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做好工作是能力,做好職業規劃是超能力

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曾發佈過一項覆蓋了15萬人的調查,結果顯示:70後職場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離職時間是四年以上,80後是三年半,90後是19個月,而95後只有7個月。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離職越來越頻繁?卻對未來感到越來越迷茫?

《遠見》一書中指出,這是因為人們缺乏對職業生涯的規劃,他們看到的只是眼下的現得利益,而非未來的發展機遇。

《遠見》:做好工作是能力,做好職業規劃是超能力

事實上,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是一場至少長達45年的馬拉松,《遠見》的作者,奧美互動全球首席執行官Brian Fetherstonhaugh以15年為限,把整個職場生涯劃分為3個階段。

第一個15年裡為起步階段,我們應該盡力儲備職場燃料,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第二個15年,我們需要找到自己的“甜蜜區”,也就你真正喜歡、擅長、又能對社會產生價值的事情;等到了最後一個15年,你需要考慮的就不再是一時的金錢,而是對社會更深遠的影響力。

青年看學習機會,中年看錢,老年看社會影響力。

你在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決定了你不同的職業選擇。

《遠見》:做好工作是能力,做好職業規劃是超能力

可遷移能力是職業生涯的核心能力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一個視頻,某地因取消過路收費站,不得不解僱收費站工作人員,但是遭到了工作人員的強烈抗議。

他們紛紛圍住領導要說法,在已經給予經濟補償的情況下,要求政府解決後續的工作問題。

其中一個大姐振振有詞:“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站了,我現在啥也不會,年紀大了,我也學不來什麼東西了。”

為什麼下崗是對這個大姐來說是毀滅性打擊?

說到底還是因為她捧著“鐵飯碗”,每天在簡單重複的工作中消磨,沒有培養出自己的核心價值。

在很多大公司都紛紛開始裁員、“鐵飯碗”不復存在的今天,我們又該如何始終在職場中保有強大競爭力?

《遠見》:做好工作是能力,做好職業規劃是超能力

《遠見》中提出,職業生涯的第一個15年裡,年輕人最該培養的就是可遷移能力。

可遷移能力是你在職業生涯中獲取的各種基本能力。

它們不僅是幫助你完成眼前工作的技術知識和行業術語,也是當你從一個工作換到另一個工作,從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甚至從一個行業到另一個行業時都能依靠的能力和基礎。

那麼我們需要培養哪些可遷移能力呢?

解決問題的能力:

世界上任何一份工作都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存在的,而面對這些棘手的問題時,你是否能夠分析問題並制定解決方案呢?

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學習一些理論框架和方法策略可以有效地幫你找到問題的切入口,並逐步觸碰到問題本身。

《遠見》:做好工作是能力,做好職業規劃是超能力

說服式溝通技巧:

無論你在哪個行業,不管你的交流對象是客戶、同事、朋友還是陌生人,能將自己的觀點以清晰、簡潔的方式呈現出來都是一種基本技能。

為了保證交流時條理清晰,可以在任何溝通前列下簡要的大綱:

首先,話題是什麼?

其次,寫下你的3個重點,加上用於佐證的事實和原因加強說服力。

最後,直白地說出你希望聽眾接下來怎麼做。

完成任務的能力:

執行並完成任務的能力雖然再基礎不過,但對於漫長的職業生涯具有巨大的價值。

你是否能夠保證自己可以有始有終的完成每一次任務?是否可以讓同事、老闆放心地交付給你難度越來越大的任務?

成為別人眼中“靠譜”的人,對於職場生涯非常重要。

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在溝通中說服別人?如何高效出色地完成任務?

不管你在哪個行業,做什麼工作,想要脫穎而出,你都必須掌握這些最基礎的可遷移能力。

《遠見》:做好工作是能力,做好職業規劃是超能力

保持持久關係,建立自己的職場生態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寫:“沒有人能孤軍奮戰,搖滾明星不行,職業運動員不行,軟件業的億萬富翁不行,就連天才也不行。”

