止行猎返回盛京,但因为皇太极认为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不肯空手而归。

就在大臣们左右为难之时,皇太极年仅五岁的九皇子福临射中了一只狍子。皇太极不禁想起自己当年曾一箭射穿一只黄羊的情景,心中大喜。在称赞福林后,方才与众人起驾回京。

崇德八年(1643)开始,“圣躬违和”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这说明皇太极的病情连续发作。正月初一日,这一天是每年一次的新年大典。但正是在这隆重的仪式当天,皇太极又因“圣躬违和”免去群臣的新年朝贺。后又命令和硕亲王以下、副部统以上的大臣前往堂子,代替自己向上天和历代祖先行礼祈祷。

同年,农历三月十七日,皇太极再次因“圣躬违和”而大赦天下:“死罪以下皆赦之。”农历四月初一,因皇帝““圣躬违和””而连续两天向盛京城及境内各地寺庙祈祷,施白金。此后一段时间,皇太极的病情似乎有所缓解,她的身体状况也相对平稳,以至于官方正史才有了“无疾而终”的说法。

亲爱的朋友们:涛哥每天都在头条发文,都是有关宇宙、奇文,地球、世界、科学、自然、历史和军事的未解之谜。亲爱的朋友们,从2020年1月18日开始,将发表一些有关大清朝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的文章。如果你喜欢麻烦你点击“关注”,“点赞”或发评论,涛哥先谢了。祝朋友们万事顺意,身体健康。祝武汉战“疫”大获全胜!

走进大清朝之皇太极死亡之谜 病死?暴死?还是谋杀?(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