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王振是一個小人兼暴發戶,他的所有行為模式都是依據這一身份而定位的,而像他這一類的暴發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愛炫耀。

王振的家在蔚縣,當時屬於大同府的管轄範圍,於是他決定請皇帝到自己的家鄉看看,小小的蔚縣有什麼好看的呢?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其實王振的目的很簡單,就如同現在的有錢人喜歡開著車回到自己的老家,然後大按幾聲喇叭,把全村的人都叫醒,然後讓全村老小出來看自己的新車、新衣服。

王振帶了皇帝和二十萬人,回自己的家鄉也就是這個目的。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他無非是想炫耀一下而已,當年那個窮學官,現在出人頭地了!

雖然已經變成了太監。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王振有正當的理由,而且似乎還很高尚。

“秋收在即,大軍路過蔚縣,必會踐踏莊稼,現命大軍轉向,以免擾民。”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真是太高尚了,司禮監王振踐踏人命,貪汙受賄,禍害國家,誣陷忠良,

現在竟然突然關心起蔚縣的莊稼起來,實在是明察秋毫。

後世的史學家無不對此“高尚行為”深惡痛絕,

還有很多人分析,蔚縣的田地應該都是王振自己的,所以他才那麼在乎。

其實在我看來,是不是王振的並不重要,因為即使這些田地不是他的,也不能說明他的品格有多高尚。

無非是施以小恩小惠,顯示自己的權力而已。

王振最終還是挽救了蔚縣的莊稼,顯示了自己的權威,當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這個代價就是數十萬條人命。

天降大雨,二十萬大軍行進更加困難,士氣極其低落,士兵們怨氣沖天,然而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說什麼也沒用了,老老實實地走吧。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八月十日從宣府出發,明軍用三天時間趕到了土木堡,這裡離軍事重鎮懷來只有二十五里,

只要進入懷來,所有的人就都安全了。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下面的事情我想我不說大家也能猜得到,又有一個人反對。

這個人還是王振。

他如同以往一樣,找到了一個理由,不過這個理由一點也不高尚。

“我還有一千多輛車沒有運到,大軍暫時不入城,就在這裡等待!”

一個人犯一次錯誤不難,難的是從頭到尾都犯錯誤,類似王振如此愚蠢而不自知的人,實在是天下少有。

一個人最可悲的地方不在於被罵,而在於罵無可罵。

就這樣,明軍失去了最後一個脫困的機會。

《大明風華》劇中是朱祁鎮看到了孫若微的書信後,叛逆心性,不肯進懷來城。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也先終於趕到了,準備再次大開殺戒。

八月十四日夜,也先突然發動攻擊,明軍促不提防,全軍敗退,但由於人數眾多,也先不敢過於深入,明軍於是趁此機會結成緊密隊形,並挖掘壕溝,準備長期作戰。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據我估算,也先此時的兵力應該不止兩萬,應該在五六萬左右,但即使是這樣的兵力,他也無法擊潰固守的明軍。

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

八月十五日,也先突然派來使臣,表示願意和談,王振十分高興,立刻派出曹鼎參與和談,此時,似乎是為了表示誠意,也先的軍隊已退去。

面對這種情況,熟知兵法的兵部尚書鄺埜冷靜地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這是也先軍隊的詭計,不能輕信,應該固守待援。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也就在這個時刻,王振終於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充分地使用了自己的愚蠢,犯了最後一個錯誤。

“大軍立刻越出壕溝,馬上轉移!”

在正統十四年的這次軍事行動中,王振以錯誤開頭,用錯誤結尾,他能夠一直堅持自己的錯誤意見,即使明知自己的愚蠢和無知,也能夠發揚厚顏無恥地精神,充耳不聞,真正做到了把錯誤進行到底。

不出鄺埜所料,大軍出發僅三里,已經消失的也先軍隊就出現了,“鐵騎揉陣而入,奮長刀以砍大軍”。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經過長期奔波,被王振反覆折騰得士氣已經全無的二十萬大軍終於到達了極限,並迎來了最後的結局——崩潰。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徹底的崩潰,二十萬大軍毫無組織,人人四散奔逃,此刻不管你是大將,大學士,還是普通士兵,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逃跑。

說起逃跑,實在是個技術工作,除了看準方向外,還要有充足的體能作底子,這下子平日不勞動的大臣們遭了殃,因為也先的士兵們在屠殺這件事情上做得相當徹底,不管你是什麼身份,是進士及第(曹鼎是狀元)還是進士出身,

馬刀之前人人平等。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財產損失也很嚴重:

“騾馬二十餘萬,並衣甲器械輜重,盡為也先所得”。

數十年之積累,數十年之人才,就此一掃而光。

二十萬大軍崩潰,五十餘位大臣戰死,他們本不該死,這就是最後的結局。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有一個該死的人終於死了。

護衛將軍樊忠在亂軍之中拼殺,他明白,所有的一切都結束了,自己也將死於此地。

他自然是不甘心的,二十萬大軍就此潰滅,只是因為一個人的錯誤指揮。

可惜他沒有死在我的手裡。

似乎是上天要滿足他最後的心願,不久之後,他居然在亂軍中找到了這個人。

這個人的特徵也很明顯,他是太監,沒有鬍鬚。

於是樊忠趕上去扯住了驚慌失措的王振,用手中鐵錘捶爛了他的腦袋。

“吾為天下誅此賊!”

殺得好!殺得痛快!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可惜太晚了。

《大明風華》王振,土木堡事變,一個蠢貨葬送了大明50萬精銳

以上文字來源於當年明月先生的《明朝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