在職場中,單打獨鬥就更加艱難。

你身邊的聯繫人、專家團、關鍵同事和支持者共同組成組成你的職業生態系統。

聯繫人,是微信等社交平臺好友、校友、同事等,增加初級聯繫人可以拓展你的人脈關係網,但只有把它們轉換成更深層的關係時才能發揮作用。

專家團,他們擁有特殊的知識和權力,會為你的難題提供專業知識和最佳解決方案,會讓你變得更聰明、更優秀。

關鍵同事,是在目前公司裡對你的發展擁有決定性影響力的5~10個人,排在榜首的就是你的上司。

支持者,是在職業生涯中給你建議、激勵、幫助的導師和幫手,他們會鞭策你走出職業生涯的關鍵一步。

是否建立起良好的職業生態系統,決定了你的職業軌跡。

《遠見》:做好工作是能力,做好職業規劃是超能力

2008年,蔡文勝創辦了美圖公司。

2016年,美圖在港交所上市。

美圖上市當天,李開復、徐小平、倪正東、黃明明、楊向陽等知名投資人紛紛到場支持。

在答謝宴上,蔡文勝感謝他30年創業路上幫助過的朋友們,我們才驚覺蔡文勝的朋友圈已經覆蓋了中國大半個投資界的精英人士。

蔡文勝從一個只有高中學歷的農村小夥兒,到上市公司董事長,離不開他強大的職業生態。

《遠見》:做好工作是能力,做好職業規劃是超能力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維護長久的關係,建立自己的職業生態?

答案很簡單。

首先,你要讓自己成為很優秀的人。

就像馬雲關於“人脈的真相”演講時說的:“吸引力法則在人脈中的體現是,你是怎樣的人就會吸引到怎麼樣的朋友。而只有你找到你自己,做到最好的自己時,世界才會找到你。不要成為社交動物,要留一部分時間給自己學習成長,留給自己看書、提升與思考的時間。”

然後,你要儘可能去幫助別人,不要太精於算計。

正如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所說:“像愛自己那樣愛別人,這就是確立人脈關係的真諦。”

《遠見》:做好工作是能力,做好職業規劃是超能力

找到“甜蜜區”,職場發展事半功倍

理想的工作是什麼樣的?

是你在自己職業生涯的“甜蜜區”工作。

“甜蜜區”,也就是你的長項、你的愛好以及這個世界的需求產生的交集。

但不少年輕人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也沒有很獨特的優勢,覺得自己想要改變現狀都沒有一個具體的方向可以努力,因此他們更加迷茫和焦慮。

事實上,在職業生涯的第一個15年,你很難確定自己的“甜蜜區”,你需要做的是不斷探索、試錯,去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在TEDx演講中,作家Robert忠告我們在職業生涯的頭幾年要耐心和開放。

Greene觀察後發現,每一次成功都必得先經歷10次嘗試和前9次的失敗。通過不斷嘗試,才能發現真正的熱情、道路或目標。

而第二個15年,你需要聚焦長板,在“甜蜜區”裡持續擴大影響力。

《遠見》:做好工作是能力,做好職業規劃是超能力

史蒂芬·霍金在21歲那年不幸患上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因為脊髓和大腦內控制肌肉運動的細胞逐漸死亡,他被永遠困在了輪椅上。

但不幸中的萬幸是,他的頭腦裡還藏著整個宇宙。

1982年,霍金需要一筆錢為女兒支付高昂的學費,於是他決定寫一本有關宇宙的書。

1984年,他完成《時間的簡史》初稿。

沒想到他的“無心插柳”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時間的簡史》至今已銷售2500萬冊,成為出版界和教育界的一大盛事。

《紐約時報》評論說:“霍金先生無疑具有教師天賦,他擅長以日常生活的隱喻來詮釋極端複雜的主題。”

這位因研究黑洞而名震天下的理論物理學家,意外地發現自己寫作科普的天分以後,接著出版了《果殼中的宇宙》,躋身世界頂尖科普作家之列。

正因為霍金能聚焦長板,忽略自己身體的限制,才能為人們描繪出絢麗的宇宙圖景。

但即便偉大如霍金,也依然經歷過種種嘗試才找到了自己的“甜蜜區”,才能把自己熱愛的宇宙,用科普的方式讓更多人瞭解。

《遠見》:做好工作是能力,做好職業規劃是超能力

在這場至少長達45年的職業馬拉松裡,你不必著急,也無需焦慮。

你只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處於哪個職業階段,又該做什麼事情就好,然後放手去做,別怕失敗。

前路也許艱難,但進一寸自有一寸的歡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